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从诗形到诗意—诗歌鉴赏 课件.pptx
23页中国没有史诗,中国人缺乏伏尔泰所谓“史诗头脑”,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钱钟书谈中国诗诗歌鉴赏前言写景、写物、叙事、写人抒情(议论)诗歌鉴赏的总体思路写什么?怎么写的?表达什么?从“诗形”懂诗意诗歌鉴赏韶实谭盛祥学习目标:1、了解古诗词的一般结构2、掌握律诗的“起承转合”结构特点,并应用到诗歌鉴赏中3、掌握律诗的颔联颈联的三种对仗类型,并能应用到诗歌鉴赏中1.古诗词的一般结构古体诗以自然段为层,形式自由2、律诗的起承转合结构特色(主要指近体诗)(1)起,即起句内容紧承诗题,引出所叙、所描之事、物作用渲染气氛,烘托感情,奠定基调;统领全篇,设置线索,照应题目等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2)承,是“起”的延伸、深化承接上一层而展开,包括顺接、反接和以类连比内容与“起”构成因果、承接或补充的关系作用承上启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3)转,表明诗意的转换内容接“承”而来,转出他意多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作用 别开生面,让作品陡生波澜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4)合,诗的结尾内容 或议论,或抒情,或寓情于景,点明诗歌的主旨或诗人的感情作用明结:直接抒情言志说理,淋漓尽致,感情强烈暗结:以景结情,情景交融,含蓄委婉,耐人寻味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小结:掌握诗歌(律诗)的起承转合,有助于帮助我们快速的判断诗歌各部分大概在写什么练一练慧练提升1.阅读杜甫的江村,完成后面问题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1)根据对古诗结构特点的理解,填出下面横线上的内容2)(2)首首联联紧紧承承诗诗题题,描描绘绘了了曲曲曲曲折折折折的的江江水水环环绕绕着着村村子子静静静静流流淌淌的的画画面面,渲渲染染了了_的的氛氛围围颔颔联联进进一一步步描描述述梁梁间间燕燕子子自自在在飞飞翔翔,水水中中白白鸥鸥双双双双戏戏水水的的景景象象;颈颈联联写写家家人人:_,_:_,_的的生生活活画画面面,传传达达出出一一种种普普遍遍的的亲亲情情的的温温暖暖和和生生活活的的闲闲适适美美好好;尾尾联联诗诗人人从从眼眼前前和和乐乐安安宁宁的的生生活活场景中发出感叹场景中发出感叹,呼应呼应开篇开篇,圆合首尾。
圆合首尾答:_,_1.阅读杜甫的江村,完成后面问题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答案:(1)承转合抒情(2)安宁清幽 老伴在纸上画棋局小儿子敲针作鱼钩3.律诗颔联、颈联的三种对仗类型对仗:词性、词意、韵律(仄起平收)对仗:词性、词意、韵律(仄起平收)无边落木萧萧无边落木萧萧下下,不尽长江滚滚,不尽长江滚滚来来万里悲秋常作万里悲秋常作客客,百年多病独登,百年多病独登台台1)正对:上下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同一个道理示例吴宫花草埋幽径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登金陵凤凰台)效果分析从两个时代的角度抒发人事更迭、怀古伤今之情(2)反对:上下两句意义上互为对立示例身无彩凤双飞翼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李商隐无题无题)效果分析“身无”与“心有”,内外对比,悲喜相称,将那种深深相爱而又不能长相厮守的恋人心态刻画得细致入微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3)串对:构成对偶的上下两句在语意上有承接、因果、假设等语法关系的一种形式示例山重水复疑无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陆游游山西村游山西村)效果分析上句说“疑无路”,下句说“又一村”,语意上形成上下承接,略有转折“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小结:颔联颈联的对仗类型,有助于我们根据上下句其中一句的诗意推断另外一句的诗意练一练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洪炎四山矗矗野田田,近是人烟远是村鸟外疏钟灵隐寺,花边流水武陵源有逢即画原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看插秧针欲忘返,杖藜徙倚到黄昏注】太冲、表之、公实,是作者的三位友人灵隐寺:我国名寺,在杭州请解释颈联的意思并分析其作用6分)(判断是哪类对仗)答:_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洪炎四山矗矗野田田,近是人烟远是村鸟外疏钟灵隐寺,花边流水武陵源有逢即画原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看插秧针欲忘返,杖藜徙倚到黄昏注】太冲、表之、公实,是作者的三位友人灵隐寺:我国名寺,在杭州请解释颈联的意思并分析其作用6分)答案:意思:一路所遇就是画,这不是笔墨所能描摹的;野游所见都是诗,这不是语言所能形容的作用:直抒感怀,表达了作者对如画如诗的山水田园风光的赞美与热爱;紧承上文,在前两联景物描写的基础上自然而然生发议论,深化了情感。
再见!以下目标都达成了么?1、了解古诗词的一般结构2、掌握律诗的“起承转合”结构特点,并应用到诗歌鉴赏中3、掌握律诗的颔联颈联的三种对仗类型,并能应用到诗歌鉴赏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