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产生和发展.docx
44页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背景1、21世纪强调“把人作为发展中心”的世纪,人的发展需要学习型组织2、21世纪是强调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世纪,学习型社会的大厦,必须有许多学习型组织是基石才能构建,学习型社会必须依托全社会学习型组织的普遍建立,才能逐渐形成3、21世界将是科技更加迅速发展、全面进入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更新很快,个人和团体为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需要学习型组织1、 理论产生的背景 工业经济时代前期的企业管理是权力控制型,是以等级为基础,以权力为特征,对上级负责的垂直型单向线性系统它强调“制度+控制”,使人“更勤奋地工作”,达到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增加利润的目的它对生产、工作的进行和有效指挥具有积极意义但在工业经济后期,尤其是进入信息时代、知识时代以后,这种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企业在科技迅速发展、市场瞬息万变的竞争中取胜的需要企业家、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们都在探寻一种更有效的能顺应发展需要的管理模式,即另一类非等级权力控制型管理模式,学习型组织理论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产生的 学习型组织最初的构想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佛瑞斯特教授他是一位杰出的技术专家,是20世纪50年代早期世界第一部通用电脑“旋风”创制小组的领导者。
他开创的系统动力学是提供研究人类动态性复杂的方法所谓动态性复杂,就是将万事万物看成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仿佛是永不止息之流 1956年,佛瑞斯特以他在自动控制中学到的信息反馈原理研究通用电气公司的存货问题时有了惊人的发现,从此致力于研究企业内部各种信息与决策所形成的互动结构,究竟是如何影响各项活动的,并回过头来影响决策本身的起伏变化的形态佛瑞斯特既不做预测,也不单看趋势,而是深入地思考复杂变化背后的本质——整体动态运作的基本机制他提出的系统动力学与目前自然科学中最新发展的混沌理论和复杂理论所阐述的概念,在某些方面具有相通之处1965年,他发表了一篇题为《企业的新设计》 的论文,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非常具体地构想出未来企业组织的理想形态——层次扁平化、组织信息化、结构开放化,逐渐由从属关系转向为工作伙伴关系,不断学习,不断重新调整结构关系 这是关于学习型企业的最初构想 彼得•圣吉是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奠基人作为佛瑞斯特的学生,他一直致力于研究以系统动力学为基础的更理想的组织1970年在斯坦福大学获航空及太空工程学士学位后,彼得•圣吉进入麻省理工大学斯隆管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佛瑞斯特,研究系统动力学与组织学习、创造理论、认识科学等融合,发展出一种全新的组织概念。
他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对数千家企业进行研究和案例分析,于1990年完成其代表作《第五项修练——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他指出现代企业所欠缺的就是系统思考的能力它是一种整体动态的搭配能力,因为缺乏它而使得许多组织无法有效学习之所以会如此,正是因为现代组织分工、负责的方式将组织切割,而使人们的行动与其时空上相距较远当不需要为自己的行动的结果负责时,人们就不会去修正其行为,也就是无法有效地学习 该书一出版即在西方产生极大反响,彼得整理为word格式•圣吉也被誉为20世纪90年代的管理大师,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组织的提出和一套完整的修练的确立,实际上宣告整个管理学的范式在彼得?圣吉这里发生了转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不少学者认为,《第五项修炼》以及随后的《第五项修炼?实践篇》、《变革之舞》的问世,标志着学习型组织理论框架的基本形成学习型组织的特征1.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景组织的共同愿景(SharedVi-sion),来源于员工个人的愿景而又高于个人的愿景朝着组织共同的目标前进学习型组织理论发展历程回顾现在,组织学习(OrganizationalLearning)与学习型组织(LearningOrganization)已经成为当今中外企业管理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近十年以来,更是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现在西方对组织学习的研究正方兴未艾据粗略统计,近年来关于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的文献呈直线增长态势不仅有很多论文发表,而且出版了一批有影响的专著;不仅有理论探讨,而且有大量的实证分析与案例研究,并且出现了一些咨询公司专门辅助企业转变为学习型组织与理论界相呼应,大批优秀企业也纷纷表示了对学习型组织的兴趣,有的还积极推进组织学习或导入学习型组织项目,如美国的福特汽车(Ford)、通用电气(GeneralElectric)、摩托罗拉(Motorola)、康宁(Corning)、AT&T、联邦快递(FederalExpress);欧洲的塞恩斯钢铁(SheernessSteel)、罗福(Rover)、ABB等,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初露锋芒实际上,学术界对组织学习的研究已经有了很长时间,并不是最近才开始的纵观理论发展过程,笔者认为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萌芽期最早关于组织学习的论述可追溯到本世纪五、六十年代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中的个人学习上,大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心理学或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代表人物有钱德勒(Chandler)、阿吉瑞斯(ChrisArgyris)、萧恩(Schon)、马奇(March)、辛尔特(Cyert)等。
本文发表于博锐|boraid|80整理为word格式(2)成长期本世纪七、八十年代是组织学习研究缓慢发展的时期80年代末期,一些学者开始对传统的理论假设与关系提出了质疑,如莱维蒂(Levitt)和马奇(March)于1988年、休伯(Huber)于1991年分别发表文章,回顾了美欧主流研究学派,一些杂志如《组织科学(OrganizationalScience)》也出版特刊,或发表评论文章(Cohen&Sproul,1991;Meindl,Stubbart,&Porac,1994)这些研究不仅拓展了组织学习的研究领域,突破了一些思想束缚,而且对组织学习过程也进行了一些探讨这一时期,研究重点也开始由早期重视组织中的个人学习转移到组织中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的连接上如休伯和巴尼特(Barnett)分别于1991年、1994年对有关组织学习的文献进行了富有远见的综合,从不同角度丰富了人们对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界限的认识休伯给学习下了定义,并提出了一种分阶段的学习过程模式,为用系统动力学研究组织学习奠定了基础,并起了巨大促进作用其它重要研究还包括科恩(Cohen,1991)、科内等(Corner,Kinicki&Keats,1994)、哈里斯(Harris,1994)以及费罗(Fiol,1994)。
科恩论述了心理学研究对于人们理解组织学习的作用,并着重讨论了“学习转移”(transferoflearning)过程和程序化记忆与陈述性记忆在转移中的作用科内等人探讨了战略决策环境,建立了一种“多层次并行过程模式”,使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再次概念化:并行流动伴随着特定点的交换而哈里斯则认为,无论是个人学习,还是集体学习、组织学习,都可以统一纳入公司文化框架中去费罗探讨了有趣的“统一的多样化”(unifieddiversity)问题,她仔细研究了个人解释信息的过程以及人们在集体学习的环境中如何共处在组织学习研究的过程中,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学者注意到理论整合的重要性与可能性如巴尼特比较了不同学派对组织学习的定义、概念和过程分析,认为各派的论述尽管各不相同,但各学派理论之间有很大的相似性,因而存在整合发展的可能性他们的努力使人们开始注意理论间的整合和协调,以避免进一步走向分散3)兴盛期1990年,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彼得•圣吉出版了《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这一巨著的出版如投下了一枚重型炸弹,激起了人们对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研究的热潮在此之后,不仅大批学者陆续加入对组织学习的研究行列,而且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更有一些企业管理者敢于大胆尝试,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实践的需要与参与大大促进了对组织学习的研究,使其扶摇直上,一跃而成为当今最热闹的研究领域之一2文献综述整理为word格式在组织学习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既互相联系又有所区别的两大分支:一是传统的组织学习(OrganizationalLearning)研究,主要侧重探讨组织中的学习行为;另一枝是蓬勃兴起的对所谓“学习型组织”(LearningOrganization)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如何促进组织学习以及如何建立学习型组织二者也构成了类似两个阵营或领域根据ChrisArgyris(1999)的观点,“学习型组织”是实践导向的、描述性的,主要由咨询顾问和实践者传播,而“组织学习”则由深具怀疑精神的学院派学者主导二者动机不同、受众不同,采取的语言也不同尽管如此,笔者认为,二者之间确实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前者为后者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后者是前者在实践中的应用与此同时,后者也拓宽了前者的研究范围,并为其提供了实践资料2 文献综述在组织学习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既互相联系又有所区别的两大分支:一是传统的组织学习(Organizational Learning)研究,主要侧重探讨组织中的学习行为;另一枝是蓬勃兴起的对所谓“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如何促进组织学习以及如何建立学习型组织。
二者也构成了类似两个阵营或领域根据Chris Argyris (1999)的观点,“学习型组织”是实践导向的、描述性的,主要由咨询顾问和实践者传播,而“组织学习”则由深具怀疑精神的学院派学者主导二者动机不同、受众不同,采取的语言也不同 尽管如此,笔者认为,二者之间确实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前者为后者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后者是前者在实践中的应用与此同时,后者也拓宽了前者的研究范围,并为其提供了实践资料◎ 对学习型组织的研究对学习型组织的研究而言,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但真正引起人们对于学习型组织研究和实践的热潮,是在1990年彼得•圣吉出版了《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从1990年开始,对学习型组织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彼得•圣吉研究团队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从提出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第五项修炼(The Fifth Discipline)起步,陆续推出了学习型组织构建模型(Learning Organization Architecture)、持续变革的挑战(Dance of Change)等理论研究与实践指南,并结合不少先进公司的组织学习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整理为word格式Argyris(1999)认为,对“学习型组织”的研究主要发端并体现在社会技术系统(Sociotechnical systems,即工作生活质量或工业民主运动)、组织战略、生产管理(如动态制造)、经济发展、系统动力学、人力资源、组织文化等领域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简单总结一下学习型组织研究的概况:(1)从组织学习研究的范围上看,可以分为对于个人学习、团队学习、组织学习和组织间的学习等四个层次对于个人学习的研究主要基于生物、心理学研究成果,揭示了人类学习的机理和应用;对于团队学习的研究,重点在于团队的构建、团队成员相互关系以及对学习的促进和影响;对整个组织层面上的集体学习的研究与此同时,约翰•马修斯等人研究了不同层次的学习在马修斯等人看来,经济学习可以在不同层次上展开,第一级学习发生在组织内部,而第二级学习发生在组织之间当不同组织结成紧密而长期的关系时,供应商公司和他们的客户公司之间相互学习2)从组织学习过程划分,不同学者提出了各种模型,例如第三型学习(巴特森,1972,1992)、双循环学习模式(Agyris,1978)、学习的四阶段模型:数据-信息-知识-智慧(贝图安•安托尔,1997)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