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日偶成》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2.docx
3页《春日偶成》教学设计本文是关于《春日偶成》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一.导入1 .老师板书课题,指名读题,齐读课题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从“春日”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2 .描写春天的古诗还有很多,能背诵给老师听吗?(《春晓》、《春雨》、《江南春》、《城东早春》、《春日》、《游园不 值》……)过渡:那么《春日偶成》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春景呢?二.学习1 .多媒体出示古诗: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指名读诗,齐读古诗2 .从诗中,我们看到哪些春天的景物呢?请圈出来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课件显示答案:云、风、花、柳、川3 .那么,春天里的云、风、花、柳和小河又是什么样的呢?多媒体出示练习题:[()的云()的风()的花朵()的柳树()的河水]4 .根据诗中的景物,请你写一段话描写美丽的春天生当堂完成,指名朗 读,配乐5 .春天的景色这么美好,怎能不去欣赏一番呢?让我们跟随着诗人一起游 览吧!请学生用标出表示诗人春游时动作的词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显示答案:傍、随、过6.一边行,一边看,诗人的脚步怎样?诗人的心情怎样?多媒体出示练习题:选词填空[ 轻松轻快()的脚步()的心情 ]7.诗中哪一个词体现出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呢?(“乐”)8.快乐的心情使年纪已不小的诗人仿佛又找回了青春,你看,他像年轻人一样迈着轻快的脚步穿行于繁花绿柳之间。
(多媒体显示画面) 不知道的人会以为他在干什么?理解古诗后两句齐读诗的后两句9.有感情地朗读全诗10.多媒体出示练习题:填空[ 春天的景色(很美),从诗中(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这两句可以看出来;诗人的心情(愉悦),从诗中(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这两句可以看出来 ]11 . 美丽的春景不仅使诗人的心情愉快, 而且触发了诗人的诗兴, 于是信口吟成这首小诗《春日偶成》,理解“偶成”的意思12.试着背诵古诗13.课后作业:画春景反思:本课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最为突出的是精心的练习设计表现在:一、 练习内容上的拓展性与综合性 本课练习的设计立足于课本, 但又不局限于课本 从导入部分由课题拓展开来的问题 “描写春天的古诗还有很多, 能朗诵给老师听吗?” 相机学习其它描写春天的诗篇, 时机把握恰到好处, 学生表现积极主动, 有感情地背诵了课内课外所学的众多诗篇, 课内课外有机结合, 表现学生丰富的古诗积累, 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 课堂气氛活跃 到在学习古诗内容时, 在让学生从诗中划出描写春天的景物的词 “云、 风、 花、 柳、 川” 后,老师并没有就此打住, 而是以此为切入点, 相机出示词的练习, 让学生填空: ()的云,()的风,()的花朵,()的柳树,()的河水。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 写片段的练习, 让学生根据诗中的景物, 写一段话描写美丽的春天, 并配乐朗读 这一系列练习中,含理解、再创造、表达为一体,既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又培养了学生感受美和表达美的能力 及至到教学最后所布置的课后作业, 让学 生画春景,都体现了练习设计的拓展性和综合性达到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综 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知识、能力和情感的整合二、练习形式上的开放性与多样性本课练习融读、写、画为一炉,形式不 拘一格,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背诵描写春景的古诗、写春景、配 乐读春景、画春景等),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 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三、练习设计的针对性练习内容上的拓展和形式上的开放并非天马行空, 随心所欲,而是始终紧扣着本课教学中心展开, 有很强的针对性写春景画春景 以及让学生标出诗中表示诗人春游时动作的词, 是针对诗的前两句“云淡风轻近 午天,伴花随柳过前川”的教学;随着教师的过渡语言“一边行,一边看,诗人 的脚步怎样?诗人的心情怎样?”相机出示的选词填空的练习(轻松、轻快;() 的脚步,()的心情)则结合古诗后两句“时人不知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的学习,紧扣着古诗所表达的情感“乐”;在教学内容的最后,教师用填空练习 “春天的景色(),从诗中(),()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的心情(),从诗 中(),()这两句可以看出”对古诗进行小结。
本课在练习设计上开放适宜, 张弛有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