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趣味性的语言激活生物学课堂.docx
4页以趣味性的语言激活生物学课堂 以趣味性的语言激活生物学课堂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如何以趣味性的语言激活生物学课堂,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比喻、谚语诗词、逸闻趣事、口诀等,使学生学得趣味盎然,使教师能够寓教于乐 [关键词]趣味 语言 激活 生物学课堂 罗伯特·特拉弗斯认为:“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教师的语言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极富魅力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的兴趣,并使课堂气氛趣而不庸、活而不乱、严而不死,把晦涩难懂的问题阐述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与教材有关的逸闻www.L趣事、新奇事物等引入课堂,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易于理解,从而吸引学生认真听课 一、巧用比喻 生物学教学内容多而抽象,教师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抽象的概念、深奥的原理讲解清楚,使学生能听得懂,理解得透彻,对教师是一个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积极开动脑筋,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比喻是用某一种事物来说明与其本质不尽相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认真钻研生物学教材,会发现许多抽象难懂的概念就蕴含在我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之中,这就使得比喻教学法成为可能。
教学中如能恰当地应用比喻教学法,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主动运输的特征时,可将这种方式比喻为划船,不仅需要船这个“载体”还需要划船的人提供“能量”;在讲解DNA的复制方式时,同学们很难理解DNA为什么采用半保留复制的方式而不采用简单得多的全保留复制方式,教师可以这么比喻:如果要复制一张试卷,我们可以去打印室复印,这就是全保留复制方式,可是要复制一部,肯定不能去打印室复印了,因为是立体的,那么DNA分子呢?我们都知道它具有双螺旋的立体结构,因此它也不能采用简单的半保留复制方式;在讲解低温和高温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可以比喻为动物分别“睡着了”和“死亡了”;在讲解ATP是能量的直接来源时可以把糖类和脂肪比喻为“支票”, 把ATP比喻为“现金”;在讲解免疫调节中吞噬细胞的功能时可以把吞噬细胞比喻为“勇敢的战士”,虽然不能消灭病原体,但是却会让它“脱层皮”,从而把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 这些比喻的运用,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学生易掌握知识,同时也乐于学习,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二、活用谚语诗词 谚语是一种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话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蕴含了深刻的科学道理,而很多诗词除了本身所蕴含的人文色彩和审美情趣外还包含了许多有趣的生物学知识,对谚语和诗词的应用不仅可以让学生感觉亲切易懂,而且可以让学生从中领悟生活的乐趣,可谓一举两得。
例如,一朝被蛇蛟,十年怕井绳——生物的条件反射;一山不容二虎——生物的种内斗争,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大树底下好乘凉——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增加周围大气的湿度;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植物的树皮中存在着运输有机营养的筛管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的捕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一代肿,二代傻,三代四代断根芽——甲状腺激素的功能;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气温下降,叶绿素分解消失的时候,叶子里面的糖分大量转变成为红色的花青素,于是绿叶变红了;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植物的向光性;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萤火虫发光,物理信息 谚语和诗词在课堂上的应用使所授知识不再局限于生物教科书本身,而是深入到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和经验当中,能更好使学生领悟知识,更好的感悟生活 三、引用逸闻趣事 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逸闻趣事,能够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听课兴趣、启发学生思考、从故事中悟到蕴涵的道理,从而化繁为简、寓教于乐 例如,在讲授伴性遗传之前,可以引用道尔顿发现色盲的故事;在讲解近亲结婚的危害时,可以引用伟大科学家达尔文因对遗传学认知的局限性而与其表姐结婚生下6男4女,2人早夭,3人不育,其他5人也是终身病患,智力低下的故事;在讲授“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课前可引用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为提升国民身体素质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免费供应牛奶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蛋白质对人体的重要性;在讲授免疫调节时可引用发现牛痘疫苗的故事;在讲授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时,可举婴幼儿“尿床”的例子;在讲授植www.L物激素的作用时,可举原产于海南岛未熟的青香蕉运入内地后因为使用乙烯利而变黄的例子。
有趣的故事往往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老师,一个好的故事远比一篇长篇冗长的说教论理更表明事物的内涵,让人一目了然,更加有说服力 四、理论联系实际 结合生物教学的特点,教师要把生活、生物、社会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切身体会中感悟新知识,从而使课堂充满活力 例如,在讲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时,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平时头发被烧会有一股焦味,为什么?(这股焦味是SO2的味道,因为头发蛋白质里含有S元素在讲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为什么给农作物上的肥多了会产生‘烧苗’现象?为什么盐碱地里不适宜作物生长?(因为这样会导致外界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植物细胞失水在讲体温平衡的调节时,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为什么天冷的时候,我们会起“鸡皮疙瘩”?(因为天冷的时候会导致皮肤中的立毛肌收缩);在讲无氧呼吸时,可从长跑、制泡菜、制酒等方面引导学生联系实际: (1)长跑后我们总感到腰酸背痛,为什么?(因为长跑时氧气供应不足,我们的体细胞会进行少量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组织里乳酸积累过多会使人腰酸背痛 为什么泡菜比新鲜蔬菜保存时间长,且味美可口?(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可进行乳酸发酵产生乳酸适当的酸味正是人们所喜欢的,这就是泡菜比新鲜蔬菜保存时间长、不易腐败且味美可口的原因。
(2)制酒时为什么要密封?(因为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制酒时若密封不严,酒曲就会进行有氧呼吸而降低酒精质量 生物学科是一门和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通过生活中浅显的例子来破解生活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不仅起到了激趣的作用,而且起到了以简驭繁的作用 五、口诀记忆 生物教材中有许多要点需要记忆,有些知识内容繁多,不易记住,更难形成长期意识,在教学时可以编成琅琅上口的口诀,增添课堂气氛,优化知识结构,帮助学生记忆 例如,在介绍: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脏、扁桃体、淋巴结时,笔者建议学生这样记忆:“再凶就打你屁股”,这里的“凶、扁、你、屁、股”就是五大器官第一个字的谐音;在介绍:微量元素——锌、铁、硼、铜、钼、锰时,我建议学生这样记忆:“新(锌)铁臂(B)阿童(铜)木(钼),猛(锰)!”,铁臂阿童木是学生幼年时期非常熟悉的一个卡通人物;关于五种原核生物——蓝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可以这么记忆:“蓝色西线织毛衣”;在总结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征时,可以这么记忆:“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后期——点裂数加均两级,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不断总结,诙谐有趣的口诀就会越来越丰富,教学效果也越来越明显,当然口诀的运用也不能太多、太繁,要做到少而精,否则这种趣味教学语言就会失去它应有的作用 趣味性的语言,能够使单调沉闷的课堂教学活跃起来,成为教学的助推剂,融洽师生关系的润滑油,激活学生思维的催化剂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