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初中物理《压力和压强》复习提纲[共7页].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哈****
  • 文档编号:210076673
  • 上传时间:2021-11-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42M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十四章《压力和压强》复习提纲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1、压力:⑴定义: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叫压力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 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 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 则压力 F = 物体的重力 G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 压力⑷重为 G 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F FF FFG G F+G G –F F-G F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⑴课本甲、乙说明 :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乙、丙说明 压力相同时 、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 控制变量法 和 对比法3、压强:⑴定义: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叫压强⑵ 物理意义:压强是 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 物理量⑶ 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 p:帕斯卡 (Pa);F:牛顿(N)S:米2(m2)A 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 压力 F(一般 F=G=mg)和 受力面积 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 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⑷ 压强单位 Pa 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 .5Pa 。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4的压强约为:1 .5 10Pa 它表示: 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4N 的压力为: 1. 5 10⑸ 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 增大受力面积 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 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 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4 、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 :处理时 :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 压力 (水平面受的压力 F=G容+G液),后确定 压强 (一般常用公式 p= F/S )二、液体的压强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 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压强计用途: 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3、液体压强的规律:⑴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⑵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压强公式:⑴推导压强公式使用了 建立理想模型法, 前面引入光线的概念时,就知道了建立理想模型法,这个方法今后还会用到,请认真体会⑵推导过程: (结合课本)液柱体积 V=Sh;质量 m=ρV=ρSh液片受到的压力: F=G=mg= ρShg .液片受到的压强: p= F/S=ρgh⑶液体压强公式 p=ρgh 说明:A、公式适用的条件为: 液体B、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 p:Pa;g:N/kg ;h:mC、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

      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D、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p5、hF=GFG6、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一般方法:㈠首先确定压强p=ρgh;㈡其次确定压力 F=pS特殊情况:压强:对直柱形容器可先求 F 用 p=F/S压力:①作图法 ②对直柱形容器 F=G7、连通器:⑴定义: 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⑵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⑶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三、大气压1、概念: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 叫做大气压强,简称 大气压,一般有 p0表示说明:“大气压”与“气压” (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 气压— — 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 大气压2、产生原因:因为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3、大气压的存在— —实验证明:历史上著名的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小实验— — 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4、大气压的实验测定: 托里拆利实验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 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 倒插在水银槽中 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 管内水银面 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 ,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 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 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3)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 10 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4)说明: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 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 ;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 小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 m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 管内外的高度差 不变,将玻璃管倾斜, 高度 不变,长度变长D若外界大气压为H cmHg试写出下列各种情况下,被密封气体的压强(管中液体为水银)hh h hhhhH cmHg (H+h)cmHg (H-h)cmHg (H-h)cmHg (H+h)cmHg (H-h)cmHg (H-h)cmHgE 标准大气压: 支持 76cm 水银柱的大气压 叫标准大气压1 标准大气压 =760mmHg=76cmHg=1.01 10 5Pa2 标准大气压 =2.02 10 5Pa,可支持水柱高约 20.6m5、大气压的特点 :(1) 特点: 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 。

      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 减小 ,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 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2) 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在海拔 3000 米以内 , 每上升 10 米, 大气压大约降低 100 Pa6、测量工具:定义: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 叫气压计分类: 水银气压计 和无液气压计说明:若水银气压计挂斜,则测量结果变 大 在 无液气压计 刻度盘上标的刻度改成高度,该无液气压计就成了登山用的 登高计 7、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8、沸点与压强:内容: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应用: 高压锅、除糖汁中水分 9、体积与压强:内容: 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应用: 解释人的呼吸,打气筒原理,风箱原理☆列举出你日常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知识的几个事例?答: ①用塑料吸管从瓶中吸饮料②给钢笔打水③使用带吸盘的挂衣勾④人做吸气运动三、浮力1、浮力的定义 :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 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2、浮力方向: 竖直向上 ,施力物体: 液(气)体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 :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 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F浮F浮F浮F浮G GGG下沉 悬浮上浮漂浮F浮< G F 浮= G F浮> G F浮= Gρ液<ρ物ρ液 =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3)、说明:①密度均匀的物体 悬浮(或漂浮) 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 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 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 1/3,则物体密度为(2/3) ρ分析: F浮= G则:ρ液 V 排 g =ρ物 VgF浮ρ物=( V排/V) ρ2液= 3 ρ液3 ρ液G③悬浮与漂浮的比较相同: F浮= G不同:悬浮 ρ液 =ρ物;V 排=V物漂浮 ρ液<ρ物;V 排

      2)、公式表示: F 浮= G 排 =ρ液V 排 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 密度和物体 排开液体的体积 有关,而与物体的 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 等均无关3)、适用条件: 液体(或气体)6:漂浮问题“五规律” :(历年中考频率较高,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7、浮力的利用:(1) 、轮船:工作原理: 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V排水量: 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单位 t 由排水量 m 可计算出: 排开液体的体积mρ液排= ;排开液体的重力 G 排= m g ;轮船受到的浮力 F浮= m g 轮船和货物共重 G=m g 2) 、潜水艇:工作原理: 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3) 、气球和飞艇:工作原理:气球是 利用空气的浮力 升空的。

      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 氢气、氦气或热空气 为了 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 ,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4) 、密度计:原理:利用 物体的漂浮条件 来进行工作构造:下面的铝粒能使 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 液体密度越来越大8、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1) 、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2) 、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 ( 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 3) 、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 计算浮力方法 :①称量法: F 浮= 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②压力差法: F 浮= F 向上- F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③漂浮、悬浮时, F 浮=G (二力平衡求浮力; )④F 浮=G 排或 F 浮=ρ液 V 排 g(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 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⑤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知道物体质量时常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