
杭州传统特色街道的设计解读与跟踪实践.pdf
56页中国美术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 综合设计系 李真 杭州传统特色街道的设计解读与跟踪实践 -1- 1 论文综述 1.1 研究对象与含义 1.1.1 概念界定 传统特色街道是具有“特色”这一特征的传统街区中的街道 “街道”是物 质基础, “传统特色”是内在涵义由街道的概念入手,通过分析历史街区与特 色街区中街道的区别,对传统特色街道予以界定 街道 《辞海》中解释:街道是旁边有房屋的比较宽阔的道路 ①街道是城市公共 空间中开放空间的一部分,是人们建造屋企后为了相互间的往来,在建筑与建筑 之间留下的线性空间 历史街区 2005 年我国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中对历史街区的定义为: 街区内的这些历史建筑是历史遗存的记载着历史信息的真实的物质实体, 在整个 街区建筑中应占有较大的比例,是街区整体气氛的主导因素;具有独特的有代表 性的历史风貌;具有较完整或可整治的视觉环境,在古建筑集中的街区范围内没 有严重破坏和影响街区历史氛围和文化脉络的建筑物 特色街区 特色街区的界定范围比历史街区要广泛,可以是新建区或建成时间较短,具 有明显物质空间特征的区域;也可以是非物质或者物质空间特征不明显,但存在 精神方面独特特征的区域。
历史性、传统性特征是构成特色街区的一个因素,但 不代表说所有具有一定历史年代的区域都可以作为特色街区来研究, 还要求具备 一定的价值和可利用性 因而, 传统特色街道可以界定为以传统元素聚集或以某种突出传统元素的存 在而聚集,吸引大量相关元素聚集而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传统文化街区中的 街道 ①《辞海》(第 6 版•缩印本),夏征农、陈至立著,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中国美术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 综合设计系 李真 杭州传统特色街道的设计解读与跟踪实践 -2- 1.1.2 相关论著中的对街道设计的阐述 关于城市街道的意象 美国建筑学家、城市规划学家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提出路径 的概念,并将城市的街道归结为五个要素--路径、边缘、节点、区域、标志 ⑴城市的外部空间是最能给人留下印象的 ⑵街道中典型的空间特征能够强 化特定道路的意象,凭直觉,无论是宽还是窄的街道都会吸引人的注意⑶街道 特殊立面的连续特征对形成道路特征有重要作用,如店面的橱窗、广告的丰富多 样,才能吸引人们的注意⑷街道上有无绿化也会形成明显的对比。
关于街道的场所精神 挪威建筑评论家诺伯格舒尔茨在《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中提出场 所不仅有物质形体,还有精神含义街道是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定组成方式,并且 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风貌形成了充满神奇与活力的环境形象 他将场所精神解释 为“意义”和“结构”附和的概念 关于城市的生存与发展 1961 年在加拿大城市规划学家简雅各布出版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 中,对街道描绘到:街道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容纳的事件模式是不同的在做道 路设计的时候,可以把道路分成不同的形制,如带状街道、环路、平行路、交叉 路、步行道、商业街等 1.1.3 课题研究对象 本文中讨论的传统特色街道的设计既涉及到街道的自然地理、建筑形式、基 础设施、区域色彩、公共艺术等“物质”方面,又涉及到该区域的社会结构、经 济结构、生活结构、人文结构等“非物质”方面通过对杭州保存较为完整的传 统街区空间结构进行整合归纳,并对已经完成的阶段性优秀案例进行分析,从传 统特色街道的空间尺度与空间界面出发,与人文历史、传统习俗等文化元素相融 合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 中国美术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 综合设计系 李真 杭州传统特色街道的设计解读与跟踪实践 -3- 1.2.1 国外历史街区中街道的变迁与发展 西方街道空间的组成结构受到自身观念的影响,表现出极大的秩序性,街道 平面表现为简洁、通达的直线网状结构。
在欧洲历史街区中,两侧建筑的高度是影响街道或者广场宽度的重要因素 西欧国家的建筑较高,街道尺度设置相对较大,空间较为开阔,两旁排满建筑, 沿街设置各种商业展示空间并使街道成为封闭空间, 形成连续性和韵律性并生的 整体街道中充分整合了各种市政设施,并进行统一布局,对路灯、导向进行了 与建筑尺度相融合的设计,又将西方建筑的艺术元素融入到市政设施当中,达到 了现代与古典共融生辉的视觉形象 西方国家传统历史街区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 “继承-保护-发展” 的过程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城市历史地段和历史街区的重要性开始受到欧美发达的重 视,从单体建筑的保护发展到区域性建筑区域的保护,从着重于简单的控制性保 护政策转变为注重历史街区功能的振兴、发展和强化,是第二次历史保护运动的 主要转变形式 ①以柯布西耶城市规划理念和《雅典宪章》为依据的城市中心与 空间分区学说受到人们的质疑,人们重新回归到传统城市的步行街道空间中人 们开始意识到传统街道的美学价值,强调传统街道空间步行体验的趣味、重视人 的精神感受和心理感受,消除城市中非人性 的空间环境 后来,这一保护思潮发展成为全球范围 的历史街区保护改造实践。
经过 100 多年的 实践,已经形成一套适合自身历史遗留区域 发展的理论体系 例如英国德里的卡斯菲尔德街道,是以 旅游和文化产业为先导的城市街区改造设计 的成功案例它的空间拥有大规模的砖砌仓 库和工场厂房现在,许多建筑已得到更新 并有了新的功能,该街区已经作为一个旅游 ①[英]史蒂文蒂耶斯德尔 、蒂姆希思、 〔土〕塔内尔厄奇著,张欧英、董卫译, 《城市历史街区的复 兴》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图 1:英国卡斯菲尔德街区 图片来源: 《城市历史街区的复兴》 ) (图 2:布拉德福德市小德国街区 图片来源: 《城市历史街区的复兴》 ) 中国美术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 综合设计系 李真 杭州传统特色街道的设计解读与跟踪实践 -4- 区而得到振兴(如图 1) 又如德国布拉德福德市的小德国街区,是以工业及商业街区为主的历史街 区,该建筑群大部分建成于 1854-1874 年间街区内原来宏伟的仓库建筑体与现 代的城市空间实现了共生共存(如图 2) 1.2.2 我国传统街道的构成与发展 我国的传统街道的空间布局受到中国古 代哲学、社会伦理和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要 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极度亲近自然的发展 逻辑。
天人合一”的思想和“阴阳五行 “学说奠定了中国古代“方形城市”的思想 基础,在城市规划中多讲究“择中” 、 “对 称” ,通过明确的轴线统领整个城市的基本 布局,许多城市以及其中的建筑命名和位置 等都反映出强烈的象征意义(如图 3) 对自然环境的依附、融合与协调思想使 得我国传统街道空间呈现出弯曲或转折的不 规则形状沿街多为 1-2 层的低矮建筑,街 道宽度较窄,弯曲多变的街道空间随着视点 的移动不断产生新的视觉效果,再加上牌楼、 门洞等形成丰富的视觉体验,形成“天人合 一、浑然一体”的独特市井风貌某些经过 规划的大型街区还有着重要的象征功能,例 如,传统的中国街区都被规划成完美的方形, 有十二个城门,每边三个,其意义代表了一 年的十二个月份(如图 4) 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的复苏,城市大规模建设快速发展由于保护 意识的薄弱与保护措施的不当,致使传统街区的大片消失,城市原有的道路系统 与街道空间结构遭受重大破坏直到近几年,人们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与满足成 为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城市中传统历史街区的保护才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 (图 4: 《三礼图》中周王城图 图片来源: 《中国古代建筑史》 ) (图 3:东晋南朝建康平面图 图片来源: 《中国古代建筑史》 ) 中国美术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 综合设计系 李真 杭州传统特色街道的设计解读与跟踪实践 -5- 视。
在现有情况下,如何保护、开发、振兴城市的传统历史街区,传承街区的特 有文脉,成为历史文化街区规划中的重中之重 1.2.3 杭州传统街道的发展现状 杭州自秦时设县治以来,已有 2200 多年历史,曾是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王朝 两代建都地,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杭州城市空间结构与建筑特色经过数千年的 发展,已经具备了成为传统特色历史名城的的特征 为了保护杭州城市珍贵的历史遗迹,继承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杭州政府近 年出台各项政策对传统历史街区予以保护,经过规划设计,形成现有的特色街区 有清河坊历史文化特色街区、新型商业街区中山路历史文化商业街、小河直街传 统民居街区、北山路历史文化街等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课题研究的目的 ⑴在对杭州现有的特色街道设计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作出总结 ⑵探索特色街道的设计中如何解决传承与发展,保护与开发的矛盾 ⑶丰富城市特色街道建设理论 ⑷为政府的城市建设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1.3.2 课题研究的意义 ⑴防止城市建设中出现同质化倾向 由于城市建设的一体化模式发展,原本各具特色的城市逐渐变的相似,传统 街区的存在与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威胁, 在城市大规模发展的同化过程中失去自 己的特色。
对传统街道的空间结构进行研究,恢复街道中原有的空间结构与形态 特征,将传统街道与现代城市空间有序融合,有助于保护城市的整体风貌、历史 文化遗迹等独特资源,实现城市整体建设优化发展 ⑵延续街区特色,增强城市的竞争力 城市的特色是城市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的关键所在 传统街道因居住区发 展而来, 在长期的演进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社会文化和形态空间相辅相成的独特组 中国美术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 综合设计系 李真 杭州传统特色街道的设计解读与跟踪实践 -6- 织结构传统街道空间形态与建筑风貌的存在将提高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有利 于城市的多方面发展通过对传统街区内的街道空间进行优化,挖掘城市内在历 史优势与人文潜力,提高城市的品质,是本文研究的重要意义所在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框架 1.4.1 论文研究主要方法 ⑴收集资料论文撰写之前,阅读相关国内外书籍,收集理论资料一方面 是与城市设计、 历史街区保护等相关的著作的研读, 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发展趋势; 一方面是对杭州现已完成的传统特色街道保护更新的设计实例的资料研究 ⑵实地勘察在收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杭州几个经过优化规划设计 的典型传统特色街道进行实地考察,获得了大量的实地照片,更进一步了解杭州 传统特色街道的发展现状,并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⑶分析论述掌握了充分的资料后,结合杭州的实际情况,对传统特色街道 的物质空间设计与非物质文化传承进行分析与论述 ⑷归纳总结,提出策略结合已有分析资料与自己的毕业设计,得出本论文 的建设性提议 中国美术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 综合设计系 李真 杭州传统特色街道的设计解读与跟踪实践 -7- 1.4.2 论文研究框架 论文研究框架见下图: 1.5 本章小结 在对杭州传统特色街道的设计实践过程当中, 我对传统特色街道有了一定了 解并产生浓厚兴趣, 特选取传统特色街道做为研究对象, 本章对传统街道的概念、 研究背景、发展现状、相关学科及研究意义等做了基本介绍 中国美术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 综合设计系 李真 杭州传统特色街道的设计解读与跟踪实践 -8- 2 我国传统街道的空间分析 2.1 我国传统街道的形成与发展 2.1.1 我国早期街道的雏形—“里坊” 我国古代城市的街道格局随着城市的形成而产生,受到统治者的严格约束, 主要行使交通职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未形成开敞式街道 我国春秋时候就已经形成“里坊”制度,对居民区的“。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