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个二次及其关系》.doc
11页二次函数、二次方程及二次不等式的关系三个“二次”即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是研究包含二次曲线在内的许多内容的工具高考试题中近一半的试题与这三个“二次”问题有关本节主要是帮助考生理解三者之间的区别及联系,掌握函数、方程及不等式的思想和方法重难点归纳 1 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1)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法 y=ax2+bx+c; y=a(x-x1)(x-x2); y=a(x-x0)2+n(2)当a>0,f(x)在区间[p,q]上的最大值M,最小值m,令x0= (p+q)若-
0时,f(α) 使ΔABP面积等于5?若存在,则求出P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0 二次函数f(x)=px2+qx+r中实数p、q、r满足=0,其中m>0,求证(1)pf()<0;(2)方程f(x)=0在(0,1)内恒有解参考答案1 解析 当a-2=0即a=2时,不等式为-4<0,恒成立∴a=2,当a-2≠0时,则a满足,解得-2<a<2,所以a的范围是-2<a≤2答案 C2.B 3.D 4.D 5A6解析∵f(x)=x2-x+a的对称轴为x=,且f(1)>0,则f(0)>0,而f(m)<0,∴m∈(0,1), ∴m-1<0,∴f(m-1)>0答案A7 解析 只需f(1)=-2p2-3p+9>0或f(-1)=-2p2+p+1>0即-3<p<或-<p<1∴p∈(-3, )答案 (-3,)8 解析 由f(2+x)=f(2-x)知x=2为对称轴,由于距对称轴较近的点的纵坐标较小,∴|1-2x2-2|<|1+2x-x2-2|,∴-2<x<0答案-2<x<09解:(1) (1分)由y=0 知∴ (3分)∴ (2分)又x1x1<0 ∴m>0由AB2=12CO+1 得 9m2+16m=24m+1解之得m=1 (2分)(2)由S=5 知y= —2 (2分)∴∴ (2分)10 证明 (1),由于f(x)是二次函数,故p≠0,又m>0,所以,pf()<0(2)由题意,得f(0)=r,f(1)=p+q+r①当p<0时,由(1)知f()<0若r>0,则f(0)>0,又f()<0,所以f(x)=0在(0,)内有解;若r≤0,则f(1)=p+q+r=p+(m+1)=(-)+r=>0,又f()<0,所以f(x)=0在(,1)内有解②当p<0时同理可证学生练习:例1.关于的方程有一根在0与1之间,另一根大于2,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例2.已知方程在上有实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例3.求实数的取值范围使至少有一个正根.例4.关于的方程至少有一个小于的实数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案:1. 2. 3. 4. .。0),若f(m)<0,则f(m-1)的值为( )A正数 B负数 C非负数 D正数、负数和零都有可能7 已知二次函数f(x)=4x2-2(p-2)x-2p2-p+1,若在区间[-1,1]内至少存在一个实数c,使f(c)>0,则实数p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8 二次函数f(x)的二次项系数为正,且对任意实数x恒有f(2+x)=f(2-x),若f(1-2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