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4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4.3.1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自然保护区域生态安全.pptx

24页
  • 卖家[上传人]:p****u
  • 文档编号:444942821
  • 上传时间:2024-04-08
  • 文档格式:PPTX
  • 文档大小:6.10MB
  • / 2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碳 排 放 与 国 际 减 排 合 作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1)自然原因:目前全球正处在温暖期太阳活动、火山爆发、海水温度变化、荒漠化也影响着气温的变化2)人为原因2.碳循环过程3.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1)对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影响具体表现海平面上升海岸带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渍化;部分地区被淹没;影响沿海地区农业生产、水产养殖,危害港口设备和海岸建筑物极端天气事件增加蒸发加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的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频率,导致洪涝、干旱灾害的发生频次和强度增加土壤和植被变化全球气候变暖,使得中纬度地区气温升高,热带、亚热带范围可能扩大,寒带范围缩小;温带耕作业区退化为草原,草原退化为荒漠气温降水分布变化气温和降水的增减,即热量资源和水资源的变化,改变了水热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在许多地区增加了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难度改变原有生态系统使生物栖息地的生态环境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将导致大量物种因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海水温度和洋流的潜在变化使得海洋生态系统发生变化;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CO2浓度升高,植物光合作用增强,植物生产率提高,形成CO2的施肥效应影响生产、生活领域农业对农业产量、作物品种、耕作方式、农业生产的稳定性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影响;气温升高,高纬度地区农作物生长期延长,产量增加;陆地蒸发加剧,土壤水分减少,热带半干旱地区产量下降,中纬度谷物带病虫害加剧;世界粮食总产量下降聚落对滨海地区的聚落、基础设施产生不利影响工业排放温室气体的工业企业承受日益加重的政策压力和税收负担;节水、节能技术和耐干旱、耐高温栽培技术获得广阔市场;减少高纬度地区的供暖能耗,增加低纬度地区的制冷能耗危害人体健康气候变化通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热浪等)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危害公众的身体健康;极端炎热天气出现频率增加,加快或扰乱人体的新陈代谢;改变某些传染病传染媒介的活动范围,改变病原菌的滋生环境,从而影响人体的健康(2)全球气候变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影响具体表现生存空间的丧失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马尔代夫、图瓦卢等大洋中的一些小岛国面临被海水淹没的风险加剧资源危机或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水、耕地等战略资源的数量减少和稳定性降低当某种资源的供给不能满足维持社会正常运转最低需求时,会在国家内部出现资源危机当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威胁所付出的代价超过其承受能力时,可能引发经济或政治危机激化国家间的资源争端一个国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导致资源危机时,可能引起国家间的资源争夺,进而引发政治、经济、外交等诸多领域的矛盾,甚至导致武装冲突受其他国家波及而间接影响国家安全气候变化对某些国家造成的生存环境恶化和资源短缺等不利影响,通过环境难民、国际资源市场价格波动等途径传递到其他国家4.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1)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4.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2)全球气候变暖中的国际合作(3)国际合作中的碳交易产生根源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需要减排,而减排温室气体会给企业造成成本差异,既然日常的商品交换可看作一种权利(产权)交换,那么温室气体排放权也可以进行交换,由此,碳交易便成了市场经济框架下解决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方式。

      这样,碳交易把气候变化这一科学问题、减少碳排放这一技术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这一经济问题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市场机制来解决这个科学、技术、经济综合问题基本原理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报酬获得碳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碳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碳减排的目标碳减排中的中国贡献重点内容减缓各国都要基于“公平原则”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采取共同但有区别的减排行动,特别是对全球气候变暖负主要责任的发达国家要率先减排,以实现减缓气候变化的目标资金和技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减排与适应气候变化的基本保证,其他国家也应在自愿的基础上提供援助适应各国需要通过科学、经济和外交等多个领域的国际合作,减少对全球气候变化科学认识上的不确定性,协商解决各国对减排、适应与经济发展诉求的分歧,建立国际共同应对的机制4.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碳减排中的中国贡献中国贡献具体内容中国的承诺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的20%左右2030年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中国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进气候变化、清洁能源、生态保护、低碳智慧型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中国的行动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及严格的环保巡查制度,转变经济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能源结构,推广风能、太阳能、核能等非化石能源生产,鼓励绿色消费,倡导绿色出行对碳排放交易市场试点经验加以推广,启动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开征环境保护税,对降低排污浓度的企业给予减税优惠中国的成就碳排放强度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碳达峰: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

      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是温室气体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经济发展由高耗能、高排放向清洁低能耗的转变碳中和: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类活动排放的碳总量,与通过植树造林、工业固碳等方式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净零排放”4.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 碳达峰、碳中和和低碳经济我国计划2030年左右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主要由低碳产业体系、低碳人居环境体系、低碳消费体系、低碳管理体系四大体系组成,四者相互联系,彼此制约低碳经济建设的着力点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着力点具体措施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控制煤炭消费的过快增长,推进节能降耗;大力开发新能源,促使能源结构多元化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传统产业的低碳化转型,逐步淘汰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夕阳产业;大力发展低耗能、低污染、高效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推动低碳技术创新大力推动低碳技术创新,构建多元化低碳技术体系;提高企业低碳技术创新能力优化低碳经济建设机制构建地区碳交易机制;优化低碳技术创新机制;建立产业政策导向机制;建立低碳环境监管机制;完善财政税收调控机制等提高公众节能环保意识倡导节约消费;选择低碳出行方式4.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 碳达峰、碳中和和低碳经济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指对自然界中有代表性的保护对象所在的区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1.自然保护区概况项目内容保护对象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保护措施未经改造或轻微改造的生态系统禁止人类活动干扰与破坏,使其继续保持自然状态,保护生态文明已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停止破坏,将人为干扰降到最低,通过科学管理使其恢复到原生或次生的稳定状态,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划分核心区严格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除特殊的科学研究和环境监测活动)缓冲区严格禁止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实验区可进行科研试验、教学参观、旅游、物种驯化繁殖等活动核心区严格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除特殊的科学研究和环境监测活动)缓冲区严格禁止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实验区可进行科研试验、教学参观、旅游、物种驯化繁殖等变式图2.我国的自然保护区 我国将自然保护区分为自然生态系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三个类别,共九个类型,具体如下表:类别类型举例(保护对象)自然生态系统类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河北围场红松洼自然保护区(草原生态系统)、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草原草甸)荒漠生态系统类型甘肃连古城自然保护区(沙生植物群落)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吉林查干湖自然保护区(湖泊生态系统)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型辽宁丹东鸭绿江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沿海滩涂湿地)、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生态系统)野生生物类野生动物类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福建厦门文昌鱼自然保护区(文昌鱼)野生植物类广西上岳自然保护区(金花茶)自然遗迹类地质遗迹类型湖南张家界自然保护区(砂岩峰林)黑龙江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火山地貌)古生物遗迹类型山东山旺自然保护区(生物化石)3.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意义内容保护自然本底把地球上颇具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保留下来,可为今后合理利用、改造自然指出一条应遵循的途径,促使人类能够按照需要寻求科学的发展方向;为衡量人类活动结果的优劣提供评价的标准,还可以预测人类活动可能引起的后果贮备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是生物物种的庇护所、贮备地,保存了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它们的遗传基因和栖息地;设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有效保护多种多样的生物物种和生物群落,保障它们正常生存、繁衍和进化,并能维护地区生态平衡提供生态服务自然保护区内的多种生态系统可持续为人类提供生态服务,如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涵养水源、保持土壤、防风固沙、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功能,可以保障人类的生存及生活质量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服务可以通过河流或大气等传递到保护区外的其他区域,对周围地区或更广区域的生态环境产生积极影响其他自然保护区是研究各类生态系统和物种生态特性、开展科学实验、进行环境监测的重要基地,也是开展生态旅游、公众环保宣传教育的良好场所4.生态退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项目内容生态退化的原因工业化进程和人口快速增长,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破坏不断加强的结果生态退化的表现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生态退化的特点生态退化通常是长期渐进的,不同区域表现各异生态退化的危害导致自然环境服务功能逐步下降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降低,会导致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与强度增加等供给服务功能降低,会造成可再生资源的数量短缺、稳定性降低和更新障碍等问题生态退化的危害是逐步累积的严重到某种程度,就会动摇国家安全的自然环境基础,演变为威胁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长久稳定的区域乃至国家安全问题项目内容措施实施生态修复自然恢复通过消除或减少人为干扰,使未完全崩溃的生态系统依靠自我调节能力,从退化或破坏状态中逐步恢复,维持其可更新能力。

      如我国沿海及江湖实行的休渔制度、林区进行的封山育林、退化草场进行的围栏封育等人工修复通过采取一定的生物、工程等措施,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或帮助丧失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安全水平其中生物措施是通过恢复植被实现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如植树造林工程措施(见效快、成效好)是通过一系列建设工程来达到生态修复的目的,如修建梯田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5.生态退化的应对措施调节服服务功能功能自然保护区涵盖的森林、草原和湿地等生态系统,具有维持水循环、净化水质、调节气候、降解污染、蓄洪防旱、防风固沙、固定二氧化碳等重要调节功能,在遏制生态恶化、维持自然环境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供供给服服务功能功能自然保护区能够有效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典型原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潜在战略资源需求科学科学研究研究自然保护区为生物、生态、农林等学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监测和科学研究基地,是生态保护、人工种苗繁育和生态修复技术研发的基地科普科普教育教育自然保护区是培养公众生态文明观、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科普与宣传教育平台6.自然保护区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意义生态系统自身是否安全,即其自身结构是否受到破坏,功能是否健全;生态系统对于人类是否安全,即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服务是否能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

      1 1.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的原因思考方向规范答题术语水热条件地处低纬度(热带),热量丰富,繁衍生长速度快,生物多样性丰富气候差异跨纬度广,热量差异大,物种丰富;跨海陆(经度)广,水分差异大,物种丰富;地形起伏大,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物种丰富;面积广大,地域辽阔,气候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写作素材整理:议论文写作素材+.pptx 【+初中语文++】《故乡》课件+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pptx 16.2《六国论》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课件】均值不等式及其应用++高一数学人教B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1.3《庖丁解牛》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初中语文++】《孤独之旅》课件+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pptx 《扬州慢》课件 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pptx 13.3《+自己之歌(节选)》课件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ptx 12.《祝福》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课件】课时1+两条直线的相交、平行与重合+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B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 9.《屈原列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ptx 14.《促织》《变形记》联读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 金陵怀古》课件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pptx 11.《种树郭橐驼传》课件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9.1《陈情表》课件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13.2《装在套子里的人》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课件】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课件-高一数学人教B版(2019)必修一.pptx 古诗词诵读《登快阁》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