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史料阅读-爱情

41页
  • 卖家[上传人]:yanj****uan
  • 文档编号:505312781
  • 上传时间:2024-05-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6MB
  • / 4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阅读爱情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第 周有受害者心态的人,拥有悲剧与自毁的个性鲁稚的阳台 2020-07-24 07:00印第安有一个关于两只狼的智慧故事,长老会告诉成长中的孩子们:“我经常感觉,好像有两只狼在我的内心打架,一只既小气又贪心,另一只则是好礼而慷慨” “哪一只会赢呢?”孩子们问。 长老笑着说:“你喂养的那只。” 01受害者心态是什么? 受害者心态:是一种认为“自己是受害者”的想法,认为自己在生活里处处遭受着不公平对待,而自己对此根本无力控制。 在这个状态之下,你会认为自己很可怜,好像整个世界都在反对你,每个人都对你不够好,觉得自己时时陷在困境与被伤害的感觉里。你无法也不能采取行动,只能悲伤与自怜。 我们在这里提到的受害者心态,不是家庭暴力、职场性骚扰、或是巨大灾难的真正受害者的心理状态,而是一种不健康的自我防御机制,这种将一切不快乐不幸福归咎于外人的方式,使自己短暂的获得了同情、安慰甚至照顾。 实际上,这种心态却是内在自我的匮乏与人生掌控能力的丧失。“因为不是我的责任,我是不公平待遇的受害者,因此我无法做出任何让自己更好的改变。”02有受害者模式的人,拥有悲剧与自毁

      2、的个性抱怨是一种无意识的自我防御机制。这是一种将一切不快乐不幸福归咎于外人的模式,起初的交往也许可以使自己短暂地获得了同情、安慰甚至照顾,长期会使人厌烦甚至抛弃。 我们都遇到过这样的人: 常常抱怨老板不能慧眼识英才,导致他在工作里无法发挥全部才能以获得晋升;抱怨伴侣不够体贴入微,忽略他在生活里细微的情绪体验;抱怨儿女不够听话,时时顶撞自己;抱怨周遭的朋友不耐心聆听自己的倾诉;甚至,抱怨马路上一辆随便超过他的车,或是一个看起来不那么友好的陌生人. 有受害者模式的人,拥有悲剧与自毁的个性。他们的生命常态似乎就是抱怨不公和委屈不爱。挂在嘴边的是“因为别人、世界、过去,所以我”。 深层心理上“受害者心态”是对“施虐者”的忠诚,在“受害者”心里,有一种期待,通过自己的争取努力,使“施虐者”被自己感动,征服,最终成为“关爱”自己的人,得到了心灵的最终救赎,“我是值得爱的。” 他们总是乐于把自己放在一个“受害者”的角度,有时候甚至会故意让事情发展得更糟,而不主动去控制,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一种不成熟的身心状态在潜意识中束缚着他,使他们不用承担责任,并且一有机会就可以在人际关系中指责别人:“一切都是你的错

      3、!” “因为不是我的责任,我是不公平待遇的受害者,因此我无法做出任何让自己更好的改变。” 在这个角度之下,他会认为自己很可怜,好像整个世界都在和他作对,每个人都对他不够好,觉得自己时时陷在不被理解的困境与受伤的感受中。 一旦出问题,第一反应往往就是找到一个借口。然后指责他人,这样可以减少自己的内疚感和不快。而这模式也许会追朔到很早很早以前。早到也许当我们没有自我意识的时候就开始。 03我们的身边80%的人都有受害者心态在我们的身边,80%的人都有“受害者”心态,认为一切都是“外面”、都是“别人”的错。 受害者模式,也叫弱者模式,核心特点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事情和任何人面前,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当成一个受害者和弱者,把自己和其他人,和整个世界放在对立面。抱怨,埋怨,负能量缠身。 职场中: 升职加薪没有TA,TA说自己被排挤,被轻视。其实,多少次机会从身边溜走,TA并没有珍惜。 同事在加班加点的赶工,跑业绩,TA在玩游戏,看股票,成绩平平,却不着急“反正我入职时间长,老板不会把我怎么样。” 恋爱中: “男朋友对我不好,总是不在乎我的感受,我生气了也不哄我,我喜欢的东西也不给我买。”

      4、 事实上,男朋友很爱她,事无巨细地照顾她,但是她总是无理取闹,感情一点点的在摩擦中磨没了。 “女朋友不尊重我,不让我和女同事,女同学有联系,谈恋爱就要断绝朋友关系吗?” 事实上,女朋友很在乎他,只是看到他和女同事、女同学暧昧不清,让他拎清楚,他觉得被干涉了自由。 家庭生活中: 抱怨孩子不懂事,不省心;抱怨婆媳关系不好,婆婆不如自己妈;跟老公争吵,觉得跟他在一起不幸福.其实她有幸福的家庭,体贴的老公,刀子嘴豆腐心的婆婆,聪明活泼的孩子,但是只要遇到生活中的一点小问题,首先想到的不是解决,而且抱怨,抱怨为什么要发生这样的事,抱怨生活为何如此难过。 04为什么有人深陷受害者模式,无法自拔?受害意味着无需负责。一个带有受害者心态的人会相信他的人生已经不能被自己的努力改变,他会责怪任何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只有他自己完全免于责难。 一个人一旦相信自己是受害者,可能一辈子都陷入这种情绪的泥淖中:不负责、不行动,也因此错失任何让自己更好的改变。 这种看起来能够使人获得更多情感关注的心态,实际上隐含着对人生的全盘放弃。 没有人天生就拥有受害者模式,事实上,我们的受害者模式是后天生活经历所造就的。这意味

      5、着在早期生活当中,你无意识复制了周围亲人的隐性心理控制模式,或在过去曾有过一段受伤很深的依恋型关系。从还没有习得语言的时候开始,每个孩子就知道如何通过自己受到的伤害来获取养育者的关注和补偿。 长大以后,我们甚至会替自己创造这种被伤害到想哭的感觉来寻求他人对我们额外的情感付出、获得他人的注意力和关心、获取被爱的感受、逃避面对潜藏的真实感受、获得始终“我是对的”的感受. 受害者模式像一个保护壳,将自己的问题错误隔绝在外,推卸给他人。任何糟糕的事情,都是别人的问题,我没有错! 在这种“我没有错”想法的暗示下,认为其他人都是罪人,“都来找我道歉吧!”“都应该让着我。”而“加害者”也被可怜的面具所欺骗,选择心软和原谅。 我们渴望获得他人的注意力和关心,让自己不必为人生的失败承担风险,不必背负心灵成长的重责。这些暂时看起来仿佛是好事。但是,时间一久,你会发现,情况也许只会越来越糟。 05受害者模式的危害 受害者模式会让一段关系中的另一方感觉很累,想逃离。 “为什么分手?你当初说过一辈子对我好!”“你有男朋友了,就对我不好了,不陪我逛街看电影了。”“是你把我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你现在想离开,不可能!

      6、” 许多善良的人会尽力帮助一个他们爱着的受害者。但这近乎于一种病态的依赖感,让对方感到压迫、束缚、没有自由。 但是这种帮助与关心,往往不会持续很久,受害者心态会导致你所需要的关怀是一个无底洞,会消磨掉心底的爱,人们最终会感到厌倦,慢慢地离开。 还有一种“受害者”心态是与照顾者的合谋产生。 这样的“受害者”在早期成长过程中,会有一个特别控制、本质上没有安全感的照顾者,父母并不在意孩子心理生理发展需求,孩子只是其成为“好爸爸、好妈妈”的实现者,是证明自己重要性的延伸品。 于是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在其控制指导下完成,“无微不至”把孩子照顾成身心无能的依赖者、讨好者,父母变成了不可或缺的父母。 这样以“爱之名”的施虐,与以“听话之名”的受虐模式,也是最后转化成“受害者”心态的一种主要类型。 成年之后,不再有照顾者的出手相助,自身又没有对自己寻求特别保护的自怜情绪有所觉察、管理,就会演变成:世事难料,唯我受伤的“受害者”心态,来防御自己不能适应事实的无能感。 而那些“加害”的照顾者,说起30岁依然不能自立、谈不到女朋友的儿子还会说:我孩子很单纯的,都是现在社会太复杂,姑娘太势力。06如何从受害者转变

      7、成自我掌控者? 生命本质上是需要适应的,没有必须的体谅,甚至没有必须的道歉。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每一件事负起责任,就算错在他人也要对自己负责。 负责真正的意思是,并不是要我们逆来顺受,而是修整好你自己,向前进,继续生活。除了我们自己,没人该对我们心里被伤害的感觉负责。 以下一些有效的方法,可以用来自助也可以帮助自己重要的人:1.找到自己的最受害、最无力的情景,最容易抱怨什么人?在什么时候?2.很多受害者喜欢一次次的重复受害经历,留意到这个倾向,并停止它。3.好奇一下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这件事情完全不受您控制的?4.在生活中间尝试留意一下:有没有和你一样境况的人,却有不同的反馈模式?5.积极寻找下一步你可以做的事情,而不是关注那些你不能做的事情。6.找到一个安全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锻炼、做点喜欢的事都是好的方式。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人可以为另一个人的生命负责,也没有人可以代替另一个人而活。 每个人都需要明白:不管你之前受了多少的苦、受到了多么不公平的待遇,都没有人会替你的生命与痛苦负责。唯一能为我们生命负责的,只有我们自己。 假使有人无限度地包容你、爱你,用心使

      8、你快乐,这当然是可以的。如果没有,也没什么可怨恨。 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每一件事负起责任,就算错在他人也要对自己负责。停留在原地等待着或者期待着别人为自己负责,或者把自己的问题全部推卸出去都不会让我们真正的幸福起来,反而,会越来越不幸。 想要变强,摆脱受害者模式,第一步就是对自己负责,不把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归咎于他人身上,没有人应该为你负责。 成为自己人生的掌控者、建设者,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的力量去推动你人生的小船。这条船怎么开,沿着什么路线,去往哪里,只有你自己知道。PUA精神控制术的核心是:“都是你的错。”原创 李雪爱与自由 李雪爱与自由01“都是你的错”PUA等精神控制术,它们的核心是 侵犯边界。也就是说 只要清晰边界,没人可以精神操控你。精神控制术的逻辑,可以总结成一句台词:我对你不好,都是你自己导致的。我的痛苦,都是你害的。你是万恶之源。02边界是怎样被剥夺的能够被PUA的人,是从小就被父母PUA习惯的。举个例子:孩子想买瑞士军刀,而父母不想买。此时父母诚实地告诉孩子:“我不想给你买。” 这是边界清晰的。此时父母转而给孩子洗脑说:“你就是攀比,别人有你就要有,我不能助长你的

      9、虚荣心。”这个可以随意演变成家暴男的逻辑:“我打了你,是我的不对,但我不是一个暴力的人,我打你也是被你逼的,如果不是你这么虚荣/冷漠/不顾及我的尊严/刺我的痛处,我怎么会打你?我打了你,更痛苦的是我,这也是你一手造成的。” 这就是第一种PUA:我对你不好,是你造成的。另一个童年基础就更耳熟能详了:“看你把你妈气成什么样了。”爸妈的痛苦都是孩子害的,都是孩子不听话/不懂事/不争气/没出息/没结婚/没生儿子 这就是第二种PUA:我的痛苦,是你造成的。这也是为什么被PUA的人容易自杀:你句句错,步步错”“。你让所有人都不开心,你让别人无法对你好。有你在一切都好不了,你是万恶之源。 那只能一死了之了。从小就受到父母有意无意的PUA,在我们脑中植入很多无意识的自恋幻想,这些自恋幻想是我们痛苦的源头。03为什么,受害者却离不开加害者有人会疑惑:被PUA的人很痛苦,甚至想自杀,为啥不离开那个糟糕的关系?前面说了,精神控制术的核心逻辑:我对你不好,是你的错,我的痛苦,是你导致的。 设个逻辑,保证了受害者无法离开加害者。PUA首先发生在童年,而一个孩子确实没有能力离开父母。相对于父母,孩子是精神弱势的。PUA者选择谁下手,也是选择精神虚弱的人。从小被父母PUA长大的人,哪怕自己名牌大学高学历甚至家中富裕,精神上始终像个孩子 无意识地寻找依附,求认可。 这就是PUA者选择下手的对象。PUA者只是再重复一遍对方父母的套路即可 始终把所有问题的责任都推到受害者身上,让

      《史料阅读-爱情》由会员yanj****uan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史料阅读-爱情》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