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黄浦区2025年高三第一次联考试卷(语文试题理)试题含解析.doc
28页上海市黄浦区2025年高三第一次联考试卷(语文试题理)试题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全球产业转移史在全球范围来看,就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引着全球资本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进行产业转移,而反过来看,( )随着中国经济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优势开始发生变化,全球迎来第四次产业转移浪潮和前三次_____________,这一次全球产业转移的复杂性前所未有原先中国以低成本优势获得的世界工厂地位出现下降,部分低端制造产业开始向外转移同时,中国的高端制造业开始迎来内生性成长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很多高端制造业已经悄然兴起,即使和发达国家相比,很多公司都已经______________甚至还要更加领先。
从长远来看,如果中国的低端产业向外转移,而高端制造业又不能及时崛起,中国将面临产业空心化的风险最近,美国集中火力围剿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高科技公司,短期______________会给中国制造业带来较大压力,但从乐观的角度来看,来自外部的极限施压,可能反而会______________中国制造业提前完成转型升级,让中国更从容应对第四轮产业转移潮最终结局如何,就看中国有没有足够的智慧化危为机.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也正是有了持续不断的产业转移,才推动了世界经济整体前行B.世界经济之所以整体前行,是有了持续不断的产业转移的推动C.世界经济整体前行,也正是由于有了持续不断的产业转移的推动D.也正是由于持续不断的产业转移,世界经济才能被整体推动前行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大相径庭 毫不逊色 难免 强迫B.截然不同 平分秋色 不免 逼迫C.截然不同 毫不逊色 难免 逼迫D.大相径庭 平分秋色 不免 强迫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原先以低成本优势获得的世界工厂地位出现下降B.原先中国以低成本优势获得的世界工厂地位出现下降趋势C.中国原先以低成本优势获得的世界工厂地位出现下降趋势D.原先中国以低成本优势获得的世界工厂地位下降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项是( )A.诧异/侘傺 船桨/浆果 感喟/功亏一篑 思量/量入为出B.怪癖/僻静 惦念/掂量 瞳孔/灯影幢幢 晕车/晕头转向C.绯红/菲薄 艾蒿/竹篙 刊载/三年五载 稽首/无稽之谈D.黏合/粘贴 舷梯/琴弦 骸骨/言简意赅 吭声/引吭高歌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我们应该把焦点放在人类会话的形式上我形象地使用“会话”这个词,并不仅仅指语言,同时也指一切使某个文化中的人民得以交流信息的技巧和技术在这样的意义上,整个文化就是一次会话,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以不同象征方式展开的多次会话的组合信息内容在缺乏媒介的世界里是不能存在的我并不是说,火灾战争这些从来没有在这个世界的任何地方发生过,我想说的是,如果没有用来宣传它们的技术,人们就无法了解,无法将这一切纳入自己的日常生活,这些信息就不能作为文化的内容而存在马歇尔·麦克卢汉有一句著名的警句“媒介即信息”他认为,深入一种文化最有效的途径是了解这种文化用于会话的工具语言无愧为一种原始而不可或缺的媒介,它使我们成为人,保持人的特点,事实上还定义了人的含义但这并不是说,除了语言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媒介,人们还能够同样方便地以另一种方式讲述同样的事情虽然文化多是语言的产物,但是每一种媒介都会对它进行再创造——从绘画到象形符号,从字母到电视和语言一样,每一种媒介都为思考、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的方式提供了新的定位,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话语符号这就是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即信息”摘编自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材料二:最深的恐惧是对未知的恐惧,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这一全然陌生的敌人,阅读新闻,成为一个公民在如此灾难面前,保持知情、消解恐慌、积极防护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
这场灾难影响多维复杂,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在撬动事实时,媒体选择让谁发声,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RUC新闻坊对2286篇相关报道做了全面的观察、分析,有以下发现:……[数据说明]:(摘编自人大新闻系RUC新闻坊《2286篇肺炎报道观察:谁在新闻里发声?》材料三:我们需要培养这样的一批媒介使用者,他们能够时刻警醒:所有经过媒介传播的内容都是高度选择和组织的结果;能够冷静选择,拒绝诱惑;能够超然于信息文本之外,多方求证,不盲从盲信个人媒体崛起,数字化技术、交互技术对大众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媒体时代会看、会读乃至会批判这些媒介素养已经不能适应新的传播技术,因为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界限已经含混不清,以往的“受众”成为匿名的“无冕之王”,他们不仅仅要求具备信息接受技能,还要懂得如何利用这种技能传播自己的声音和思想;对新传播技术的掌握,并不意味着技术就能发生正向的效应,新媒介素养应将理性交往作为一种基本素养普及至每一个公民,使这些可能的新媒介使用者具备一种平和的心态、冷静的态度、批判的视角和容纳异见的胸怀回归理性的讨论摘编自茵必峰、陈夏蕊等的相关文章)1.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主要观点的一项是A.古时军事防御,通常建有烽火台。
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消息B.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大破曹操军队,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C.“一片甲骨惊天下”,甲骨文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较成熟的文字,它的发现改写了中国的历史D.民国期间,电报盛行,张兆和与沈从文的婚事得到张父同意后,张兆和二姐给沈从文发电报“允”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尼尔·波兹曼认为语言媒介原始而不可或缺,但也有丰富多样的媒介创造出和语言不同的独特话语符号B.RUC新闻工作坊分析了不同性质的媒体表现差异、灾难报道出现的新变化等,目的是寻找“谁在新闻里发声”C.新京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发布征文,向“风暴中心”的人征稿,这是“人在信源中的地位上升的最主要原因D.市场类媒体中立报道占比高,自媒体负面倾向报道多,说明在质疑反思等方面,自媒体比市场类媒体做得更好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官方公开信息不及时,不完善,造成疫情前期媒体发声受限,预警滞后,可见“造成恐慌的不是真相,而是真相的缺席”B.“一线”信源的稿件能关注个体的切身经历和情感,可见,新闻工作者正努力通过"脚力”的勤快深入,以普通人为报道的主角。
C.新媒介素养要求使用者能正确认知媒介,利用媒介解决问题,同时能冷静选择如:网民为弄明白“双盲测试”,点开医学论文D.新媒介素养要求使用者学会利用新媒介理性发声如:小学生因为“钉钉课堂”功能太强大,太好用,给予一星差评!4.RUC新闻坊是怎样增强这篇“新闻观察”结论的说服力的?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5.“传统媒体时代会看、会读乃至会批判这些媒介素养已经不能适应新的传播技术”,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根据上面相关材料阐明你的观点和理由4、中国画注重“透视”或“想象”的艺术效果,只画一叶轻舟,却能表现出浩瀚大海,让人有无穷尽的视觉体验下列各选项中,最能体现出中国画特点的诗句是 ( )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B.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C.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5、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倦夜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①!(注)①徂:消逝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口口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写景,画面变幻多姿,生动可感B.诗人通过触觉、视觉、听觉等角度,传神地写出了自己对夜的感受。
C.诗中“竹”与“涓滴”“野”与“飞萤、水鸟”照应D.本诗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景中寄托了诗人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感慨3.本诗题为“倦夜”,全诗却不着一“倦”字请对此作出评析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___________,小人比而不周小人喻于利《论语》)(2)悲夫!有如此之势,___________,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苏洵《六国论》)(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苏轼《赤壁赋》)(4)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庄子《逍遥游》)(5)此情无计可消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一剪梅》)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指运用各种方法延长可移动文化遗产寿命的专业性活动保护技术推进的核心是找到与遗产变化状况相适应的保护方法,以便及时对藏品进行预警、干预,使藏品保持健康的状态在此过程中,预防、治理、修复三个方面的技术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预防是所有的减缓文化遗产恶化和损毁的行为的总称,它涉及光照度、环境条件、安全、防火和突发事件的准备等方面治理是通过外接的干预直接作用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行为,是为了消除正在损毁遗产的外界因素,从而使遗产恢复到健康的状态。
根据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病痛”情形的差异,治理技术可以分为杀虫、去酸、脱水和清洁等类型修复是对已经发生变形或变性的遗产进行处理,使之恢复到原有的形态或性质修复的内容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清除文物和标本上的一切附着物;而是修补文物和标本的残缺部分摘自周耀林《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材料二:以温度45℃、相对湿度54%为标准寿命(设其指数为1.44),计算在温度15℃、35℃和湿度14%、34%、74%条件下,纸张的寿命和标准寿命的倍数关系,结果见下表:湿度(%)寿命倍数温度(℃)一年平均湿度(%)74543414354.144.164.344.68454.741.441.563.57144.745.816.4544.74(摘编自李景仁等《图书档案保护技术手册》)材料三:毛里求斯是非洲一个岛国,位于赤道南部的西印度洋上,气候湿热多雨毛里求斯拟修复的档案文件,形成于18世纪,文件纸张为破布浆机制纸,字迹材料为酸性烟黑墨水,双面手写以手感鉴别,柔韧性极差,几乎一触即碎通过测试数据可知,文件纸张严重酸化应毛里求斯大使馆的要求和委托,国家图书馆图书保护组和修整组的技术人员,对部分档案文件进行了实验性去酸和修复。
方案如下:(1)去酸方案酸是纸张纤维发生化学降解的催化剂,能加快纸张纤维的水解反应,使纸张脆化变黄、机械强度下降,直至脆裂粉碎,不能使用为避免酸性对文献纸张的损害,人们研究了各种去除纸张酸性的方法根据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损坏程度和特点,技术人员认为采用氢氧化钙溶液去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