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的梦想--哲学类书籍读书报告(康凯G20xx020xx)7700字.docx
14页哲学的梦想哲学类书籍读书报告(康凯G20xx020xx)7700字 哲学的梦想——哲学类书籍读书报告 康凯(G200802016)哲 学 的 梦 想——哲学类书籍读书报告引言一、关于本文写作目的本人修习工程硕士的《自然辩证法》一课过程中,适逢老师要求读一些和哲学相关的书籍,并写下读书报告总结收获其实从大学正式接触哲学这门学科起,自己就对这门学科极有兴趣,觉得其是一门能科学指导我们思想、做事的学科并且从小我就爱思考各种各样的问题,后来发现都与哲学有关,也看过不少哲学的相关书籍,比如一些科普书籍,胡军的《哲学是什么》;一些中国古代哲学书籍,老子的《道德经》等等,还有一些外国作品,黑格尔的《逻辑学》等等自己也一直有把通过读书以及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稍作总结、记录成文,作为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的愿望这次正好借此良机,把上课所学到的知识,以及课下看书的一些体会,写成此文,以梳理自己的思想,更好的指导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二、关于题目的说明本文的标题——哲学的梦想,包涵了以下两层含义:一是哲学此词源出希腊文philosophia,意为“爱智慧”,那么我不得不说,爱智慧是我的梦想如果自己有一天真能形成自己的哲学体系,可谓是自己最大的梦想;二是自己的现在的世界观的内容,多数是以优化的美好的思想为基础形成的,可以说自己的梦想,如果这套哲学体系是正确,或者是接近真理的,那么一定是一个美好的梦想成真。
其实所谓的我的世界观,基本上是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相符的,这恐怕也是由于自己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但我很庆幸的是,我觉得我受到的是一门正确理论的教育当然我觉得每个人的哲学观点都不会完全相同,都应该有自己的观点,如果这些自己的观点比较多了,其又能相辅相成,互相解释印证,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那么也就是自己的哲学体系本文中介绍了一些我从课上学习及课下读书中,思考总结出的自己的世界观和哲学观点哲学一、哲学是什么?要谈哲学体系,必先解释清楚什么是哲学?记得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上老师 1哲学的梦想——哲学类书籍读书报告 康凯(G200802016) 给我们提的第一个问题,当时自己对哲学的概念只是那个经典的词汇来源定义:“源出希腊文philosophia,意为‘爱智慧’”于是问了自己一下,哲学是什么,我自己的回答是,怎么看问题,怎么做事情我想这也正是马哲里面所讲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同时又是方法论世界观便是要我们如何去看待问题,方法论便是要我们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做事情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对于哲学的定义还有一条就是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最一般的规律的科学也就是“科学之科学”。
在我的哲学体系中,关于这一层次的定义,我觉得哲学是一种揭示(或者说是无限接近)真理的科学至于定义无限接近与我对于真理的认识有关,后文会再具体说明)哲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人们不断地发现并了解真理,并且以此指导实践,以便更好的生存发展哲学与其它科学地关系,我想应该是哲学统领其它学科如果说其它科学是在探寻各个门类学科中的规律的话,那么哲学就是在探寻这些规律的规律,也就是“真理”,所谓的“规律之规律”比如经常有人分不清道德学和道德哲学,道德学就是研究我们各时期各种不同社会下的道德是什么、是有关道德品质的形成和教育、修养的具体学科而道德哲学即伦理学,它研究的是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道德、道德现象一般本质和规律的科学很多时候是哲学上的某些原理论证先出现,之后才在具体学科中发现具体的规律,并且都能够很好的印证了这个哲学原理二、哲学的基本问题:1.物质决定意识——创造意识假设:首先,我是唯物主义观点,我承认物质存在是本原,是第一性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我曾经做个一个假设,当然由于这个假设在现在的条件下不能够去实践,所以也没有关于这个假设的定论,我也与很多老师、同学进行过讨论,似乎也没有明确的定论。
但我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个假设的被验证,将能说明并解释物质存在与思维意识的关系问题 这个假设大概是这样描述:“在某一时刻,把一个人按照其可分的最小的粒子级别和场的分布记录下来,再复制一个完全一样的物质存在出来,并在某一时刻使其在最小的粒子级别和场的分布上有完全相同的物质性质,如质量、速度、能量等等,那么看这个新的物质存在,能否“活”、能否具有生命?能否具有意识?”我们知道现代科学技术证明任何物质存在都是有粒子和场组成,而我们的思维也都是一些生物电信号、电流,其本质属性还是物质,甚至记忆也都是以大脑的皱褶为物质基础的那么如果我们对于一个有生命有意识的物质存在,进行物质存在层面上的完全复制,能否产生生命和意识?我想我的回答是肯定的:能!因为这也就是我对生命起源的认识与理解,试想生命的产生,那无到有的一舜的变化,是如何迈过的?到现在科学也无法解释,那么我的认识就是这样了:“物质存在可以创造生命和意识,物质世界起初是没有生命与意识的,也就是在某一随机的时刻,我把其称之为“契机”,物质存在恰好组合成了可以具有生命的状态,从而产生了生命,并按照真理的规律,逐步进化发展成为有意识的人类,从而产生意识。
以上是我对与生命意识起源的认识,但是对于物质存在的起源,我是完全不能够想象与理解,所以 2哲学的梦想——哲学类书籍读书报告 康凯(G200802016) 在我的理论体系中,这仍是一处空白,当然我也认为探究物质存在的起源,似乎是一个死循环命题,即毫无意义可言综上所述:也就是说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意识的基础,甚至物质能够创造意识 如果这个假设成立的话,那么物质存在和思维意识的关系问题,我想就没有必要再争论了,事实已经很明显了可能有人会说,你这个假设的前提还是有意识作用于物质才创造出了新的意识我想不尽然,就像我前文对生命起源的解释一样,物质存在本身有运动的属性,那么在没有意识的条件下,其有随机的属性,既然是随机的属性,就有任何的可能,自然就不排除有“契机”的出现,从而在那样一个时刻产生符合生命意识的物质存在出现这也就是纯粹的物质创造意识了2.极限趋紧可知论:其次就是“物质存在与思维意识的关系问题”的第二个方面了,即他们有无同一性的问题,也就是思维意识能不能反映物质存在我的观点是思维意识能反映物质存在,并且反作用于物质,因为在我看来,意识的基础本来就是物质,物质作用于物质自然是正常不过了同时在世界能不能够被认识的问题上,我想我的观点是“极限趋近可知论”当然最后的主语还是落在了“可知论”上。
但我必须做出一些说明,首先要引入极限的概念,这一概念我认为是人类在数学上提出的最伟大的一个概念,即极限是指无限趋近以至等于也就是说它不是指直接的相等关系,而是一种无限趋近的关系,以至于可以用等号连接而非近似我认为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或者说对于真理的求索就是这样一种状态,即有一个大方向,便是人类越来越多的认识世界,发现真理,但是这种大方向是一种无限趋近的趋势,而不是直接的最终相等,也就是说认识世界和探求真理,最后不是被我们完全发现,而是被我们以极限趋近而发现当然我所指的极限不是说世界或者真理无穷多所以我们没法完全认识,而指的是这种趋势是极限趋近的,而不是完全相等的因为一旦世界或者真理被完全认识和发现了,我不知道人类发展的动力从何而来,如果失去发展又与我认为的真理相矛盾,所以我觉得只有这个极限趋近可知论,能完美的连通解释我的这一系列观点三、真理与悟道:1.真理的定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将真理定于为两方面,即其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绝对真理即真理的绝对性,指人们对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的完全正确的反映,包含两层意思:①任何真理都是客观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包含着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着原则的区别,都不可能被推翻。
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②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它能够无限接近客观世界这种认识的本性也是绝对的、 3哲学的梦想——哲学类书籍读书报告 康凯(G200802016) 无条件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承认了世界的可知性,也就等于承认了绝对真理相对真理即真理的相对性,指人们在一定历史阶段上和一定的条件下,对有限的客观事物的相对正确的认识包含着两层意思:①从对整个宇宙的认识来看,宇宙在时空上的无限性决定了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对其某个部分、某个方面的正确认识处于一定时空之中的真理性认识永远不可能穷尽物质世界,而只能不断发展、完善②从具体事物及其过程来看,物质世界的具体形态、结构、属性的无限多样性决定了任何真理性的认识只是对其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的正确反映,都只具有近似的性质,都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丰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中两个不同的方面,但它们之间并没有固定不变的界限,任何真理都具有绝对和相对两重属性,都是绝对和相对的辩证统一以上对于真理的定义,我不得不承认,非常严谨,可是有些过于繁冗,而且对于真理这种需要有权威感的定义来说,这种两方面正反来回说的定义方法,我觉得有些不适合于是综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我自小受到的中国传统道家文化的熏陶,也就有了我自己对于真理的定义,即“道”。
我认为的真理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首先真理应该是客观的,是所谓的“天道”,是先于意识的产生而产生的,它同于甚至早于物质世界的产生而产生(由于上文提到过,我无法解释物质世界的产生,所以也就无所解释真理与物质那个是先源的问题了);②人们定义的真理,只不过是意识对于这种“天道”表述与反映有可能反映对也有可能反映错,但真正的天道是不变不错的,时时刻刻支配着整个世界;比如说牛顿的发现的经典力学体系下,物质不能超光速就是正确的,但是道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只有之后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可以说是更一步接近了真理; ③真理本身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外部看来真理是不变的永恒正确的,但是在真理的内部看来,真理本身就是发展变化的,也就是本身这种属性,才能够在外部表现上支配着世界万物发展的规律做个不很恰当的比喻,一个物理公式引力方程G=gm,外在看来它就是这个形式,是不变的,而真正应用其这个公式,我们会发现,G是随着m的变化而变化的,才产生了正比的规律,如果公式内部的G、m都也是不变的,那么这个公式就毫无意义可言,真理也正式如此,他是描述一种不变的道,而这种道本身是发展变化的;④道或者真理都符合“有利于”标准,也只符合有这样的道才能称之为道,才能是真理,我们现在发现的种种不利于的标准有的是因为本身认识错误,那些根本就不是道或者不是真理,或者是在现阶段某种特定情况下反映出了短暂的或者片面的不利于,但总的道和真理的标准都是“有利于”的。
因为只有这样的道才能存在,否则世界将陷入一个死循环中我们如果那样认识这个世界,也就是毫无意义的了2.真理的标准: 正像上文所述,我认为真理的标准最根本是有利于标准,有利于标准是真理的必要条件也就是真理要有利于整个世界(包括物质与意识)整体的终极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上所讲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完全同意,但是我之所以没有 4哲学的梦想——哲学类书籍读书报告 康凯(G200802016) 完全应用它的这条标准定义,因为我觉得这种以结果论证过程的定义,在实践中的效果意义不大每当一件事做完了,才说对不对,那还有什么理论指导实践的意义呢,任何两件事情不可能完全相同,如果苛刻的说,那岂不是没有真理可言我们人类既然有总结归纳的这种意识能力,就应该有利于,以便更好的去实践3.悟道: 同上文中所讲的认识世界的过程相同,我认为人类去追寻真理的过程也是一种极限趋近的过程并且这是人类发展的源动力之一人类对于真理的揭示或者说接近就像数学中某个函数的极限点一样,他的值有可能达到相同,但他的导数(斜率),也就是发展趋势却不一样,也就是说,在我们达到真理的那一刻,真理那个点不是导数为0的相等于那个。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