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一遍过考点60 群落的结构(含解析).doc
15页考点60 群落的结构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1.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1)群落①概念要点:a.同一时间;b.一定区域;c.各种生物种群②特征:物种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2)群落的物种组成①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②丰富度a.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b.常用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2.种间关系及实例(连线)3.群落的空间结构(1)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A图:垂直结构;B图:水平结构2)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A图:①植物分层:光照;②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B图: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4.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实验原理①土壤条件: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②取样方法: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③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2)实验流程①提出问题:不同区域土壤中,物种丰富度相同吗?②制订计划:包括步骤、时间、地点、内容、方法、备注等③实施计划a.准备:制作取样器,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的主要情况。
b.取样:选取取样地点,用取样器取土壤样本,并标明取样地点、时间等c.采集:从土壤样本中采集小动物d.观察和分类:对采集的小动物分类并做好记录e.统计和分析:设计数据收集的统计表,分析所收集的数据④得出结论a.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b.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考向一 种间关系的判断1.热带雨林中,常可见所谓的“绞杀”现象,即某些大型藤本缠绕在高大的乔木之上,依靠乔木支撑到雨林高层接受阳光逐渐长大,最终将乔木缠死这种藤本与乔木的关系可称之为A.共生 B.竞争 C.寄生D.捕食【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生物的种间关系指生物群落中的各个物种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关系生物种间关系十分复杂,通常是围绕物质、能量、信息和栖息场所等方面展开的,其中尤其是食物联系,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主要形式:捕食、寄生、互利共生、竞争等依题意可知,某些大型藤本与高大的乔木相互争夺阳光等资源,二者存在竞争关系,A、C、D三项均错误,B项正确解题技巧通过实例判断种间关系的技巧(1)区分种内斗争和种间竞争:同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或同种生物之间对资源和空间的争夺都为种内斗争;不同种生物之间对资源和空间的争夺就是竞争。
简单记为:“同斗争,异竞争”2)区分竞争和捕食:竞争是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的斗争,不直接获取食物;捕食则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以维持自身生存另外,两种生物甲和乙以同一植物为食,但取食的部位不同并不构成竞争关系,例如:人吃玉米子粒,而牛吃秸秆3)捕食关系中被捕食者的判定方法①若两种生物的最大数量有明显差异,一般数量多的为被捕食者,如图1中A为被捕食者②若两种生物数量相当,则从变化趋势看,先到达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到达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如图2中A为捕食者,B为被捕食者2.棉蚜体型微小,以吸收棉花汁液为食,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监测,科研小组对某棉蚜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见表以下说法与调查结果不相符的是调查日期(月、日)6.106.116.156.206.256.37.57.107.15棉蚜数量(只/株)0.424.7941.58261.731181.941978.962175.632171.462173.23A.棉蚜与棉花的其他天敌间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关系B.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产生抗药性变异C.调查棉蚜种群数量最好采用样方法D.调查期间棉蚜种辟数量的增长曲线呈S型【答案】B【解析】分析表格:6月10日-7月15日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呈现S型曲线,K值为2175.63左右。
A、棉蚜与棉花的其他天敌间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关系,A正确;B、农药不会导致棉蚜产生抗药性变异,只能对棉蚜的抗药性进行选择,B错误;C、调查棉蚜种群数量最好采用样方法,C正确;D、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棉蚜的种群数量先增加后保持相对稳定,属于S型增长,D正确考向二 群落结构的种类及成因分析3.下列属于群落研究水平的是A.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B.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C.水池中大鲈鱼和小鲈鱼的分布 D.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群落指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种群的总和,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也可以说是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A、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是种群特征,A错误;B、丰富度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标志,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属于群落的特征,B正确;C、水池中大鲈鱼和小鲈鱼的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C错误;D、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属于生态系统的功能,D错误技法提炼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成因分析(1)影响地上植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影响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不仅表现在地面上,也表现在地下,但地下分层现象主要与水分和矿质元素有关。
水域中,某些水生动物也有分层现象,影响因素主要有阳光、温度、食物、含氧量等2)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包括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常呈镶嵌分布而山麓到山顶的群落分布属于水平结构,是由地形起伏造成的4.关于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发育良好的森林群落树冠层影响力最大 B.表水层是浮游生物活动的主要场所C.陆地群落的水平结构基本上是均匀的 D.物候学就是研究生物活动的季节变化【答案】C【解析】生物群落的结构:1、形成:群落结构是由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2、类型: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一)垂直结构:(1)概念: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2)原因: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如森林中植物由高到低的分布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②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如森林中动物的分布由高到低为:猫头鹰(森林上层),大山雀(灌木层),鹿、野猪(地面活动),蚯蚓及部分微生物(落叶层和土壤)。
二)水平结构:(1)概念: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2)原因:由于在水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平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特别提示]在热带高山植物群落中,不同海拔地带的植物呈垂直分布,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的植物是:高山草甸、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这种分布主要是由于不同海拔温度不同造成的,所以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3、意义: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A、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中,树冠层位于群落的最上方,对群落的影响最大,A正确;B、表水层阳光丰富,水生植物种类较多,水生动物种类也较多,是浮游生物活动的主要场所,B正确;C、陆地群落的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不是均匀分布的,C错误;D、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考向三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方法的分析5.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鲤鱼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若渔网网眼太大常使调查值偏大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物种丰富度是群落调查的基本内容C.田间某种杂草的随机分布,是生物群落水平的研究内容D.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密度的大小和天敌数目的多少都不会影响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用k值表示。
种群的数量不是固定不变,而是在某值上下波动的建立自然保护区目的是防止珍稀动物被捕杀,提高它们的存活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鱼种甲的种群密度时,网眼太大会漏掉较多的鱼,常使调査值偏小,A错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的多少可用丰富度表示,B正确;田间某种杂草的随机分布,是种群的空间特征,C错误;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用k值表示天敌数量增多会降低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错误易错警示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的注意事项(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2)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3)从同样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多组进行统计比较4)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5)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6.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B.可采用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对土壤中小动物进行采集和调查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D.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答案】B【解析】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强,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进行丰富度的调查,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
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使用放大镜;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可记为“待鉴定××”,并记录下它们的特征,A正确;可采用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对土壤中小动物进行丰富度的统计,B错误;土壤小动物具有避光、避热性,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C正确;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D正确1.下列有关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槐树林中刺槐树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而出现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的群落植被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斑块性和镶嵌性2.如图甲、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种群数量变化关系不能用图甲表示B.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C.图甲、图乙分别表示的是捕食、竞争关系D.图乙中实验初期,种内互助与竞争并存,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3.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衣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