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教育心理学题库.docx

47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409811739
  • 上传时间:2023-03-3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7.13KB
  • / 4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教心题库教育心理学入门:何为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领域;著名的心理学家;经典实验研究何为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揭示教与学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领域:学习心理:学习理论、学习迁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品德的形成、学习动机、学习策略教学心理:了解学习、准备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评价、设计课堂管理心理、教师心理著名的心理学家一潘菽:中国著名心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主编《教育心理学》(1980)著名的心理学家一桑代克1874-1949动物心理实验的鼻祖;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创建教育心理学(1903).为美国教育测验运动的领袖之O著名的心理学家一华生: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学派的创立者.主要著作有:《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婴幼儿的心理教养》著名的心理学家一巴甫洛夫: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前苏联科学学院院士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创立者著名的心理学家一斯金纳1904-美国当代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著名的心理学家一托尔曼著名的心理学家一班杜拉美国心理学家,现代社会学习理论的奠基人。

      生于加拿大,1952年获博士学位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从事行为矫正技术的研究,他提出观察学习理论著名的心理学家-苛勒:美籍德裔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瑞士发展心理学家、生物学家和哲学家发生认识论”的构建者认知发展方面著名,主要是认知发展理论和儿童道德发展理论著名的心理学家-柯尔伯格(1927—1987)美国心理学家,1958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68年起任哈佛大学教授,从事认知道德发展研究提出了儿童道德发展阶段模式,并把儿童的道德判断概括为三个水平,细分为六个阶段著名的心理学家一布鲁纳: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和同事米勒在美国哈佛大学创建认知研究中心,认知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的心理学家-加涅:美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家倡导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1896〜1934)前苏联心理学家,提出了社会文化历史学说1925年,发表了《意识是行为心理学的问题》一文,1930〜1931年,维果茨基撰写了《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一书,在维果茨基逝世后的几个月,他的最后一部著作《思维和言语》问世经典实验研究1.桑代克迷笼实验2.华生的婴儿恐惧形成的实验3.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习4.斯金纳白鼠学习实验5.托尔曼的白鼠方位学习实验6.攻击行为实验7.苛勒的顿悟研究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学习与教学的因素(或要素)五种要素:(一)学生:学习主体(制约学习效率)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教过程)(二)教师:关键作用(制约教育劳动成效)敬业精神:热情、责任心、不断反思、总结经验专业知识:学科知识、教育观念、学与教原理专业技能:教学设计、信息交流、课堂管理等教学风格: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三)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材、课程(四)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五)教学环境(物质、社会环境)物质环境:自然条件、教学设施、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背景三、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三种过程)(一)学习过程:师生与教学信息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态度(二)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师生信息交流、教学管理(三)评价/反思过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任务和意义一、教育心理学的性质:科学性质-中间科学学科性质-应用性和理论性均很强的独立学科早期:心理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现在: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性研究并重二、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一)教心与普心的关系联系:普心是教心的基础,教心是普心的分支;区别:研究领域不同,服务对象不同(二)教心与教育学的关系联系:服务对象相同:区别:研究对象和任务不同(三)教心与儿童心理学的关系相互交错,彼此补充(四)教心与其它心理学分支的关系:与学科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等分支学科相联系三、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教材9页)揭示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服务于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为"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学生学和教师教的行为提供依据四、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理论: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理论的发展。

      2.实践:(1)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2)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3)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4)有助于因材施教(5)有助于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6)有利于教师的自身建设和发展第四节: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与趋势一、教育心理学学科的产生教育心理学的史前思想苏格拉底:产婆术;柏拉图:依据智、情、意的发展优势确定培养目标,依据年龄划分教育任务;亚里士多德:强调教育与灵魂(心理)的联系卢梭(法国17):“教育要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夸美纽斯(捷克17-19):“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裴斯泰洛齐(瑞士19):"教育心理学化”赫尔巴特(德国19):教学过程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桑代克:创立科学的教育心理学(奠基人)1903年著《教育心理学》1913-1914年,他又将此书扩展为三卷即《人类的本性》《学习心理学》《工作与疲劳及个性的差异》研究方法:采用严格的自然科学的方法;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二、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一)初创时期(19世纪末一20世纪初)(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一50年代末)(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一70年代末)(四)深化拓展(完善)时期(80年代以后)(-)初创时期(19世纪末一20世纪初)随着心理体系的建立,实验法的引入,为运用科学的心理学观点和方法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提供了可能但有关的研究不够充分,教育心理学应研究哪些内容,意见并不统一桑代克的研究及对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看法为这一时期的代表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1913-1914年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体差异及其原因》f科学教心的创立的标志(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一50年代末)0年代和30年代:吸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40年代:弗洛伊德一重视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特点:(一)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二)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一70年代末)60年代:布鲁纳:课程改革运动罗杰斯:人本主义思潮70年代: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意义的获得与保持的进程;加涅:则系统总结了已有的学习研究成果,对人类的学习进行系统分类,并阐明了不同类型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晚近以来:逐渐转向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的探讨,并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60年代开始,国际教育心理学发展呈现如下趋势:(一)内容趋于集中(二)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三)注重学校教育实践(四)深化拓展(完善)时期(80年代后)从纯理论向综合性的应用项目发展基础研究课题与应用性研究课题结合布鲁纳总结10年来的成果:主动性、反思性、合作、社会文化三、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868年,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他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1877年,俄国教育家与心理学家卡普杰列夫发表《教育心理学》,这是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1917年十月革命后,尝试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发展教育心理学20世纪30年代以后(理论探索为主)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末(结合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忽视理论研究、对西方全盘否定、创造性应用马列主义不够,机械照搬60年代以来:理论思想活跃、加强同学校教育工作的联系、对西方教育心理学态度明显变化,吸取心理测验方面新成果四、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古代:孔子:“不愤不启、不俳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荀子:“不积蹉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孟子:重视环境的作用学记》:“教学相长”“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1 .建国前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有关教育心理学的著作。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2 .建国后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50年代受苏联心理学影响较大60年代初,结合教育实际进行研究文革期间,我国的教育心理学研究一度中断1980年出版的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反映了现代教育心理学的某些新成就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研究学习者的能动性;研究学习者的内在过程和机制;研究社会环境的影响;研究实际情境的影响;研究文化背景的影响;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信息技术的应用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四)教育性原则二、研究的方法(一)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定量研究:又称“量化研究”和“量的研究”,它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基本过程:假设-抽样-资料收集-(问卷/实验)-统计检验质性研究:又称“质的研究”,是指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之中,采用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采用归纳而非演绎的思路来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实际互动来理解和解释他们的行为。

      特征:通过在自然条件下观察、提问等方法获取材料、收集的材料是言语的而不是数字、倾向于注重活动的过程而不是活动的结果、研究手段是分析言语材料,不使用统计方法(二)几种基本的研究方法1、教育心理实验1)实验室实验2)自然实验2、观察法3、调查法1)问卷法2)访谈法3)个案研究法4、教学经验总结法1 .实验法:实验法是研究者创设一定的情境,对某些变量进行操纵或控制以揭示教育、心理现象的原因和发展规律,这种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优点:结果可靠、内在效度高;缺点:有一定局限性自然实验法:优点:兼有上述两种优点;缺点:难以严格控制某些实验条件实验法的基本要求:实验前:实验设计正式试验前:小样本初试实验后:统计分析和显著性检验,形成实验报告实验设计的主要步骤:一、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二、组织预测与后测三、设置实验组与控制组2 .观察法: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通过被观察者的外部行为表现,从而了解其心理现象的规律和特征的一种研究方法观察法的分类: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观察法的优点:真实、自然观察法的缺点:不可重复验证性观察法的基本要求:观察设计、自然条件下进行、详细记录如何写观察记录行为摘录法:描述式;列表式:评定量表法:记述式:图式调查法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收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材料从而弄清事实,通过分析、概括等方法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

      调查法的优点:收集材料具有典型性、客观性和真实性调查法的缺点:对样本的选择和抽样方法有严格要求对结果分析要求系统化调查法包括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个案调查和文献分析等1)问卷法:优点: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料缺点:调查结果与实情有一定的偏差完整问卷包括:调查题目、被调查者的自然状况、指导语、呈现要回答的问题运用问卷注意:在问卷编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