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专项复习练】专练01 论述类文本阅读-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全国版)(解析版).docx

20页
  • 卖家[上传人]:smil****by88
  • 文档编号:363451342
  • 上传时间:2023-10-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3.78K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专练01 论述类文本阅读真题回顾(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与西方叙事作品的定点透视不同,中国传统叙事作品往往采取流动的视角或复眼映视式的视角流动视角的所谓流动,就是叙事者带领读者与书中主要人物采取同一视角,实行“三体交融”:设身处地地进入叙事情境,主要人物变了,与之交融的叙事者和读者也随之改变视角读《水浒传》的人可能有一个幻觉,你读宋江似乎变成宋江,读武松似乎变成武松,这便是视角上“三体交融”的效应中国古代句式不时省略主语,更强化了这种效应比如武松大闹快活林:武松一路喝过了十来处酒肆,远远看见一处林子抢过林子背后,才见一个金刚大汉在槐下乘凉武松自付这一定是蒋门神了转到门前绿栏杆,才看见两把销金旗上写着“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的对联西方小说往往离开人物,从另一视角描写环境,细及它的细枝末节、历史沿革,以便给人物活动预先构建一个场景,如《巴黎圣母院》在描绘那座伟大的建筑时,就先用了数十页篇幅而这里的视角则几乎寸步不离地随武松的行迹眼光游动,武松看不到的东西,读者也无从看到游动视角不仅紧随人物眼光,也投射了人物性情,这只能是武松的眼光,他豪侠中不失精细,看清环境才动手;换作李逵恐怕就板斧一挥图个痛快了。

      流动视角有时也采取圆形轨迹《水浒传》中杨志、索超大名府比武,采取由外向内聚焦的圆形视角;梁山泊军队攻陷大名府,采取由内向外辐射的圆形视角杨、索比武本身着墨不多,却写月台上梁中书看呆了;两边众军官喝彩不迭;阵面上军士们窃议,多年征战未见这等好汉厮杀;将台上李成、闻达不住声叫“好斗”;观战的诸色人物各具身份神态金圣叹的眉评甚妙:“一段写满教场眼晴都在两人身上,却不知作者眼晴乃在满教场人身上也作者眼睛在满教场人身上,遂使读者眼晴不觉在两人身上流动视角妙处在于:看客反成被看客,着墨不多自风流杨志比武的描写,是在单纯中求洒脱;大名府陷落的描写,要在复杂中求专注,千头万绪由何处着手?叙事者心灵手捷,一下子捉住了梁中书遑遑然如丧家犬的身影和目光,举一纲而收拢千丝万缕行文没有让梁中书轻易脱险,而是在他逃遍东南西北四门和三闯南门的过程中,由内往外地辐射出圆形的视角,把瞬间遍及满城的战火统一于一人的眼光之中视角可以分为内视角、外视角和旁视角等处在不同层面上的类型视角的流动,可以在同一层面上采取对位的、波浪状的或者圆形的种种流动方式;也可以在不同层面上采取跳跃的或者台阶式的流动方式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有一则二百余字的故事,使用有如昆虫复眼一般的视角,它先用外视角,写翰林院一位官员从征伊梨,突围时身死,两昼夜后复苏,疾驰归队。

      随之,作者和翰林院一位同事问起他的经历,采取他“自言被创时”的方式转向内视角内视角把人物在生死边缘上迷离恍惚的意识滑动,寓于灵魂离体后的徘徊,简直是某种意识流的写法最后作品又转到旁视角,借同事之口表达对这位官员的赞叹复眼映视式视角的运用,使小小文本具有多重功能:情节功能、深度心理功能和口碑功能,因而这篇笔记简直成了视角及其功能的小小实验室摘编自杨义《中国叙事学:逻辑起点和操作程式》)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体交融”指叙事者以作品主要人物的视角,带领读者跟随人物进入叙事情境B.西方语言没有不时省略主语的句式特点,叙事时较难将人物和场景融为一体C.如果流动视角采取圆形轨迹展开,叙事者和主要人物的视角有时并不一致D.纪昀通过内视角呈现从征伊犁的官员的意识流动,赋予了故事深度心理功能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叙事作品视角的分析,证明了流动视角和复眼映视式的视角优于定点透视B.文章第二段以《水浒传》中“大闹快活林”为例,论证流动视角更利于人物性格的塑造C.文章末段以《阅微草堂笔记》中一则小故事为例,论证视角在同一层面和不同层面流动存在着差别。

      D.除了举例论证,文章还使用了对比论证等方法,让专业性很强的叙事学概念变得较易理解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视角的流动既包括从人物的内视角转为外视角、旁视角,也包括由某一人的内视角转为另一人的内视角B.选择由外向内聚焦的圆形叙事还是由内向外辐射的圆形叙事,与叙述的内容相关,也与叙事者希望达到的叙述效果相关C.相较于长篇作品,笔记小说短小精悍,在采用流动视角或复眼映视式视角叙事时,更容易实现多重的叙事功能D.《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一节采用流动视角,既写“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 举止言谈不俗”,又写黛玉眼中的凤姐、宝玉等人答案】1.B2.D3.C【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西方语言没有不时省略主语的句式特点”于文无据文中只说“中国古代句式不时省略主语,更强化了这种效应”,至于西方语言有没有这一特点及其作用文中并未提及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证明了流动视角和复眼映视式的视角优于定点透视”于文无据文章重在论述中国传统叙事作品的流动视角和复眼映视式视角的特点和效果,虽然也有和西方定点透视视角的比较,但并没有阐明孰优孰劣。

      B.“流动视角更利于人物性格的塑造”错误由原文:“中国古代句式不时省略主语,更强化了这种效应比如武松大闹快活林:……”可知,作者举“大闹快活林”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中国古代句式不时省略主语,更强化了这种效应”这一观点C.“论证视角在同一层面和不同层面流动存在着差别”错误根据文中“复眼映视式视角的运用,使小小文本具有多重功能:……”可知作者举《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小故事是为了论证复眼映视式视角的多重功能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笔记小说“更容易实现多重的叙事功能”于文无据原文与笔记小说有关的论述在最后一段:“复眼映视式视角的运用,使小小文本具有多重功能:情节功能、深度心理功能和口碑功能,因而这篇笔记简直成了视角及其功能的小小实验室这段论述主要谈复眼映视式视角的多重功能和纪昀的这篇笔记小说的独特之处,没有将其与长篇作品进行比较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金银器》是第一部中国古代金银器通史,囊括了器皿与首饰,着眼于造型与纹饰,究心于美术与工艺、审美与生活的关系本书的研究旨趣,不在金银器的科学技术发展史,而在与社会生活史密切相关的造型、纹饰、风格的演变史,也可以说,它不是穷尽式的历史资料汇编,也不是用考古学的方法对器物分型、分式以划分时代,而是以目验实物为前提,从名物学入手,通过定名,以器物描述的方法,来展示工艺美术史与社会生活史中的金银器。

      中国古代金银器研究,是伴随现代考古学而生的一门新兴学问传世文献展示的金银器史和出土文物呈现出来的金银器史,是不一样的前者显示了数量颇多的名目和使用甚巨的数目,但提供具体形象的材料很少考古发现的实物,就名目和数量而言,虽只是载籍的冰山一角,却是以形象示人;对于工艺美术要讨论的核心问题,即造型与纹饰,它提供了最为直观的实例金银器兼具富与丽的双重品质首先它是财富,其次它是一种艺术形态,然而通过销溶的办法又可使之反复改变样态以跟从时代风尚相对于可入鉴藏的书画、金石、玉器、瓷器之雅,金银器可谓一俗到骨它以它的俗,传播时代风尚与其他门类相比,金银器皿和首饰的制作工艺都算不得复杂,这里便格外显示出设计的重要从造型设计的角度来看,工艺美术是共性多、个性少、最为贴近生活的艺术无论哪朝哪代,祈福与怡情都是纹样设计的两大主旨,当然,不同时代表现的形式多有不同,亦即选择与创造的艺术形象不同,这也正是工艺美术史所要展示的一个主要内容这里“史”的概念是指以贴近设计者和制作者装饰用心的感知,展示没有文字或鲜有文字却只是以成品来显示的设计史脉络,而不是贴着历史编年来勾画发展的线索小说家说:“语言是我们的思维方式,是我们最基础、最直接的表达方式。

      语言也是一种建筑材料,许多意想不到的建筑物都是靠了语言一砖一瓦地搭建起来的历史学家则说:“我始终强调运用最基本的‘语文学’的学术方法,对传到我手中需要研究的那个文本作尽可能全面和深入的历史化和语境化处理,进而对它们作出最准确的理解和解读这两段话同样可以移用于作为艺术语汇的造型与纹饰本书即是建立在对艺术语汇发生与演变的观察和分析之上在这里呈现的是两类语言:一是物,即用造型和纹饰表达自身的艺术语言;一是文,即人对物的命名,此中包括了对物之本身和物所承载的意义的理解金银器工艺的发展演进,关键在于品类的丰富以及与时代风尚紧密相关的造型和纹饰的设计之妙,技术的进步并非主导纹样设计首先取决于工匠的慧心,付诸熟练掌握传统技术的巧手,乃其第二义纹样设计所涉及的图式演变,也包括两项主要内容:一是金银器本身设计与制作具有连续性的工艺传统,一是设计者和制作者共处的风俗与共享的文学所形成的文化生态因此可以说,中国金银器史,很大程度上也是一部古代社会风俗史摘编自扬之水《“更想工人下手难”(中国金银器)导言》)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考古发现的金银器实物在名目和数量上远远比不上典籍记载,而其价值和意义却在典籍记载之上。

      B.考察一个时期社会的审美风尚,应先注意其时金银器皿和首饰流行的工艺设计以及对时代风尚的传播C.无论哪朝哪代,金银器纹样设计都脱不开祈福与怡情两大主旨,其他工艺美术门类的纹样设计也是如此D.给没有文字或鲜有文字的金银器成品命名,其所处时代的社会风俗和文化生态是命名的主要依据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宗明义,点明《中国金银器》一书的性质,概述了全书研究的对象和范畴B.文章通过将金银器与书画、金石等对比,突出其品质特性,凸显了设计的重要C.文章引用小说家、历史学家的话,来解释将造型和纹饰视作艺术语汇的研究思路D.文章末段重点论证了连续性的工艺传统对金银器技术、造型和纹样设计的影响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金银器》一书将各种金银器实物还原到其设计和制作的时代中来展开研究B.与其他艺术品相比,金银器因其“俗”,且经反复销熔,所以传世实物的数量偏少C.古代金银矿石分布状况和冶炼技术的发展不在《中国金银器》一书研究视野中D.古代文学作品涉及金银器的相关描述,是中国金银器造型和纹饰研究的重要参考答案】1.C2.D3.B【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而其价值和意义却在典籍记载之上”错,无中生有相关信息在第三段,“考古发现的实物,就名目和数量而言,虽只是载籍的冰山一角,却是以形象示人对于工艺美术要讨论的核心问题,即造型与纹饰,它提供了最为直观的实例”,这里只是在说考古发现的实物有其自身的价值,而没有把它与典籍记载进行比较,二者应当是各有价值B.“应先注意”错,无中生有,根据原文第四段“然而通过销溶的办法又可使之反复改变样态以跟从时代风尚相对于可入鉴藏的书画、金石、玉器、瓷器之雅,金银器可谓一俗到骨它以它的俗,传播时代风尚”可知,原文只是说金银器能够改变其工艺设计以跟从、传播时代风尚,但并未说考察一个时期社会的审美风尚,应先注意金银器皿和首饰流行的工艺设计以及对时代风尚的传播D.“其所处时代的社会风俗和文化生态是命名的主要依据”错,无中生有原文第五段末尾只是说“文,即人对物的命名,此中包括了对物之本身和物所承载的意义的理解”;而通过第六段“纹样设计所涉及的图式演变……一是设计者和制作者共处的风俗与共享的文学所形成的文化生态”可知,其所处时代的社会风俗和文化生态影响的是金银器纹样设计的图式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数学(原卷版).docx 2025年高考真题化学(四川卷) Word版含解析.docx 2025届辽宁省本溪市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模拟物理Word版.docx 山西省百师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历史(解析版).docx 山东省潍坊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调研监测政治(解析版).docx 湖南省岳阳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一)化学Word版含解析.docx 辽宁省辽西重点高中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解析版).docx 湖南省怀化市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 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质量检测历史(原卷版).docx 广东省西浦教育集团外国语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第四次模拟(开学考)化学(原卷版).docx 辽宁省辽西重点高中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数学 Word版含解析.docx 福建省全国名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联合开学摸底考试历史(原卷版).docx 湖南省怀化市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原卷版).docx 湖南省岳阳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一)化学(原卷版).docx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 名校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联考数学Word版无答案.docx 重庆市七校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 生物答案 Word版.docx 辽宁省大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 Word版无答案.docx 福建省全国名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联合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解析版).docx 2024届河北省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二模化学Word版.docx 湖北省襄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