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大民法期末考试复习资料(1).doc
5页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 1.财产关系,是指人们在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经济内容的关系 2.平等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享有独立法律人格,在具体的民事关系中互不隶属,地位平等,各自能够独立地表达自己的意 志 3.按份共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共有人按照各自的分额分别对共有财产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一种共有关系 4.其他物权,是指所有权以外的物权,它是在所{i 权权能与所有权发生分离的基础上产生的,由他物权人对享有一定程度 的直接支配权 5.诉讼时效,之权利人在法定期间那不行使权利就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可能性的制度. 1.按份共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额分别对共有财产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一种共有关系 2.房屋典权,指典权人支付典价,占有他人的房屋,井对其进行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 3.民事法律事实,是指依法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 4.监护,是为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和财产权利而由特定公民或组织对其予以监督和保护的 制度. 5.法定代理,是指法律根据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存在而设立的代理它是为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设立的代理方式。
1.民法,是调整平等土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不动产,是指不能移动或如经移动即会损害和降低其经济价值的物 3.时效,是指—定的事实状态持续一定时间之后即发生一定法律后果的制度 4,国有土地使用权,指民事主体依法对国家所有的土地享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5.相邻关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耳毗邻的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不动产所有权或使用权时,囚相邻各方应当 给与便利和接受限制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1.法人,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2.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指当事人为民事法律行为设定一定的期限,并把期限的到来作为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发生或消灭 的前提3.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4.监护,是为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和财产权利而由特定公民或组织对其予以监督和保护的 制度 5.民事法律事实,是指依法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 1.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联营,是企业之间、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在平等自愿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而达成的联合 3.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范围内以被代理人名义与第三人实施的、法律效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的行为及相应的法律 制度 4.善意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他人动产的占有人,在不法将动产转让给第三人以后,如果受让人在取得该动产时出于善意, 就可依法取得对该动产的所有权,受让人在取得动产的所有权以后,原所有人不得要求受让人返还财产,而只能请求转让 人赔偿损失 5.按份共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额分别对共有财产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一种共有关系 6.房屋典权,指典权人支付典价,占有他人的房屋,并对其进行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 1.等价有偿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从事转移财产等民事活动中,要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进行等价交换,实现各自的经济利 益 2.监护,是为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和财产权利而由特定公民或组织对其予以监督和保护的 制度 3.诉讼时效,指的是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就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可能性的制度 4.物权,是指权利人在法定的范围内直接支配一定的物,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
5. 共同共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民或法人,根据某种共同关系而对某项财产不分份额地共同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6.相邻关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毗邻的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不动产所有权或使用权时,因相邻各方应当 给与便利和接受限制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填空二、填空 1.思格斯曾经指出;“民法准则只是以(法律形式)表现丁社会的经济生活条件 ” 2.民法通则规定,合伙人投入的财产,由合伙人统(管理)和(使用) 3.企业法人终止,应当向(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并公告 4.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在(符合所附条件)时生效 5.代理人知道被委托代理的事项违法仍然进行代理活动,由(被代理人)和(代理人)负连带责任 6.诉讼时效按其适用的范围可分为(普通诉讼时效期间)和(特殊诉讼时效期间) 7.民法对物权的保护,可以依据权利人是否通过诉讼程序而分为物权的(自我保护)和(诉讼)保护 8.财产所有权的合法取得方式可分为(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两种 9.占有分为(所有人占有)和(非所有人占有)两种情形 10.在发生相邻房屋滴水纠纷后,对有过错的一方造成它方损害的,应当责令其(排除妨碍,赔偿损失)。
11.房屋典权是指典权人支付典价,占有他人的房屋,并对其进行(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 1.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包括(财产所有)关系和(财产流转)关系 2.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权益受到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3.根据权利的作用,民事权利可以分为(支配)权、 (请求)权、 (抗辩)权和(形成)权 4.民法上的死亡分为(生理死亡)和(宣告死亡) 5. 《民法通则》规定;“个人合伙是指两个以上公民按照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伙经营、共同劳动. ” 6.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效灭. 7. 《民法通则》规定,双方恶意串通实施民事行为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应当(追缴)双方取得的财产,收归(国 家\集体)所有或返还(第三人)8.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有;(1) (不可抗力) ;(2)(其他障碍)· 9.担保物权主要包括:(抵押)、权(质)权和 (留置权). 10.财产所有权形式可以分为(单独所有和共有)两种 1.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包括(主体、内容、客体)三个要素 2.民法通则规定(16 周岁)以上(不满 18 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土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 能力人。
3.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终止 4.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包括(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和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两种 5. 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有(口头形式、书面形式、推定形式、沉默形式) 6.民法上的期限,依确定根据,可分为(法定期限、指定期限、意定期限) 7.财产所有权的合法取得方式可分为(原始取得与继受取得) 8.收益在法律上又称为息,它分为(天然孽息与法定孽息)两种 9.物权分为(所有权和其他物权) 10.公民从(出生时)到(死亡时)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1.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包括(财产所有)关系和(财产流转)关系 2.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权益受到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3.民法上的死亡分为 (生理死亡和宣告死亡) 4. 《民法通则》规定:“个人合伙是指两个以上公民按照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伙经营、共同劳动 ” 5.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有:(1) (不可抗力) ;(2) (其他障碍) 6.担保物权主要包括:(抵押权、质权、留置权) 1.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包括(主体、 内容、 客体)三个要素。
2.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属于具有特殊作用的(种类物) 3. 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有(口头形式、书面形式、推定形式、沉默形式) 三、选择三、选择 1.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是(B) A.一定范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B. 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C. 全部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D.经济关系和人身关系 2.民事权利根据其成立要件是否全部实现,可以分为(A) A.既得权和期待权 B.财产权和人身权 C. 主权利和从权利 D.绝对权和相对权 3.在对外关系上,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全体合伙人对合伙债务承担(C) A. 有限清偿责任 B.无限清偿责任 C. 无限连带清偿责任 D.按份责任 4.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应为(ABCD) A.物 B. 行为 C. 智力成果 D.人身内容 5.公民死亡后即丧失法律上的人格,随之产生一系列相应的法律后果(ABD) A.遗嘱发生效力 B.财产开始继承 C.债权债务消灭 D.娇姻关系消灭 6.法人终止的原因有(ABD) A.依法被撤销 B. 解敝 C. 违约或侵权 D.依法宣告破产 7.在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中,作为行为的附屈要件,条件应符合的要求有(AD)。
A.条件必须是将来发生的事实 B.条件是将来必定发生的事实 C. 条件是法定而非当事人议定的 D.条件不得与行为的主要内容相矛盾 8. 《民法通则》规定,委托书授权不明的,(BC) A.代理人应当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 B.被代理人应当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 C. 代理人负连带责任 D. 代理人与第三人负连带责任 9.法人机关成员执行职务的行为体现着(D) A.法人机关成员的个人意志 B.法人代理人的意志 C. 上级主管机关的意志 D.法人的意志 10.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是(B) A.乘人之危的民事行为 B.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C. 无效的民事行为 D.完全符合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要件的行为 1.如果公民在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申请宣告其失踪的法定期间应自(D)起计算A. 失踪人最后离开住所之日 B.失踪人最后离开居所之日C. 公民音讯消失之次日 .战争结束之日 2.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有权依法转让自己名称的社会组织是(A).A. 企业法人 B.国家机关法人C. 业单位法人 D.社会团体法人 3.某纺织厂的法定代表人是该厂的(B).A. 党委书记 B.厂长C. 工会主席 D.副厂长 4.某甲将一台彩电赠给某乙,该项民事法律行为属于(C)。
A. 诺戍性法律行为 B.要式法律行为C. 单务法律行为 D.单方法律行为 5.根据物权法原理,下列行为中属于财产所有权继受取得的根据是(C)A. 没收 B. 劳动生产C. 赠与 D.取得孽息 6.下列物中,屑于有价证券的是(ABC).A. 股票 B.支票 C. 本票 D.发货票 7.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在处理相邻关系中,应遵循的原则有(ABCD).A. 公平合理 B.团结互助C. 有利生产 D. 方便生活 8.根据共同共有的一般理论,共同共有的特点有(ABCD)A. 共有财产不分份额 B.以共同关系的存在为前提C. 共有人平等地享受权利 D.共有人平等地承担义务 9.下列(ABCD)属于国家所有权的客体.A.矿藏 B.森林C. 军事设施 D.广播设施 10.动产物权包括(ABCD)A. 动产所有权 B.留置权C. 动产的抵押权 D.以国库券作抵押 1.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某公民为失踪人须(B)A.该公民下落不明满一年的 B.该公民下落不明满二年的 C. 该公民下落不明满三年的 D.该公民下落不明满四年的2.根据物是否具有相互替代性,可将其区分为(C)。
A.流通物和限制流通物 B.主物和从物C. 特定物和种类物 D.动产和不动产3.乘人之危的行为是(A)A.无效的民事行为 B.可撤销的民事行为C. 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D.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