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美术五上《古朴精美的华表》第1课时设计.doc
9页课题:古朴精美的华表课时:1 课时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设计、运用教学目标:1.认识华表的造型特征,了解华表的象征意义2.运用绘画、泥塑等造型手段表现心目中的华表形象,提高造型能力3.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民族精神教学重点:认识华表的造型特征,探究表现方法教学难点:刻画华表的细部特征,造型完整美观教具准备:“华表”图片(课件)、范作、勾线笔、雕塑泥及工具学具准备:收集华表图片、勾线笔、泥、各种纸盒、饮料瓶、手工纸、剪刀、胶水等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从电影节华表奖的奖杯引入提出探究“华表”的主题华表奖奖杯是一座小雕塑,它的原形就是人们常说的“华表”华表”到底是什么?)二、发展阶段1. 学生分组上台展示所收集的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用简短的语言加以介绍通过交流让学生了解华表的来历及其象征意义教师对各组收集资料的情况进行点评和小结2. 教师播放课件组织学生欣赏各式华表,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华表的细部特征了解各部分的名称和象征意义(典型代表天安门前的汉白玉华表柱,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可以说是象征中华民族的图腾柱) 引导学生感受华表雕塑古朴精美的整体风格3. 组织学生欣赏用不同的材料和造型手段表现的“华表”作品。
教师重点讲解或示范线描、泥塑、综合材料组合等的基本表现方法4. 学生分区开展创作活动(绘画、泥塑、综合材料)三、展示评价阶段分组展示,组织学生欣赏同学的作品学生自评谈创作心得,教师点评,学生互评提出修改意见四、收集整理阶段回收可利用的材料,清理垃圾五、拓展与延伸欣赏原始部落以及少数民族的图腾柱,了解图腾柱文化 资料 1:华表古称“谤木”,后名“华表木”相传中国传说时代的圣君尧、舜为了纳谏,在交通要道和朝堂上树立木柱,让人在上面书写谏言到了汉代,华表木就发展演变为通衢大道的标志因为这种标志远看好似花朵,故称“华表”(古时, “花”同“华”) 汉代还讲究在邮亭的地方竖立华表,可使送信人不致迷失方向 《说文•木部》:“桓,亭邮表也 ”古人徐锴又作了进一步说明:“亭邮立木为表……表双立为桓 ”因此,华表亦称为“桓表” 后来,华表逐渐发展成为装饰建筑品,多设在桥梁、宫殿、城垣或陵墓前做为标志立在陵墓前的叫“墓表”,多数为石造,柱身雕有蟠龙等纹饰,顶端是云板或蹲兽,表上的蹲兽叫“望天犼”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中,汴梁虹桥两端就画有两对高大的华表,顶端白鹤伫立,神态生动各异唐诗人杜甫有诗曰:“天寒白鹤归华表,日落青龙见水中。
”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的石造联拱桥,即著名的卢沟桥,其两头也有华表四座,高 4.65 米,石柱上端横贯着云板,柱顶有莲座圆盘,圆盘上雕有石狮子,庄严秀美,气势非凡,为石桥增添了富有民族特色的装饰明永乐年间建造承天门(即今天安门)时也建有两对华表 华表顶上的异兽,是古时传说中的一种神奇动物,其特性善吼叫,名曰“吼”(亦作“犼”) 放在皇宫门里的华表,犼冲着北方,名叫“望君出”,每当民间发生灾害时,望君出就呼唤君王出宫;宫门外的华表上,犼冲着南方,叫“望君归”,君王如果在宫外玩的太久,望君归就会提醒说:回来吧,君王资料 2:华表的作用是什么?华表的作用是什么?华表是古代设在桥梁、宫殿、城垣或陵墓前作为标志和装饰用的大柱设在陵墓前的又叫“墓表”柱身往往雕有蟠龙等纹饰,上为云板和蹲兽北京天安门前后的两对华表,用巨大的汉白玉雕刻而成,造型精美,是华表中的优秀作品凡是去过天安门的人,都不会忘记屹立在天安门前的那对高大的华表它是用汉白玉雕刻而成的,高大挺立的柱身上雕刻着蟠龙和流云,在上面横插着一块石片,石片上面是祥云,如同高大的华表插入云霄柱顶承露盘中,一头雅致的怪兽蹲在那里古朴精美的华表,与巍巍壮丽、金碧辉煌的故宫建筑群相映生辉,既能让人感到一种艺术上的统一,又能感到历史的浑厚和庄严。
华表实际上已经与中华民族,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紧紧联系在一起,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不仅在天安门,在明十三陵、清东陵、清西陵以及卢沟桥等地方也有华表那么为什么在这些地方如宫殿、陵墓、桥梁等会有华表?华表究竟在这些建筑物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华表的雏形是远古时代部落的图腾标志目前的天安门前的华表上蹲着的一头怪兽,不是狮也不是狗,头望宫外,它的名字叫“望天讯”,民间传说这种怪兽喜欢远望,让它望着宫外,它是眺望远游的皇帝不要迷恋外面的风景,早些回来,以理朝纲这种说法其实体现了先人们建造华表时对皇帝的一种虚幻的期望而原始社会的人们都会把他们民族崇拜的图腾标志雕刻在华表上面,对它视如神明,崇拜之极,华表柱顶的雕饰也因各部落的标志图腾不同而不同当人类的历史迈入到封建社会,图腾的标志在人们心中的印象渐渐淡薄,华表上雕饰的动物也只是成为了人们喜爱的吉祥物如唐朝著名的诗人杜甫有这样一句诗:“天寒白鹤归华表,日落青龙见水中”,它的意思是华表的柱顶上雕饰的是白鹤看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白鹤确实是华表的一种雕饰相传曾经有一个人名叫丁令威,学道成仙,化为一只白鹤,立于华表上作歌,所以后人将白鹤雕刻于华表柱子上,是吉祥的标志。
有一种有趣的说法,认为华表是古代一种乐器演变而来的这种乐器名为“木铎”,它的形状是中间细腰,腰上插有手柄的体鸣乐器,尧舜时,代替皇帝向百姓纳谏的官员们,在四处奔走,敲击木铎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后来,天子不再派人向百姓征求意见,而是等人自己来提谏,将这种大型的木铎于王宫之前矗立,后来演变为今天的华表还有人认为,华表原是古代观天测地的一种仪器演变而来的,春秋战国时期有一种表用来观察天文,人们立木为竿,根据太阳的影子的长度测定方位、节气,它还可以用来测恒星,可观测恒星年的周期古代在修建建筑之前,还以此法定位取正一些施工期较长的大型建筑,立表存留时间较长为了坚固起见,就把立木改为石柱工程一旦完成,石柱也就成了这些建筑物的一种附属,作为一种型制而保留下来,每每成为宫殿、庙宇、陵墓等重要建筑物的标志后世华表经过不断的演化,表柱有圆形、八角形,上面雕着云龙,柱头有云板,柱顶置承露盘华表逐渐丧失它的实用价值而成为一项艺术性很强的装饰品华表在我国历史悠久,不论它从何演变而来,但是它之所以形成今天的形状,是随着历史的变迁,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史,我们今天看到的巍峨细腻的华表,凝结了我们祖先的心血和才智图片连接: 3华表有什么用途华表有什么用途去过北京的人,几乎都欣赏过天安门前那对高大的华表。
这对用汉启玉雕刻而成的华表,挺拔笔直的柱身上雕有幡龙流云纹饰,上部横插一块石片,石片上有浮雕的祥云,仿佛高大的柱身直插云间捶顶承露盘中,蹲坐着一头别致的怪兽古朴精美的华表,与巍巍壮丽、金碧辉煌的故宫建筑群浑然一体,使人既感到一种艺术上的和谐,又感到历史的庄重和威严华表实际上已经与中华民族,和中国古老的文化紧密相连,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我们民族的一种标志 除了在天安门,在明十三陵、清东陵、清西陵以及卢沟桥等处我们也可以见到华表那么为什么华表要矗立于宫殿、陵墓、桥梁等处?华表究竟在这些建筑物中起着什么作用?至今尚有不同看法 一般认为,华表又名恒表、表术,是一种在古代建筑物中用于纪念、标识的立柱华表起源于古代的一种立术,相传在我国尧舜时代,人们就在交通要道竖立木柱,作为行路时识别方向的标志,这就是华表的雏形 另一种意见认为,华表起源于远古时代部落的图腾标志现在天安门前的华表上蹲着一头怪兽,非狮非狗,头望宫外,名为“犼”,民间传说这种怪兽性好望,让它望着宫外,是让它眺望远游的皇帝不要迷山恋水,早作归计,以理朝纲这种说法本身包含了先人的建造华表时对王权的一种虚幻的期望而远古时的人们都将本民族崇拜的图腾标志雕刻其上,对它视如神明,顶礼膜拜,华表校顶的雕饰也因各部落图腾的标志不同而各异,历史进入到封建社会,图腾的标志渐渐在人们心中印象淡薄,华表上雕饰的动物也变成了人们喜爱的吉祥物。
如唐朝诗人杜甫有“天寒白鹤归华表,日落青龙见水中”的诗句,其意就是说华表的校顶上雕饰的是白鹤观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华表上确实雕饰有白鹤据传这是因为一个名叫丁令威的人,学道成仙,化鹤归未,立于华表上作歌,故人们以后将白鹤雕刻于华表柱子上,以示吉祥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华表上古名“谤木”,相传尧、舜为了纳谏,在交通要道和朝堂上树立木柱,让人在上面书写谏言也就是鼓励人们提意见晋代崔豹在《古今注·问答释义》中说:“程雅问曰:‘尧设诽谤之木,何也?’答曰:‘今华表木也,以横木交柱头,状若花也,形似桔槔,大路交衡悉施焉或谓之表木,以表工者纳谏也,亦以表识肠路也/崔豹所言华表木的形状与现存的天安门前的华表大致相同只是华表的‘谤木’作用早已消失,上面不再刻以谏言,而为象征皇权的云龙纹所代替,成为皇家建筑的一种特殊标志 也有人认为,华表是由一种古代的乐器演变而来这种乐器名为“木锋”,是一·种中间细腰,腰上插有手柄的体鸣乐器,先秦时,代天子征求百姓意见的官员们,奔走于全国各地,敲击木锋以引起人们注意后来,天子不再派人出去征求意见,而是等人找上门来,将这种大型的木锋矗立于王宫之前,经过演变,就成了华表 还有人认为,华表原是古代观天测地的一种仪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种观察天文的仪器为表,人们立木为竿,以日影长度测定方位、节气,并以此来测恒星,可观测恒星年的周期,古代在建筑施工前,还以此法定位取正。
一些大型建筑因施工期较长,立表必须长期留存为了坚固起见,常改立木为石柱一一旦工程 完成,石柱也就成了这些建筑物的附属部分,作为一种型制而保留下来,每每成为宫殿、坛庙寝陵等重要建筑物的标志后世华表多经雕饰美化,表柱有圆形八角形,雕有蟋龙云纹,柱头有云板,校顶置承露盘,华表的实用价值逐渐丧失而成为一项艺术性很强的装饰品 以上这些各种各样的说法,观点虽然不尽相同,但是对华表产生的历史看法却是比较一致的华表在我国由来已久,不论它的原型究竟是什么,但是它发展到今天的形状,是随着历史的变迁,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我们今天看到精致壮观的华表,是我们祖先一代代心血和才智凝成的结晶 课后反思:学生有不认识到认识,学习的气氛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