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漳州市八年级语文上册25《杜甫诗三首》校本作业(新版)新人教版.pdf
5页1 25杜甫诗三首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老妇出门 看()老妪()力虽 衰()如闻泣幽 咽()不胜簪()决眦()2填空1)望岳选自_作者 _,其望岳共有三首,分咏东岳_、西岳_、南岳 _2)石壕吏按体裁分,为_ _ 古风,按表达方式分,是_ _ 诗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4)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5) 石壕吏 中,能映证妇人确实被抓走的诗句是“_ _,_ _ ”( 6) 孔 子 有 句 名 言 “ 登 泰 山 而 小 天 下 ”, 杜 甫 的 望 岳 中 与之 意 思 相 近 的 诗 句是:,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造化 钟神秀(聚集)B、家书 抵万金(值,相当)C、浑欲不胜簪(混乱)D、二男 新战死(最近)二、课内阅读( 一)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 ? 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2 2.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3. 这首诗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下列对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国破”就其字面来讲,一般指首都的沦陷,此处将“国破”与山河在”联系在一起,其含义便有了较广阔的内容B、“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色满城,令人引起对往日京都风月繁华的怀念,也暗示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春到深处一切又将生机勃勃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以让我们看见,诗人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簪,使诗意更浓,而且把一个未老先衰,忧国忧民的悲怆形象立于纸面2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所望所感都缘自“”一词,透过这个词,我们读出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3.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好在哪里三、课外拓展3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1. 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2. 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3.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不见杜甫不见李生久,徉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注】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4 世人:指统治集团中的人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1. 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的诗句有:,2. 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3. 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5 25杜甫诗三首一、积累运用1k n y shu i yz n z2杜工部集杜甫泰山华山衡山五言叙事 ( 3).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5)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C 二、课内阅读1. D(上句是虚写,下句是实写2. 高大巍峨3. 不畏艰难,勇于攀高的豪气壮志4B 5国破或破6. 示例一:诗人触景生情,原本能愉悦心情的花鸟,但因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更烘托了自己“感时” , “恨别”之悲。
示例二: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形象动人 如从修辞、用词等角度,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三、课外拓展1. 示例 : 垂和 涌 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突出了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2. 要点 : 比喻、设问寓情于景 ( 情景交融) 对比、反衬3. 怀才不遇的苦闷,飘泊无依的感伤4.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或“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5. “佯狂”“飘零”等表现了李白的怀才不遇、疏狂自放;“独怜才”“诗千首”等表现了他的才华横溢6. 对好友的挂念;对李白怀才不遇、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