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左翼文学概述PPT课件.ppt

35页
  • 卖家[上传人]:y****8
  • 文档编号:152524467
  • 上传时间:2020-11-2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510KB
  • / 3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上节内容回顾,1、30年代文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体现在哪四个方面? 思潮的分流;流派的多元;题材的拓展;个性的凸现 2、30年代文学从文学形态可以分为哪两部分? 左翼文学和后五四文学,第二节 革命文学、左翼文学概述,一、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兴起,二、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三、 左翼文学思潮与论争,四、 左翼文学的形成与发展,知识链接:,“普罗”,是“普罗列塔利亚特”是英文Proletariat的音译,意为“无产阶级”,也有人写作“普洛”、“蒲鲁”等 普罗文学即无产阶级文学当时反对者诬之为“破锣文学”一、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兴起,(一)革命文学运动的兴起原因和背景 (1)国际背景:苏联十月革命后,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个“红色的30年” (2)国内背景:中国共产党走向了历史的前台因此,她不仅需要在政治上、军事上有自己的理论主张,在文化或文学上也必然要提出自己的主张来为其服务 (3)文学背景: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结果,是“五四”新文学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1920年,北京大学社会学、哲学系的师生组织一个社团,出版评论之评论。

      费觉天1921年7月给郑振铎写信,认为能使革命成功的不是社会运动家而是革命的文学家,希望郑振铎等研究文学的人注意这个问题 郑振铎写了“文学与革命”,发表在文学旬刊上,支持费觉天的观点他说“现在所有的不是鸳鸯蝴蝶派变相的小说家诗家,就是空谈爱自然的作者”“最高等的不过是家庭黑暗婚姻痛苦,学校生活,与纯粹母爱的描写者”,而“叙述旧的黑暗,如士兵之残杀,牢狱之残状,工人农人之痛苦,乡绅之横暴等情形的作品绝无仅有”,提出“把现在中国青年的革命之火燃着,正是现在的中国文学家最重要最伟大的责任” 倡导最力的是太阳社和后期创造社,太阳社的成立,1928年1月在上海成立 主要成员: 蒋光慈 钱杏村 孟超 杨屯人等 后入成员:洪灵菲 戴平万 祝秀侠 刘一梦等 文学主张: 表现反抗精神、表现社会的黑暗与罪恶 文学刊物: 太阳月刊,1928年1月1日1928年7月1日,春野书店 时代文艺,1928年10月1日,仅出1期,春野书店 海风周报,1929年1月1日1929年5月,17期 泰东书局 新流月报,1929年3月1日1929年12月15日,4期 现代书局,创造社后期的文学转向,1927年底,冯乃超、李初梨、朱镜我、彭康等人归国,以崭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革新创造社,实现创造社的文学转向,把革命文学推向新阶段,即无产阶级文学阶段。

      创办刊物: 创造月刊,1928年2月1日1929年1月 文化批判,1928年1月15日5月,出5期 思想月刊,1928年8月15日12月,出5期 流沙,1928年3月15日5月30日,出6期 1928年2月创造月刊第九期上发表了成仿吾的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表明了创造社转变方向的态度,也正式提出:“我们今后的文学运动应该进一步的前进,前进一步,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三)革命文学论争,双方:创造社太阳社的成员 鲁迅、茅盾 过程:冯乃超艺术与社会生活;鲁迅发表“醉眼”中的朦胧 ,茅盾发表从牯岭到东京 反击; 主要影响:革命文学论争持续一年多的时间,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等缺点 积极作用:引起了文艺界广泛的注意,从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提高了双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促进了左翼文学主潮的形成左联”的成立,二、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一) “左联”的成立 1、缘起 :创造社、太阳社与鲁迅的妥协 2、纲领 :行动纲领和理论纲领 3、鲁迅的观点 :鲁迅在“左联”成立大会上作的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左联理论纲领的缺陷,(二)“左联”的活动,1、左联前期 :成立到1931年6月瞿秋白参与“左联”领导工作前,为“左联”前期。

      第一、成功的召开了“左联”成立大会 第二、积极创办机关刊物及外围刊物,开展了对一些重大文学理论问题的研究 第三、对国民党反动派摧残左翼文学的反革命文化围剿作了不屈反抗二)“左联”的活动,2、左联后期:从1931年瞿秋白参与“左联”的领导工作到1936年“左联”自动解散 首先,在文学战线上继续同国民党的反革命文化围剿展开英勇斗争,并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其次,由于坚持以文学活动为中心,后期“左联”在发展和巩固刊物、培养作家、建设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批评、扩大战线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此外,“左联”还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批评的建设,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三、左翼文学思潮与论争,(一) 左翼文学思潮 1、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宣传 第一,译介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及普列汉诺夫、卢那察尔斯基、拉法格等马克思主义者们的著作 第二,对苏联文艺理论和创作的翻译冯雪峰和鲁迅曾分别译过苏联的文艺政策另外,许多苏联文学名著也纷纷被译成中文,如高尔基的母亲我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法捷耶夫的毁灭、绥拉菲摩微支的铁流肖洛霍夫的被开垦的处女地静静的顿河及马雅可夫斯基的诗等一) 左翼文学思潮,2、文艺大众化问题的讨论 大众化问题,实质上是文艺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

      由于“左联”对大众化的高度重视,才引起了1930年1934年间关于大众化问题的三次大讨论 鲁迅、瞿秋白、茅盾、郭沫若、夏衍、周扬、郑伯奇等纷纷撰文就利用旧形式、体裁、语言、题材的大众化等重要问题发表意见一) 左翼文学思潮,3、创作方法的探讨 三次转变:“革命浪漫蒂克”“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五序 地泉”: 1932年左翼文学理论家瞿秋白、茅盾、钱杏村、郑伯奇四人同时为阳翰笙的长篇小说地泉作序,加上作者的自序,共有五篇序言 二)与资产阶级文学思潮的对峙,1、对“民族主义文学”的斗争 双方:潘公展、朱应鹏、王平陵、黄震遐、范争波、傅彦长等 鲁迅、瞿秋白、茅盾 等 焦点:“民族主义文艺” 的实质 结果:“民族主义文学运动”全面崩溃,其主要刊物前锋仅出七期就宣告停刊二)与资产阶级文学思潮的对峙,2、对新月派的批判 双方:梁实秋为首的新月派 鲁迅 焦点:“人性” 阶级性 结果:“左联”的批评界对文学的阶级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当然也存在一定时代局限二)与资产阶级文学思潮的对峙,3、同“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战 双方:“自由人”胡秋原、“第三种人”苏汶(杜衡) 瞿秋白、鲁迅、冯雪峰、周扬 焦点:“自由人”、“第三种人”的实质 结果:“左联”的批评界对团结“同路人”和暂时处于中间状态的作家有了初步认识。

      上讲内容回顾,一、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兴起 二、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 三、 左翼文学思潮与论争 四、 “左翼”文学的形成与发展,四、 “左翼”文学的形成与发展,“左翼”文学的形成与发展由两个阶段组成: 一、革命文学阶段 二、左联文学阶段,(一)革命文学: “左翼”文学的形成期,革命文学的倡导与演变 19281931年“左翼”成立前 ,革命文学从零星的倡导开始发展成为有目的的运动 1928年前后,在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创造社、太阳社正式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口号他们既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论证了革命文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也对革命文学的根本性质和社会功能作了初步的阐释,同时还就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建设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见解, 此外还以实际的文学创作印证和声援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理论主张由此,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蒋光慈介绍,洪灵菲介绍,殷夫介绍,革命文学的缺陷,一、在文学的功能上,将文学等同于宣传 二、在政治与艺术的关系上,强调“政治价值对于艺术价值的统治权”,轻视艺术性 三、在题材上,普遍存在概念化、简单化痕迹二)“左翼”文学的繁荣,1、小说:“左联”的创作,以小说成就最大。

      代表作家:丁玲、阳翰笙、茅盾、吴祖缃、沙汀、艾芜、张天翼、魏金枝、叶紫、蒋牧良、周文等,图为1931年2月7日在上海龙华被国民党杀害的五位青年左翼作家上左为柔石,右为殷夫,下左为李求实,中为胡也频,右为冯铿叶紫及其丰收介绍,吴祖缃介绍,沙汀介绍,艾芜及其南行记介绍,(二)“左翼”文学的繁荣,2、诗歌: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的中国诗歌会掀起了左联诗歌创作的高潮它是由穆木天、杨骚、任钧、蒲风等“左联”诗人发起的,除上海的总部之外,还设有广州、河北分会,上海总会有机关刊物新诗歌该会立足于20世纪30年代民族斗争、阶级斗争激烈的现实,致力于诗歌创作诗人蒲风:1911-1942,诗人蒲风介绍,中国诗歌会的创作特点,1、及时迅速地反映时代重大事件,表现工农大众及其斗争,强调诗歌对实际革命运动的直接鼓动作用 2、强调“诗的意识形态化”,大大地加强了诗的理性色彩与主观性,奉行战斗集体主义的群体,没有“个人”,只有“集体”,没有“小我”,只有“大我” 3、在艺术表现上大都采取直接描摹现实的方式杨骚(19O01957)著名诗人、作家,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员,中国诗歌会发起人之一 二)“左翼”文学的繁荣,3、散文、杂文、报告文学 :“左联”的散文创作在杂文与报告文学两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文学史上由鲁迅开创的杂文这一文体的创作,是“左联”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瞿秋白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 为最早的作品夏衍于1936年4月发表的包身工,可视为“左联”报告文学的压轴之作,它也标志着我国报告文学创作趋于成熟瞿秋白(1899-1935),党的早期主要领导人 ,“左联”领导者,本讲习题,一、解释: 1左联 2革命文学 3. 左翼文学 4中国诗歌会 二、简答:1左联的基本纲领是什么?2文艺大众化问题讨论的目的和意义何在?三、论述:1.30年代文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左翼文学的成就与局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