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3.3《自己之歌(节选)》(教案).docx
12页《自己之歌(节选)》教案【教材定位】《自己之歌(节选)》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第二课的第三篇文章这首诗歌的作者是美国诗人惠特曼郭沫若曾盛赞惠特曼是一位犹如“太平洋一样”广阔的诗人惠特曼的诗歌意境开阔,气魄宏大,有一种质朴而明朗的力量在阅读这首诗歌的时候,要注意感受其中涌动的旺盛的生命之力和诗中凸显出的那个宏大的自我体会惠特曼在诗歌中赋予自然事物的诗意素养目标】1.了解惠特曼的生平及其创作风格,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2.鉴赏诗歌选取的独特意象,以及诗歌开阔宏大的意境3.领悟诗歌中旺盛的生命之力以及“自我”的独特含义教学重难点】鉴赏意象,感受诗歌中蕴含的强大生命之力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你曾经歌颂过什么?你会歌颂什么?是太阳,是大海,还是高山?那么,你可曾想过歌颂自己?咏叹那不一样的生命之光?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惠特曼的《自己之歌(节选)》二、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惠特曼(1819—1892),美国诗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木工、排字工、教师、报纸编辑主要诗集《草叶集》在1855年初版,以后多次重版,每版都有新诗补充创作可分三期:南北战争(1861—1865)以前,诗作《软骨头之歌》《我歌唱带电的肉体》《自己之歌》等,主要揭露奴隶主和种植园主的压迫,对黑人和印第安人表示同情,歌颂自由的理想;《欧罗巴》欢呼法国一八四八年革命;《斧头之歌》歌颂人民的创造性劳动。
南北战争时期,组诗《桴鼓集》号召人民参加反奴隶制的战斗,歌颂战士们的英雄气概;《啊,船长!我的船长哟!》《当紫丁香最近在庭园中开放的时候》悼念被杀害的林肯总统南北战争结束后,诗作《不,今天别向我提到那重大的耻辱》及政论《民主的远景》等,认为真正的民主还没有在美国出现;《哦,法兰西的星!》《神秘的号手》歌颂欧洲的革命运动和巴黎公社其诗作热情奔放,不受传统格律束缚,用新的形式表达民主思想,对种族、民族和社会压迫表示强烈抗议,对美国和欧洲自由诗的发展很有影响2.相关背景19世纪上半叶,美国在经济上虽然发展很快,但仍基本上处于欧洲殖民地的地位至于文化,特别是文学方面,则主要从属于英国,还没有建立起本民族的与合众国相适应的民主主义文学当时以爱默生为首的美国超验主义者提倡个性解放,鼓吹打破神学和外国教条主义的束缚,在美国来一次文艺复兴解放个性,就是要发现自己,从一个国家来说就是要确立本民族自己的独立人格在这样的历史要求下,惠特曼树立自己的雄心,要通过他自己来表现他的“特殊时代、环境和美国”,于是他的“我自己”便与他们民族的“我自己”合而为一了惠特曼的诗体现了美国的民主理想,反映了美国独立战争和内战的重大史实。
他站在进步的、正义的立场上,热情呼唤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自由,衷心赞美劳动和劳动者,强烈谴责反动的农奴制度,猛力抨击封建宗教的禁欲主义,热切向往光明和未来,憧憬着一个“世界乐园”的出现3.解题①自己,诗歌歌颂的对象、中心②歌,赞颂之歌4. 关于《草叶集》《草叶集》是美国诗人惠特曼的代表作,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美国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的诗集它开创了一代诗风,对美国诗坛产生过很大的影响《草叶集》共收有诗歌300余首,首次出版于1855年诗集得名于集中这样的一句诗:“哪里有土,哪里有水,哪里就长着草诗集中的作品奔腾壮阔,大气飞扬,汪洋恣肆,豪放不羁;使用朴实粗犷的语言,创造出独具一格的自由体,近于口语,节奏鲜明《草叶集》选材广泛,内容丰富,里面既有对美国民主自由的歌颂、对农奴制度的抨击,也有对美国壮丽河山和普通民众的热情赞美三、初读感悟(一)预习检查1.明确字音鹪鹩(jiāo liáo) 藤蔓(wàn) 啮草(niè) 藓苔(xiǎn tái) 召来(zhào) 畏怯(qiè) 罅隙(xià)2.解释词语造物者:特指创造万物的神;大自然徒然:白白地;不起作用二)初读课文。
思考1】根据诗歌内容,绘制逻辑框架图明确 四、文本研究【思考1】分析意象,理解内容和情感1.在意象的选取上有什么特点?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 意象选取:诗人笔触细腻,从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写起,选取自然界中的草叶、蚂蚁、鹪鹩的卵、雨蛙、黑莓、母牛、小鼠、鹰雕、蝮蛇、麋鹿、海燕等生物作为诗歌的意象,这些鲜活的生命充满了灵性和神圣的色彩情感:诗人对这些自然界中的事物倾注了无限的热爱之情在他的眼里,自然界中的任何一分子,无论巨大和纤小,都折射出无限的神性,从看似细小的景物里抒发伟大的情感,从而赞美万物的神圣性2.惠特曼《自己之歌》这首诗选取的意象众多,但似乎与一般诗歌中的意象有很大区别,这种区别是什么?诗人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意象?明确 区别:诗中的意象是极为平常且普通的事物,似乎缺乏一般诗歌意象的“美感”和“诗意”无论是独立或游走于人类生活之外的自然物,如草叶、蚂蚁、沙粒、鹪鹩的卵、雨蛙、黑莓、低头啮草的母牛、小鼠、火成岩、爬虫、蝮蛇等,还是参与到人类生活之中的自然物,如片麻石、煤、藓苔、水果、谷粒、菜根等,都是一般诗歌中极为少见的意象,看起来似乎与诗歌这种具有高雅之美的文体不太相符。
原因:①诗人出身于农民,是当时美国最广大的社会底层民众中的一员;而诗中这些具有自然属性的、平常的意象,也正是大自然中的普通事物诗人选择的这些意象与他的生活相吻合②诗歌抒发的情感,代表的是美国广大社会底层民众的情感,这样的意象使诗歌具有浓厚的自然气息和生活气息,使广大民众对诗中的“我”产生自然的代入感,使他们更容易接受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并产生共鸣,唤醒他们内心的生命激情,引导他们追求民主、自由,推动时代发展3.第一节中,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诗人借此表达了什么感情?明确 诗人选取了蚂蚁、沙、鹪鹩、雨蛙、藤蔓、黑莓、母牛、小鼠等传统诗歌中少有的自然事物,表达了自然界中旺盛的生命力,体现了诗人自由的理想和自我张扬的意识4.第一人称“我”是作者本人吗?明确 观点一:我认为是作者本人诗人自己,即惠特曼本人,他在诗中有种种自白,谈到自己的情况和经历,这是读者最先认出的而《自己之歌》作为惠特曼的代表作,作为《草叶集》的缩影,它的产生背景就是《草叶集》的背景,其主题思想也就是《草叶集》的中心思想因此,诗中的“我”就是作者本人观点二:我认为不是作者本人作为一个一般的人、一个人的象征的“我”,他可以代替各种各样的人发言、感受、行动等等。
结合时代背景来看,当时提倡个性解放,鼓吹打破神学和外国教条主义的束缚,在美国来一次文艺复兴解放个性,就是要发现自己,从一个国家来说就是要确立本民族自己的独立人格在这样的历史要求下,惠特曼树立自己的雄心,要通过他自己来表现他的“特殊时代、环境和美国”,于是他的“我自己”便与他们民族的“我自己”合而为一了那个“我”是当时美国人的代表,是一位能象征领土迅速扩张、生产蓬勃发展的美国的人物观点三:我认为有作者本人的影子,但不完全是他本人在某些情况下则是宇宙万物乃至宇宙本身的“我”,它是一种泛神论生命力的人格化诗中那个“我”,由内而外、由近而远、由小而大的发展,逐步与集体、国家、全人类乃至永恒世界相结合,最后形成一支歌唱民主精神和宇宙一统的狂想曲,作为民主的最高榜样,他身上的“健康、力量、活力、信心——所有这些特质都不属于个人,而是属于民主,为每个抱有同一理想的人所共享”思考2】赏析诗歌的手法1.从这首诗的第一节来看,作者是如何感知大自然的?明确 作者对自然界的土地、山川、草木倾注了无限的热爱之情,在他的眼里,自然和宇宙都蕴涵着上帝的存在,因此,在自然界中的任何一分子,无论巨大还是纤小,都折射出无限的神性。
作者笔触细腻,从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从看似细小的景物里抒发伟大的情感2.从诗歌的二、三节来看,作者是怎样来塑造“自我”的?明确 作者将自己赋予超人的神力,“全身装饰着飞鸟和走兽”,可以”将任何东西召来”,可以“快速地跟随着”“升到了绝岩上的罅隙中的巢穴”,可以飞越大地,任意东西,不受时空限制,甚至和宇宙融为一种,表现出一种“惠特曼式”的乐观精神3.这首诗的第三节连用九个“徒然的”,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明确 这节诗运用意象组合的方式,让九个“徒然的”一气呵成,情感炽热,气势恢宏作者大声歌唱,尽情狂欢,张扬个性,重塑自我,表达出对自我的肯定和对未来的憧憬诗歌的节拍来自于生活,充满活力,富于幻想,表现出生活的情调和生活的真理4.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自己”形象的?明确 ①诗的第一节运用类比和对比手法突出“自己”的形象诗人选取了草叶等渺小的事物来类比“自己”,又以“草叶”等小事物与“星星”等大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自己”虽小却与大的事物同样完美②第二节通过描写来烘托“自己”的形象这一节中说“我”与片麻石、煤等混合在一起,“并且全身装饰着飞鸟和走兽”,从而使“自己”的形象更为鲜明③第三节以“自己”面对的各种逆境反衬“自己”的形象,写“自己”在各种逆境面前都不会退缩,从而突出“自己”的精神与尊严。
5.惠特曼的诗歌,往往由一组松散的句子构成,不仅没有严格的韵脚,而且也打破了一般的诗歌形式,开创了一种近乎口语的散文化的自由诗体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这种“自由”的特征明确 ①句子的排列长短交替,非常疏散最长的句子多达近三十个字,如“我看出我是和片麻石、煤、藓苔、水果、谷粒、可食的菜根混合在一起”,最短的句子才十几个字,“并且全身装饰着飞鸟和走兽”②诗歌形式疏散之中有整齐的诗歌韵律节选部分第三节列举了一系列“徒然的”举动,有传统诗歌的形式之美③诗人使用的语言也平白如话,这种“自由”使得诗歌的展开,也顺乎自然,保持原始的活力虽然有很好的理由远离了过去的一切,但需要的时候我又可以将任何东西召来”,语言直白率真,张扬着个性6.这首诗有哪些突出的艺术特色?明确 ①这首诗以第一人称吟诵,情感奔放自由;②诗中词汇丰富,诗人在诗中引入大量的意象,以此来烘托“我”的形象;③诗行的节奏和用词造句与散文十分相近,没有用规律的韵脚,语言朴实无华;④诗中运用大量排比句安排节奏,笔力纵横,充满激情思考3】《草叶集》问世后,评论家们议论纷纷,毁誉参半,争论的焦点就是其中的《自己之歌》虽然当时美国文坛的领袖爱默生独具慧眼,读完诗集以后赞赏有加,并写信给惠特曼,称赞“它是美国出版过的最出色的,富有才智和智慧的诗篇”,但是,它的独特风格还是受到了绝大多数作家和批评家的猛烈抨击,请结合课文,谈一谈为什么。
明确 观点一:《自己之歌》过于强调自我《自己之歌》体现了诗人强烈的自信,惠特曼一方面决心要代表他的民族,另一方面又希望自己能被平等地对待,惠特曼的自信洋溢在诗歌的字里行间在诗中,歌唱一个人的自我,强调自己的无所不能,包罗万象,这是一种对于自我的极端表现,注定从一开始就不能被当时的人们接受观点二 :《自己之歌》打破了当时的诗歌形式当时美国的文学主要跟随欧洲的文学潮流然而,惠特曼是19世纪美国的激进派民主主义者,在艺术上表现出积极的追求和革新精神,在《自己之歌》里,惠特曼在借鉴欧洲传统诗史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多的创新,它打破了传统诗歌的形式,开创了“自由体”的诗歌形式新事物的出现,必会在开始时遭到一些人的批判,这也属于正常现象思考4】对《自己之歌》这首诗歌的艺术价值,有人认为以思想性见长,全诗充满了劝导的说教意味;有人认为以抒情性见长,注重以意象和意境的营造感染人对此,你赞成哪一种观点?说说理由明确 观点一:以思想性见长,劝导说教意味浓厚①第一节重点写大自然的神奇,诗人以“我相信”领起各种意象,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