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3篇.docx

53页
  • 卖家[上传人]:菲***
  • 文档编号:342860324
  • 上传时间:2023-01-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1.57KB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3篇小学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第1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与感受圆的基本特征,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1.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2.感受圆的基本特征 3.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教学难点:应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不同的含有圆形的实物、剪刀、直尺、圆规 教学过程 教学例1 (一)感知生活中的圆听,一滴雨水滴在平静的水面上,荡起一层层涟漪,看,是什么形状? 出示图片,问:这些物体上也都有圆,谁来指一指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看到圆? 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圆 (二)自主画圆先请你想方法画出一个圆,并在小组里交流你是用什么画的? (三)交流感受你觉得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二、圆规画圆,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例2 (一)圆规画圆 1.认识圆规如果要画一个更大、更小或指定大小的圆,借助你手里物品上的圆还行吗?得有一个能调节大小的画圆工具——圆规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它? 2.尝试画圆你能试着用圆规画一个圆吗?试试看师同步在黑板上画圆) 3.展示作品,归纳画法 (1)展示完美作品问:你是怎样用圆规画圆的?课件出示画圆步骤: ①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 ②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 ③把装有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 (2)展示问题作品强调画圆时的注意点定点,定长) 4.规范画圆如果让你重新画一个圆,有信心画得更好吗?要让全班同学画的圆一样大,该怎么办呢?(脚距?厘米) (二)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1.圆心师:画圆时,针尖固定的这一点,在圆的什么位置?你猜这一点叫什么?(板书:圆心)通常用大写字母O表示生标O) 2.半径你能在圆内画一条线段表示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吗?试一试指名板演) 小组交流:你是从哪画到哪的?(区分圆内、圆上、圆外) 其实,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圆的半径,通常用小写字母r表示。

      板书:半径,r生标r)刚刚画的圆半径是几厘米?如果要求画一个半径5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为多少? 3.直径 你能在圆内画一条线段将这个圆平均分成两份吗?画画看指名板演)画好后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像这样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圆的直径,通常用小写字母d表示板书:直径,d生标d)刚刚画的圆直径是几厘米?如果要求画一个直径5厘米的圆,圆规脚距应定为多少?(2.5厘米) 4.练一练第1题课件出示)(以毫米作单位,要准确 三、合作探究,揭露圆的特征 教学例3 我们认识了圆心、半径、直径,其实,关于半径和直径还有许多奥秘呢,一起来探索好吗? (一)合作探究:出例如3 师:先任意画一个圆,把它剪下来2分钟够不够?) 示: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在小组里讨论: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课件反应)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3)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有什么关系?(课件反应) (4)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对折引伸) (二)汇报。

      略)根据学生汇报板书无数条,都相等,d=2r,r= (三)你还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你觉得对折时的折痕就是圆的什么?直径所在的直线就是圆的对称轴 五、回忆总结,赏析提升 (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二)视频欣赏后问:圆在建筑物中,艺术品中被广泛运用,大自然中也随处可见圆的身影圆美吗?板书:圆 圆心(O) 同圆中半径(r)——无数条,分别都相等,d=2rr=d 直径(d) 作业实践活动 (四)练习:1.判断 2.练习十七第1题说说是怎样想、怎样算的) 3.练习十七第2题提醒:要在圆中标出相关条件) 四、拓展延伸,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请大家看动画片,高兴不? 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车轴要装在哪儿?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第2篇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15~118页 目标预设 知识技能在尝试画圆的过程中领悟画圆的方法,会正确使用圆规画圆,能结合自学、交流、探索等活动,准确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 数学思考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创造、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深刻把握圆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交流能力。

      问题解决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认识世界、解释生活,逐步形成“数学地思维”的习惯 情感态度使学生初步体会圆的神奇及其所包蕴的美学价值 教学过程 一、现象激趣,引入探究 1.交流: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过圆?通过交流,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圆无所不在 2.结合波纹、向日葵等事物,进一步带着学生领略圆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分层探究,体悟特征 1.画圆剪圆──首次感知 (1)学生尝试画圆通过交流,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并将“画指定半径的圆”这一要求巧妙地孕伏其中 (2)剪圆既帮助学生感知圆的特征,又为下面的探究活动准备素材 2.认识概念──初尝成功 结合学生的原有经验和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自学、交流、操作等活动自主建构起对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的理解为探究活动做好认知层面的铺垫 1.开放探究──体验特征 先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初步明确探究方向在此根底上,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手中的圆片和教师提供的相关支持性材料,共同研究圆的特征,并将研究过程中的发现记录下来。

      教师以合作者、组织者的身份介入学生的研究活动对有困难的研究小组提供支持并收集学生中有价值的发现,以备交流 2.交流展示──共享发现 将学生探索过程中生成的具有代表性的发现聚集成“我们的发现”,并引导全班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分享,深化理解,直至建构起对于圆的完整、系统的认识 二、实践拓展,文化渗透 1.基本练习 (1)判断:图中的哪一条线段是圆的半径或直径? (2)口答:根据半径求出直径根据直径求出半径 (说明:本项练习没有单独设置而是结合上面的“交流展示”环节,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穿插 2.史料链接 介绍我国数学史上关于圆的研究记载,比方“圆,一中同长也”(《墨经》)、“圆出于方,方出于矩”(《周髀算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周髀算经》),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此外,教师结合相应史料的介绍,比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将一些联想题、开放题自然穿插其中,既渗透了数学历史、文化,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像能力 3.解释应用 引导学生运用圆的特征解释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比方“水纹为什么是圆形的”,“盛开的向日葵为什么是圆形的”等,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圆的特征的认识。

      并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生活 4.圆与人文 借助多媒体,直观地为学生展示圆在人类历史、生活、文化、审美等各个层面的广泛应用,比方“圆与桥梁设计”、“圆与中国剪纸”、“圆与中国结”、“圆与中外建筑”、“圆与著名标志设计”等,引导学生感受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联,体会圆的美学与人文价值 教学反思 数学也是一种文化,《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中明确指出:“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践行并彰显数学的文化本性,让文化成为数学课堂的一种自然本色,我们着眼“过程”与“凝聚”开展了初步的探索 1.数学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于她的认识己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如今,与其说数学是一些结论的组合,毋宁说她更是一种过程,一种不断经历尝试、反思、解释、重构的再创造过程因而对于圆的特征的认识,我并没有沿袭传统的小步子教学,即在亦步亦趋的“师生问答”中展开,而是将诸多细小的认知活动统整在一个综合性、探究性的数学研究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分享等,引领学生经历了一次“研究与发现”的完整过程整堂课,“发现与分享”成为真正的主旋律,而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恰恰在创造与分享的过程中得以自然建构与生成。

      2.承认“数学是一种过程”的同时,我们也应清晰地意识到,作为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后,“凝聚”并积淀下了一代代人创造和智慧的结晶,我们有理由向学生展现数学所凝聚的这一切,引领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的博大与精深,领略人类的智慧与文明基于此,教学伊始,我们选择从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引人,引发学生感受圆的神奇魅力;探究结束,我们介绍了中国古代关于圆的记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最后,我们更是借助“解释自然的圆”和“欣赏人文的圆”等活动,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中不断积累感受、提升认识,努力使圆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润于学生的心间,成为学生数学成长的不竭动力源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第3篇 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和初步认识圆的根底上开展学习的,在学生认识了多种平面图形的根底上认识的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由于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所以教材首先从日常生活的常见物体中引出圆,再凭借圆形物体画出圆,然后利用折叠的方法找出圆心,在此根底上,通过测量、比较和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半径和直径以及它们的长度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

      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并没有给出圆的本质特征的描述,但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画一画等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对此加以体会,为学生到中学学习圆的定义提供了感性认识和直观经验 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在低年级已经对圆有了初步认识,加之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缘故,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积累,只是在概念上尚不具体化,同时已经学过了几种常见图形认识,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根底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思维处于经验性的逻辑思维,思维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和抽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前学的几种常见图形是由线段围成的,而圆则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无论从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 故此,在教学中要严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列举出日常生活、生产中所见到的圆形物体,引出圆的概念,了解圆的特征圆的相关知识与特征,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