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晋文公传奇一生-忍与让的智慧-打仗靠狠

81页
  • 卖家[上传人]:尘土
  • 文档编号:156613460
  • 上传时间:2020-12-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20MB
  • / 8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晋文公传奇一生-忍与让的智慧-打仗靠狠说到春秋中原争霸的战争,先要提起一个人,就是晋文公重耳。 有人说,重耳打小是个纨绔子弟,这是冤枉。 公元前656年,重耳离开晋国,四处逃亡,完全是缘于晋国内乱,说得更清楚一点,是因为一桩冤案 重耳的父亲晋献公,宠爱骊姬,骊姬是个有理想的女人,她的理想是让自己的亲生儿子奚齐当上太子,以后继承君位。于是,这个女人用计陷害已立的太子申生。让申生将下了毒的酒肉献给晋献公,晋献公误以为太子要谋害自己,最后逼得申生自缢而死。死了一个还不够,骊姬觉得申生的弟弟重耳和夷吾仍具威胁,又陷害这哥儿俩。晋献公再次上当,派兵攻打蒲城,讨伐重耳。重耳被迫从蒲城逃亡到狄国。 这就是左传里记载的晋国“骊姬之乱”。 要知道,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的战争,一个种族与另一个种族的战争,一个势力集团与另一个势力集团的战争,归根结底,都是人与人之间的战争。显而易见,说战争必先说透人。 拿重耳来说,避祸而逃,一逃整整十九年。 这是何等辛酸的十九年? 没有这十九年的磨砺,也就没有后来改变中原格局的城濮决战。 当时,跟随重耳一同逃亡的几个大臣,狐偃、赵衰、魏武子、司空季子都是晋朝的人才。他们陪伴

      2、重耳在狄国待了十二年,为躲避追杀,又辗转到卫国。 卫文公对待重耳,丝毫没有春天般的温暖,而是秋风扫落叶。重耳在一个叫五鹿的地方挨饿,比喝了三鹿更痛苦,只能向农夫乞讨食物。待不下去,又到了齐国。 齐桓公大不一样,厚待重耳,将自己的宗室女儿姜氏嫁给重耳,又赐给马车十二乘,一乘是四匹马。有点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变成美好人间的意思。 对于一个流离失所、长期饥肠辘辘的人来说,这就算到天堂了。 重耳很满足,沐浴在齐桓公慈善事业的阳光中。要说这时他有什么雄心壮志,想当春秋霸主,那是扯淡。这期间,他内心苦涩,精神颓丧。唯一的奢求就是生存,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齐桓公给了他,他有些“乐不思晋”。 想想看,一路艰辛奔走,却不像西天取经最终有个盼头。人最怕什么?不怕骑虎难下,怕的是找不到老虎骑。 无事业可从的人,肉体即便充实,内心也是惶惑空洞的。 幸运的是,重耳身边有能人有智者商量对策,他们想规劝重耳离开齐国,切勿贪图安乐。 一帮人蹲在桑树下密谋,却不知树上有个采桑的婢女。婢女跑去报告姜氏,姜氏很害怕,担心齐桓公得知后杀了重耳,便亲自劝说重耳逃走。重耳坚决不肯,床上有睡的,桌上有吃的,身上有穿的,谁还愿

      3、意再过窘迫潦倒食不果腹无依无靠的日子。 姜氏只好与狐偃共谋,将重耳灌醉送出齐国。 路上,重耳醒来,勃然大怒,操戈驱赶狐偃。但是,这时他已不能回齐国了。 告别齐国,重耳一行又先后到了曹国和郑国。这两国的大臣深知重耳身边的人都是人才,劝自己君主善待重耳。可两国的君主曹君和郑文公却有眼不识金镶玉,对重耳怠慢无礼。重耳只能继续漂流,到了宋国,宋襄公赠马车二十乘。之后,重耳前往楚国,见到楚成王。 在楚国,重耳清醒意识到一条生存法则靠谁都靠不住,要活着要自立,就一条:不要靠,要一起搞。 因为楚成王盛宴款待重耳时,问重耳将来如果返回晋国,用什么来报答? 这个疑问句具有醍醐灌顶的效果! 即便当时的重耳不会预见到,他与楚国将来会有一场改变中原格局的历史性会战,但至少他清醒了,他没有朋友,没有恩人,就算他感恩,对方也要吃掉他,这是国家利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要侵吞占领称霸,就要战争,战场上不讲私人交情,商场上也一样。 清醒后的重耳,这样回答:楚国各种物资都有,不需要晋国的,若我得回晋国,一旦晋、楚交战两国演习军事,在中原相遇,“其辟君三舍”,如果还得不到君王的宽大,就将跟君王较量一下。左传里这么记载。 退

      4、避三舍,这是耳熟能详的成语,一舍为三十里,三舍九十里。 楚国的令尹子玉一听重耳的话,觉得不对劲。这家伙眼下落魄,貌似懦弱,可他的眼睛背叛他的心,骨子里蕴藏霸气和刚强,是个逢敌必亮剑的主儿。今日留他性命,将来必生后患。 楚成王却不听从,没除掉重耳,而是将其送到秦国。典型的拿豆包不当干粮,搁嘴边都不啃,哪能想到席间一番话,竟真成了将来一场大战的伏笔。 秦穆公笑纳了重耳,把他当枪使,以对付当时的晋怀公。你齐桓公送一个女儿,我大手笔,送五个女儿,嫁给重耳为妻妾。 直到公元前636年,秦穆公才送重耳归国。 晋国此时是个什么情况呢?国势衰弱,晋怀公不得人心。重耳归国后,晋国的大臣们转向重耳。重耳掌握了军权,进入曲沃,成为晋国新一代君王,是为晋文公。 晋文公登上历史的政治舞台,干了两件大事。这两件事都是一个目的:强盛国力。头一件:安内,进行国家内政改革。第二件:联外,外交活动,争取盟国。 晋文公到底是周游过列国的角色,逃亡十九年,积累了很多财富。回国登君位,短短两年,便使内乱十余年之久的晋国百废俱兴。 晋国真的强盛了。但能强过楚国吗?数年来,楚国一直在发动战争。泓水之战击败宋国,声威大震,一股打遍中

      5、原无敌手的气势,席卷而来,迅猛向黄河流域扩张,相继控制了鲁、郑、陈、蔡、许、曹、卫、宋等中小国家。 楚成王的战略是一手软一手硬,亲善镇压并用。泓水之战前,陈国私通宋国,楚成王就派大军征讨。泓水之战后,宋成公来投降,则给予优厚待遇。对于未与楚国结盟的齐、晋、秦三个大国,则用不同手段区别对待。 对齐国,楚国拥立公子雍,并派兵驻守彀邑监视他,同时任用齐桓公的七个儿子为楚国大夫,以收拢齐国人心。对秦国,则派重兵屯守商密(今河南淅川县荆紫关)等地,以阻碍秦军东出。对晋,则以隆重的礼节招待当年流亡的重耳,其目的就是,预先联络感情,为楚国霸占减少一个对手。 再说齐国现状,原本为中原霸主,可齐桓公死后,国家陷入内乱旋涡,失去了霸主地位。秦国又致力于向西方兼并,对东方诸侯争霸持观望态度,保持中立。就国力而言,唯有晋国可以与楚国抗衡。 楚成王野心膨胀,晋文公心里门儿清。此时,他已60多岁。一个60多岁的君王还能折腾多久?他会想到自己死后,国家会不会被楚国这头猛虎吞没;还会在夜阑人静时回顾自己的一生。哪个男儿不想“手握天下权,醉枕美人膝”?晋文公更想! 这辈子不能就这么交待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争当霸主。

      6、楚成王有楚成王的争霸战略,晋文公也有自己的一套。很简单,六个字:尊王室、联齐秦。以此与楚国争霸。 简单的六个字,含义却不凡。“尊王室”,是以齐桓公和宋襄公为鉴,吸纳其经验,汲取其教训,尤其是齐桓公“尊王攘夷”的办法,是事半功倍的良策。 晋文公登君位第二年,公元前635年,周室发生内乱,周襄王逃到郑国,遣使者向秦、晋等国求救。 狐偃对晋文公说:“求诸侯,莫如勤王,诸侯信之,且大义也。” 意思极明确:勤王,可提高晋朝在诸侯中的威信,相当于买到个名誉。 名誉是非常要紧的。孟子曾下过断语:春秋无义战。在他眼中,为了争做霸主而发动战争,结果是杀人盈城,尸骨遍野,民不聊生,这些君主都是历史的罪人。 一个君主要比别的君主显得“正义”一点,出师征战就必得有个靠谱的名分,简言之:旗号。齐桓公曾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晋文公亦是如此,亲率大军前去救援周襄王,并护送周襄王返回王都洛邑。 正如狐偃的算计,晋文公“尊王勤王”的举动,在诸侯中提升威信的同时,又获得周襄王赏赐的阳樊、温、原等地,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温县西、济源县西北一带。 晋文公很欣慰,他知道这一地区对争霸中原的战略意义,便将这一带作为日后进出中原的基

      7、地,大力经营。 可见,天下没有无缘故的爱,更没有无缘故的奉献。尤其争当霸主的人,皆是施小恩必图大利。像如今经商,给对方一点蝇头小利,从而赚取大利润。这一招,对满脑子小农意识,眼界不开阔的对手尤其见效,一试一个准儿。 想当年,晋文公逃亡时,齐桓公、楚成王厚待他,不都是施些小恩,给些小甜头吗?而晋文公可不是小农,几碟小菜怎能填满他的雄心? “尊王室”就是“攒名誉,获大利”。再说“联齐秦”,晋文公为表示与秦国通好,在公元前636年秋天,派兵助秦攻鄀(今河南省内乡县西),以袭取楚国的商密。这举措实在是一石二鸟的战略安排,一面诱导秦国南下楚国,一面借秦国南下牵制楚国对中原的压力。 至于与齐国通好,由于地势上晋、齐两国中间隔着一颗丧门星,就是楚国的附属国卫国,晋国只能在政治上与齐国遥相呼应,大白话叫“神交”。 国家强盛,战略成功,名声飞扬。让人眼红,也让人仰慕。老话说: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一个平常人忽而名利双收,自然有人攀附。晋国就是这个情况。 泓水之战后,宋成公被迫归附楚国。表面归附,内心却始终以屈从“蛮夷”为耻,见晋国日益强盛,就转而投靠晋国。 这期间,齐、鲁两国交战,鲁国派大夫公

      8、子遂和臧文种去楚国求兵伐齐,楚国出兵夺取了齐国的谷(今山东东阿),将齐桓公之子雍放在那里,让易牙辅佐他,为鲁国打援,并派楚大夫申公叔守卫。 宋国此时投靠晋国,可就捅破了天。如果说,晋楚大战是一个早已埋下的炸弹,宋国的投靠就是一条引线。 宋成公的举动,对晋文公是莫大的鼓舞,对楚成王则是莫大的打击。充分实现了让楚成王恼羞成怒的效果。 楚成王青筋暴跳七窍生烟跟拔火罐儿似的。伤脸面是轻的,关键是如果不打击宋国,其他中小诸侯国难免不会效仿宋国,你楚成王还能算中原霸主吗?打了多年仗扩张势力,到头来武二郎身份武大郎待遇,楚国是被扣了一顶绿帽啊。必须杀鸡儆猴,警示诸侯。 公元前633年冬,楚国联合陈、蔡、郑、许四国,组成五国联军,浩浩荡荡围攻宋国。人马战车滚滚奔涌,喊杀声响震荡心魄,浓烈的死亡气流逼近宋国,每一个宋国人都感受到大难临头的冲击。冬日凛冽冰风里满是刀光剑影,空气中飘荡的血腥味一波退去,一波又起,挥之不去。四周皆是敌人大军,乌鸦般层层叠叠,看在眼里心中压抑。 况且,为首的是楚国,交过战,宋国惨败于对方。没打先怯三分,原本实力也弱,加之对手是五国联军,宋国只有挨打的份儿,唯一的出路就是:死守、

      9、求援。 可是,救援若没到,宋国守得住吗? 读过孙子兵法作战篇的都知道,孙子是不主张攻城的。他说“攻城则力屈”。一方面,是因为春秋时期兵器、工具落后,经济力量也不足,攻坚战特别难打,在敌方的深沟高垒面前,往往久攻不下,因粮草不济等原因,只得退兵;另一方面,春秋以前和春秋时期城市本就不多,而且不大,两国交战多是野战,不重攻城,也不重筑城。 左传隐元公年中也说过一句话:“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雉是度量单位,高一丈、长三丈为一雉。 这种不重攻城、不重筑城的情况,在春秋中期才逐渐发生变化。因此,宋国能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抵挡住楚联军的围攻。 宋国一面坚守,一面由司马公孙固去往晋国求援。 晋国与楚国的争霸战争早晚要来,晋文公只是没想到,来得如此迅猛,如此突然。很显然,晋国一旦出手援助宋国,就是挑明了和楚国作对。 晋文公召集臣僚商议对策。 跟随他多年的大夫先轸说:“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 意思是,宋襄公在国君逃亡时,曾厚礼相待,如今报答宋国恩惠、建立晋国霸业的时候到了。 “报施、救患、取威、定霸。”先轸斩钉截铁的八个字,使晋文公下了决心。不说报恩,就说宋国投靠自己,认自己为大哥,如今小弟出了事,当大哥的不出面援助,还有什么威风和信义可言?势必令诸侯耻笑。况且,唇亡齿寒,宋国被吞,楚国接着就会收拾齐国、晋国。 无论从哪方面讲,这一场仗都非打不可! 但是,怎么打?晋军救宋必经曹、卫两国。而曹、卫两国又都是楚国的盟国。针对这个情况,狐偃提出建议:“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 狐偃的建议有自己的道理,他认为,楚国刚得到曹国的归附,又新与卫国结亲,如果出兵攻打曹、卫,楚国一定会派兵援救,这样就可以解除楚国对宋国的围攻,齐国也没有危险了。 这一建议听起来不错,是否可行呢?倘若楚国不援救曹、卫两国,坚决围攻宋国,到时又该怎么办? 但这时候还有更好的办法吗?攻打曹、卫两国就有可能调动楚军北上作战,以

      《晋文公传奇一生-忍与让的智慧-打仗靠狠》由会员尘土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晋文公传奇一生-忍与让的智慧-打仗靠狠》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