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卷(带答案).docx
4页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卷(带答案)(考试时间:60分;试卷满分:100分)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小物同学对相关物理量进行描述,其中符合事实的是( )A.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7.80cm B.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C.人正常步行速度是5m/s D.人耳听觉范围为20Hz~2000Hz2.下列物质中,均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A.塑料、沥青、蜂蜡 B.蜂蜡、食盐、石英 C.萘、铁、松香 D.海波、冰、黄金3.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是( )A.改进发动机性能使其振动减弱 B.靠近马路的居民楼前植树C.用手捂住耳朵 D.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4.端午节当天,⻰⾈竞技表演精彩纷呈,一会⼉逆流而上,一会⼉顺流而下,各⻰⾈或⻬头并进,或交替领先,⻰⾈上的指挥者稳稳地站在⻰⾈上指挥着队员们进行各种表演,这里“指挥者稳稳地站在⻰⾈上”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河水 B.同⾈上的队员 C.周围的⻰⾈ D.岸上的景物5.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 B.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能量C.“余音绕梁”是声音的反射造成的 D.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来定位6.一年四季交替,带给我们许多自然奇观,下列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需要吸热 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液化,需要放热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固,需要放热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华,需要吸热7.我国语言文字丰富多彩。
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一叶障目”——光的折射 B.“镜花水月”——光的色散C.“立竿见影”——光的直线传播 D.“海市蜃楼”——光的反射8.“声纹锁”能识别主人说出的“口令”并自动解锁,而当别人说出同样的“口令”却无法让锁打开声纹锁识别主人身份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振幅 D.音色9.如图所示,用摄像头扫描商家收款二维码,可快速完成线上付款,当扫描该二维码时( )A.摄像头相当于近视眼镜的镜片 B.二维码相当于是光源C.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吸收光,白色部分反射光 D.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以内10.水中游动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0km/h; 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1s可跑40m; 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1min能飞5km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 )A.猎豹速度最大B.旗鱼速度最大C.褐海燕速度最大 D.三者速度一样大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11.水资源缺乏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区,人们巧妙收集、使用露水,露水是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而形成;果农们常用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一是可以节约用水,二是能有效减少水分的 。
12.早晨的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40°角射到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经镜面反射后,反射角为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反射角将 (增大、不变、减小) 13.在电影院里我们能从各方面看到电影的画面,是因为电影屏幕发生了 反射,在教室里旁边的同学会看到黑板“反光”,这是光的 反射现象14.小明在桥上发现水中的“鱼”在“云”中穿梭鱼”是由光的 形成的,若小明离水面3m,则他在水中的像离水面 m15.如图所示,某同学利用刻度尺测量一块橡皮的宽度,该同学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cm,该橡皮的宽度为 cm第15题16.我们能分辨出究竟是何种乐器在发声,因为不同的乐器发声,其 (选填“响度”、“音调”、“音色”)是不同的如图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量的水,用棒敲击瓶子时,可发出不同音调,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是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17. 在太阳光下看一张红纸,它呈现 色,当太阳光通过蓝色透明玻璃照射到红纸上,红纸将呈现出 色。
三、作图和实验探究题:(18题4分,19题8分,20题10分,共22分)18.(1)一束光AO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请在左图中画出折射光线OB的大致位置2)如右图所示,AO为入射光线,O为入射点,MN是法线.根据光的折射特点在图中画出折射光线,并用字母r 表示折射角.19. 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该斜面的标尺分度值为1cm,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 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斜面应选择 (选填“较缓”或“较陡”)的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 2)该实验原理是 3)在测量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没有到达C点就停止计时,测得AC段的平均速度vAC将会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20.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所用的器材有:带刻度尺的光座、凸透镜(焦距f=10cm)、光屏、蜡烛和火柴 (1)实验前,小明要调节 、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2)小明将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移到35cm刻度处,移动光屏至如图甲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特点是一个倒立、 的实像。
3)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小明将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需要将蜡烛往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使光屏上的像变清晰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移动蜡烛至如图乙所示位置,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看不到烛焰的像,则人在图中 (选填“A”或“B”)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5)小明若只将图甲中的凸透镜换成焦距f=5cm的凸透镜,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此时他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光屏上才会重新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四、综合应用题(第21 题10分,第22题10分,共2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具体的计算步骤21.实现我国的载人登月计划,科研人员用激光测距仪测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时,发射的激光束2.56s后返回地球空气和真空中的光速均取)(1)激光从地球传到月球的时间是多少?(2)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多少?(3)分析说明科研人员能不能用声呐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22.小明家离学校3.6km,他以1m/s的速度步行上学,出发5min后小明父亲发现小明的教科书忘记带上,立即以10km/h的速度沿小明上学的方向骑车去追小明。
问:(1)小明步行上学要用多少小时?(2)父亲发现小明的教科书忘记带上时,小明已经走了多远?(3)小明父亲经多少分钟能追上小明?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ADBBABCDCC二、 填空题11、 液化 蒸发 12、50 减小 13、漫 镜面 14、 折射 3 15、0.1 3.60 16、音色 降低 17、红 黑三、 实验作图题:18、 略 19(1)较缓 时间 (2)v=s/t (3)偏大20(1)蜡烛 (2)放大 (3)右 (4)B (5)左21、(1)1.28s (2)3.84×108 (2)月球到地球之间有一段真空,真空不能传声22、(1)1h、(2)300m (3)166.7第 4 页 共 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