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火小学生《家庭教育》家长教育方法.docx
21页小学生家庭教育百问百答大全1、如何成为好爸爸? 父亲的角色是促进孩子的成长与独立能力的发展,以身作则和陪孩子玩游戏是最好的沟通模式因为父亲不善于用语言表达情感,所以通过游戏活动父亲可以让孩子体会到他们的关爱 1.高品质的陪伴 爸爸陪伴孩子并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这段时间里孩子的感受如何如果爸爸整天呆在家里,却都是独自看电视和上网,这种陪伴对孩子来说毫无意义;父亲与孩子之间的心灵沟通是不能依靠物质和金钱来实现的,只有经常和孩子游戏、聊天,一起度过美好的时光,才能获得浓浓的父子(女)情一起享受放风筝的愉悦、猜谜的乐趣、做手工的新奇、把他放到肩上,让他像骑马一样逛游乐场……这些花样百出的活动,不光拓展了孩子的视野,还会丰富他的想像力,培养其动脑、创造意识更重要的是,爸爸的陪伴,让孩子体验到成长中别样的乐趣 相比妈妈与孩子,父亲和孩子之间更易建立一种伙伴般的感情,因此,想让你们的父子情更深厚,还可以建立一些共同的暗号,比如认可和鼓励孩子时,和他击掌、伸大拇指、拍拍他的头等 教育心理学原理:儿童成长更重要的是情感需求,跟父亲的心灵交流,能让孩子感受到父爱,获得来自父亲的温暖和安全感 2.做孩子的“憨豆老爸” 爸爸与孩子互动玩乐,要进入他的“语言表达系统”,用儿童的视角去看待周围的一切:下雨天,一起穿上雨鞋踩水花;用橡皮泥捏小兔子、小鱼等你们喜欢的小动物;孩子生病卧床时,给他讲故事、讲笑话;偶尔和孩子抢玩具玩;夏天傍晚,一起去逮知了……与孩子进行这些有趣、新鲜的活动,对于爸爸来说,回归童真,何尝不是一次心灵的释放呢! 教育心理学原理:教育并非“正襟危坐”地灌输,而是渗透在生活细节中。
做孩子的大玩伴,让孩子在玩耍中增长见识、拓展思维、塑造品质 3.做创意型父亲 对事业来说,年轻是一种资本;对做父亲来说,年轻同样是一种资本因为爸爸有活力和创意,当您将这种优势渗透到亲子游戏、亲子活动中时,会让孩子体会到别样的父爱比如当孩子不爱吃水果时,将它切开拼出可爱的图案,逗引孩子吃掉;和孩子一起动手做冰淇淋,加入你们喜欢的原料,做出独一无二的口味;妈妈生日时,和孩子一起为她准备一份特殊的礼物…… 教育心理学原理:经常创造新奇和惊喜,您的智慧能让孩子,少了难缠的时机,多了对您的敬意2、孩子为什么要承担家务? 首先,承担家务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最好方式 三口之家,父母列出家务清单,让孩子也承担他可以做的一部分,就让孩子也意识到他是家庭的一份子,他有义务为这个家庭出力 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很容易包办代替把孩子应该做的事都帮他做了比如在学校门口,老人接孩子放学,见到孩子就马上把孩子的书包接过来,这样就容易造成孩子的依赖心理,一有困难就找大人去帮他解决 大人对孩子的过度保护,会使孩子失去很多能力锻炼的机会3、夸奖、认同、接受孩子存在哪些潜在问题? 我们对孩子良好品行的赞美还不够多。
大部分家长都是快于批评,慢于表扬作为家长我们有责任把这个次序倒转过来 孩子的自尊心太宝贵了,我们不能顺其自然或把这个责任留给陌生人你也许已经注意到,从外部世界也并不容易得到赞赏很多时候我们的努力常被视为理所当然,但若稍不小心,批评就会接踵而至 既然孩子的自尊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做家长的该如何做呢?如何帮助孩子建立正面、真实的自我形象?毫无疑问,夸奖孩子似乎是答案的一部分,但是夸奖又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因为我们的夸奖经常是无益的4、如何对付孩子的“为什么”? 孩子3岁后有个最大的变化,就是开始了频繁追问“为什么”:“为什么天是蓝的”、“为什么狗有四条腿”、“为什么没有星期八?”……面对他的“十万个为什么”,爸爸妈妈开始还能耐心的应答,但随着问题的增多,难度的加深,直让童爸童妈感叹自己怎么不是科学家抵挡不过那就躲吧,于是, “童童,你看那个伯伯在做什么?”这些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出现了当然,童爸童妈还在为这个事情烦恼着呢! 您是否已经跟案例中的父母对号入座了呢?这也是个普遍的问题,那我们就此多说几句 其实,在孩子眼中,这个世界是那么陌生、神秘、新鲜,于是充满了探索、求知的欲望,这宝贵的好奇心正是促使他探索世界的原动力。
如果此时父母敷衍了事,或欺瞒哄骗,甚至直接责备,都会让孩子放弃提问,进而导致好奇心、探索性逐渐泯灭因此当您面对或幼稚、或无聊、或深奥的问题时,还是认真倾听,并参与进来“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是吗?妈妈还没想到呢!”,孩子会因您的关注更有积极性 如何回答孩子的“为什么”?我们不妨借鉴统计学的方法,先总结问题种类,再对症处理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①经过启发,孩子自己能获得答案;②家长知道答案但孩子不了解;③孩子和家长都不知道答案,但可以查阅资料解决;④人类还未解决的问题 遇到第①类问题,显然不应直接告知答案,可以把问题再“抛”过去,启发孩子自己思考或查阅资料,自己寻找答案(最好在家中准备相关书籍,如百科全书、科学工具等,可随时与孩子来趟知识探索之旅); 遇到第②类问题,父母不妨通过举例、操作等方式给宝宝讲解,这样更便于他理解; 遇到第③类问题,家长也不必扮演“全知全能”的角色,完全可以诚实告知“我也不知道啊”,还可以一起去查询答案; 遇到第④类问题,不妨直接说明同时鼓励他:“你的问题真棒,我们大人们目前还不能解决呢!等你长大学本领了再找答案吧!” 作为父母,不但不能扼杀孩子的好奇心,还应该积极地营造环境,培养和激发他的好奇心。
比如,可以经常向孩子提出一些问题,引发他的探索欲望5、如何养成错题管理的习惯? 专家强调学生要坚持运用学习方法的好习惯,因为学习就是争取正确的过程,而在孩子求知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很多的错误,如果形成了整理错题的习惯(错题本习惯),那么这样就会变成经验,这种经验会为孩子下一步追求正确提供可贵的学习资源是的,整理错题就是整理资源,但关键是让这种东西变成一种持续有效的好习惯,可能就有些难度了 作为父母,首先要搞清楚整理错题的要求,哪些错题是需要整理的?怎样整理?怎样利用错题集?怎样进行阶段性总结?整理错题一定不是目的,所以不要为了完成这个任务而去整理那么怎样的错题是需要整理的呢?怎样总结实际上就是怎样利用的问题,无论是小总结还是大总结,实质上就是整理错题的过程,也是整理错题的根本目的 一星期一小结的具体方法是:首先将每天记录下来的错题浏览一遍,在“完全弄懂保证以后不会错”的题目前打上一个“√”,在“不完全明白以后有可能再错”的题目前打个“?”,在“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没有弄懂”的题目前打上一个“×” 一个月一中结的具体方法是:首先把每个星期总结出来的“?”级题目想办法彻底解决弄懂,自己不行的话,一定要请老师把它消灭掉,不能客气。
而把“×”级题目再抄录下来,如果一点新的发现都没有,就将它升级为“?”级题目,如果已经觉得可以消灭掉了,就将它降级为“√”,下一个月争取把消灭掉并降级为“√” 一学期一总结的具体方法是:通常是在期末考试前15天完成,首先把一个月一中结中的“?”级题目整理出来,不惜一切代价把它消灭掉,然后再将星期小结和月总结中的“?”级、“×”级,不管有没有消灭掉,不仅全部从头思考一遍,想想当时自己是如何消灭掉它的,从中找到大约15%-20%数量的好题用笔再做一遍 最后把一学期一总结的成果抄录到另外一个“错题精华本上去,每个学期一个错题精华本这个精华本一般不需要一个学科一本,只要进行分类即可,最后,小学总共是12本,初中是6本,高中也是6本如果养成了这个习惯,那么复习就会变得很容易了除了看课本,把知识串起来,就是看自己的”错题成果了,而且,这样的好习惯如果一直延续到高考,那样高考就变得简单了 6、孩子可以做什么家务? 那我们可以让孩子做哪些方面的家务呢? 第一个,整理物品 第二个,浇花、照顾宠物 如果我们养一盆花,每天都需要浇花,这个事让孩子去做特别好,我们可以培养孩子去坚持做一件事,虽然每天花的时间不多,但是每天都能坚持,这种意志品质的训练对孩子是非常有益的。
还有照顾宠物,如果家里没有养猫养狗的条件,可以养金鱼,养乌龟,养小鸡照顾宠物,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和爱心,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并且为孩子写作文提供很好的素材 第三个,帮家里跑腿买东西 我曾经听过一个孩子,已经上初二了,还不敢自己到肯德基店里去买个汉堡,性格特别内向,胆小怕事,这是因为小时候父母从来不让她自己买东西,也从来不给她和陌生人交往的机会这样的孩子会有人际交往障碍,无法独立和别人沟通交流,他们以后进入社会,很难有生存能力 第四个,饭前摆放餐具,饭后洗碗 还可以让孩子洗水果,洗完以后分成几份端给家人 这样能让孩子去关心父母,我儿子每次洗好水果递给我,我都很高兴地谢谢他,这样亲子关系也特别好 第五个,就是打扫卫生,拖地啊、抹桌子啊 我们很多家长都会抱怨孩子把家里搞得一塌糊涂,只会摊不会收拾,但如果孩子需要经常自己打扫卫生,一般来说,他会更爱惜自己打扫好的环境,不会轻易搞得一踏糊涂,这一点对他上大学后与室友相处也有好处,因为一个干净整洁的孩子会更受室友的欢迎 第六个,买菜做饭 我们可以先让孩子学着做早饭,比如热个牛奶面包,煮个鸡蛋,这个非常容易,等到了寒暑假,初中以上的孩子,可以教他们买菜做饭。
现在很多家庭送孩子出国读书,在国外去餐馆吃中餐特别贵,但是买回来自己做就很便宜,所以在留学生中间,会自己做饭的孩子特别受欢迎 第七个,培养男孩子帮妈妈拎包,拿行李 我们从小就要培养男孩会照顾女生,有绅士风度我因为出差很多,每次出差回来,我都会给儿子打个,让他到小区门口来接我,帮我把行李拿回家,有时候好些天没见到孩子,一见面就会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然后有说有笑地往家里走,这是我记忆中最温馨的场景之一 男孩有照顾女生的意识,和他相处就会很愉快,比如我们去吃自助餐,我儿子会主动帮我去拿我喜欢吃的东西 一般来说,细心会照顾女生的男孩,今后更容易找到他喜欢的女孩谈恋爱,而且更容易建立一个有爱的家庭,或者说他更有能力使他的婚姻质量比较高我想这一点对孩子来说,今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7、爸爸对孩子有哪些特有的影响? 由于性别特征、活动方式的不同,父亲教育的影响自然有别于母亲教育的影响因为,母亲与孩子的交往主要围绕哺育、养育活动,更多地给予孩子温情、舒适感;父亲和子女的交往常涉及游戏和探索活动,会影响孩子智力发展、性格塑造、品质培养等方面的成长 1.体格发育 相对于母亲所使用语言交流来讲,父亲多通过肢体语言同孩子交流。
他们鼓励孩子走、跑、跳,支持他翻、转、踢……在孩子肌肉、骨骼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样的活动能促进身体和心理的发育,更能使其体验充满兴奋、新奇、快乐的历程 2.智力发展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曾对17000名在1958年同一星期出生的婴儿进行长达半个世纪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较常与父亲相处的孩子日后比同辈聪明,并易跻身高于父亲的社会阶层,这一优势在子女42岁前一直存在 为什么这么“神奇”呢,这还是跟父亲的行为特点有关孩子与父亲在一起时的操作、探索活动,能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精神,继而激发孩子的动脑和创造意识,而这些又能促进其智力的发育 3.良好个性发展 俗话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孩子在与父母的交往中,从母亲那里获得温柔、体贴、细致的关怀,而从父亲那里可以感受坚强、独立、果断等特点,这会让他的个性发展更为完善 4.性别意识 幼儿期是孩子性别角色形成关键期,父亲积极地和孩子交往,有助于孩子对男性和女性的作用与态度有适当而灵活的理解研究表明,男孩在四岁前失去父亲,会使他们在性别角色中倾向于女性化表现——喜欢非身体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