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9《怀疑与学问》优师教案.pdf

9页
  • 卖家[上传人]:送你****花
  • 文档编号:595246262
  • 上传时间:2024-10-31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328.35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919怀疑与学问怀疑与学问【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文化自信: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培养怀疑精神,学会在求学过程中做到不轻信、善思辨语言运用:积累课后“读读写写”词语,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思维能力: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重点)审美创造: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难点)【教学课时】【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课准备】【教学课准备】布置学生完成本课预习部分第第 1 1 课时课时【课时目标】【课时目标】1.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还记得七年级时咱们学过的一则寓言故事穿井得一人吗?哪位同学能给大家再讲讲这个故事?预设:从前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水井,经常需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管供水的事儿后来他家里打了一口水井,他便高兴地对别人说:“我家里打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到了他的话,就四处传播说:“丁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国都里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了宋国国君那里国君派人去问情况,丁家的人回答说:“是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来一个人呀。

      追问:故事中,为什么会闹出这样的笑话呢?(学生自由发言)预设:传播这件事的人,没有弄清事情的真相,不辨真伪,以讹传讹,最终闹出了笑话师:是呀,我们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如果第一个听到这句话的人能提出疑问,弄清事情的真相,也许就不会闹出这样的笑话了其实,不仅生活中是这样,做学问更应如此,只有心存疑问并勇于提问,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的一篇议论文怀疑与学问,去探索“怀疑”与“学问”之间的密切关系吧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讲熟悉的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与现实的关联,从而对本文作者提出的观点产生兴趣,明白质疑、思考的重要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阅读,了解作者生平,疏通字词障碍,并质疑问难1.作者简介课件出示:课件出示: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是我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和辨伪,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与“怀疑”相伴,这促使他最终成为一代史学大师个人著作主要有古史辨 汉代学术史略 中国影戏略史及其现状 史林杂识初编 尚书通检 中国当代史学 顾颉刚读书笔记 国史讲话等。

      2.积累词语课件出示:课件出示:顾颉刚(ji)程颐(y)虚妄(wn)步骤(zhu)懒惰(du)启迪(d)停滞(zh)折扣(zh)3.学生质疑把读不懂、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与同学交流、讨论,还不能解决的就整理出来,全班交流4.交流释惑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答疑解惑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自主预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与意识,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学习习惯,切近文章主旨三、引读课文,明观点,理思路三、引读课文,明观点,理思路1.读标题,辨析关系(1)本文的标题是中心论点吗?预设:不是,本文的标题只是论题,即怀疑精神与做学问的关系问题2)文中所说的怀疑精神有什么样的内涵?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预设:事前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2.读名言,明确观点(1)既然标题不是中心论点,那么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预设:“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2)文章开头引用的两句话(即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意思?(指名学生回答并朗读)预设:“学者先要会疑”的意思是做学问的人首先要学会怀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的意思是在学习的时候,对于应该怀疑的地方却不怀疑,就等于没有学,学习必须要有怀疑的精神。

      3)这样提出论点的方式,有什么好处?预设: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鲜明突出;还可以作为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增强说服力4)文中还引用了几处名言,圈画出来读一读,讨论:它们能不能作为中心论点?预设:“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说的是读书的态度,范围太窄,不能作为中心论点;“我怀疑,所以我存在”说的是“怀疑”与“存在”的关系,而不是“怀疑”与“学问”的关系,不能作为中心论点3.读关键句,理清思路(1)寻读关键句这篇文章讲的是“怀疑”与“学问”之间的关系,文中有一句话具体阐明了“怀疑”与“学问”的关系,请同学们找出来,并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预设: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句话承上启下,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涵盖了两个方面:课文对“怀疑精神”的重要性的论述是从“消极”和“积极”两个层面展开,充分论证了“怀疑精神”的价值和意义而其中的“消极”和“积极”是由浅到深的两个不同阶段,上半句交代“怀疑”对吸纳已有知识和学问的作用,下半句交代“怀疑”对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作用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升华,两方面相结合,由浅入深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也就是说这两个方面之间是递进关系2)理清思路3)教师小结这篇文章采用的是递进式的论证结构,由浅入深,运用分论点的形式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结构严密,逻辑严谨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读标题、读名言、读关键句,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把握文章的论证结构,从而掌握阅读一般议论文的方法,获得写作议论文的基本知识第第 2 2 课时课时【课时目标】【课时目标】1.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把握这些论证方法在论述中的作用2.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跳读课文,学习论证方法一、跳读课文,学习论证方法1.圈点勾画找出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并说说其作用小组讨论、交流)预设:(1)道理论证(引证法)开头引用程颐、张载两位大学问家的名言,即“学者先要会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第 5 段引用孟子的名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第 6 段引用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的名言“我怀疑,所以我存在”教师点拨:道理论证就是引用名言警句、谚语、俗语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其作用是能有力地证明观点,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预设:(2)举例论证(例证法)第 4 段列举了古代“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的例子。

      第 6 段举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年时善疑多问的事例教师点拨: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其作用是能够具体有力地论证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预设:(3)对比论证第 4 段: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第 5 段: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第 6 段: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第 6 段: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教师点拨:对比论证是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这种论证方法对比鲜明,是非清楚,让人印象深刻2.学生活动试着从自己积累的名人名言和读过的课内外名著中,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一论点补充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每种论据至少补充一个预设:(1)道理论据: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陈献章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李四光(2)事实论据: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样的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体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年轻的伽利略根据自己的经验推理,大胆地对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提出了疑问经过深思熟虑,伽利略在比萨斜塔用两个大小一样但重量不等的铁球几乎同时落地的实验,揭开了落体运动的秘密,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从古希腊时代到 16 世纪之前的 1300 多年间,“地心说”在欧洲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直到 16 世纪中叶,哥白尼大胆地对“地心说”提出怀疑,他通过长期天象观测和研究,以及对地球大小的精确计算,提出了“日心说”,并为后来越来越多的观测事实所证实虽然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影响,哥白尼的“日心说”也存在缺点和错误,但他的大胆质疑却推动了天文学的变革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二十多岁的陈景润还是一名普通的中学数学老师,他在研读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著作堆垒素数论中的他利问题时,对一个地方产生了怀疑他大胆质疑,反复推论,在确信自己的见解有助于他利问题的进展后,主动写信给华罗庚,指出错误,得到了华罗庚的肯定与赏识。

      这种怀疑精神促使陈景润最终成为著名的数学家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并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再加上补充论据的活动,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本文内容、论证方法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学生的写作积累素材二、精读课文,品味语言二、精读课文,品味语言1.精读片段,小组探究课件出示:课件出示: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怎么看?(2)这段文字中有四个带“常常”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整?为什么?(3)说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一句在文中的作用学生阅读片段后,分小组讨论并展示)预设:(1)不绝对因为作者这里用的“一切”是由论述问题的内涵所决定的,着重强调“怀疑”对于学问家的重要因为前面已充分论证了“怀疑”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所以只要是做学问,就得有怀疑精神,这个思维品质便是所有学问家应该具备的一切”有“所有”之义,却比“所有”更多了一种加重、强调的意味2)不能任意调换顺序。

      第一个“常常”后面所说的是“要抱怀疑的态度”,第二个“常常”后面所说的是“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前句所说的“怀疑”是“辩论”的前提条件;第三个“常常”后面所说的“评判书中的学说”和第四个“常常”后面的“修正书中的学说”,前面所谈的“评判”也是后面所说的“修正”的前提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这四步构成逐层深入、步步递进的关系,不能任意调换顺序3)这句话是对上面论述的精当总结,准确指出“这样”做是“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的必要条件,阐明了分论点“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更新”是针对“过去”的学说而言,“更善”说明了它优于“过去”的学说,“更新更善”精当地说明了“新学说”的发展性、优越性2.品味语言,概括特色本文的语言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3.品味特色,加深感悟学生选读有代表性、典型性的语句,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加深理解、感悟,增强语感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精读具体语段,品读有代表性、典型性的语句,同时运用换词和调整语序的方法来品析语言,让学生领悟本文论述逻辑的严密性,品析议论文语言表达的严谨性三、拓展迁移,学以致用三、拓展迁移,学以致用1.学生质疑,培养怀疑精神同学们,作者希望我们做学问要学会怀疑,那么他的文章有没有让我们产生怀疑的地方呢?预设:第 6 段“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一句中的“都是”太绝对,比如说鲁班发明锯子、四大发明的出现等,就跟怀疑没关系。

      所以,可以把“都是”改为“大都”或“多是”2.练笔分享,质疑探索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那么对于我们学过的课文,你有没有产生过怀疑呢?请将你由“怀疑”“思索”到“辨别”的过程写下来,与大家分享预设:七年级学习。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猜您喜欢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