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曲为心声赏析《琵琶行》的音乐描写(学案)高一语文 课前预习学案(统编版必修上册)(教师版).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羟羟
  • 文档编号:339786900
  • 上传时间:2022-10-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7.52KB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曲为心声——赏析《琵琶行》的音乐描写【课前思考】1、白居易一生爱好音乐,且音乐修养极高,这从文前小序中哪个句子可以看出?“铮铮然有京都声”,诗人一听就听出了琵琶女的弹奏有京都的特点,说明白居易对音律的精通 2、沦落人解得沦落音,沦落音触发沦落情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诗歌写了琵琶女几次演奏?作者是如何写的?重点是哪一次? 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一共写了3次,其中第2次是重点 活动一:妙语绘声,体会直接描写的生动形象1.曲为心声:音乐如人生,音乐寓人生,本诗不仅写出了琵琶女技艺的高超,更写出了人物之情感的波澜第二次演奏,琵琶曲调可分几个乐段?有哪些起伏变化?请结合琵琶女的身世,能否从音乐的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填写下面内容前奏→清脆流畅 →低沉幽咽→高亢激越→戛然而止 ↓ ↓ ↓情感特点:青春得意→悲伤抑郁→愤怒控诉→2.第二次演奏,白居易对音乐的描绘可谓绝唱,分析用了哪些技巧?写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完成下列表格。

      手法例句效果拟(摹)声大弦嘈嘈小弦切切用“嘈嘈”“切切”两个叠词来模拟琵琶大小弦弹出的不同声音效果比喻(以声喻声)如急雨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如急雨——粗重深沉;如私语——柔美细腻大珠小珠落玉盘——圆润清脆 通感(以形喻声)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四弦一声如裂帛黄莺——花下啼叫——婉转流畅泉水——冰下流过——滞涩难通银瓶乍破 铁骑突出 ——激越雄壮刀枪齐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短促急迫、戛然而止活动二:烘云托月,感悟间接描写的微妙之处 侧面描写,主要通过人物衬托、事物衬托、环境烘托等方法来实现请同学们回到课文,找出描写诗人第一次和第三次听弹琵琶的反应的相关诗句、环境描写的诗句,体会其表达效果,完成下列表格 诗句 侧面描写的方法效 果1、枫叶荻花秋瑟瑟2、别时茫茫江浸月环境烘托1、渲染悲凉的气氛,奠定全诗的基调2、衬托离愁别绪1、东船西舫悄无言2、唯见江心秋月白人物衬托  环境烘托1、衬托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2、烘托“声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1、主人忘归客不发2、曲罢曾教善才服 妆成每被秋娘妒3、满座重闻皆掩泣人物衬托1、侧面表现了琵琶曲的强大吸引力;2、“善才”“秋娘”来衬托琵琶女的色艺俱佳3、从侧面表现诗人感伤程度之深。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事物对比条与琵琶女的“仙乐”形成鲜明的对比1、春江花朝秋月夜2、绕船月明江水寒3、住近湓江地低湿 黄芦苦竹绕宅生环境烘托1、以乐景衬哀情,内心的孤独凄凉2、烘托琵琶女冷落凄苦的心情;3、条件艰苦、环境恶劣,衬托寂寞悲凉的心境活动三 学以致用,提升实际的答题能力 阅读下列这首诗, 完成下面题目省试①湘灵②鼓瑟 钱起善鼓云和瑟③,常闻帝子④灵冯夷⑤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⑥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注】①省试:唐时各州县贡士到京师由尚书省的礼部主试,通称省试②湘灵:湘灵:传说中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舜死后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变成湘水女神③云和瑟:云和,古山名《周礼·春官大司乐》:“云和之琴瑟④帝子:屈原《九歌》:“帝子降兮北渚注者多认为帝子是尧女,即舜妻⑤冯(ping)夷:传说中的河神⑥苍梧:山名,今湖南宁远县境内,又称九嶷,传说舜帝南巡,崩于苍梧此代指舜帝之灵问题: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正侧结合表现手法来描写音乐的呢?(6分)答:正面描写:①“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用夸张和拟人的修辞手法;②“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通过比喻和通感的手法。

      侧面描写:①“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人物衬托;②“白芷动芳馨”事物衬托;③“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环境烘托课后演练一、选择题1.全是侧面烘托琵琶女琴技的一项是( B   )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②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④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⑤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泪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2.选出对白居易《琵琶行》一诗有关诗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D  )A.“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第一句包含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句通过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B.“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第一句点明了送别的基调:“惨”第二句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境,可谓情景交融:与友分别心绪难平,心情和眼前月色一样,一片茫然C.“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情景交融与开头“夜”“船”“月”相呼应,烘托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及演奏的悲凉气氛,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广阔空间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该句运用了反问和借代修辞手法将诗人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实为画龙点睛之笔,同时也是全诗的主题即上段“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形象化说明3.《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滩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里写的乐曲旋律的变化是( A )A.由舒徐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B.由激越雄壮—逐渐沉咽—间歇停顿—舒徐流畅C.由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激越雄壮D.由激越雄壮—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二、理解性默写1.《琵琶行》中白居易用生动的比喻来写无形的音乐,其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两句描写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同显,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两句写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婉转流利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时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3. 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却又戛然而止的诗句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4. 在第二次音乐描写中表现琵琶女与诗人情感交流的诗句是: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三、诗词阅读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注]①绿绮,古代著名的琴②流水,《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钟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16.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首联“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简短的十个字,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B.颔联正面描写蜀僧弹琴为我”二字表明弹者与听者的友情挥手”是描摹弹琴的动作,语出嵇康《琴赋》“伯牙挥手,钟期听声”C.颈联的“客心洗流水”,是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像被流水洗过一般畅快、愉悦霜钟”点明时令,与尾联的“秋云暗几重”照应D.尾联写听完蜀僧弹琴后的感觉,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暮,秋云灰暗,诗人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惆怅、沉重起来17.本诗在音乐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答:①侧面描写。

      通过描写诗人听琴时的感受,衬托琴师技艺的高超、音乐的魅力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比喻琴声之清越宏远;把乐声比喻成流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好像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愉悦运用“高山流水”的典故,表现蜀僧和自己通过音乐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余响入霜钟”也是用典,写琴音与钟声交响,兼寓知音之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pdf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一次方程(组)及其应用-思维导图.pdf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应用-思维导图.pdf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二次根式-思维导图.pdf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分式-思维导图.pdf 人教新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7.2 投影与视图.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4.3 全等三角形.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2.2 分式方程.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微专题 第二章 结合传统数学文化考查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课件:考点知识梳理 2.2 分式方程.ppt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8.1 统计.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5.2 第3课时 正方形.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6.3 与圆有关的计算.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1.4 二次根式.docx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平均数3-北京版 (共15张PPT).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鸡兔同笼人教新课标(共20 张ppt).pptx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2课时常见的数量关系|苏教版|苏教版 (共9张PPT).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六单元 运算律 第8课时 相遇问题|苏教版 (共8张PPT).ppt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3.4 第2课时 二次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