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健食品有助于维持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健康水平检验方法.docx
6页保健食品有助于维持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健康水平检验方法根据血脂异常的类型,有助于维持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健康水平按照受试物作用机制的不同,设立分类的动物试验动物试验:分成二种情况:1. 混合型高脂血症动物模型2. 高胆固醇血症动物模型人体试食试验:根据试验的结果,分三种情况分别进行判定:1. 有助于维持血脂健康水平功能2. 有助于维持血胆固醇健康水平功能3. 有助于维持血甘油三酯健康水平功能1动物实验方法1.1 混合型高脂血症动物模型1.1.1 原理用含有胆固醇、蔗糖、猪油、胆酸钠的饲料喂养动物可形成脂代谢紊乱动物模型,再给予动物受试样品,可检测受试样品对高脂血症的影响,并可判定受试样品对脂质的吸收、脂蛋白的形成、脂质的降解或排泄产生的影响1.1.2 仪器及试剂解剖器械、分光光度计、自动生化分析仪、胆固醇、胆酸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测定试剂盒1.1.3 动物选择及饲料1.1.3.1 健康成年雄性大鼠,适应期结束时,体重200±20g,首选SD大鼠,每组8-12只1.1.3.2 模型饲料在维持饲料中添加20.0%蔗糖、15.0%猪油、1.2%胆固醇、0.2%胆酸钠,适量的酪蛋白、磷酸氢钙、石粉等。
除了粗脂肪外,模型饲料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钙、磷、钙:磷均要达到维持饲料的国家标准1.1.4剂量分组及受试样品给予时间实验设三个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以人体推荐量的5倍为其中的一个剂量组,另设二个剂量组,必要时设阳性对照组受试样品给予时间为30天,必要时可延长至45天1.1.5 实验步骤1.1.5.1适应期:于屏障系统下大鼠喂饲维持饲料观察5-7天1.1.5.2造模期按体重随机分成2组,10只大鼠给予维持饲料作为空白对照组,40只给予模型饲料作为模型组每周称量体重1次模型组给予模型饲料1-2周后,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不禁食采血(眼内眦或尾部),采血后尽快分离血清,测定血清TC、TG、LDL-C、HDL-C水平根据TC水平将模型组随机分成4组(即一个模型对照组、三个剂量组),分组后模型组(模型对照组和三个剂量组)各组间比较TC、TG、LDL-C、HDL-C差异均无显著性;模型组(模型对照组和三个剂量组)各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C、TG、LDL-C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判定模型成立1.1.5.3受试样品给予分组后,三个剂量组每天经口给予受试样品,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同时给予同体积的相应溶剂,空白对照组继续给予维持饲料,模型对照组及三个剂量组继续给予模型饲料,并定期称量体重,于实验结束时不禁食采血,采血后尽快分离血清,测定血清TC、TG、LDL-C、HDL-C水平。
1.1.6 观察指标:TC、TG、LDL-C、HDL-C1.1.7 数据处理和结果判定一般采用方差分析,但需按方差分析的程序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计算F值,F值 3)各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任一剂量组血清甘油三酯降低,差异有显著性,同时各剂量组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可判定该受试样品有助于维持血甘油三酯健康水平功能动物实验结果阳性1.1.8 注意事项1.1.8.1 在建立动物模型中,可因动物品系、饲养管理而影响模型的建立1.1.8.2 保证维持饲料的各种营养成分,必要时需进行检测,除了粗脂肪外,模型饲料的水分、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钙、磷、钙:磷均要达到维持饲料的国家标准1.1.8.3 模型饲料喂养期间,模型组血中胆固醇水平比较稳定,甘油三酯水平会逐渐恢复正常水平,故模型饲料给予时间不能超过8周1.2 高胆固醇血症动物模型1.2.1 原理用含有胆固醇、猪油、胆酸钠的饲料喂养动物可形成高胆固醇脂代谢紊乱动物模型,再给予动物受试样品,可检测受试样品对高胆固醇脂血症的影响,并可判定受试样品对脂质的吸收、脂蛋白的形成、脂质的降解或排泄产生的影响1.2.2 仪器及试剂解剖器械,分光光度计,自动生化分析仪,胆固醇、胆酸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测定试剂盒。 1.2.3 动物选择及饲料1.2.3.1 大鼠模型:健康成年雄性大鼠,适应期结束时,体重200±20g,首选SD大鼠,每组8-12只金黄地鼠模型:健康成年雄性金黄地鼠,适应期结束时,体重100±10g,每组8-12只1.2.3.2 模型饲料大鼠模型:在维持饲料中添加1.2%胆固醇、0.2%胆酸钠、3-5%猪油、适量的酪蛋白、磷酸氢钙、石粉等除了粗脂肪外,模型饲料的其它质量指标均要达到维持饲料的国家标准金黄地鼠模型:在维持饲料中添加0.2%胆固醇,其余同大鼠模型1.2.4 剂量分组及受试样品给予时间实验设三个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以人体推荐量的5倍为其中的一个剂量组,另设二个剂量组,必要时设阳性对照组受试样品给予时间为30天,必要时可延长至45天1.2.5 实验步骤1.2.5.1适应期:于屏障系统下动物喂饲维持饲料观察5-7天1.2.5.2造模期:按体重随机分成2组,10只动物给予维持饲料作为空白对照组,40只给予模型饲料作为模型组每周称量体重1次模型组给予模型饲料1-2周后,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不禁食采血(眼内眦或尾部),采血后尽快分离血清,测定血清TC、TG、LDL-C、HDL-C水平。 根据TC水平将模型组随机分成4组(即一个模型对照组、三个剂量组),分组后模型组(模型对照组和三个剂量组)各组间比较TC、TG、LDL-C、HDL-C差异均无显著性;模型组(模型对照组和三个剂量组)各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C、TG、LDL-C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判定模型成立1.2.5.3受试样品给予分组后,三个剂量组每天经口给予受试样品,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同时给予同体积的相应溶剂,空白对照组继续给予维持饲料,模型对照组及三个剂量组继续给予模型饲料,并定期称量体重,于实验结束时不禁食采血,采血后尽快分离血清,测定血清TC、TG、LDL-C、HDL-C水平1.2.6 观察指标:TC、TG、LDL-C、HDL-C1.2.7 数据处理和结果判定一般采用方差分析,但需按方差分析的程序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计算F值,F值 动物实验结果判定:有助于维持血胆固醇健康水平功能结果判定: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血清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差异有显著性,血清甘油三酯差异无显著性,判定模型成立各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任一剂量组血清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并且各剂量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血清甘油三酯不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可判定该受试样品有助于维持血胆固醇健康水平功能动物实验结果阳性1.2.8 注意事项1.2.8.1 在建立动物模型中,可因动物品系、饲养管理而影响模型的建立1.2.8.2 保证维持饲料的各种营养成分,必要时需进行检测2 人体试食试验方法2.1 受试者纳入标准2.1.1 在正常饮食情况下,检测禁食12-14小时后的血脂水平,半年内至少有两次血脂检测结果,血清总胆固醇在5.18-6.21mmol/L,并且血清甘油三酯在1.70-2.25mmol/L,可作为有助于维持血脂健康水平功能试验备选对象;血清甘油三酯在1.70-2.25mmol/L,并且血清总胆固醇≤6.21mmol/L,可作为有助于维持血甘油三酯健康水平功能试验备选对象;血清总胆固醇在5.18-6.21mmol/L,并且血清甘油三酯≤2.25mmol/L,可作为有助于维持血胆固醇健康水平功能试验备选对象,在参考动物实验结果基础上,选择相应指标者为受试对象。 2.1.2 获得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试验者2.2排除受试者标准2.2.1 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者2.2.2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或对本受试样品过敏者2.2.3 合并有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精神病患者2.2.4 近两周曾服用降脂药物等,影响到对结果的判断者2.2.5 高脂血症患者2.2.6未按规定食用受试样品,或资料不全,影响功效或安全性判断者2.3受试样品的剂量和使用方法根据受试样品推荐量和推荐方法确定2.4试验设计及分组要求采用组间对照设计根据随机盲法的要求进行分组按受试者血脂水平随机分为试食组和对照组,尽可能考虑影响结果的主要因素如年龄、性别、饮食等,进行均衡性检验,以保证组间的可比性每组受试者不少于50例试食组服用受试样品,对照组可服用安慰剂或采用空白对照试验周期45天,不超过6个月2.5 观察指标2.5.1 安全性指标2.5.1.1 一般状况(包括精神、睡眠、饮食、大小便、血压等)2.5.1.2 血、尿、便常规检查2.5.1.3 肝、肾功能检查2.5.1.4 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检查(仅在试验开始前进行)2.5.2 功效性指标2.5.2.1 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及降低百分率、甘油三酯(TG)水平及降低百分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上升幅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 2.5.2.2 功效判定标准有效:TC 降低>10%或降至正常(<5.18mmol/L);TG 降低>15%或降至正常(<1.70mmol/L);HDL-C上升>0.104mmol/L血脂总有效:TC、TG、HDL-C三项指标均达到有效标准者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者观察血清总胆固醇(TC)有效率、甘油三酯(TG)有效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有效率及血脂总有效率2.6 数据处理和结果判定凡自身对照资料可以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均数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后者需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对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变量转换,待满足正态方差齐后,用转换的数据进行t检验;若转换数据仍不能满足正态方差齐要求,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