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响音乐鉴赏四、五章.ppt
63页第四章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 (1810~1910)第一节 德国、奥地利作曲家1、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1828)有“歌曲之王”称号,代表作品有歌曲《 野玫瑰》、《鳟鱼》、《魔王》等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 之 旅》 交响曲《b小调“未完成”交响曲》、 《C大调“伟大”交响曲》作品欣赏:《f小调音乐瞬间》(aba三段式)a段:乐曲欢快、轻盈,b段:情绪激昂,富有阳刚之 气,最后a段再现声乐套曲《冬之旅》(根据诗人缪勒同名诗作创作)- 全曲24首 第一首“晚安”(夸斯索夫 演唱)《冬之旅》写主人公遭到他所追求的爱人的拒绝,而离乡背景 踏上茫茫的旅途套曲借旅途中所见景物--沉睡着的村庄、邮站、路旁的菩提树 、潺潺的小溪等,来衬托和刻划主人公的心理整个作品之中的情感是多变的,有表现幸福温馨回忆的例如 《菩提树》《春梦》,也有表现热情和奔放情绪的如《邮车》《 风信旗》,也有伤感和失落情绪比如《晚安》《乌鸦》《在河上 》等,还有情感压抑中的爆发和抗争比如《暴风雨的早晨》2、门德尔松(Felix Mendelssohn1809~1847 )门德尔松出生于德国汉堡一个富有的犹太家庭 。
9岁时,门德尔松已经是光芒四射的钢琴家,十 六岁时,他就在家中与私人交响乐团一起为柏林知 识界和艺术界的精英演奏1829年,门德尔松首次 指挥演出了巴赫的《马太受难曲》,掀起了复兴巴 赫的运动33岁时,门德尔松创办了莱比锡音乐学 院,经常以指挥家、钢琴家等身份在各地演出其 音乐风格优雅、清新、活泼主要作品:《苏格兰交响曲》、《意大利交响曲》、《e小 调小提琴协奏曲》钢琴作品《无词歌》——“春之歌”、“船歌” 、“纺车之歌”《无词歌》-“春之歌”(aba三段式)a段旋律流畅、欢快、波浪起伏,表现风和日丽的 春天景色,b段情绪热烈,仿佛从春景描绘到对春天歌 咏,最后a段再现《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op.6)很热情的快板、奏鸣曲式管弦乐的琶音营造了略微伤感的背景,主奏小提琴奏出优 美而又略带忧郁的主部主题,迅速把乐曲带入了梦一般的世界, 过渡段后,长笛与单簧管奏出咏叹、温馨甜美的副部主题发展部主部主题变成大调出现,显得格外明朗经过长大 的华彩段落华彩段落,进入再现部再现部由长笛、单簧管稍显宁静的重复主部主题,主奏小提 琴重复,之后由木管以E大调重复副部主题,主奏小提琴重复, 最后主奏小提琴跑动音符,逐步将乐曲推向高潮结束。
出生乐师家庭,少年时期就显示 出作曲天赋,14岁 举办钢琴独奏音乐 会,20岁在欧洲旅行演出,并结识了 许多著名的作曲家,对其创作产生了 决定性的影响人们常把他和巴赫、 贝多芬称为“三B”主要作品:四首交响曲二部钢琴协奏曲室内乐《摇篮曲》、《第5号匈牙利舞曲》 (著名小型作品)3、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 )童年就显示出非凡的艺术天赋 ,最初志向当诗人、剧作家,十五 岁听到贝多芬交响曲,立志当作曲 家,音乐以自学为主1831年在莱 比锡大学学习音乐1849年参加德 累斯顿起义,后遭通缉,流亡瑞士 ,完成系列论著《歌剧与戏剧》、 《未来艺术品》等1864年在拜鲁 伊特建立节日剧院,专门上演自己 的歌剧他的歌剧及艺术哲学不仅 对音乐家还对诗人、画家、剧作家 都产生深刻影响其影响力延续至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4、瓦格纳(Richard Wagner 1813~1883 )乐剧 (music drama):取材于神话故事;取消宣叙 调和咏叹调之间的界限;交响乐 队具有主导作用其乐剧是交响化的歌剧主要作品:《漂泊的荷兰人》《唐豪塞》、《罗恩格林》《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尼伯龙根的指环》四联剧(全剧约长16小时)《尼伯龙根的指环》(四联剧)《莱茵河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众神的黄昏》《莱茵河的黄金》人物:众神之王: 沃坦火神: 娄格青春之神: 费莉亚巨人兄弟: 法索尔特、法夫纳侏儒王: 阿贝利希5、马勒(Gustav Mahler,1860~1911) 生于波西米亚的一个小村落。
马勒从小在音乐 上所表现出来的天赋,引起了他父亲的重视,在 马勒15岁那年,他进了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马 上成了佼佼者,但迫于生计,马勒决定从事指挥 而最早确定马勒音乐家地位的并不是作曲,而 是指挥,马勒可以说是19世纪最伟大的指挥之 一 马勒在音乐上主要的贡献是交响曲,他是继 贝多芬、勃拉姆斯之后,德、奥最杰出的交响曲 、声乐曲作曲家在交响乐领域里,马勒扩大了 交响乐队的编制,比如《第八交响曲》由于编制 庞大,又号称“千人交响曲”另外,马勒喜欢声乐 ,除了在交响曲中几乎都加入人声之外,马勒的 几部大型的声乐作品,相比舒伯特、舒曼的艺术 歌曲来说,马勒的艺术歌曲的特点是交响化,织 体庞大而厚重如《旅行者之歌》、《青年魔术 号角》等,堪称德奥艺术歌曲中的精品作品欣赏《大地之歌》创作于1908年 《大地之歌》共有六个乐章,在六个乐章中,第1 、3、5乐章加入了男高音独唱,第2、4、6乐章加入 了女中音(或男中音)独唱,这里讨论第六乐章 这个乐章的歌词分别来自于孟浩然和王维诗特别 是王维的《送别》“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 不得志,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的那种反复吟咏,去意已定的消极情绪令人愁闷的透 不过气来 乐曲的开头用中国的大锣敲出低沉的鸣响,随之而 来的双簧管吹奏出一段哀愁伤感的旋律:仿佛在向这个尘世告别时,吐露的最后一丝哀 鸣,这段旋律的动机贯穿全曲,给人一种肃穆冰冷 的感觉第二节 波兰、匈牙利作曲家1、肖邦(Frederic Chopin1810~1849)——钢琴诗人自幼学习钢琴7岁公开演奏15岁发表音乐作品16 岁入华沙音乐学院,19岁毕业,21岁去法国就此定居 ——创作:华沙时期以风俗性,技巧性为特征巴黎时期风格成熟,体裁扩大,内容加深 ——体裁范围:练习曲、前奏曲、玛祖卡、波兰舞曲 、夜曲、圆舞曲、叙事曲、谐谑曲等作品欣赏:1、《c小调“革命”练习曲》《E大调“离别”练习曲》2、《降B大调玛祖卡》-abab1acac1a3、《b小调圆舞曲》4、《A大调“军队”波兰舞曲》——aba5、《降A大调“英雄”波兰舞曲》比较聆听:柴科夫斯基《波兰舞曲》-出自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6、《降E大调夜曲》-aba练习曲练习曲是一种为学习而作的乐曲,通过练习,帮助 演奏者获得一定的演奏技能 《c小调练习曲》乐曲从不协和音开始,引出一连串汹涌澎湃的短促 音符。
曲中有突然的跃进、有激流般倾泻而下的乐音 、有戏剧化的夸张及偶尔的抒情《E大调练习曲》主题音调亲切、温存,又充满惆怅与忧郁,左手 纯朴的伴奏音型像是远方传来的故乡风笛声玛祖卡玛祖卡是波兰的一种社交性舞蹈三拍子、速度 不太快,特点是重音常出现在第二拍或第三拍 上《降B大调玛祖卡》主题旋律生动活泼,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曲中二个插段都是波兰民间风俗场景的描绘 插段一:音调在狭窄的音域平滑地流动着,表 现玛祖卡特有的滑行式舞步插段二:左手音响空洞,模仿波兰民间乐器“ 都达”的音响效果,右手音调诙谐,表现一个 拉不准音乡村提琴手和“都达”合奏情景波兰舞曲:是一种三拍子舞曲,源于一种波兰贵 族庄严的队列舞曲《降A大调“英雄”波兰舞曲》乐曲开始呈现了一个雄壮的主题,此段雄伟有力 ;中间段出现类似进行曲的旋律,左手不间断快速重 复的八度伴奏着,它考验演奏者的力度和耐力;最后 再现英雄气势的旋律夜曲:起源于英国天主教晚祷歌词,第一个写夜曲 的作曲家是英国作曲家菲尔德《降E大调夜曲》乐曲有着长长的旋律,还有肖邦曲特有的装饰音 ,伴奏带有舞曲风格的轻快节奏2、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匈牙利作曲家,自幼随父学钢琴。
1821 年全家迁往维也纳,后随车尔尼学琴1823 至1835在巴黎深受浪漫主义文学影响1848 至1861移居德国魏玛1865年在罗马成为修 士1875年创办布达佩斯音乐学院,并任院 长作品:13首交响诗(著名的有《前奏曲 》、《塔索》、《玛捷帕》)两部交响曲《浮士德》《但丁》19首《匈牙利狂想曲》和《旅游岁月》 (三集)作品欣赏《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查尔达什:(缓慢的)拉苏舞、(欢快 的)弗里士舞交响诗《玛捷帕》取材于法国诗人雨果的同名诗交响诗:由李斯特首创交响诗大多取材于文学 或诗歌通常为单乐章,结构严谨,主题 变形是其常用的创作手法《爱之梦》主题出现在中音区,浑厚的音色、朴实的音调,在 模仿竖琴音响的背景之下,主题显得含蓄深沉;中间 情绪热烈像是爱的炽热表达;再现段主题旋律在高音 区出现《钟》根据帕格尼尼小提琴协奏曲《钟》改编采用回旋 曲式,主题多次出现,因钢琴模仿性强,主题给人印 象深刻钢琴家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奏该曲,因为它可 以充分表现出演奏家的高超技巧奏鸣曲式呈示部:主部主题雄伟壮阔、沉着有力副部主题明朗充满柔情展开部:转入快板暗示人生旅途中暴风雨即将来临插部: 田园曲,暴风雨后人们尽情享受乡间安逸的生活。
再现部:副部主题,有原先抒情性格变为雄伟的进行曲主部主题,好似一曲壮丽的青春诗歌诗人拉马丁法国作曲家杜卡(1865~1935 )交响诗《小巫师》——取材于歌德 的同名叙事诗,全曲 分为引子、中段和结 尾三部分乐曲形象 生动地描绘了诗中情 节第三节 法国作曲家1、柏辽兹(Hector Berlioz1803~1869 )法国作曲家,出生医生家庭早年遵从父母愿 望,考入巴黎医学院,后放弃医学,1826年入巴黎 音乐学院,毕业后走上了创作、指挥、音乐评论的 道路代表作《幻想交响曲》(1830年)—— 一个艺术家生涯中的插曲在《幻想交响曲》 中,作曲家表达了他自 己的幻想,激发他幻想 的是,作曲家迷恋上一 位爱尔兰女演员史密森 史密森在莎士比亚戏剧中,扮演奥菲莉亚史密森小姐化作热 情的主题,出现在第一 乐章,后在其它乐章反 复出现一位极度敏感又具 有丰富想象力的年轻作 曲家,正处在无望的爱 情的深深的痛苦中,因 此服用了鸦片然而鸦 片的药效无法致命,却 让他进入各种各样古怪 的幻觉中他脑中闪过 的激动、情感和记忆, 都转变为音乐的形象和 乐思他挚爱的女子, 变成一段旋律,一个不 断再现的主题(固定乐 思),萦绕在他脑海中 。
第一乐章:梦幻、热情——(固定乐思热情洋溢又高贵羞怯)第二乐章: 舞会(圆舞曲)— aba三段式(固定乐思变为圆舞 曲)第三乐章:田野风景最后两个乐章表现主人公,为忘却单相思的爱情,吞服鸦 片所产生的幻觉第四乐章:断头台进行曲第五乐章:女巫安息日之梦(固定乐思变成怪诞、粗俗的曲调)进行曲进行曲最初用于军队队列音乐,后扩大到婚礼、葬礼、节庆等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戏剧配乐《仲夏夜之梦》)瓦格纳“婚礼进行曲”(歌剧《罗恩格林》)艾尔加《威风凛凛进行曲》2、比才(Georges Bizet 1838~1875) 比才是十九世纪法国最为出色 的歌剧作曲家他的《卡门》为法国 带来世界性的荣誉比才是在一个音乐家庭中成长起来 ,他的父亲是歌唱教师,母亲是优秀 的钢琴家比才9岁进入巴黎音乐学 院,直到18岁毕业,期间创作的作品 及在钢琴、管风琴比赛中多次获奖 此后,事业进展的不太顺利,一些作 品上演没有激起观众的热情,1875年 3月《卡门》首演受到冷遇,三个月 后比才去世三年后,这部作品被认 为是最伟大的歌剧,是至今舞台上, 上演率最高的歌剧之一作品欣赏《卡门》取材于法国作家梅里美的同名小说剧中人物:卡门(吉普赛女郎)唐·荷塞(骑兵班长)艾斯卡米约(斗牛士)卡门舞台剧照序曲(“命运动机”)——哈巴涅拉舞曲——谢吉第亚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