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史-第四章-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doc
29页第四章 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重点难点归纳】一、资产阶级各政治派系在海外、港澳的报刊活动1.19 世纪下半叶的海外华文报刊(1)海外华文报刊的创办自 1815 年由传教士开始之后,发展十分缓慢最早的华文报刊出现于东南亚,19 世纪 50 年代开始华文报刊开始在美洲出现这一批报刊主要 有三种:①已知最早的《金山日新录》于 1854 年 4 月 22 日在华工比较集中的旧金山创刊,周刊由美国基 督教会主办,发行人为威廉·霍华德该报内容有新闻、中西商业广告、国内外船期和货物行情等, 具有浓重的新闻性和商业色彩仅出了几个月即告停刊②《东涯新录》于 1855 年 1 月 4 日在旧金山创刊,由基督教长老会牧师威廉·斯卑尔创办,中国 留美学生李根担任华文编辑李氏被称为“美国第一位华人编辑”《东涯新录》初为双日刊,每 星期出版三次,前两次用中文,后一次中英文合刊,几个月后改为中英文合刊的周报,出至 1856 年末停刊③1856 年 12 月创刊的《沙架免度新录》,由旅美华侨、广东四邑人司徒源创办并任主编,是第 一份旅美华侨自己创办的华文报纸初为日报,不久后改为周刊,以刊登与华人社会有关的新闻 为主,于 1858 年停刊。
由于它是第一份中国人在海外创办的华文报纸,也可能是世界上出版的第 一份华文日报,因此在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2)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海外华文报刊再度兴起这一时期出版的华文报刊,绝大多数诞生在美国和南洋地区19 世纪 60 年代后,清政府被迫取 消禁止华工出国的法令,除华工外,还有一批商人和知识分子远涉重洋,他们成为日后华人社会 的中坚力量①在美国创办的刊物主要有:《旧金山唐人新闻纸》、《唐番公报》、《文兴报》、《华人记录》 、《金山新报》、《华英经报》、《华美新报》、《檀山新报》、《华夏报》等②南洋一带的主要报刊有:《日升报》、《叻报》、《星报》、《日新报》、《中兴日报》、 《晨报》、《华报》、《岷报》、《槟城新报》、《益友新报》、《飞龙报篇》等2.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海外、港澳的报刊宣传活动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逃亡海外保皇派在海外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积 极创办报纸,进行保皇立宪的宣传1)《清议报》是戊戌政变后康、梁等人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的机关报,旬 刊,1898 年 12 月 23 日在日本横滨创刊,栏目丰富,门类清楚所刊文字主要是尊皇攘后和君主 立宪的宣传。
为了适应时代潮流,梁启超、欧榘甲在《清议报》上发表了一些谈民权、谈自由、 谈破坏、谈革命的文章,赢得了不少读者1901 年 12 月 21 日,一场大火焚毁了报馆,报纸因此 而停刊2)1902 年 2 月 8 日《新民丛报》在横滨复刊该报是梁启超按照西方大型综合性杂志的模式 创办起来的,半月刊,封面有一幅彩色的中国地图,并有重要内容的目录其内容之丰富,编辑 之严谨,印刷之精美,均为“中国报界前此未有”《新民丛报》是由主张变法维新转为主张保皇 和实行君主立宪的立宪派在海外最著名的刊物,用大量篇幅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军 事、法律、宗教、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的学说,总的倾向是鼓吹保皇和君主立宪3.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海外、港澳的报刊宣传活动海外华文报刊中还有一支重要的力量,就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报刊以 1905 年同盟会的成立为标志,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办报活动分为两个阶段,即兴中会的阶段和同盟会的 阶段1)1894 年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①《中国日报》是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也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报纸, 1900 年 1 月 5 日创刊于香港。
主要宣传内容:一是揭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鼓吹反清 革命;二是宣传天赋人权、自由、民主等资产阶级思想,赞美共和制度;三是与保皇派报刊进行 论战,该报 1903 年曾与保皇派广州《岭南报》笔战,后又与香港保皇派的《商报》论战它不仅 是革命党人的宣传舆论阵地,也是他们的重要活动据点②1905 年同盟会成立前,粤港和南洋等地出版了很多革命报刊,其中比较著名的还有郑贯公创 办的《世界公益报》、《广东日报》和《有所谓报》2)1905 年 8 月 20 日,中国革命同盟会成立革命派的报刊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①1905 年 11 月 26 日,《民报》在日本东京创刊该刊是一份大型时事性政论月刊孙中山撰 写的发刊词第一次提出“三民主义”《民报》的宣传内容主要有:宣传以排满为中心的民族主义; 宣传以建立共和政体为中心的民权主义;对世界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对西 方的新文化和新思潮,其中包括社会主义思潮和无政府主义思潮,都作了大量的报道与介绍2)在辛亥革命前十年间,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海外创办的主要中文报刊有以下几种:《图南日报》 、《中兴日报》、《星洲晨报》、《南侨日报》、《吉隆坡日报》、《泗滨日报》、《湄南日报》 、《公理报》、《自由新报》、《启智报》等。
4.留日学生的办报活动留日学生刊物以 1902 年为界限分两个时期,前期人数较少,刊物不多;自 1902 年后,赴日学生 激增,形成一个办刊的高潮1)第一个阶段留日学生的报刊活动中比较重要的有:《开智录》、《译书汇编》、《国民报》2)1902 年后,留日学生中的革命组织有了初步发展这些组织纷纷创办自己的言论报刊这 一阶段主要有《游学译编》(1902 年 2 月 14 日创刊,湖南留日同乡会主办)、《湖北学生界》 (1903 年 1 月创刊,湖北留日同乡会)、《直说》(直隶留日同乡会 1903 年 2 月创办)、《浙 江潮》(浙江留日同乡会 1903 年 2 月创办)、《江苏》(江苏留日同乡会 1903 年 4 月创办)5.革命派与保皇派的大论战《民报》创刊后,为了抵制保皇派报刊对革命的攻击和清除保皇和君主立宪思想在受众中的影响, 主动向以《新民丛报》为代表的保皇派报刊展开笔战两报的论战主要围绕着以下四个问题展开:(1)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2)实行民主共和制还是实行君主立宪制3)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4)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干涉,使中国招致瓜分二、“新政”与国内新闻事业的发展1.“慈禧新政”与清末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1901 年 1 月末,慈禧以光绪帝的名义发布上谕,顺应时势,实行改革。
新政使资产阶级登上历史 舞台,也促进了新闻事业的发展1906 年 9 月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后,近代报刊的发展步子进一步 加快,形成了中国新闻事业史上的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比较著名的有《京话丑报》、《东方杂 志》和上海的一些比较出色的新老商业报纸1)《京话日报》是一张以城市居民为主要读者对象、用通俗的北京话出版的报纸,1904 年 8 月 16 日创刊于北京该报十分注意与底层读者的密切联系,敢于冲撞权贵2)《东方杂志》为综合型文摘性月刊1904 年 3 月创刊于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主办,是该 印书馆出版的重要刊物之一该刊以“启导国民、联络东亚”为宗旨,按现代学科分为文学、哲学、 工业、商业、理化、博物等门类,是中国近代出版时间最长的大型综合性文摘月刊3)《中外日报》,前身为 1898 年 5 月 5 日创办的《时务日报》,该报在业务上锐意改革,日 出两张,首创“版面分栏,新闻分类”的编辑手法,重视新闻报道,政治上持保守的爱国主义2.资产阶级立宪派报刊活动的复苏与发展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派即此前的保皇派的办报活动,在 20 世纪初到清末这段时间,以 1906 年清政 府的“预备立宪”为界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的代表性报纸为《大公报》、《时报》、 《时事新报》第二阶段的代表性报刊则有《政论》、《国风报》、《预备立宪公会报》、《国 民公报》等1)《大公报》,1902 年 6 月 17 日在天津创刊,由天主教徒英华、柴天宠、主教樊国梁,法国 公使鲍渥等集资创办早期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和来自法国领事馆方面的影响,英华任总理《大 公报》在英华主持下,以“开风气,牖民智,挹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为宗旨,取“忘己之为 大,无私之谓公”之义,定报名为“大公”鼓吹变法维新,主张君主立宪,反对封建专制、黑暗吏 治和国外侵略1926 年 6 月,该报被“新记公司”接办,改弦更张,开始成为中国现代史上影响较 大的一家日报2)《时报》是戊戌政变后以康、梁为首的保皇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份报纸,1904 年 6 月 12 日 创刊于上海保皇派十分重视国内的这个舆论阵地早期的《时报》,曾是康、梁在国内的重要 言论阵地,1908 年以后,《时报》与康、梁的关系逐渐疏远,但仍与立宪派人士保持密切联系 辛亥革命后,言论稍稍倾向于进步党其政治色彩渐趋淡薄,但在报业经营管理方面仍有不少创 获3)《时事新报》,由《时事报》、《舆论日报》和日商《同文沪报》三报合并而成。
辛亥革命 前,该报与梁启超等有密切联系中华民国成立后,由共和党接办,后来成为进步4)《政论》月刊,1907 年 10 月创刊,是梁启超在日本组建的政闻社的机关报,蒋智由主编 该刊明确宣布以“实行国会制度,建设责任政府”为目标,鼓吹立宪清政府对这项活动并不支持, 1908 年 3 月查封了政闻社,《政论》也随之停刊5)《国风报》旬刊,1910 年 2 月由梁启超等在上海创办,半数以上的稿件出自梁启超之手 该报以“忠告政府,指导国民,灌输世界之知识,造成健全之舆论”为宗旨,曾就实施宪政所涉及 的国会、宪法、内阁、官制、财政、实业、外交等问题,积极为清廷出谋献策,同时对全国各地 的宪政派进行理论上的指导1911 年武昌起义前停刊6)《国民公报》,1910 年 7 月立宪运动进入高潮后由梁启超的密友徐佛苏在北京创办,借以 联络各省立宪派人士,指导各地的立宪运动主要撰稿人仍为梁启超,他平均每三四日即寄文一 篇,以“畅论国民应急谋政治革命之理由”7)《预备立宪公会报》,1908 年 2 月创刊于上海,半月刊,上海预备立宪公会机关报该会 由江、浙、闽资产阶级上层人物张謇、郑孝胥、汤寿潜等人创办,在革命立宪运动中占有举足轻 重的地位。
3.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的进一步活跃(1)苏报案《苏报》创刊于 1896 年 6 月 26 日,创办人为胡璋1898 年冬,因“营业不利”转让给了罢官后蛰 居上海的陈范1902 年,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学潮不断,《苏报》开辟“学界风潮”专栏,连续 报道各地学潮的消息,实际上成了当时上海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言论机关1903 年 5 月章士钊出 任《苏报》主笔随后,又极力向读者推荐邹容所写的宣传革命的小册子《革命军》,发表章士 钊的论说《读〈革命军〉》、章太炎写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等文,驳斥康有为“只可行立 宪,不可行革命”的主张《苏报》的上述革命言论,为清政府所不容6 月 30 日,清政府经与上海领事团体密谋,由上海 租借工部局对陈范、章太炎、邹容等 7 人实行拘捕,当日章太炎等被捕,邹容闻讯后于翌日自动 投案经过几次审理,1904 年 5 月 1 日会审判决:章太炎监禁 3 年,邹容监禁 2 年,《苏报》永 远停刊这就是中国近代史和中国新闻史上著名的“苏报案”2)章太炎章太炎(1869—1936),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学者、报刊活动家1897 年任《时务报》 撰述,曾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流亡日本。
1900 年剪辫发,立志革命1903 年因苏报案被囚, 1906 年出狱后,被迎至日本,参加同盟会,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与改良派展开论战平 生著述刊入《章氏丛书》、《续编》及《章氏丛书三编》3)《国民日日报》《国民日日报》是“苏报案”后的第一份革命派报刊,1903 年 8 月 7 日在上海创刊,由章士钊主编, 参与编撰工作的有张继、陈去病、刘师培、陈独秀、苏曼殊等该报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