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练习:滚动训练 三 word版含解析.doc
8页滚动训练 三 一、选择题 读某地等高线(单位:m)图,回答1~2题1.图幅范围内的最大高差H可能为( ) A.1000 m 3.安装此风扇的作用是( )A.防高温 B.防霜冻C.防潮湿 D.防低压4.此风扇的工作原理是( ).A.风力能提高气压B.空气流动降低气温差异C.风扇吹出的热风降低潮湿D.风扇能提高湿度【解析】温控仪是检测温度的,说明跟温度有关是高温还是低温,看图中的逆温层,逆温层说明地面的温度更低答案】3.B 4.B 根据某地区多年对各朝向建筑墙面上接收太阳辐射热量的实测值,计算出最冷月(1月)和最热月(7月)日总量,并绘出太阳辐射量日总量变化图(如下)读图,回答5~6题5.该地区1月和7月建筑墙面上接收太阳辐射量的日总量小于4186千焦/(平方米·日)的墙面朝向是( )A.分别朝北、朝东 B.分别朝南、朝西C.分别朝西、朝南 D.均朝北6.经研究发现该地区一天中日出、日落时墙面接收的太阳辐射量最小,其原因是( )①太阳高度最小 ②气温最低 ③经过大气层的路径最长④反射作用最强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解析】第5题,从图中的等值线可以看出,无论是1月还是7月,该地朝北的建筑墙面上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都小于4186千焦/(平方米·日)第6题,日出、日落时,该地墙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最小,这是因为此时的太阳位于地平面上,太阳高度小,且太阳辐射穿过的大气层路径长,大气的削弱作用也较强。 答案】5.D 6.B 读某山区降水量日变化统计图,回答7~8题7.图中显示的降水特点是( )A.山顶昼雨少B.河谷盆地夜雨多C.河谷盆地日降水量变幅大D.从河谷盆地到山顶,日降水量减少8.山顶与河谷盆地降水日变化产生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A.热力环流 B.太阳辐射C.植被状况 D.地势起伏 【解析】第7题,读图并根据山顶、河谷图例差异,结合纵轴的时刻、横轴的降雨量分析可知,山顶昼雨多,出现在16时左右;根据降水量柱状差异可知,河谷盆地日降水量变幅小于山顶;从河谷盆地到山顶,日降水量增加;图中显示河谷盆地夜雨多第8题,山顶与河谷热力差异显著,白天形成谷风,夜晚形成山风,所以影响山顶与河谷盆地降水的因素是山谷风,属于热力环流故降水日变化产生差异的直接原因是热力环流;太阳辐射是根本原因;植被、地形是重要影响因素,不是直接原因 【答案】7.B 8.A 热岛强度是市中心与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能准确反映“热岛效应”的变化状况冷岛效应”原指干旱地区夏季时,绿洲、湖泊气温比附近沙漠低的一种局部温凉的小气候现象目前城市也在广泛开展这方面的研究读图,回答9~11题9.北京城市热岛效应最显著的季节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0.图中①处出现了北京市区夏季午后的“冷岛”现象,可能是因为此处布局了( )A.住宅区 B.公园 C.商业区 D.农田11.“冷岛效应”会使①处与周边地区相比( )A.年降水量增多 B.热量交换增强C.空气对流减弱 D.水汽蒸发加快【解析】第9题,热岛效应显著,说明城区与郊区的温度差值大读图,根据等值线的分布特点判断,大致在11月至次年1月城区与郊区之间的等温线最密集,说明温差最大,热岛效应最显著,此时为北半球冬季第10题,图中①处出现了北京市区夏季午后的“冷岛”现象,说明①处气温较周围区域低住宅区、商业区地表硬化,不会形成“冷岛”现象公园绿地、水面升温较慢,可能形成冷岛农田一般分布在城外郊区,不在市区内第11题,与周边地区相比,①处气温较低,空气对流减弱;年降水量减少;热量交换减弱;水汽蒸发减慢答案】9.D 10.B 11.C 林线、雪线的高度分布对人类活动具有很大影响,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山体效应指山体隆起造成的垂直带界线,如林线、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者山系中央和外围地区分布高度存在差异的现象地理研究团队调研某山脉时,绘制了该山脉沿39° N山体内外10 ℃等温线分布高度示意图(图a)及沿39° N的地形剖面图(图b)。 读图,回答12~13题12.比较图b中甲、乙两地的气温( )A.T甲>T乙 B.T甲 由此可以确定该地雨热不同期,为地中海气候第15题,根据气温分布状况,确定该地位于南半球,四个地点中位于南半球,并且是地中海气候的只有澳大利亚西南部珀斯港口附近 【答案】14.B 15.C 地—气系统(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下图示意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辐射差额的月份分配读图,回答16~18题16.地—气系统内存在着能量传递与转换,传递与转换的形式多样,其中能促使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17.若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该地气温最低的月份是( )A.1月 B.4月 C.8月 D.12月18.该地年总辐射差额为负值,年平均气温却未逐年下降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大气环流、大洋环流B.大洋环流、海陆分布C.地势起伏、海陆分布D.大气环流、地势起伏【解析】第16题,温室效应指地面辐射的热量被大气吸收,再被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还给地面,从而使大气热量增加的过程第17题,辐射差额大于0,说明热量不断积累,则气温升高;而当辐射差额小于0时,热量不断散失,气温逐渐下降。 图中辐射差额从8月开始至次年3月,都为负值,4月为0,故4月气温最低;同理,8月气温最高第18题,年总辐射差额为负值,说明总体上热量处于散失状态,气温应不断降低;现在没有降低,只能是有其他地区的热量传递到此地;而自然界大气环流(风)、大洋环流(洋流)具有热量传递功能答案】16.B 17.B 18.A 读某时赤道南北天气状况图(单位:hPa),回答19~20题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天气系统东侧盛行偏北风,形成暖锋B.乙天气系统中心气流旋转下沉,东侧为暖锋C.①和②锋面分别向东南和西北方向移动D.m地阴雨连绵,n地天气晴朗20.下图中正确反映①锋面过境期间,g地温度变化过程的是( )A.a B.b C.c D.d【解析】本题组考查天气系统的判读第19题,甲天气系统东侧盛行偏南风根据图中的气压数值可以判断出赤道南、北天气系统都为低压系统,中心附近气流上升;两天气系统的东侧都为暖锋,西侧都为冷锋;①是北半球锋面气旋中的冷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向东南移动;②是南半球锋面气旋中的暖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向东南移动m地位于暖锋的锋前,阴雨连绵;n地位于冷锋的锋前,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第20题,①锋面属于冷锋,受其影响,g地气温下降,且锋面过境时,气温下降幅度大,对比图中四条曲线的变化特点,应为c曲线答案】19.D 20.C 读我国某县年降水量及水系分布示意图,回答21~22题21.影响该县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河流 B.海陆位置C.季风 D.地形22.据图推断,年平均气温( )A.N地>M地 B.P地>N地C.Q地>P地 D.Q地>M地【解析】第21题,依据山峰及河流,可判断图中有一东西走向的山脉分布,且年等降水量线在山峰附近密集,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第22题,四个地点中,P、N两地在同一河流附近,且P地在下游,海拔低而气温高;N地在上游,海拔高而气温低答案】21.D 22.B二、非选择题23.读世界某区域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图中BC线为晨线,回答下列各题1)说出A地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2)假设图中等压线状况不变,从气温、降水两个角度描述M-N一线天气的变化3)若图中D地1小时后气温上升,请用相关地理原理解释其原因答案】(1)此时,北半球为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A处(陆地)比同纬度海洋降温快,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中心。 2)气温:低—高—低(或先升高、再降低)降水:阴雨—晴—阴雨3)图中BC为晨线,1小时后D地迎来日出,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热增温,地面辐射增强,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获得热量,使气温逐渐升高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中央谷地,长725千米,宽仅64千米,四周为山地中央谷地为地中海气候,北部降水量较多,南部降水量较少,冬季经常出现大雾中央谷地被称为美国的“果菜篮”1)分析中央谷地北部降水多、南部降水少的原因2)分析中央谷地冬季经常出现大雾的原因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中央谷地主要为地中海气候,降水主要受西风影响位置越靠北,受西风影响的时间越长,降水就越多,故中央谷地北部降水多、南部降水少第(2)题,出现大雾说明冷暖空气相遇,结合中央谷地具体分析可知,冬季该地气温较低且为雨季,空气湿润;该地的封闭地形使得湿润气流进入谷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