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大单元教学】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训练答案.docx
17页第一课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同步训练一、语言文字运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马克思与恩格斯在事业上相互成就,在生活上也是相互关心, ① 马克思在思想上是富有者,在生活中是贫困户因为不被当局接受,马克思携带他的共产主义理想到处流亡燕妮虽说非常支持马克思,但到底是贵族小姐出身,持家能力弱,一家人日子过得 ② 恩格斯是真仗义,省吃俭用把节省下来的钱都给了马克思有一年,马克思实在是揭不开锅了,他琢磨着让两个闺女找个地方打工去恩格斯知道后,毫不犹豫地把钱给他寄过来患难见真情,( )有一次,恩格斯逃亡到瑞士,出门急,连吃饭钱都没带马克思知道这事儿的时候正生着病,但他 ③ ,把家里所有的钱全部寄给了恩格斯 面对恩格斯的慷慨解囊,使马克思也经常陷入一种深深的内疚和负罪感中因为他知道,恩格斯同样具有从事研究的天才能力,只是为了马克思一家的生活,不得已去做那些他自己不愿意做的经商工作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答:① ② ③ 答案:①甘苦与共 ②捉襟见肘 ③倾囊相助【解析】第一处陈述对象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生活上”,与“也是相互关心”近义,可填“甘苦与共”。
甘苦与共”,意思指共同享受欢乐与幸福,共同承担痛苦与磨难第二处,搭配“一家人日子过得”,形容生活艰难拮据,可填“捉襟见肘”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第三处,陈述对象为“马克思”,照应后文“把家里所有的钱全部寄给了恩格斯”,可填“倾囊相助”倾囊相助”,意思是把衣袋里所有的钱都拿出来帮助别人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恩格斯这么仗义,马克思也不含糊马克思在恩格斯落难的时候,也同样拔刀相助B.恩格斯这么不含糊,马克思也仗义马克思在恩格斯落难的时候,也同样拔刀相助C.恩格斯这么不含糊,马克思也仗义遇到恩格斯落难的时候,马克思同样拔刀相助D.恩格斯这么仗义,马克思也不含糊遇到恩格斯落难的时候,马克思同样拔刀相助解析】前文有“恩格斯是真仗义”,因此应用“恩格斯这么仗义”与前文照应,排除B、C两项;“遇到恩格斯落难的时候”提前,起到强调的作用,“马克思”放到“同样拔刀相助”前面,强调了人的做法,效果更好,排除A项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面对慷慨解囊的恩格斯,马克思也经常陷入一种深深的内疚和负罪感中。
解析】句子第一个问题是滥用介词导致主语缺失;第二个问题“面对恩格斯的慷慨解囊”不合逻辑,应为“面对……的恩格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夏日的傍晚,运河的风景像一幅瑰丽的油画残阳如血,晚霞似火,给田野、村庄、树林、河流、青纱帐镀上了柔和的金色荷锄而归的农民,打着鞭花的牧童,归来返去的行人,奔走于途,匆匆赶路村中炊烟袅袅,河上飘荡着薄雾似的水气鸟入林,鸡上窝,牛羊进圈,骡马回棚,蝈蝈在豆丛下和南瓜花上叫起来这块瓜田,从河岸上一直种到河坡下瓜田的主人老木匠郑端午不但是一位能工巧匠,而且是一名高手瓜把式:他的瓜个儿大,皮儿薄,结得多,色、香、味都是上品,很是名贵然而,他的瓜从不丢失老木匠郑端午从十二岁学手艺,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木匠这一行的规矩最讲究他这大半辈子,手艺上从没走过尺寸,规矩上从没差过板眼①他是北运河两岸的活鲁班,但是从不目中无人,从不恶语伤人,更从不同行结冤,损人利己;因此,他在这一方是个出名的老好人他的瓜田本来不必看守,就是手脚最不干净的人物,也不忍心偷他一个瓜,摘他一片叶他住在瓜棚里,是为了驱赶黑夜进犯瓜田的刺猬和狼叭狗子②白天,他常常到渡口上找摆渡船的柳罐斗,或是到钉掌铺找吉老秤,一坐就是半天一晌;等回到瓜田,到瓜垄里转一遭,哪一棵秧少了一个瓜,拨一拨瓜叶,扒一扒浮土,就会找到或是扒出三两个铜板。
摘编自刘绍棠《蒲柳人家》)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他的瓜个大,皮薄,结得多”,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突现了老木匠郑端午所种的瓜“个大”“皮薄”的特点②蕴含着作者对这些事物的喜爱、亲昵的感情色彩③儿化音的运用,使文章语言表达亲切、口语化,具有地方特色解析】两句不同点在于是否使用了“儿化音”瓜个儿大,皮儿薄”中,“儿化音”的使用具有突出强调的作用,突出“瓜的个头”之大、“瓜皮”之薄儿化音”富有口语和地方色彩,同时可以给人喜爱亲切之感瓜个儿大,皮儿薄”表达出作者对这些事物的喜爱、亲昵的感情色彩,让读者感受到浓郁的喜爱、亲切之感5.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波浪线部分,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的分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一处:①用于分项句与总括句的间隔,使分项的“好人”性质显得突出,②此句用分号突出强调了老木匠郑端午“老好人”的形象特征。
第二处:①分号在连接两组独立但表意相关的句子,使前后两组句子在内容上逻辑上更加清晰紧密,②此处描述了老木匠郑端午不着意看守瓜地也不会白白丢失瓜的事件,突出了他是个出名的老好人的特点解析】第一句:由原文“他是北运河两岸的活鲁班,但是从不目中无人,从不恶语伤人,更从不同行结冤,损人利己”可知,用于分项句与总括句的间隔,使用分号将用逗号分开的几个好人的特征与后面的总结性的句子隔开,表示较大的停顿,突出强调分项句的内容,突出强调了老木匠郑端午“老好人”的形象特征第二句:由原文“白天,他常常到渡口上找摆渡船的柳罐斗,或是到钉掌铺找吉老秤,一坐就是半天一晌;等回到瓜田,到瓜垄里转一遭,哪一棵秧少了一个瓜,拨一拨瓜叶,扒一扒浮土,就会找到或是扒出三两个铜板”可知,在描述老木匠郑端午看守瓜地事件时,按照时间的顺序,条理清晰;把“不在瓜地时”和“回到瓜地后”分开,中间用分号隔开,突出了他在这一方是个出名的老好人的形象特点课内阅读(一)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题1.我们视之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在有分工的条件下)的方式因此,这里包括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
这种技术,照我们的观点看来,也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从而在氏族社会解体后也决定着阶级的划分,决定着统治关系和奴役关系,决定着国家、政治、法等等此外,在经济关系中还包括这些关系赖以发展的地理基础和事实上由过去沿袭下来的先前各经济发展阶段的残余(这些残余往往只是由于传统或惰性才继续保存着),当然还包括围绕着这一社会形式的外部环境2.我们把经济条件看作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发展的东西而种族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因素不过这里有两点不应当忽视:(a)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这并不是说,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而是说,这是在归根到底不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的相互作用例如,国家就是通过保护关税、自由贸易、好的或者坏的财政制度发生作用的,甚至德国庸人的那种从1648—1830年德国经济的可怜状况中产生的致命的疲惫和软弱(最初表现为虔诚主义,而后表现为多愁善感和对诸侯贵族的奴颜婢膝),也不是没有对经济起过作用这曾是重新振兴的最大障碍之一,而这一障碍只是由于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把慢性的穷困变成了急性的穷困才动摇了。
所以,并不像人们有时不加思考地想象的那样是经济状况自动发生作用,而是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在既定的、制约着他们的环境中,是在现有的现实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的,在这些现实关系中,经济关系不管受到其他关系——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多大影响,归根到底还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它构成一条贯穿始终的、唯一有助于理解的红线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到现在为止,他们并不是按照共同的意志,根据一个共同的计划,甚至不是在一个有明确界限的既定社会内来创造自己的历史他们的意向是相互交错的,正因为如此,在所有这样的社会里,都是那种以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在这里通过各种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必然性,归根到底仍然是经济的必然性这里我们就来谈谈所谓伟大人物问题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去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替者是会出现的,不论好一些或差一些,但是最终总是会出现的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本身的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但是,假如没有拿破仑这个人,他的角色就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
这一点可以由下面的事实来证明:每当需要有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如凯撒、奥古斯都、克伦威尔等等1.下面对经济关系的分析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基础,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在有分工的条件下)的方式B.经济关系包括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科学技术也包括在内C.经济关系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也决定着社会阶级的划分D.在经济关系中还包括它赖以发展的地理基础和由历史沿袭下来的各经济发展阶段的残余,以及围绕着这一社会形式的外部环境2.下面分析和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恩格斯强调经济因素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批判了把马克思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当作“经济唯物主义”的谬论B.为了说清楚“反作用”是一种什么样的作用,恩格斯举例指出了上层建筑诸因素产生的方式和方法C.恩格斯从广义上考察经济关系,把“一定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在有分工的条件下)的方式”都看作是经济关系,这样地理环境、种族和一定社会的外部环境等都属于经济关系的范畴D.恩格斯强调要把历史唯物主义当作研究社会历史问题的指南,不能简单化、教条化、庸俗化。
3.恩格斯为何要“谈谈所谓伟大人物问题”?【答案】1.C 2.D3.是为了举例论证历史发展的偶然性本质上离不开经济的必然性,即经济最终决定社会历史的发展解析】1.C项,偷换概念,氏族社会没有阶级2.D项无中生有,原文没有这方面的表述3.该段运用了举例论证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根据分论点分析即可二)阅读课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至“就越是同后者平行而进”的文字,回答4~6题4.下列与选文相关的论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某位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在某一国家,这是一种偶然现象,与经济无关B.历史发展和创造中,虽然人们的意见总是相互交错的,但他们却会根据一个相同的计划来创造历史C.我们所研究的领域越是远离经济,越是接近于纯粹抽象的意识形态,就越科学D.根据选文中的相关理论,我们知道唯物史观的出现是必然的,而马克思发现唯物史观则是偶然的解析】选DA.“与经济无关”错误原文提到“通过各种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必然性,归根到底仍然是经济的必然性”,选项说法绝对B.“他们却会根据一个相同的计划来创造历史”错误原文提到“他们并不是按照共同的意志,根据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