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年度项目申报的指南22.docx
22页精品word 可编辑资料 - - - - - - - - - - - - -.附件 9“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其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机械 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关乎“四化”同步推动全局;智能 农机装备代表着农业先进生产力,是提高生产效率、转变进展方 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才能的物质基础,也是国际农业装备产业 技术竞争的焦点;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加速进展,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 , 对农机装备技术要求更高, 产品需求庞大;长期以来,我国农机装备技术基础讨论不足,整机牢靠 性和作业效率不高,核心部件和高端产品依靠进口,农业投入品 施用粗放,经饲果牧等生产机械严峻缺乏,导致农业综合生产成 本居高不下;国际知名农机企业凭借技术和资本优势全面进入中国,抢占高端农机市场, 我国农业生产和产业安全面临严肃挑战;加快进展智能农机装备技术,提升农机装备供应才能、缩小与国 外主流产品差距、支撑现代农业进展、保证粮食和产业安全意义 重大;为深化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 好又快进展的看法》(国发〔 2021〕22 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1 / 22第 1 页,共 22 页 - - - - - - - - - -精品word 可编辑资料 - - - - - - - - - - - - -转变农业进展方式的看法》 (国办发〔 2021〕59 号),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进展规划纲要( 2006— 2021 年)》、《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 2021— 2021 年)》、《中国制造 2025》(国发〔2021〕28 号)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心财政科技方案(专项、基金等)治理改革方案的通知》 (国发〔 2021〕64 号),立足“智能、高效、环保”,根据“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 主导装备产品智能化, 薄弱环节机械化” 的进展思路, 进行智能装备、 精益制造、精细作业的横向产业链与基础讨论、关键攻关、装备研制与示应用的纵向创新链相结合的一体化科技创新设计,启动实施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本专项环绕现代农业进展方式转变、提质增效对高端技术和 市场重大产品的紧迫需求,重点突破市场机制和企业无力解决的 信息感知、决策智控、试验检测等基础和关键共性技术与重大产 品智能化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化,破解完全依靠进口、受制于人 的瓶颈;加大力度开发大型与专用拖拉机、田间作业与收成等主 导产品智能技术与智能制造技术,创立自主的农业智能扮装备技 术体系;创制丘陵山区、设施生产与农产品产地处理等装备,支 撑全程全面机械化进展;把握 200 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和采棉机等高端产品和核心装置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突破动植物对象识 别与监控核心技术,田间播种施肥、植保、收成智能作业机械和 养殖场挤奶机器人投入使用;大宗粮经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品种齐第 2 页,共 22 页 - - - - - - - - - -精品word 可编辑资料 - - - - - - - - - - - - -.全,国产农机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固并高于 90%,支撑主要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70%以上,为中国农机装备“走出去”供应科技支撑;突破信息感知、决策智控、试验检测、精细生产 管控等应用基础与节能环保拖拉机、精量播栽、变量植保与高效 收成装备等关键共性核心技术 200—300 项;创制关键共性核心技术装置与系统 60— 80 项;研制大型与专用拖拉机、 智能谷物联合收割机等智能化重大装备,甘蔗收成、棉花机采、橡胶割胶等薄 弱环节装备,以与农产品智能化产地处理、丘陵山区优势作物生产等重大装备产品 115— 165 种;建立典型示基地 6—10 处,实现技术自主和产业应用; 研制标准 150—250 项,申请专利 200—300 项,并培育创新人才 300— 500 名,形成创新团队 15— 20 个;构建形成关键共性技术、核心功能部件与整体试验检测开发和协同配套才能;本专项环绕智能农机装备的应用基础技术讨论、关键共性技术与重大装备开发、典型应用示等环节,对专项一体化设计,拟设置环绕农机作业信息感知与精细生产管控应用基础讨论,农机装备智能化设计与验证、智能作业治理关键技术开发,智能农业动力机械与高效精准环保多功能农田作业、粮食与经济作物智能高效收成、设施智能化精细生产、农产品产后智能化干制与精细选别技术装备研制,畜禽与水产品智能化产地处理、丘陵山区与3 / 22第 3 页,共 22 页 - - - - - - - - - -精品word 可编辑资料 - - - - - - - - - - - - -水田机械化作业应用示等 11 个任务方向共 47 个项目;本专项 2021 年度首批指南发布 4 个任务方向共 19 个项目;农机作业信息感知与精细生产管控应用基础讨论任务方向包括项 目 1.1 — 1.3 共 3 个项目,该部分开展作业环境与本体信息感知与 精细生产管控机理讨论和机器作业状态参数测试方法讨论,为农 机灵能装备精细作业供应精测、 精施、精治理论方法与技术基础;智能农业动力机械研发任务方向包括项目 2.1 — 2.6 共 6 个项目,该部分讨论为现代农业全面机械化供应绿色动力支撑;粮食作物高效智能收成技术装备研发任务方向包括项目 3.1 — 3.5 共5 个项目,该部分讨论为实现粮食作物收成机械技术升级换代供应支撑; 经济作物高效能收成与智能掌握技术装备研发任务方向包括项目4.1 — 4.5 共 5 个项目,该部分讨论为提升我国优势特色经济作物机械化收成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供应支撑;1. 农机作业信息感知与精细生产管控应用基础讨论(本部分项目 1.1 —1.3 属于应用基础讨论,由高校、科研院所(含转制科研院所)牵头申报;申报团队应具备相关讨论领 域省部级与以上重点试验室、工程试验室等平台支撑条件,勉励 产学研联合申报和申报单位自筹资金配套; )1.1 信息感知与作物精细生产管控机理讨论讨论容:针对农机作业过程对土壤和作物对象互作规律不清、作业机理、原理与基础讨论缺乏以与作物生产过程信息表征第 4 页,共 22 页 - - - - - - - - - -精品word 可编辑资料 - - - - - - - - - - - - -.不明等问题,开展农机作业对土壤质构与作物生长影响机理讨论,揭示土壤—植物—机器系统优化自适应与系统减阻降耗、节本增效优化匹配规律, 讨论耕整、 播种、收成等作业新原理、 新机构; 开展农机作业信息实时猎取与精细生产管控的理论与方法讨论,揭示土壤环境、作物本体信息与种、肥、水、药精细调控机理与模式;开发农机作业环境与本体信息快速猎取传感器与精播精施与精准掌握智能决策系统,构建高效作业智能化农业机械理论与技术基础;考核指标: [ 约束性指标 ] 提出土壤—作物—机器系统优化自适应与系统节能增效、降耗减排优化匹配方法与模式,构建大数 据分析系统, 开发耕整、 播种、收成等作业新机构 3— 5 种;开发土壤质构、综力、喂入量与谷物流量等感知新型传感器件8—10 种,适合环境温度围— 40℃— +85℃,、 动态检测误差满意实际需求,防尘、防水、防震;建立智能决策系统 2— 3 套,误判率小于 3%,形成典型新一代作业机构与装置原理样机 ; 申请专利 15— 25 项;[ 预期性指标 ] 发表高水平论文 25— 30 篇;支持年限: 2021 年— 2021 年拟支持项目数: 1—2 项1.2 信息感知与动物精细养殖管控机理讨论讨论容:针对动物生理生态信息猎取、养分精细调控、健康5 / 22第 5 页,共 22 页 - - - - - - - - - -精品word 可编辑资料 - - - - - - - - - - - - -诊断等提升养殖产能的需求,讨论畜禽动物生理生态监测、数字化表征和分类辨析、生长调控等基本原理与方法,揭示畜禽动物不同生长阶段和生理状态下生长与健康、 养分、环境的影响规律,构建动物生长数字化模型,开发以蛋(肉)鸡、生猪、奶(肉)牛为主的生长环境、生理生态等新型传感器件与环境掌握系统;搭建高效精细养殖智能化农业机械理论与技术基础;考核指标: [ 约束性指标 ] 揭示动物生理生态监测、数字化表征和分类辨析、生长调控等基本原理,构建蛋(肉)鸡、生猪、 奶(肉) 牛生长数字化模型 5— 8 个;开发动物行为、 健康、环境监 测 等 新 型 核 心 传 感 器 件 8— 10 种 , 适 合 环 境 温 度 围—40℃— +85℃,检测误差 0.05 ,防尘、防水、防震;建立智能决策系统 3— 5 套,误判率小于 3%,形成新一代智能养殖 感知体系,满意实际需要 ; 申请专利 15— 25 项;[ 预期性指标 ] 发表高水平论文 25— 30 篇;支持年限: 2021 年— 2021 年拟支持项目数: 1—2 项1.3 机器作业状态参数测试方法讨论讨论容:针对农机使用过程作业粗放、牢靠性和安全性差、能源资源铺张严峻等问题,探究复杂开放工况下农机作业参数检测原理,讨论农用动力机械、施肥播种机械、植保机械和收成机械等量大面广的典型农机装备田间作业过程中关键运动参数、作第 6 页,共 22 页 - - - - - - - - - -精品word 可编辑资料 - - - - - - - - - - - - -.业状态和质量成效等测试方法与技术,研制系列专用传感器和检测装置,集成开发相应的测试系统;考核指标: [ 约束性指标 ] 突破农用动力机械、 施肥播种机械、植保机械和收成机械等机器运动参数、作业质量等检测技术8—10 项;开发新型传感器件 8—10 种,检测误差 0.03 ,适合环境温度围— 40℃— +85℃, 防尘、防水、防震; 形成车载参数测试系统与装置, 并通过作业机具搭载考核, 满意实际要求 ; 申请专利 15—20 项;[ 预期性指标 ] 研制标准 4—6 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0— 25 篇;支持年限: 2021 年— 2021 年拟支持项目数: 1—2 项2. 智能农业动力机械研发(本部分项目 2.1 —2.6 属于关键共性技术与重大装备开发项目,为了切实加强产学研用结合,确保技术产品的市场化、实 用化,要求由企业牵头,组成产学研团队联合申报;项目申报团 队应具有相应的研发生产基础,具有省级与以上认定的企业技术 中心,或者省部级与以上重点试验室、 工程试验室、 工程技术(讨论)中心等平台,或者承担过相关领域国家科技方案项目任务; 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与社会渠道资金等)与 中心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 1: 1;)7 / 22第 7 页,共 22 页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