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大数据”者得天下.docx
6页得“大数据”者得天下 大数据,顾名思义就是“大”在人类科技发展的历史中,整个IT技术的演变实际上是跟数据处理过程一步步结合在一起的早期人们将数据存储在一些简单的数据库里,之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据越做越大,就要对这些数据进行索引、抽样和管理 上世纪,基本上所有的数据都存放在关系型的数据库里,后来随着互联网的出现,数据信息越来越多,数据格式也越来越丰富多样,特别是人与人交流的自然语言的数据,他不太方便用计算机来处理,但实际上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比如说文本、微博语言等,实际上占到了80%的比例,这种数据包含了海量的信息 大概三、四年以前,“大数据”的概念开始被提出,可以将他理解成一种新一代数据库的数据管理手段就是把原来传统数据库不能管理的非结构化的数据,包括文本、语音、图片和网页性质的语言等管理起来,从中找到一些有商业价值的、规律性的信息 数据大爆炸 电脑、等终端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技术的更新换代和材料技术的迅速发展,硬件越来越便宜,软件价格也有大众化趋势但这里面却有一样东西在爆炸式升值,就是数据 如何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处理、提取,找到关键性信息,就是大数据行业产生之源。
为什么大数据行业代表未来的发展趋势,亦是因为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电子商务就是一个典型的大数据应用,当我们在网络上购物时,电商很容易就得到了购买者的购买历史数据,于是根据购买者的喜好推荐商品,这种推荐比传统广告更精准、更直接,对消费者的影响力更大,于是广告主也愿意为此付费这种电商营销就是一个很好的“大数据”的例子 虽说“大数据”似乎商机无限,但据了解,目前为止无论国外还是国内,都没有领先的大数据公司,都还处于探索阶段,主要原因是技术难度巨大 技术的难度主要在于让计算机理解人类的语言,这是大数据处理的终极目的但在目前的技术框架下,人工智能的实现并非易事国内的“大数据”类上市公司虽然经常被拎出来炒作一番,但实际上其所在阶段的业绩兑付是比较难的,可以说“大数据”并不成熟 而且,目前对于“大数据”产品尚未有定论,行业也没有公认的概念通常来讲,传统数据库以外的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技术和产品,被叫做“大数据”产品 “大数据”公司较少 对“大数据”行业研究颇有心得的建信基金研究员邵卓介绍,“大数据”目前处于最适合VC和PE投资的阶段,相信未来“大数据”行业会有不只一家比较牛的上市公司。
IT业界有句俗话这样讲:各领风骚两三年,前年看谷歌,今年看苹果,那么未来从“大数据”行业中衍生出科技巨头并非幻想但目前在A股市场来看,却似乎并没有纯正的“大数据”概念股,有的只是主题风格,和一些被贴上“大数据”标签的公司 实际上,跟“大数据”相关的股票非常少,也谈不上如何选股大数据”行业中可以关注做数据处理和数据挖掘的上市公司,在A股市场中,可以挖掘到2~3家公司,主营业务涉及非结构化数据处理和数据挖掘,包括商业智能 提到投资方法,邵卓认为,主题投资可以参加,业绩好的公司也可以参与,但是投资者一定要明白自己在干什么如果做主题投资,那在市场氛围很好的情况下不妨去参与,但是一定要确定安全边际如果做长期投资,那这家公司一定要经得起业绩检验,如果是一个短期的炒作,那市场行情就要很好,比如国家政策的出台或全球范围内的重大科技事件,都可能对短期的行情带来影响 邵卓认为,如果再过三五年,“大数据”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会更加明显,目前来看,市场短期炒作相对较多,但是在A股的环境下,这种短期的炒作还不一定是昙花一现,可能会持续下去 谁主沉浮 与传统的电子科技行业不同,“大数据”不是一个技术,而是各种技术的多种“可能性”。
目前来看,谷歌、甲骨文等公司已经将触角伸到“大数据”行业中 邵卓认为,虽然从综合优势看,中国的企业在“大数据”领域中与国外的科技巨头较难抗衡,但在某些局部的热点却有成熟的技术和领先优势,比如中文语音系统、中文搜索和中文数据处理等而且这些科技点也不容易同国外技术产生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 “按照这种逻辑,我认为3~5年之后,A股市场将会涌现出一批具有规模优势的上市公司其中比较大的风险是,国外的科技巨头喜欢收购新兴的成长型科技企业,这可能是未来阻碍该类公司在中国资本市场出现的因素 目前来看,国内的百度和阿里巴巴已经显露出“大数据”公司的姿态作为中国最大、技术最成熟的搜索企业,百度的后台实际上就是一个大数据从数据量角度看,百度就是在处理中国国内最大的数据量百度的数据挖掘和处理的相关技术,应该是国内最领先的而阿里巴巴的淘宝就属于商业数据范畴,他掌握的是一种有价值的交易数据如果阿里巴巴向金融类企业转型,那么他与股份制银行相比的最大优势,就是掌握了大量企业会员的交易记录,银行授信给企业要做大量的调查和数据搜集工作,而阿里巴巴只需根据企业过去的交易记录就可以建立信用数据库,并依此授信。
有那么一句话,叫“得数据者得天下”,将来应该是这样的 抓住电子科技企业的更新周期 除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智慧城市等概念也被提了出来电子科技行业未来会诞生出很多世界级的、规模很大的、竞争力很强的企业,包括数据处理和数据挖掘、视频监控等专业领域都会涌现出很多巨头公司 电子科技行业的最主要特点,就是技术的更新周期比较快,随之相伴的是行业的基本面变化也很快,有些股票可能在2年前处在一个很景气的周期,2年以后景气周期一过,就非常可能快速地被另外一种技术路线所取代,即使是某一品牌同一系列的产品,也可能互相取代这些变化都将对股票的基本面产生相当重大的影响 “除了要前瞻性地判断电子科技行业的趋势以外,还需要比传统行业更紧密地跟踪行业可能发生的变化因为从概率上讲,电子科技行业里的公司兴起很快,衰落得可能更快,基本就是各领风骚一两年 “电子科技公司的基本面重要,主题投资也重要,主题性的题材可以增加股票本身的弹性,但是投资者最好能在两种投资风格中找到平衡,或者对自己的选择做出明确而坚定的判断比如,如果参与主题性的投资,那么就要在有安全边际的情况下参与所以最关键的还是搞清楚基本面和主题投资之间的边界,然后确认好安全边际。
这个行业整体的风险跟所有的科技类企业的风险一样,有的时候如果市场对某一种技术,或者是说新的产业达到很癫狂状态的时候,这个时候也许就应该抽身而退虽说科学技术的进步给电子科技类投资带来了机遇,但长期关注该领域的投资者很难忘记本世纪初美国股市在科技泡沫破裂时的“尸横遍野”中国股市在2010年左右有一个小的以创业板为主的疯狂状态创业板的小股票有相当大比例是TMT行业的,这种小股票的估值是在下降的,就是他们在走一个长期下降通道这与国际上其他交易所的股票越来越相似,美国和香港股市中的小股票都是给不上估值的但是国内由于前几年供求关系的失衡,供给很少但需求很多,造成了创业板的癫狂这也和国内投资者的投资习惯有关,国内投资者多青睐于流通较小、易于操控、涨跌幅度较大的股票 上述种种都告诉我们,电子科技行业的估值中枢是在下降的所以就需要找到基本面比较好,而且成长性确定和成长空间较大的个股第 6 页 共 6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