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瓜娃子”考释.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caoka****i345
  • 文档编号:131045499
  • 上传时间:2020-05-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3.22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瓜娃子”考释“瓜娃子”考释:未知 一、“瓜娃子”的起源“瓜娃子”是四川人的口头禅,其意为傻瓜。检点旧籍,成书于1930年的蜀籁已有“瓜娃子有瓜福”、“瓜娃子头上有青天”的记载。宋代周密齐东野语说:“方言俗语,皆有所据”。那么,“瓜娃子”又是怎样来的呢?“瓜娃子”是由“瓜子”一词加上“娃”而产生的。清代孙点历下志游:“呼小儿日娃。”原注:“吴有馆娃宫,后官人美者皆日娃,盖爱惜之称也。”四川人称呼别人时也常常加上一个“娃”字,如男孩叫“男娃子”,女孩叫“女娃儿”;在叫自家孩子时,家里的长辈会取其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明称“某娃”。“娃”的称呼也由爱惜转而略带戏谑,如称小偷为“贼娃子”,称高大结实的人为“莽娃儿”等。“瓜子”一指瓜类的种子,也作瓜籽,如苦瓜籽、丝瓜籽;一指由植物的种子炒制而成的食品,如南瓜子、向日葵瓜子;一指拳头,江湖以拳头为瓜子,清唐再丰鹅幻汇编卷十二江湖通用切口摘要载“打拳头、跑解马,总称日瓜子”。愚蠢呆笨不聪慧的人也被戏称为“瓜子”。民国胡朴安先生的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六十一记载:“甘州人谓不慧子日瓜子”。“瓜子”一词在醒世姻缘传第八十五回里又叫“乡瓜子”。“乡瓜”也作“

      2、香瓜”,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三:“凡乡人初次进城,不知事理不知人情,俗谓之香瓜。”不管是“瓜子”还是“乡瓜”,都是以“瓜”为词根的。“瓜”在四川方言作为形容词,意为傻。(参见张一舟:从(跻春台)的校点看方言古籍整理)通常以为“瓜”是由“傻瓜”而来,何谓傻瓜?齐如山先生在北京土语中解释道:“愚人,傻人,则大家恒呼之为傻瓜。”、但在解释傻瓜一词的来源时,他却说“瓜字来源未详。”其实,“瓜”表示傻,并非从“傻瓜”一词省文得来。“瓜”这一语源出于古代敦煌地区。宋书记载:“瓜州,出大瓜故也,亦云出美瓜,因以为名。”瓜州即古代敦煌,汉书?地理志:“敦煌,古瓜州也”,敦煌因出产甜瓜,于是就把此地命名瓜州,也把此地种瓜的农民也叫做“瓜子”。种瓜人被叫做“瓜子”,这与“棒子”一词来源相同。清王葆心虞初支志引铁保吉林穷棒子说:“人,何以棒子称?吉林产参,土人称参为棒棰,称刨夫为棒子。”东北山区出产人参,当地人把人参叫着“棒棰”或“棒子”,而挖参人也被叫作“棒棰”和“棒子”。除了以“瓜”代傻,四川方言中还有以“苕”代土的。土气、土头土脑在四川方言里叫“苕气”、“红苕气”、“苕眉苕眼”。在李劫人先生的死水微澜

      3、里,有这样的话:“顾天成虽是个粮户,但终于洗不脱周身的土气,也就是成都人所挖苦的红苕气。”四川先前一些城里人还把农村姑娘叫做“红苕花”,把进城的乡下人叫“红苕娃儿”,把土气还未脱尽叫做“红苕屎还没拉完”。这当然是歧视语了,是毋须赘言的。无独有偶,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在市镇和乡村之间的对立一文提及其家乡贝亚恩当地的农民受到嘲讽:“乡下人(branasses或branes),生长在小块土地上的禾本科植物(aubiscous),山林中的人(bouscasses),一种洋葱(escanoulhes)壁虱(laparous或lagas),这就是萨波尔的农民(payanasde Soubole)的贬义绰号,他们是粗鲁的,笨拙的,沾满泥浆的,没有教养的,穿着古怪的。”(单身者舞会)可见无论中外,都有那么一些自视甚高的所谓城里人会以甜瓜、棒棰、红苕、洋葱一类农植物、禾本科植物来当做农民的代名词,以表示嘲讽和轻视。旧时一些人除以职业的对象指代从业者之外,还有拿从事该职业所使用的工具来指称从业者,以表示贬低的恶习。如戒庵老人漫笔?今古方言大略:世俗“诟骂农吐之称日牛”;又如成都的人力三轮车师傅常被喊

      4、作“三轮”,重庆街头的持棒子的临时搬运工被叫作“棒棒”等。二“瓜娃子”体现的文化心理吉林穷棒子说载:“高丽称穷贱者为棒子,棒子而穷,故称之云尔。”穿梭于深山密林,攀援于悬崖峭壁的挖参人者是经济贫乏、地位低贱的穷人,故而把穷贱的人也叫做“棒棰”或“棒子”。“瓜子”与之道理相同。“瓜子”一词最初并无褒贬之意。但是由于产业的分工不同,有的行业人员会歧视其他行业人员。农民的勤劳本分、踏实诚恳、老实厚道的品质被曲解为愚蠢呆笨,“劳动人民总是干着最为笨重的体力活,被看着是砸(zhang)笨的。”(孙和平:四川方言文化民间符号与地方性知识)“砸笨”也写作“奘棒”,新场乡志?方言:“奘棒:愚人。”(成都市大邑县新场乡志编写组:新场乡志手写本,1984年10月编写,藏于大邑县档案馆)此现象在扬雄的方言里早已体现出来:“僵,农夫之丑称也。南楚凡骂庸贱谓之田僮。”(钱绎:方言笺疏)同理,“瓜子”一词的蠢人、傻子之意,也是逐渐演变出来的。传统社会其实一直是瞧不起作为“卑贱者”之一的农民的。吴聪贤先生认为:“中国社会虽然重视农业而受它的影响很大,可是农民却一直没有真正被重视过。中国的重农思想可以说是重视农业而没

      5、有重视农民。”(现代化过程中农民性格之蜕变)长期以来,一些人在提到农民或和农民相关的事物时,多鄙夷轻贱之称,如“土包子”、“乡巴佬”、“黄泥巴脚杆”等等;过去一些四川人口头的“弯弯”、“弯脚杆”、“二哥”、“农二哥”、“栾二哥”、“工人老大哥,农民傻二哥”的说法,就是这种思想的残余。旧时乡下人过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单纯生活,对都市里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娱乐自然是陌生的。再者他们安土重迁,很难进城,见识不广;即使进城也如高晓声笔下的陈奂生上城一样什么也不懂,对什么都好奇这在元人杜善夫的套数庄家不识勾栏、明人冯梦龙的山歌乡下人弗识枷里人以及清人曹雪芹的笔下早已有反映。(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进大观园”于戏谑中折射的是广大农民的辛酸与愤懑。)由此而形成讽刺乡下人见识短浅的俗语方言:“乡下人弗识某某”,如“乡下人弗识?头丑”(王有光:吴下谚联)、“乡下人弗识秀眼”、“乡下人弗识走马灯”(清稗类钞?方言)等等。这样的乡下人在一些城里人眼中就成了呆傻的人。“山民朴,市民玩,处也”(汉?荀悦:申鉴?时事),归根结底,阶级的对立、城乡的差异乃是所谓城里人(实谓鲁迅先生所指出

      6、的有闲阶级)歧视乡下人的主要原因。三“瓜”的产生时代与传播分布“瓜娃子”以“瓜”为词根,“瓜”表示傻的义项具体产生于何时,已难考证。但从清人黎士宏仁恕堂笔记记载来看,至少在盛唐之前已经有此说法:甘州人谓不慧子曰“瓜子”,殊不解所谓。后读唐书贺知章有子请名于上,上笑曰:“可名之曰孚”,知章久乃悟上谑之,以不慧故破“孚”字为“瓜子”也。则知瓜子之呼,自唐以 前已有之。(转引自辞海“瓜子”条)检索新旧唐书,贺知章传里皆无对此事的记载。笔记中的“唐书”并非二十四史中的新旧唐书,而当为“唐代之书”唐人郑綮的开天传信记:贺知章秘书监,又高名。告老归吴中,上嘉重之,每别优异焉。知章将行,涕泣辞上,上曰:“何所欲?”知章曰:“臣有男未有定名,幸陛下赐之,归为乡里荣。”上曰:“为道之要,莫若信。孚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卿子必信顺之人也,宜名之曰孚。”知章再拜而受命。知章久而谓人曰:“上何谑我耶?实吴人,孚乃爪下为子,岂非呼我为爪子耶!”(丛书集成初编)仁恕堂笔记的资料源于开天传信记,但是两则材料的不同之处在于一破“孚”为“瓜子”,一破为“爪子”。孚在说文解字里属爪部,“?”即“爪”,但有时也写作“瓜”。

      7、中文大辞典?爪部爪哇:“元明史皆作瓜哇,系爪哇之误。”又瓜部“瓜哇:国名,今之爪哇。”唐并州司兵张义墓志把“弧”字的偏旁“瓜”写成了“爪”。(秦公:碑别字新编)可见古代书写时“爪”与“瓜”常相混。辽代释行均在其龙龛手镜?瓜部提出:“瓜,古花反,尔雅曰:瓜,华也。广雅云:龙蹄兽掌者,瓜也。亦州名。又瓜部与爪部相滥,爪音,侧绞反。”“瓜部与爪部相滥”正是形成以上两则材料差异的原因。在通俗篇中也记载了“瓜”、“爪”相混以致张冠李戴的现象:“俚俗谓补不足日找。据集韵,找即划之变体,而俗读若爪,盖以划音胡瓜,误认瓜为爪焉耳。俗字之可笑,类如此。”从开天传信记可知,在唐朝时,“瓜子”一词已传播到大唐的都城长安和东南吴地。在宋元明清的典籍中,它一直在变化着,或以“爪子”的形式,或以其他变体流传。“瓜子”在元明戏曲中多作“爪子”,如元无名氏村乐堂第二折:“兀那爪子也,你不要言语,我与你这枝金钗儿。”元刊本西蜀梦第三折有“瓜关西”一语,瓜关西,是说关西人愚蠢。(这也可证瓜的语源在陕甘一带。)清褚人获坚瓠二集卷之一:“各省皆有地讳山西日瓜”,而清西压谈徵:“今山西人有爪子之称。唐代宗(当为唐玄宗之误)以孚

      8、名贺知章子,盖戏其为爪子也。(日长泽规矩也编明清俗语辞书集成第三辑。此也可证“瓜”“爪”相混同,“爪子”即“瓜子”一说。)提到“瓜”表示傻、笨的义项的地区分布,汉语方言大词典第一卷中记载有三处:陕西西安、江苏扬州、四川成都。除了“瓜”义项的发源地甘肃,上段提及的山西,和醒世姻缘传所在的山东方言区外,这一义项的地区分布尚有吴语区、云南昭通等。吴语区从清周亮工字触卷之五谐部:“吴人谓孚乃爪下子”可证;云南昭通见于姜亮夫昭通方言疏证?释人:“昭人斥人愚鲁喜用瓜字,日呆瓜,笨瓜,傻瓜,黄瓜。”从地理位置分布来看,这“瓜”表示呆傻义项是以甘肃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的;往东经陕西西安、山西到山东,由山东向南,到江苏扬州,再到浙江吴语区;往南经四川,到云南昭通。而组成词语“傻瓜”之后,更是成为普通话的通用语,通行于汉语使用区。四“瓜”与巴蜀文化“瓜”是何时引进四川的,已不可考。今所见“瓜”的较早的文献记载为清朝光绪己亥年(1899年)刻本、四川方言拟话本小说集跻春台:“要我同你背,莫得那们瓜”。以“瓜”为词根,重叠为“瓜瓜”。成都通览?呼物土名载:“瓜瓜,痴呆也。”李劫人先生对此有更详细的解释。他在大

      9、波第二部中自注:“瓜瓜,即普通话所谓的傻子。不过在四川人使用的这个名词涵义中,又不完全指傻子,但凡个人不太狡猾,说话老实,做事有些傻劲,大家也呼之为瓜瓜。”此外,四川方言中尚有“瓜呆子”、“瓜宝气”、“瓜兮兮”、“瓜不兮兮的”、“瓜眉瓜眼”等词与之意思相近;甚至衍生出另个词汇刘全进(又讹为“刘前进”)。此语是从西游记第十一回刘全进瓜的故事演化而来,即“刘全进瓜”的歇后。“瓜”除了在四川方言语词上的表述外,在四川文化上也有深层的渗透性影响。四川民间故事中就有许多关于瓜娃子、瓜媳妇、瓜女婿的故事。在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四川卷?成都市西城区卷中有瓜媳妇哭丧的故事,形象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傻乎乎的媳妇形象。东城区卷中瓜娃子的故事,看了以后不禁让人捧腹。“瓜”原意指的是种智力上的缺陷,是一种歧视语,但在对四川文化的渗透中,却发生了意义上的转变,成了一种生活的态度。这与郑板桥的“难得糊涂”一脉相通,异曲同工。如张潮幽梦影所说:“曰痴、曰愚、曰拙、曰狂,皆非好字面,而人每乐居之。”痴愚对应的四川方言就是“瓜”。民国初年成都中华书局经理胡浚泉先生即以此为号,自号“瓜翁”。一“瓜”字,即把他乐天知命、抱朴守拙、“吾不变吾痴”(辛巳冬作山居杂咏八首)的品性显现无遗。在川剧表演艺术中,“瓜”还是一种艺术表现技法。被誉为“川剧小生泰斗”的袁玉望先生认为要演好川剧中的文小生,便离不得瓜、腻、秀、媚、宝、痴、傻、呆等情态。在小生表演技法漫谈一文中,他这样解释“瓜”的表演情态和表演技法:“痴与傻,是指一种生理病态而言,瓜却不同。小生的瓜,不是真瓜,也不是假瓜,更不是一味到底的瓜,而是在某种情况下,自然流露出来的一种情态就是俗话说的现瓜像。”(袁玉?椅杼帐酢?)这里的“瓜”,便是一

      《“瓜娃子”考释.docx》由会员caoka****i345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瓜娃子”考释.docx》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收藏店铺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