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学年安徽省合肥双凤高级中学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中预测试题(含解析).doc
7页2024学年高一上物理期中模拟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一物体自距地面高为H的位置处自由下落,当它的速度达到着地速度一半时,它的下落高度为A. B. C. D.2、如图所示,自行车的车轮半径为R,车轮沿直线无滑动地滚动,当气门芯由轮子的正上方第一次运动到轮子的正下方时,气门芯及自行车的位移大小分别为A.2R B. C. D. 3、关于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伽利略认为在同一地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快慢不同B.伽利略通过数学推演并用小球在斜面上运动,验证了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C.伽利略猜想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D.伽利略用小球在斜面上运动验证了运动速度与位移成正比4、下面给出的物理量中,哪一个物理量是标量( )A.位移 B.加速度 C.路程 D.速度5、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种情况,光滑斜面的倾角都是θ,球的质量都是m,球都是用轻绳系住处于平衡状态,则 A.球对斜面压力最大的是甲图所示情况B.球对斜面压力最小的是乙图所示情况C.球对斜面压力最小的是丙图所示情况D.球对斜面压力最大的是丁图所示情况6、质点做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如图所示,则( )A.3 ~ 4 s 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3 s 末质点的速度为零,且运动方向改变C.0 ~ 2 s 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 ~ 6 s 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均为 2 m/s2D.6 s内质点发生的位移为 8 m7、用水平力F将木块压在竖直墙上,如图所示,已知木块重G=8 N,木块与墙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当F=25 N时,木块没有动,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8 NB.当F=10 N时,木块沿墙面下滑,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4 NC.当F变大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也会一直变大D.当F=25 N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10 N8、一物体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9s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9~25s内物体的加速度与25~45s内的加速度不同C.物体在25s末回到出发点D.物体离出发的最大距离为800m9、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s内通过的位移是3 m,则 ( )A.前3s的位移是6 m B.3s末的速度是3.6 m/sC.3s内的平均速度是2 m/s D.第5s内的平均速度是5.4 m/s10、某物体以3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5s内物体的( )A.路程为65 mB.位移大小为25 m,方向向上C.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 m/sD.平均速度大小为13 m/s,方向向上二、实验题11、(4分)某实验小组在做“测量做直线运动小车的瞬时速度”的实验中,选取了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图中A、B、C、D、E是按打点先后顺序选取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1)在图中<()<()<(),由此可判断出,小车运动的速度___(选填“越来越大”或“越来越小”);(2)为了算打下A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甲同学用计算;乙同学用计算计算,得到不同的计算结果,从理论上讲___(选填“甲”或“乙”)同学的计算结果更接近的真实值;(3)如果该运动已经证明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则该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_(要求用、、T来表示)12、(10分)某同学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了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他已在每条纸带上按每1个点取好一个计数点,即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依次打点先后为0,1,2,3,4,1.由于不小心,几条纸带都被撕断了,如下图所示,请根据给出的A、B、C、D四段纸带回答:(1)从BCD三段纸带中选出从纸带A上撕下的那段应该是_________(2)打A纸带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 ___________m/s2.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B【解析】设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v.由v2-v02=2gx得下落H的过程中有:v2-0=2gH,下落速度为着地时速度的一半的过程中有:,联立可得:.故B正确,ACD错误.2、D【解析】当气门芯由轮子的正上方第一次运动到轮子的正下方时,轮子向前运动半个周长,位移为πR;气门芯的初位置与末位置如图,由几何知识得,气门芯的位移大小,故选D。
点睛】对于物体的位移,关键找到起点与终点的位置,位移大小等于起点与终点直线距离.3、B【解析】亚里士多德认为在同一地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快慢不同,伽利略认为同一地点轻重物体的下落是相同的,A错误;伽利略通过数学推演并用小球在斜面上验证了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B正确;伽利略猜想自由落体的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但并未直接进行验证,而是在斜面实验的基础上的理想化推理,C错误;小球在斜面上运动运动速度与位移不成正比,D错误.4、C【解析】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而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故C正确,ABD错误 5、C【解析】根据受力平衡可知甲球对斜面压力:mgcos乙:mgcos+Tsin丙:0丁:mgcos减去某一值所以压力最大的是乙最小的是丙则C对6、BC【解析】试题分析:矢量的负号,只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不参与大小的比较,所以3 s~4 s内质点的速度负方向增大,所以做加速运动,A错误,3s质点的速度为零,之后开始向负方向运动,运动方向发生变化,B错误,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所以0~2 s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 s~6 s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均为2 m/s2,C正确,v-t图像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所以6 s内质点发生的位移为0,D错误,考点:考查了对v-t图像的理解点评:做本题的关键是理解v-t图像的斜率表示运动的加速度,围成的面积表示运动的位移,负面积表示负方向位移,7、AB【解析】AD.当F1=25N时,木块的最大静摩擦力fm1=μF1=0.4×25=10N>G故物体静止不动,根据平衡条件可得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f1=G=8N;故A正确,D错误。
B.当F2=10N时,木块的最大静摩擦力fm2=μF2=0.4×10=4N<G故物体将要下滑,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f2=μF2=4N;故B正确C.若F较小时物体下滑,受到的滑动摩擦力随F的增大而增大;若F较大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则受到的静摩擦力一直等于重力;大小保持不变;故C错误8、AD【解析】A.由图像可知,0~9s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选项A正确;B.因为直线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可知 9~25s内与25~45s内斜率都相同,可知加速度相同,选项B错误;C.在0-25s内物体一直向前运动,则物体在25s末没有回到出发点,选项C错误;D.物体在25s末离出发点最远,离出发的最大距离为,选项D正确9、BD【解析】根据,则:加速度因此,前3s的位移,A错误;3s末的速度,B正确;3s内的平均速度,C错误;第5s内的位移,因此第5s内的平均速度,D正确10、AB【解析】物体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则下降的时间t2=2s,上升的位移大小, 下降的位移大小,则路程s=x1+x2=45+20m=65m.故A正确.位移的大小x=x1﹣x2=45﹣20m=25m,方向向上,故B正确.速度的变化量△v=gt=10×5m/s=50m/s,故C错误.5s末的速度v=v0﹣gt=30﹣50m/s=﹣20m/s,则平均速度的大小 ,方向向上,故D错误.故选AB.二、实验题11、越来越大 甲 【解析】(1)[1]在图中<()<()<(),由此可判断出,根据它们的时间相等,则可判定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大。
2)[2]根据时间越短时,平均速度越接近瞬时速度,甲同学用计算,而乙同学用计算计算,则甲同学时间较短,因此从理论上讲,甲同学的计算结果更接近的真实值3)[3]如果该运动已经证明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则根据该运动的加速度为12、C 0.6 【解析】(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相邻的时间间隔位移之差相等)得出:所以属于纸带A的是C图.(2)根据运动学公式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