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频考点精练1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备战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优质模拟试题精练(含解析).doc
28页备战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优质模拟试题精练高频考点1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模拟预测卷)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沙漠中的沙丘顶部多流沙,植被较少,而沙丘底部植被相对丰富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降水量70~150 mm,主要集中在5~9月,年蒸发量2 000 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30 c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下图为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图据此完成1~3题1.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2.沙丘1~2 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总体变化规律是( )A.坡顶>坡中>坡脚 B.坡顶>坡脚>坡中 C.坡脚>坡中>坡顶 D.坡中>坡脚>坡顶3.位于丘间平地处的梭梭等植被,可以有效地( )A.增加降水,调节气候 B.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水分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D.保持水土,减轻洪涝灾害【答案】1.A 2.C 3.B【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年降水稀少,集中在夏季,蒸发量旺盛;冬季积雪厚且稳定,次年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因而春季是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故A项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坡顶地势高,多流沙,而水分不易存留,则土层中水分含量最少;坡中有坡顶积雪融水、山地降水,植物涵养水源作用使部分地表径流下渗,转化为地下水储存在土壤中;坡脚地势低平,土层较厚而储水能力强,加之有坡顶、坡中土壤水渗入以及地表水下渗,使土壤含水量最大。
第3题,尽管丘间平地有梭梭等植物分布,但植被稀疏,对调节气候作用不大,A项错误;丘间平地地势低平,土壤水分条件好,植被对涵养水源有一定作用,B项正确;该地位于沙漠中,没有农田分布,C项错误;该地水分条件差,外力作用以风力为主,很少有洪涝灾害,D项错误宁夏银川模拟)研究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农业生产、植被恢复和土地利用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为黄土高原某沟壑区不同坡度和坡向的土壤水分含量剖面图读图,回答4~5题4.图甲表明,随着坡度的增加( )A.相同深度的土壤含水量增加 B.土壤总的储水能力显著提高C.地表径流下渗补给的能力降低 D.地表径流量明显减少5.从土壤水分条件看,黄土高原沟壑区植被生长条件较好的是( )①缓坡 ②陡坡 ③阳坡 ④阴坡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答案】4.C 5.D【解析】第4题,据图可知,总体来看,同一深度的土壤水分含量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少,因而总的储水能力随着坡度的增加而降低;坡度大的地区地表径流流速快,下渗减少,因而地表径流量不会明显减少第5题,结合图示可知,总体来看,阴坡和缓坡的土壤含水条件较好,有利于植被生长,因而选D广东梅州模拟)下图是“植被类型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图中植被类型为阔叶林、针叶林、热带雨林、草原、苔原、荒漠。
读图完成6~7题6.图中各代号中表示海南岛典型植被类型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7.图中显示的信息错误的是(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规律表现不明显【答案】6.D 7.C【解析】第6题,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典型植被为热带季雨林;结合图示温度和降水变化,及材料中的六种植被类型,可判断甲、乙、丙、丁分别为:荒漠、草原、苔原、热带雨林,则D正确第7题,读图,根据气温变化趋势,图中丁、戊、己植被类型更替是以热量差异为基础的,表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则A表述正确图中丙、乙、己植被类型变化是以水分差异为基础的,表示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则B表述正确图中降水变化不能显示出迎风坡、背风坡以及海拔差异,故不能反映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域分异,则C表述错误图示区域跨温度带、干湿地区的范围广,没能体现非地带性规律,则D表述正确安徽安庆模拟)有学者据我国古代《管子·地员篇》里描述,按照现代华北地区的海拔,顺次绘制出树木分布图读下图完成8~9题8.枢榆植被类型为(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针叶林 D.针阔混交林9.不同高度树种不同,主要是由于( )A.光照的差异 B.降水的差异 C.热量的差异 D.土壤的差异【答案】8.B 9.C【解析】第8题,由“按照现代华北地区”,图示枢榆位于海拔500米以下(为基带)等信息,结合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可判断枢榆典型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第9题,图示不同高度树种不同,而不同高度热量必然有差异,同时影响树种类型最主要的因素是热量,故C正确光照对植被种类影响不大;土壤影响树木生长速度,对树种影响不大秦皇岛六校检测)读“某区域示意图”,完成10题10.有驴友从成都出发,沿宝鸡、兰州至酒泉旅行,途中观察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依次是( )A.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甸、草原C.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答案】10.D 【解析】第10题,从成都出发,沿宝鸡、兰州至酒泉旅行,气候变化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水分条件越来越差,沿途的植被类型依次是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江苏南通模拟)驯鹿是一种迁徙动物,春天一到,便离开越冬地往北迁往繁育地下图为“加拿大驯鹿迁徙路线图”读图,回答11~12题11.驯鹿的越冬地和繁育地主要植被类型分别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苔原C.苔原、冰原 D.亚寒带针叶林、苔原12.影响驯鹿越冬地和繁育地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洋流分布 D.地面状况【答案】11.D 12.B 【解析】第11题,加拿大北部为苔原气候,往南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植被类型分别是苔原和亚寒带针叶林,D正确。
第12题,读图并结合上题可知,影响驯鹿越冬地和繁育地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成都市高三诊断)雪线是常年积雪带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下图是依据我国某山地众多山峰雪线的高度绘制而成的“雪线分布模式图”据此完成13~14题13.该山地可能是( )A.秦岭 B.武夷山 C.南岭 D.横断山14.27°N附近雪线低,主要影响因素是( )A.降水 B.纬度 C.坡向 D.植被【答案】13.D 4.A 【解析】第13题,该山地在27°N~33°N之间,海拔高达5 000米以上,四个选项中只有横断山符合第14题,横断山区南部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丰富,雪线海拔低因此27°N附近雪线低的主要因素是降水青岛市月考)图甲示意我国某山地垂直带谱的历史变迁,图乙示意该山地附近某湖泊剖面复原的温暖指数和湿润指数据此完成15题15.气候趋于冷湿时,该山地垂直带谱的变化是( )A.带谱更加复杂 B.荒漠面积扩大 C.林带界限下移 D.草原面积缩小【答案】15.C 【解析】第15题,气候趋于冷湿时,从图乙找到对应图甲的时间段,从图甲可以看出,自然带的垂直带谱缺少荒漠带,复杂性明显降低,说明荒漠的面积明显缩小甚至没有。
而针叶林生长的下限,通过与之前时间段和之后时间段的对比,海拔明显降低,草原面积明显扩大浙江省金丽联考)下图表示我国某主要地形区中某山地自然带的垂直分布据此完成16~17题16.该山地位于( )A.新 B.晋 C.鲁 D.川17.东西两坡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海拔 B.坡向 C.热量 D.水分【答案】16.B 17.D 【解析】第16题,图中显示,该山山顶海拔约3 000米,山麓海拔约1 000米,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新疆(新)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山地基带应为温带荒漠带,与图示信息不符,排除A山西(晋)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山麓海拔较高,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基带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图示信息相符,B符合题意山东(鲁)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山麓海拔较低,最高山峰(泰山)海拔仅1 500多米,与图示信息不符,排除C四川(川)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多为亚热带季风气候,1 000米左右的基带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与图示信息不符,排除D第17题,东西两坡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是由水热状况差异导致的图中山体东西两侧海拔没有明显差异,不会导致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坡向对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导因素。
图中山体东西两坡获得的太阳辐射差异不大,热量条件相似,因此热量不是导致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该山地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东坡位于夏季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西坡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东坡多于西坡,水分条件差异明显,因此导致东西两坡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为水分河北石家庄测试)土壤全氮含量是指土壤中各种形态氮素之和图甲为“贡嘎山植被垂直分布图”,图乙为“贡嘎山东坡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沿海拔变化图”据此完成19~20题19.b植被对应的自然带是( )A.亚高山草甸带 B.常绿阔叶林带 C.针阔叶混交林 D.针叶林带20.贡嘎山东坡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 )A.在针阔、乔灌过渡地带较大 B.随气温的降低而逐渐增大C.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增大 D.均不受植被类型的影响21.贡嘎山东坡( )A.次生阔叶林处微生物活动微弱B.林线附近枯枝落叶的分解速度较快C.a植被归还地表的生物量大于落叶林D.a植被处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高于次生阔叶林处【答案】19.C 20.A 21.D 【解析】19题,随着海拔的增加,气温的降低,植被从常绿阔叶林向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亚高山灌丛过渡;可判断图中b为针阔叶混交林,选C。
第20题,从图中看出,在2 500~2 900 m间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较大,对应的是a、b植被过渡地带,即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乔灌林过渡,A正确;贡嘎山东坡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随海拔的升高有时增加,有时减少,B、C错;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的多少均受植被类型的影响,D错第21题,贡嘎山东坡次生阔叶林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小,说明微生物活动强,分解快,A错;林线附近3 700 m左右处,温度低,枯枝落叶的分解速度较慢,B错;a植被在2 900 m处,有机质含量大于1 900 m处的落叶林,a植被归还地表的生物量小于落叶林,C错;图示2 900 m处的a植被处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高于1 700 m处的次生阔叶林,选D莆田模拟)下图为“某山地等高线、等温线、雪线示意图”据此完成22~23题22.该山地南坡属于( )A.阳坡和迎风坡 B.阴坡和背风坡 C.阴坡和迎风坡 D.阳坡和背风坡23.图中①②间分布最广的植被可能为( )A.高山草甸 B.高寒荒漠 C.针阔叶混交林 D.高山针叶林【答案】22.A 23.B 【解析】第22题,根据等高线、等温线、雪线三者之间的相对关系:一般山地迎风坡水汽较充足,降水较多,雪线分布比背风坡低一些。
由图可知,相对于北坡来说,南坡的气温较高,为阳坡,而雪线分布较北坡低(南坡在海拔5 500 m处),应该为迎风坡,故选项A正确第23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①②两地之间的地区位于山地背风坡和阴坡,太阳光照时间短,雨水少,而且①②之间海拔大约是在4 800~6 200 m,温度较低,高寒气候不利于植物生长,植被应该为高寒荒漠,故选项B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