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健康工程》课程教学大纲.doc
8页《《职业健康工程职业健康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名称:职业健康工程课程英文名称:Occupational health engineering先修课程:安全心理学适用专业安全工程总学分:总学时:32授课学时:32上机学时:0实践实验学时:0制订单位: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制定时间:2014 年 12 月一、课程的性质、目的 职业健康工程是安全工程及相关专业(公共安全管理、劳动社会保障、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管理、职业卫生等)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研究劳动条件和职业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改善劳动条件,创造安全、卫生的劳动和职业环境,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生活质量的一门科学本课程重点讲解生产环境中职业性有害因素,如化学有毒物质、粉尘、物理因素等对生产者的伤害,作用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预防;以及职业危害因素的评价通过学习是本科生能够正确的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中存在的职业因素有害因素,防止其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以保护和促进劳动者的健康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应使学生掌握职业卫生与职业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常见职业性损害的防治方法,并对本专业的国内外新成就和发展趋势有所了解,为今后从事安全管理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 1 绪论(绪论(2 2 学时)学时)1、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职业病的概念、职业性有害因素概念、发病条件及特点熟悉职业卫生与健康的基本概念与任务;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性病损的基本概念与分类了解劳动条件的组成;工作有关疾病的概念;职业卫生服务的主要内容2、课程内容1)职业卫生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劳动条件2).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病损,3). 职业卫生工作3、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职业卫生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劳动条件2)领会:职业卫生工作1.1 基本概念1.2 职业卫生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方法2 2 职业性心理与生理特征(职业性心理与生理特征(2 2 学时)学时)1、学习目的和要求职业紧张的基本概念;掌握体力劳动时的能量代谢;劳动过程中机体的调节与适应;劳动和作业类型熟悉社会心理因素、职业紧张模式;熟悉劳动过程中作业能力的动态变化、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了解职业紧张的控制与干预;常见的心身疾病;了解脑力劳动的内容与生理特点;脑力劳动的职业卫生要求;劳动负荷评价.2、课程内容1)职业紧张的基本概念2)体力劳动时的能量代谢;劳动过程中机体的调节与适应3)劳动中的相关疾病3、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职业紧张的基本概念。
劳动过程中作业能力的动态变化、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2)领会:力劳动的内容与生理特点;脑力劳动的职业卫生要求;劳动负荷评价2.1 职业性心理紧张与疲劳2.2 劳动中的生理变化与适应2.3 劳动中的相关疾患及其预防3 3 职业中毒及防治(职业中毒及防治(6 6 学时)学时)1、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毒物、中毒、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的概念、 ;影响毒物对机体作用的因素熟悉生产性毒物的来源、存在形态、接触机会、进入体内的途径以及体内过程了解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原则;职业中毒的临床分型与主要临床表现,职业中毒的诊断与救治原则掌握铅、汞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处理原则刺激性气体的概念、种类、毒理作用特点、毒作用表现及化学性肺水肿的临床分期与防治要点;掌握窒息性气体的概念、分类与毒作用特点;一氧化碳的中毒机制、毒作用表现及防治原则掌握有机溶剂的理化特性与毒作用特点;苯的毒作用表现、苯中毒诊断、处理原则2、课程内容1)职业中毒基础知识2)铅、汞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处理原则:3)刺激性气体中毒4)窒息性气体中毒5)有机溶剂中毒3、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毒物、中毒、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的概念,各种生产性毒物的预防措施(2)领会:熟悉生产性毒物的来源、存在形态、接触机会、进入体内的途径以及体内过程。
3.1 职业中毒基础知识2.2 典型中毒及其防治4 4 职业性尘肺及防治(职业性尘肺及防治(4 4 学时)学时)1、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生产性粉尘的概念、分类、理化特性及其卫生学意义熟悉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对健康的影响以及粉尘危害的控制;常见的生产性粉尘了解生产性粉尘在体内的过程掌握矽肺的临床表现、诊断原则、X 线胸片表现与分期标准石棉肺的概念;临床表现:症状、体征、肺功能改变、胸片变化特点、并发症和肺部肿瘤:肺癌、间皮瘤2、课程内容1)生产性粉尘的概念与分类2)生产性粉尘的理化特性与卫生学意义3)生产性粉尘的来源4)矽肺的临床表现、诊断原则、X 线胸片表现与分期标准5)粉尘危害的控制:结合防尘的“八字”经验,强调综合防尘措施;常见的生产性粉尘:矽尘、煤尘、煤矽尘、石棉尘6) 生产性粉尘在体内的过程:粉尘在呼吸道的沉积及人体对粉尘的清除作用3、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生产性粉尘的概念与分类;生产性粉尘对健康的影响,粉尘危害的控制,(2)领会:生产性粉尘的理化特性与卫生学意义4.1粉尘基础知识4.2典型尘肺及其防治4.3 尘肺事件分析5 职业性肿瘤与传染病预防(4 学时)1、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肿瘤的概念与分类;职业性致癌因素的作用特点、识别与判定的要点;常见的职业性肿瘤(职业性呼吸道肿瘤、职业性皮肤癌与职业性膀胱癌) 。
熟悉职业性肿瘤的预防原则;了解炭疽、布氏杆菌病、森林脑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特点、诊断、处理原则2、课程内容1)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肿瘤的基本概念;8 种职业性肿瘤2)职业性致癌因素的作用特点(职业性肿瘤的潜伏期、好发部位、病理类型;职业性致癌因素的阈值问题;计量-反应关系)3)职业性致癌因素的识别与判定(临床观察、实验研究、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职业性致癌因素的分类) 4) 常见的职业性肿瘤(职业性呼吸道肿瘤、职业性皮肤癌、职业性膀胱癌及其他职业肿瘤) 5)职业性肿瘤的预防原则6)炭疽、布氏杆菌病、森林脑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特点、诊断、处理原则3、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肿瘤的基本概念;职业性致癌因素的作用特点,(2)领会:职业性致癌因素的识别与判定;炭疽、布氏杆菌病、森林脑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特点5.1 职业性致癌因素5.2 典型职业性肿瘤及其防治5.3 职业性传染病及其预防6 6 物理性有害因素及对健康的影响(物理性有害因素及对健康的影响(5 5 学时)学时)1、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生产环境的气象条件;高温作业的概念及主要类型;生产性噪声的概念、分类及其评价的物理参量;熟悉生产环境中不良气象条件特点及卫生学意义;振动的概念与分类;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的基本概念与接触机会。
了解作业场所常见的物理因素及其特点;振动的接触机会、描述振动的物理参数及振动评价的参量;低温作业、高气压、低气压的概念;常见的高气压、低气压作业 2、课程内容1)不良气象条件对健康的影响2)高温生产环境中的气象条件的各要素、特点及其卫生学意义3)高气压、低气压的概念;常见的高气压、低气压作业4)生产性噪声的概念与物理特性及其及对健康的影响5)振动的概念、分类与接触机会及对健康的影响6)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的基本概念与接触机会3、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高温,高气压、低气压、生产性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2)领会:作业场所常见的物理因素及其特点6.1 不良气象条件对健康的影响6.2 噪声对健康的影响6.3 振动对健康的影响6.4 电磁辐射对健康的危害6.5 电离辐射对健康的危害6.6 作业环境中物理因素检测7 7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监测与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监测与评价(4 4 学时)学时)1、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职业环境监测的概念和目的了解接触评定的概念、目的、内容与方法;熟悉车间空气中有害物监测的采样策略和采样技术了解环境监测数据评价和长期监测计划,掌握职生物监测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熟悉生物监测的类别和程序了解生物监测策略;生物接触卫生标准了解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的内容、方法、类型与质量控制;掌握危险度评定的基本内容2、课程内容1)职业卫生调查2)职业环境监测的概念与目的车间空气中有害物监测的采样策略和采样技术3)生物监测的概念、特点和意义4)职业病、职业多发病及工业外伤的检出率、发病率、平均发病率工龄、疾病构成比、病伤缺勤率等常用分析指标的含义和计算5)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方法与类型;调查过程的质量控制;混杂和偏倚因素及其控制6)接触评定的概念、目的、内容与方法3、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职业环境监测的概念和目的;职生物监测的概念、特点和意义熟悉生物监测的类别;接触评定的概念、目的、内容与方法;危险度评定的基本内容2)领会: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的内容、方法、类型与质量控制7.1职业卫生调查7.2 作业环境监测7.3 生物监测7.4 健康监护7.5 职业流行病学调查7.6 职业性有害因素危险度评定8 8作业场所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预防与控制(作业场所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预防与控制(3 3 学时)学时)1、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工业通风的概念、分类、效果评价;作业场所采光与照明的定义;全面通风与局部通风的适用范围;送风和排风的卫生要求;采光的卫生学要求,卫生标准的应用原理;照明光源的种类、特点、卫生学要求。
熟悉个人防护用品的概念与种类了解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注意事项了解健康促进的意义和实施2、课程内容1)工业通风的概念、分类、效果评价2)作业场所采光与照明3)个人防护用品的概念与种类4)健康促进的概念、意义;职业卫生与安全;作业场所健康促进规划与评价3、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工业通风的概念作业场所采光与照明的定义 (2)领会: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注意事项,健康促进的意义和实施8.1 作业场所通风8.2 作业场所采光与照明8.3 个体防护用品的配置、使用与管理8.4 职业人群的健康促进9 职业卫生管理(2 学时)1、学习目的和要求熟悉职业病防治法的意义,了解《职业病防治法》及其相关配套法规掌握预防性职业卫生监督的概念、内容;经常性、事故性职业卫生监督的内容熟悉经常性职业卫生监督的目的、意义、主要任务了解预防性职业卫生监督的目的、意义、和方法2、课程内容1) 《职业病防治法》及其相关配套法规2)预防性、经常性职业卫生监督的概念、内容、目的、意义、和方法;3)职业卫生应急管理3、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预防性、经常性职业卫生监督的概念、内容、目的、意义、和方法 (2)领会:《职业病防治法》及其相关配套法规 9.1 概述 9.2 职业卫生法律体系 9.3 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9.4 职业卫生应急管理四、课程考核方式在教学计划中该课程列为考试课;考试方式是闭卷;课程成绩平时考勤,作业占20%,最终考试成绩等所占比例。
五、学时分配表教 学 内 容授 课 时 数实 验 时 数实 践 学 时上 机 时 数自 学 时 数习 题 课讨 论 时 数1.概论22.职业性心理与生理特征23.职业中毒及防治64.职业性尘肺及防治45. 职业性肿瘤与传染病预防46. 物理性有害因素及对健康的影响57.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监测与评价48.作业场所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预防与控制39.职业卫生管理2合 计32总 计32六、教材、主要参考书及网站1. 吴强主编, 《职业卫生基础》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12.12 2. 陈自强主编,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中国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6.1七、有关说明 本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必修课,在完成人机工程学、安全心理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撰稿人:邹玉红 审核人:崔志芳 批准人:邵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