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后出血的抢救及护理.doc
4页产后出血的抢救及护产后出血的抢救及护 理理【关键词】 产后出血;抢救;护理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 24 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 500ml 者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引起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位居首位[1] 产后出血往往来势凶猛,如抢救不及时,可在短期内大量出血,发生失血性休克,导致循环衰竭而危及产妇的生命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助产技术及对病情的观察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抢救,对预防产后出血、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十分重要本文对我院住院的 35 例产后出血量达 500ml 以上的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总结产后出血的防治和护理方法: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02 年 1 月~2007 年 12 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 2045 例,以胎儿娩出后 24 小时阴道流血量超过 500ml 为标准,采用盆接法和称重法测量出血量其中,产后出血 35 例,发生率 1.71%,发生在产后 2 小时内出血 32 例(91.43%) ,发生在产后 2~24小时内出血 3 例(8.57%) 1.2 产后出血量500~1 000ml 25 例,占 71.4%;1 000~1 500ml 8 例,占22.8%;1 500ml 2 例,占 5.71%。
1.3 产后出血的原因子宫收缩乏力 20 例,占 57.1%;胎盘胎膜因素 12 例,占34.3%;巨大儿 2 例,占 7.51%;妊高征 1 例,占 2.85%1.4 结果1 例并发失血性休克,经子宫全切术后好转;2 例转院治疗;余均痊愈2 讨论2.1 病因本文结果表明,产后出血的原因以子宫收缩乏力最多,占 57.1%;其次为胎盘因素,占 34.3%;其余依次为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产后 2 小时发生出血最多(91.43%) 2.2 抢救措施抢救原则为针对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预防感染①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处理:加强宫缩是迅速、有效的止血方法按摩子宫的同时应用宫缩剂,肌注缩宫素 10U,或将缩宫素 10~30U 加入复方氯化钠注射液 500ml 静滴,应用无菌纱布条填塞宫腔亦有明显止血作用结扎盆腔血管止血,必要时行子宫次全切除术②软产道裂伤出血的处理:及时修补缝合裂伤可有效止血③胎盘因素导致的大出血处理:及时将胎盘取出,并做好刮宫的准备,胎盘植入者应及时做好子宫切除的准备④凝血功能障碍出血的处理:应针对不同病因、疾病种类进行处理3 护理3.1 加强心理护理在产前应与待产妇交谈,了解其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和卫生宣教,提高分娩信心。
对己疑有出血倾向者应安慰产妇,消除其紧张、恐惧情绪,积极配合治疗3.2 对有产后出血倾向或已出血的产妇,应去枕平卧,吸氧、保温、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密切观察产妇的面色、神志、生命体征的变化,在报告医生的同时迅速采取止血措施3.3 若出血量大于 500ml 且有休克征者应输血,备好急救物品,把握抢救时机配合医生抢救,对口头医嘱要及时记录,以免遗漏3.4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准确测量出血量,认真做好记录,密切观察出血的色、质、量3.5 出血停止后仍需严密观察,加强产褥期护理,卧床休息,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3.6 保持外阴清洁,每日用 0.1%新洁尔灭棉球擦洗外阴 2~4次,以防逆行感染有侧切口的产妇应每日用红外线烤灯理疗两次及时纠正贫血,给足量抗生素预防感染产后出血抢救的重要环节在于及时发现,所以,在加强助产技术的同时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审慎的工作态度做好病情观察当产妇出现产后出血时应全力以赴地进行抢救产科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术以及各种急救设备、仪器的使用抢救产后出血分秒必争,重视高危患者,密切观察产后出血情况,加强护理,才能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避免发生严重后果参考文献】[1]郑怀美,主编.妇产科学[M].第 3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206.作者:王安丽作者单位:沈阳市皇姑区妇婴医院妇产科,辽宁沈阳 11003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