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普通高中新课改的几点认识.doc
2页对普通高中新课改的几点认识新课改是对传统教育的挑战与革命 新课程下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育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使原本过分严肃与拘谨的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气氛,它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 ,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更注重培养学生获得终生受益的学习能力和做人的品性,有利于学生全面而个性的发展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质,不是对教学形式、手段的改革,而在于教法上如何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思维,在这个思维过程中让学生去感悟新知识也就是说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个体性,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新课程的改革能否成功,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教师对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对新课改加强认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作为历史教师,更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还要广泛涉猎其他各科知识,不仅要掌握相关的政治、语文、地理知识,而且还要对数、理、化、生等理科知识以及艺术、体育、民风民俗有所了解在专业而广博的知识基础之上,如何在高中新课改下更好的进行历史教学呢?以下就是本人的几点认识1.以学生为本,改进教学方法古希腊著名学者普罗泰格说过:“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要点燃的火把。
传统历史教学的一大缺点在于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一节课教师在滔滔不绝的讲,而学生听得暮气沉沉,缺乏活力,时间一长,学生厌学,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受束缚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 2.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新课程下,要求保持师生关系的平衡,师生之间应该要坦白和明朗,教师要允许学生发展其独特的个性与创造力,彼此还要尊重对方在教学中,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使历史课由教师一人唱主角变为教师领唱大家合唱的课程,最终达到一个效果:不知不觉,意犹未尽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方面,在指导学生选择课程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促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个性化学习状态;另一方面,在教学活动中关心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与体验教师还要为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创造条件如指导学生对教材和其它文字资料或图片、视频材料等进行阅读、记忆、比较,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材料学习法)4.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本质上是教师一种经常性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和调节。
使整个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日趋完善和优化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面对全新的历史教材和课程,教学反思就更加重要了教师要从新教材的特点、教学现状和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反思并以此来优化教学,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成长为研究型的教师除了以上的几点对历史教学认识之外,本人认为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问题一,新课改实施后,教育行政部门的准备不是非常充分,管理观念比较滞后,对一线教师缺乏指导性意见,让教师在新课改实施中摸着石头过河,有点无所适从问题二,学生知识面的缺乏和历史思维能力的缺失与历史新课程教学中需要学生的合作探究以及老师对合作探究的把握和理解的偏差都会给新课程历史教学的展开带来重重困难也就是说学生的自身实际能力与新课程要求他们需要具有的能力之间存在矛盾问题三,教材安排与学校课时安排不尽合理历史教材编排每单元每课的内容涉及比较多、比较广,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对历史课时安排虽有计划但不切实际,课程标准又比较笼统难以把握这就导致教材编排与学校课时安排存在很多的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