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数据模型与决策期末报告.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没有****飞上
  • 文档编号:272732500
  • 上传时间:2022-04-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8.60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目录摘要 1ABSTRACT 1第一章:绪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1.2.1 研究目的 21.2.2 研究意义 21.3 已有研究成果综述 31.3.1 国外研究综述 31.3.2 国内研究综述 41.3.3 研究综述小结 51.5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51.6 研究创新点 5第二章: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模式研究 62.1 相关研究方法理论阐述 62.2 研究假设 62.3 数据来源 62.4 基于DEA方法的商业银行效率分析 62.5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商业银行效率分析 62.6 基于因子分析与DEA分析方法的商业银行效率分析 62.7 各研究方法比较 6第三章:商业银行效率与资本市场表现分析 6第四章:研究结论与原因分析 6第五章:相关政策建议 6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6附录: 6参考文献: 6摘要ABSTRACT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引来了经济发展的新时代,并于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银行业的发展与稳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来说,银行业的重要性显得更为突出。

      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12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本外币资产总额为172.3万亿元,同比增长13.87%其中,大型商业银行资产总额71.0万亿元,占比41.21%,同比增长8.25%;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额31.4万亿元,占比18.21%,同比增长16.50%然而与之相对比的是2013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仅为63.64万亿元,其数值仅仅约占当年银行金融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三分之一比例这充分证明,银行业金融机构正是以其巨大的资产规模牵引着整个中国国民经济的前进,并充当GDP增速的重要引擎在我国,间接融资还是资本市场融资体系的主导形式,其运行的效率对国家综合国力的形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由于历史沿革等原因,中国银行业一直存在着诸多弊病,成为国家经济的行政工具在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中国政府为改善银行业的竞争环境和提高本土银行业的竞争力做了诸多的努力一方面国家通过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和法制建设等一系列措施促进银行业的自由发展和竞争,另一方面银行机构也在2001年后建立公司治理结构、引进境外投资者进行股份制改革、银行业务创新等来提高自身营运绩效和效率。

      2006年12月11日,按照入世的承诺,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这给外资银行在华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外资银行的进入虽有助于银行业形成充分竞争局面,但也将使国内商业银行面临长期的挑战和压力面对机遇和挑战,如何规范商业银行的运作和治理,提高银行的效率,是我国银行业改革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竞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必须面对的生存法则,竞争优势本质上是效率优势,银行竞争力的核心内涵是效率的改进和提高,效率是银行防范风险的关键,是涉及到商业银行的优劣成败,决定着商业银行本身生存和发展的核心问题改善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首先可以提高竞争力,效率的提高意味着资源浪费的减少,有利于降低成本;其次,效率的提高能够降低风险,增强应对风险的能力,特别是在市场化经济下,高效率银行能够降低破产的可能性:最后,效率的提高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可见,银行效率问题对于研究银行是极其重要的因此,有必要对经过阶段性改革的国内商业银行效率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对各个银行的改革成果进行比较,发现存在问题并积极给予解决,促进我国银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2.1 研究目的 商业银行的效率研究,是为学术界所重视的方向本研究结合相关领域成果,运用DEA分析方法、参数SFA分析方法、银行效率与股价作用机理等研究手段,拟实现以下研究目的: (1)区分不同体制商业银行的效率情况,对国内商业银行的效率情况进行分析说明。

      (2)通过对各种商业银行效率分析方法的结果进行评析,分析各方法的优缺点,找出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方法 (3)利用研究结果,分析各银行效率的变动过程,同时,结合相关上市银行的股票价格变现,从多角度看银行效率对银行资本市场价格表现的影响1.2.2 研究意义 项目组采用多种方式对商业银行效率进行分析,通过对各商业银行效率的评析,形成商业银行效率判断结果,并将其与股票价格数据进行相关分析,极具理论与实践意义,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商业银行的效率直接关系到金融体系中资源配置,进而影响到这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同时影响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2)对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能够评价各商业银行效率的高低,因此可以作为政府监管部门评价各商业银行的重要依据同时,银行效率也可以作为政府评价监管效果、调整监管政策提供必要的依据3)通过对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可以找出造成银行低效的因素,进而通过改善这些因素来提高效率4)2015年5月1日起,存款保险条例的实施,储户自身识别银行效率的重要性越来越大,直接关系到储户资金的安全性5)商业银行是我们未来职业发展的选择之一,研究商业银行效率,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各大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经营管理的效率,从而更好的选择、规划我们的职业发展。

      1.3 已有研究成果综述1.3.1 国外研究综述国外针对商业银行效率问题的实证研究开始很早,并且自1985年Sherman和Gold第一次把DEA引入银行业作为效率评价的手段之后,DEA等非参数测度技术方法被广泛运用Christos Staikouras,Emmanuel Mamatzakis,Anastasia Koutsomanoli-Filippaki(2008)运用随机前沿法并引入有关银行和国家相关特征的变量,对欧洲东南部六个国家1998年至2003年的成本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银行普遍处于低效率状态,但是外资银行和有外资银行参股的本土银行效率相对较高,说明外资的引入有利于整体效率水平的上升Emili Tortosa-Ausina,Emili Grifell-Tatje,Carmen Armere和David Conesa(2008)运用DEA方法并选取1992至1998年的数据,对西班牙的商业银行效率进行了计算分析输入指标为员工数量、资本以及所有存款数量;输出指标为所有贷款数量、核心储蓄数量以及非传统性产出(非利息收入及证券投资收入)研究结果表明:在此期间90%的银行效率有所提高,而提高的原因是受到银行并购行为以及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

      Mohamed M. Mostafa(2007)分别运用DEA方法和神经网络法分析了阿拉伯银行的效率问题文章总结了在DEA方法中输入和输出指标设计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得出从政策的角度出发,经济环境对于提高整个阿拉伯银行效率的重要性Necmi K.Avkiran(2006)以框架图的形式,分别分析了政策、管理决策对最大化银行资产所产生的作用以及各项财务指标的反应,并在此基础上分别设计了针对国外银行的技术效率、成本效率和收益效率的合理输入和输出指标随机前沿法是在Aligner Lovell和Schmidt(1997)和McCune Julien van Den Brock(1977)各自独立的研究上发展起来的,随机前沿法需要事先规定成本函数,利润函数或是生产函数的具体函数形式,并且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方法或最小二乘法对函数的相关参数进行估计Berger和Humphrey(1997)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运用非参数方法和参数方法分析商业银行效率的问题时,由非参数方法估计的效率均值率低于用参数方法测算出的效率值,离散程度也更大由此可见,国外对银行效率的研究已十分成熟,研究对象已由发达国家的银行扩大到发展中国家的银行,由最初的只关注各国及国内银行间的整体效率比较扩大到关注分支机构对单个银行效率的影响。

      研究内容也涉及成本效率、技术效率等多方面,其研究结论对于我国银行效率研究以及银行业政策调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3.2 国内研究综述相比国外而言,之前国内对于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多集中于财务评价,从2000年开始引入了数据包络法等非参数分析法目前,研究对象多集中于对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整体效率的比较分析,研究内容多偏重于银行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比如:王灵华和薛晶(2008)、柯孔林和冯宗宪(2008)、王付彪和阐超(2006)等都是运用DEA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进行实证分析还有一些文章则是运用基于DEA方法但具有动态分析优势的Malmquist指数法研究商业银行的效率指数,比如:谭政勋和王聪(2006)、颜鹏飞和王兵(2004)的文章但是,目前我国对于银行效率的研究较少涉及成本效率和配置效率王锦慧和蓝发钦(2008)、刘玲玲和李西新(2006)分别运用DEA方法和SFA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另外,中国关于商业银行前沿效率的研究很大部分都是集中在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或者是纯实证研究的方面,而且最早的着眼点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效率情况例如王丽和魏戫(2012),运用DEA方法对中国家商业银行年的效率进行了测度,分别测算了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之后按照商业银行所有权的不同进行分类对比,最后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徐传展(2013)利用中国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运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估算各家商业银行的成本规模弹性,认为国有银行普遍存在着规模不经济的情况,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则具有较好的规模经济特征,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在于产权制度的改革;朱楠(2006)在关于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研究中,首次将超效率模型引入实证研究,对中国家商业银行的年的实际效率情况进行了排序,同样发现了国有银行的效率显著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它通过运用计量回归模型对影响商业银行效率的因素做了相关定量分析,得出结论为国有银行的产权不明和盈利能力低下使其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之后郭妍(2006)也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中国家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了测度,得出的最后结论同样是属于“产权决定理论”;刘琛和宋维兰(2007)采用随机前沿法(对中国家商业银行的年间的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了考量,与之前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国有商业银行存在明显的规模不经济情况,并且效率很低,不过随着国有银行的改革和进步,这种效率方面的差距有逐年缩小之势,方春阳等人(2014)的相关实证研究也同样支持这一结论。

      不同的文章,尽管思路基本一致,但都在传统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评价指标进行了重新设计和改进,以求得到更客观和有意义的研究结果 我们在项目中的研究,在借鉴前人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角度上的创新和数据选取的本土化1.3.3 研究综述小结对国内外对于商业银行效率方面的相关实证研究进行了比较全总结和分析,发现了三个问题:(1)中国国内对于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研究由于各项研究选取的投入产出变量不一致和对于商业银行效率的定义不统一等原因,导致上述文章的实证结果可比性不高;(2)实证研究所需选取的样本数量还不够广泛,主要是少数的商业银行,并且时间跨度普遍较小,数据样本大多较为陈旧,多集中于2010年之前,这些实证结果已经不能很好地测度2010年之后的商业银行的效率水平,急需补充新的数据和更加有效的方法;(3)国内国外的研究中,大多釆用一种实证分析模型,即非参数法和参数法之一,鉴于这两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单一应用种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的结果并不十分全面所以我们将采用最新的样本数据,明确一致的定义投入产出变量采用非参数方法和参数方法相结合来分别求证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