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区域视角下山西旅游资源的替代互补性分析.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9671664
  • 上传时间:2017-10-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4.83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区域视角下山西旅游资源的替代互补性分析(系别:城市与旅游学院 学生:张丽霞 指导教师: 王玉明)内容提要 本文运用旅游资源替代互补性分析原理, 针对山西旅游资源的特点,将其替代互 补性分析定位在山西与其周边省区组成的大旅游区域内通 过分析认为 山西在宗教古建旅游资源、避暑旅游 资源和华夏根祖文化旅游资源方面与周边省区相比具有替代优势;在民俗风情和文化艺术方面、文物古迹及部分自然景观和专项旅游资源方面具互补优势并在此基 础 上提出:对具替代性的旅游资源要大力宣传和开发;对互补性的旅游资源要实现与周边市场的联合关键词 替代性 互补性 山西旅游资源 区域视角 山西,地处太行山之西,黄河之东,简称晋山西位于我国华北地区西部黄土高原上,东与河北相邻,西和南均隔黄河与陕西和河南相望,北踞古老的长城与内蒙古相连悠久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共同造就出得天独厚、古今兼备、多姿多彩、丰富绚丽的旅游资源1 旅游资源及其替代互补性1.1 旅游资源旅游资源(Tourism Resources) ,在英文中又称作“旅游吸引力” (Tourism Attraction) ,其本身包括能刺激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的各种因素,它是旅游目的地藉以吸引旅游者的最重要因素,也是确保旅游开发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

      保继刚和楚义芳在《旅游地理学(修订版) 》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第 6 次印刷)中指出: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可以是有具体形态的物质实体,也可以是不具有具体物质形态的文化因素,如民情风俗该定义指出,凡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的、人文的、历史的、现代的、有形的和无形的东西都可以被称为旅游资源由此看出旅游资源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1.2 旅游资源的替代互补性旅游资源的替代互补性,是旅游资源空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分析旅游资源的替代互补性时,是定位在同一大旅游区内旅游资源的替代互补性分析,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还在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规划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和可操作性1.2.1 旅游资源的替代性替代性即干扰机会旅游资源的替代性是指同类旅游资源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同一类型的资源个体在同一地域出现时,它们个体之间会产生空间竞争,分流游客,从而使各自吸引力相互抑制,并表现为级别高、吸引力大的资源个体替代、抑制级别低、吸引力小的资源个体 [1]以下分长程旅游者(包括国际游客和区际距离长的游客)和短程旅游者(包括区际距离短的游客和区内游客)来阐述。

      长程旅游者在作旅游决策时,倾向于选择有高级别旅游资源的地方作为旅游目的地,且到达目的地后,往往只游玩目的地附近级别较高的资源,之后,时间和资金允许的话,会迁移到其他有高级别旅游资源的地方 [2]资源的级别取决于资源的知名度和能提供的游玩时间所以长程旅游者在选择旅2游资源时一般会选择知名度大和能提供游玩时间长的,而那些知名度小的和能提供游玩时间短的资源则被替代例如,国际游客在选择北京及其附近的省市作旅游目的地时,肯定选择北京,到达北京后,一般只游玩颐和园、故宫、长城等国家级和国际级的资源,而对那些低级别旅游资源则不感兴趣,如紫竹院公园,之后会迁移到北京周边有高级别旅游资源的省市,如山西、陕西中短程旅游者存在以下情况当游客准备前往 A 地欣赏其 I 类旅游资源时,这时又收到 B 地 I 类旅游资源的信息,若两地 I 类旅游资源的级别相当或相近,且 B 地距游客所在地更近,结果游客就会前往 B 地欣赏 I 类旅游资源,从而产生替代作用,引起游客原定终点的替换例如,青岛和大连都是海滨城市,到两地都可以欣赏海滨风光,还可以避暑和度假当上海人夏季出外旅游时,青岛在上海和大连之间便产生了替代效应,结果上海人到青岛旅游的比例比到大连的多的多。

      从此种意义上看,旅游资源的替代性可以节省交通费用,导致地点上的置换,减少长距离的相互作用1.2.2 旅游资源的互补性旅游资源的互补性是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一般是指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内部共性大小不同有些类型的旅游资源是在独特的自然环境下或在长期的文化发展中形成的,属这些类型的资源个体之间共性小而独特性大,互补性强如山地、海滩、古迹、溶洞等彼此间就存在资源互补作用;不同民族的文化之间也存在资源的互补性,如汉民族文化和蒙古族文化之间差异性很大,共性小,资源互补性大属于不同类型的资源个体在同一地域出现有助于延长游客在该地区的游玩时间,使该地域资源对远处居民的吸引力增强,即是说,一种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因其它类资源在其附近出现而加强另外,同类旅游资源其旅游功能不同时,也可以存在资源互补作用以名山旅游资源为例不同的名山功能不一样,如五台山以宗教旅游和避暑旅游见长,庐山以避暑为主要功能而又兼有观光特性,黄山主要以观光为其特点名山旅游资源之间是一种非替代性竞争 [3],因此功能不同的名山之间存在资源互补作用由于旅游资源具有淡旺季之分,所以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在同一地域或不同地域都可能存在季节上的互补性。

      正是这种旅游资源空间和时间分布的不均匀性,构成了旅游资源的互补性,成为人们旅游的一大动力,以致于一些游客可以从异国他乡,千里迢迢,甚至旅行半个地球,去了解与自己居住地有差异的环境2 山西的旅游资源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地处黄河之东,太行山之西中国大陆腹地的山西省,受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的滋养,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古迹遍布,山河秀丽,民风淳厚,蕴藏着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2.1 以古建筑为代表的文物古迹星罗棋布山西是我国各类古代建筑现存最多的省,从唐迄清各个朝代、各种类型的建筑几乎都可见到,而且其中不少是该时代,该类型的代表之作 [4]据统计,全国保存完好的地面建筑 (唐宋以前的),山西省就占 70%以上,有“中国地上历史博物馆”之称 [5]仅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旅游景点就有 70 多处,被誉为“中华之最”的文物古迹就有几十处 [6]其中又以宗教建筑最具典型,不仅数量多且不少为国内乃至世界同类资源的杰作现介绍主要的宗教庙宇以管窥本区的宗教建筑旅游资源著名的寺庙有全国最大的佛教殿堂大同华严寺;最完整的辽金建筑群大同善化寺;我国最早的寺院五台山显通寺;3荟萃魏、齐、唐、宋、金、明、清各代多种建筑于一寺的孤例五台山佛光寺。

      古塔有目前世界上现存最古最高的木质结构建筑应县木塔;还有著名的砖石木琉璃结构的五台山大白塔,永济莺莺塔等石窟有以三大石窟之云冈石窟为代表的石窟共 51 处山西的古建筑以其建筑艺术的造诣和各个历史时期存储量上的丰富,在全国同类资源中占据了绝对优势,不愧为中国古建筑的宝库,有望成为山西的拳头旅游产品 [7]2.2 以黄河晋商文化为特征的民俗风情绚丽多彩山西地区的民俗风情,是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黄河文化中有代表性的特定地区文化类型之一名特产品和风味小吃有杏花村汾酒、清徐老陈醋和面食等最能表现山西风情的,是山西民歌山西被誉为“民歌的海洋” ,不仅数量多、历史悠久且地方色彩、艺术风格十分鲜明山西民间舞蹈也闻名遐迩,共保留着 200 余种民间舞蹈山西民间音乐特色鲜明,有着丰富的民间音乐遗产和得天独厚的民间音乐发展土壤 [7]山西的民间戏曲种类众多,并且是中国戏曲艺术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民居除有表现黄河黄土文化的窑洞外,还有以中国金融鼻祖晋商文化为特色的大院,如世界文化遗产的平遥古城、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王家大院、曹家大院等都极富神秘传奇色彩此外,山西民间剪纸,皮影,木偶和年画艺术方面都有各自的地方特色,不胜枚举。

      总之,山西省的民俗风情,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称得上是繁花似锦,异彩纷呈不仅山西人引以为骄傲,对异乡人更具有吸引力2.3 以观光避暑为功能的自然风光雄浑而独特山西自然旅游资源遍及全省且独具特色,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据专家考证,山西的山、水、林、洞四项综合指标水平在全国各省市中位居前列 [8]名山数量之多,林象之秀在华北地区占首位水景资源首推黄河及壶口瀑布壶口瀑布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黄色瀑布,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由于特殊的岩溶地质条件,地热水、矿泉水分布相当广泛省内共建有森林公园 30 个,其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数量分别名列全国第 4,10 位 [9]洞穴景观数量居北方第一位,其中宁武万年冰洞为全国最大的地下冰洞,被专家誉为“中华一绝” 、 “世界奇观” 山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盛夏的各个山地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以及森林公园内,气温凉爽宜人,空气十分清新,昼夜温差大,多是天然避暑胜地7 月份,五台山、芦芽山等地的平均气温仅在 10℃左右,白天温和舒畅,夜晚清新凉爽,且有茂密的森林,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溪水,迷人的景色,确是理想的“清凉胜境” 大同市由于所处地区纬度、海拔均较高,盛夏昼夜气温凉爽,再加上有云冈石窟、恒山风景名胜区等旅游胜地,被称为中国北方盛夏避暑度假旅游的最佳城市之一。

      山西的可避暑地域均为森林覆盖率较好的标准山地,多与自然生态旅游区域相叠,大气循环质量很高,温度适宜,非常适合避暑度假与观光旅游 [8]2.4 以华夏根祖和红色文化为主题的遗迹丰富而深厚从原始人类采集狩猎、尧舜禹立国建都、后稷教民稼墙、螺祖养蚕缫丝起,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使山西这块土地上形成了异常浓厚的根祖文化层有史前文化之“根”的古人类文化遗址,有中国早期传说之“根”的尧舜禹文化遗址,有中国历史之“根”的洪洞大槐树,关公圣地的关公故里及中国最大的关帝庙等,都在向世人展示着山西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的形象山西是革命老区和抗日根据地,20 世纪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留下的革命旧址、纪念建筑近1500 处,武乡八路军总部旧址、黎城黄崖洞、刘胡兰纪念馆,白求恩纪念馆等已成为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43 山西旅游资源替代互补的实证研究山西省独特的自然地貌格局和悠久的人文历史沿革,决定了其旅游资源大省的地位,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它都以种类多、品位高而居全国各省市区之上游 [7]尽管现代运输和通讯工具已经十分发达,但如果两地间的距离过长,即使两地间的旅游资源存在着替代互补关系,相互作用也不会发生。

      因此,笔者将山西旅游资源的替代互补性分析定位在一个大的旅游区内,即山西与其地理位置上毗邻的京畿地区(京、津、冀) 、陕西、河南和内蒙古自治区共同构成的大旅游区域格局3.1 山西周边省区旅游资源概况京畿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两市一省,位处华北平原北部,西依太行山地与山西相连,自然旅游资源多样,历史文化悠久,既有华夏历史文明遗产(特别是辽、金、元、明、清时代) ,又有社会主义中国现代风貌,古代建筑工程与现代化设施融为一体,是全国重要的旅游创汇基地之一 [1],在我国旅游业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中北京旅游业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区域和典型代表 [10]陕西东隔黄河与山西相望,是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历史文物古迹及革命史迹繁多且多属精华,是旅游资源大省河南北隔黄河与山西相望,是黄河孕育的中原沃土,素有“中原” , “中州”之称,丰富多彩的历史风貌及各个朝代的文物古迹最具特色山西、陕西与河南都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共同形成中华文明隐性文化和显性文化的富矿区,旅游资源种类丰富且价值高,是华夏五千年文明史仿古旅游最具开发潜力的区域 [11]内蒙古位于我国的北部边疆,南踞古老的长城与山西相连,高原地貌与草原景观的组合极富旅游吸引力,浓郁的民族风情与草原文化极富传奇魅力,文物古迹历史久远与代表时代完整 [12]。

      如上所述,山西及其周边省市或是旅游资源大省(市) ,或是旅游产业大省(市) 为了分析各省区旅游资源的优势与特色,现列以下表进行对比表 1.山西及其周边省区旅游资源概览类型 省区 文物古迹 自然风光 民俗风情 特色旅游 备注山 西以五台山、恒山、云冈石窟为龙头的宗教建筑和以根祖文化为主题的古迹享誉国内外。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四川省成都市2025年中考数学真题试卷附同步解析.docx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师一学校2024_2025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卷.docx 四川省成都市2025年中考数学真题试卷含同步解析.ppt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54讲物质制备的综合实验探究考点1无机物的制备实验探究.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4讲烃化石燃料考点1脂肪烃的结构与性质.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八章第40讲反应过程中微粒浓度变化及图像分析考点1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关系及分析.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1讲铁及其氧化物氢氧化物.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6讲醇酚和醛酮.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55讲化学综合实验探究考点1物质含量或组成的测定.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考点突破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2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考点1电解质及其电离.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4讲烃化石燃料考点2芳香烃的结构与性质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52讲离子的检验物质的鉴别与推断考点1常见离子的检验.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36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考点1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28讲反应热的测定及计算考点2盖斯定律及应用.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2讲铁盐和亚铁盐含铁物质的转化.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3讲考点1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空间结构.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7讲羧酸及其衍生物.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考点突破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8讲硫酸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考点1硫酸硫酸根离子的检验.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4讲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规律.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7讲羧酸及其衍生物考点1羧酸酯的结构与性质.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