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招备考复习研讨会语文下午.ppt

120页
  • 卖家[上传人]:san****019
  • 文档编号:70898717
  • 上传时间:2019-01-1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17MB
  • / 1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19/1/18,防“错”于未然 巧解现代文,河南省新乡市第二十二中学 李 娟,——河南省中招阅读理解易错点及新题型解析,2019/1/18,《谈人生》 林清玄,“百货公司的香水品种不一,价值迥异,但其实每种香水95%都是水,只有5%的不同,那是各家的秘方,是独特香味的关键2019/1/18,对于现代文来说,每次考试结束,几乎每个学生都会出这种情况:现代文阅读扣分最多,而且几乎每道小题都会被扣分95%的老师都会让学生做大量的试题,也讲了大量的做题技巧,但效果微乎其微 那么如何成功地解答现代文呢?把握规律、掌握技巧、加强训练固然重要,但了解学生常见的失分情况并找到应对策略,进行有针对的指导,才能防“错”于未然,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让学生得高分那关键的5%2019/1/18,交流两个方面内容:,(一)现代文阅读理解学生失分症状 及应对策略 (二)2012中考语文复习建议2019/1/18,专题一 阅读理解学生失分的症状及应对策略,2019/1/18,河南省中考试题近几年虽结构保持不变,但试题难度稳中有升,并且中考日益与高考接轨,表现在记叙文与古文阅读在内容理解与能力考查上突出了表现技巧的考查,突破了中考侧重修辞语言的分析,淡化表现手法运用分析的弱点,加强了阅读能力考查的深度。

      2011年中招语文试题整体分析,2019/1/18,具体表现在:(1)选文难度增加,以往现代文阅读往年多为记人为主的记叙文,2011年选文(一)选择的是一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抒情性很强的散文,以诗情画意的漓江风景为背景,展现平凡的残疾摇船人身上的乐观、自强、热爱生活的精神相对来说,文章优美语言中蕴藏的丰富意蕴,为阅读理解增加了难度2019/1/18,选文(二),11年选择的是书信体议论性文章设置的4道考题,题型与考点虽延续10年的试题,但在考点的设置上侧重点有所不同,难度有所变化 如第14题补充事实论据,考查的是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既要求学生能把握第③段的论点,又能围绕论点叙述自己积累的事实论据,开放性强,有一定难度 第15题对论证思路的梳理,其实是对论证过程的考查,与10年梳理全文不同,虽缩小了范围,仅梳理③—⑥段的论证思路,但学生分不清四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得分率并不高2019/1/18,(2)题型与评分标准与高考接轨,第7小题综合材料题中,从材料一中摘录出4个能概括“微博”主要特点的词语,就是一个高考题型,这道题得分率不高 评分细则制定非常详细,主观试题也都给了具体的要求2019/1/18,从2011年中考语文试卷中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分析,主要失分“症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019/1/18,学生失分的症状,表现一:读文浮光掠影,理解偏差文意 阅读理解,自当先“阅读”后理解。

      应对现代文阅读理解题,潜心阅读命题者给定的文本是前提和关键而实际情况是,不少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加之身处考场心理压力较大,难于定下心来认真研读文本,草草浏览一遍就匆忙做题,结果导致文本的解读发生偏差而失分2019/1/18,表现二:审题走马观花,做题张冠李戴,审题是做题的关键,题意把握准确与否,事关答题正误的“走向”出卷老师在命题的时候,往往会在题干上设置很多的修饰、限定语句,提出不少个性化的答题要求,我们应教给学生把握命题者的种种要求,进而做出尽可能符合出卷意图的答案2019/1/18,表现三:析题脱离文本,筛取整合欠准,从本质上讲,阅读理解的过程,就是一个按照命题者提供的“思维清单”,到文中筛取相关信息并整合加工的过程在具体解题时,较为科学的做法是:紧扣文本,按照“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阅读模式,遵循“题从文中来,答到文中找”的要诀,寻求“解”的突破而不少考生“就题做题”,不能够根据题目要求准确定位文本的检索区间,从而导致失分2019/1/18,表现四:表达随心所欲,答案问题百出,作为最终呈现给阅卷老师的“物化成果”,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在语言组织方面应讲究有序、规范和严谨。

      而实际考试中,不少考生易犯下述毛病:一是语病较多,不注意修改润饰文字,未能做到文从字顺;二是层次不清,对一些“多问”及“多点”的题目,采取杂糅答题,没有逐层逐点的“标注性”解答;三是缺少规范,对那些诸如手法分析、语言品味之类试题,未能按照其固有表现形式规律作答;四是答案过长,对那些不限字数的试题,表述不够精要,答题不到位2019/1/18,现代文的阅读,河南省从课改后,现代文阅读篇目一直保持两篇的数量这两篇文章的文体为一篇记叙文加一篇说明文或议论文,其中记叙文为每年必考文体,说明文和议论文两种文体交替考查 如 2005年(非课改实验区)记叙文加说明文; 2006年(非课改实验区)记叙文加说明文; 2007年(非课改实验区)记叙文加议论文; 2008年记叙文加说明文; 2009年记叙文加说明文; 2010年记叙文加议论文 2011年记叙文加议论文 不建议复习时给学生预测,避免造成误导在现代文阅读复习时,结合考点及学生的易错点扎扎实实进行复习,教给学生阅读文章的方法,规范学生的答题是关键2019/1/18,记 叙 文,2019/1/18,考点一:概括类试题,概括类试题包括主要情节概括、全文内容概括和人物形象概括等。

      (2011年现代阅读第8小题考查了文章内容概括;第12小题考查了人物形象的概括,共7分),2019/1/18,第8小题: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学生答案示例一: “作者通过写漓江的美丽景色风土人情抒发了对漓江的喜爱之情和对残疾人的赞美之情失分原因:审题不清,没有紧扣题干关键词“主要内容”答题,把概括内容写成“总结中心” 2019/1/18,学生答案示例二:,“我漫步江边,向一个个黑点走去,突然听到鹦鹉的一句欢迎词,紧接着我遇到鹦鹉的主人摇船人失分原因: 概括中心事件没有抓住记叙的要素,缺少对事件的结果的概括,对事件的具体内容概括笼统2019/1/18,学生答案示例三:,本文主要讲了我在游漓江时在江边碰见一只鹦鹉招揽客人,我很好奇,和它的主人交谈的过程失分原因:缺少和文章主旨情感的联系,缺少人物主要特点(身残志坚,自食其力)的概括;,2019/1/18,参考答案:,在漓江边,“我”被一只鹦鹉吸引,结识了一位残疾的摇船人,被他身残志坚、自食其力的故事所感动意思对即可人物1分,情节2分,共3分),2019/1/18,情节概括类试题学生失分原因:,记叙要素概括不完整;审题不清,概括事件和概括中心混淆;缺少对文章人物的主要特点的概括;缺少对文章中的评价与情感的关注。

      2019/1/18,概括事件的关键:,1.明确记叙的六要素,要紧扣主题来选择记叙的要素,然后加以组合紧扣题目要求确定事件的主体,然后组织语言答题 2.要和文中人物的主要特点、文章的中心联系起来考虑,把二者结合起来,概括才算完整2019/1/18,概括事件的关键,3.掌握常用的答题格式 概括事件时常用的答题格式有: (1)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2)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3)在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2019/1/18,12.文中的摇船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写出两个主要的方面即可) (4分),学生答题示例一: 摇船人是一个受人同情的人原因:他天生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到江边;他的脸消瘦 (没有读懂文章,没有正确把握文章的中心,没有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2019/1/18,学生答题示例二: 有阳刚之气,不愿堕落,不愿意被人看不起 ——只概括出一个特点,没有分析 学生答题示例三: 不贪图小便宜,当作者给他五十元钱的时候,他不肯收下,体现他是一个正人君子 ——概括人物个性不准确,2019/1/18,参考答案,①身残志坚、自食其力、拒绝怜悯:不甘心靠“社会低保”打发日子,靠摇船为生,不接受“我”给他的五元钱。

      ②乐观、开朗、热爱生活:爱笑,不避讳自己的残疾,积极面对生活 (意思对即可每个方面2分,其形象l分,分析1分共4分),2019/1/18,人物性格概括要点,“两联”:联系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联系人物的身份、地位来思考 “三抓”:抓文章大的层次结构,抓典型的故事情节,抓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及文中的议论评价语句2019/1/18,9.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学生答案示例一: 这一段是环境描写,引出下文 ——答案太笼统,只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没有结合具体内容答出环境描写的特点及引出了什么内容考点二:句子和段落在文中的作用,2019/1/18,学生答案示例二:,通过描写雨中的漓江,渲染了极具诗情画意的气氛,为下文“我”的兴致做铺垫 ——在内容上分析很细致,但结构作用表述不准确 学生答案示例三: 总领全文,为下文的江边之行做铺垫,引起读者的兴趣 ——没有读懂第一段究竟写了什么,套用了一些术语2019/1/18,参考答案,9.①交待故事发生的环境 ②引起下文 ③营造朦胧的诗情 ④用漓江的阴柔情致烘托摇船人的阳刚之美2019/1/18,句子与段落的作用,在内容上的作用 + 在结构上的作用,2019/1/18,,描写句,抒情句,议论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推动情节等,——点明主旨;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画龙点睛,表达作者的认识与感悟;,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突出人物性格,表现背景环境,句子在内容上的作用,2019/1/18,领起下文、为情节展开做铺垫,承上启下、做情节变化的伏笔,照应开头、总结全文,开头:,中间:,结尾:,,位置,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2019/1/18,句子的作用答题小结,回答关键句段在文中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去分析: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为下文作铺垫、照应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2019/1/18,10.“我”见到摇船人时为什么“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学生答案示例一: 第一问,原因:因为摇桨人是个残疾人,使作者兴趣低落考点三:写作手法的鉴赏,2019/1/18,学生答案分析:,回答问题不完整,为什么摇船人是个残疾人,兴致就低落呢?关键是我看到鹦鹉想象它的主人一定是一个十分风趣的人摇船人其貌不扬且有残疾,与我想象的差别很大,我很失望 许多同学失分只是简单摘录前后句中提到的原因,不会整合前后段落中有因果关系的句子,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没有深入分析,从而导致失分2019/1/18,第二问,,示例一:使文章增添许多趣味,吸引读者 示例二:这样写的目的是让读者学习残疾人身上的那种坚韧的品质 示例三:这样写从侧面突出了摇船人的辛苦2019/1/18,学生答题失误分析:,这样写的主要作用是对比对比的作用一是与文中”我“的情绪变化对比;二是把摇船人的身体残疾与精神坚强对比,从而突出摇船人的精神品质2019/1/18,学生答题失误分析:,这道题是丢分最严重的一题,文章通过“我”的心理变化对比,目的还是为了描写人物,突出反衬主人公的精神而学生答题时就题论题,分析脱离文本,很少有考生写到对人物描写刻画的作用这一方面。

      再者缺少“对比”“作铺垫”“欲扬先抑”等术语的运用2019/1/18,“写作用意”的答题关键:,一是表达技巧方面,判断采用何种写作手法; 二是结构艺术,从侧面描写的角度衬托; 三是从表情达意方面看,主要为的是衬托所写的事物的特点2019/1/18,表现手法,在教学实际中,表现技巧的分析与运用一直是教学中的重点又是难点,很多教师包括教参在分析表现技巧运用时往往只提术语不析原因,或术语都不提只分析内容2019/1/18,一些常见的写作手法、结构手法,1、以小见大 2、化静为动或化动为静(以静写动或以动写静) 3、象征 4、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先扬后抑或先抑后扬) 5、烘托或衬托(正衬或反衬) 6、对比 7、化。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