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后篇巩固探究岳麓版必修3

9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482354251
  • 上传时间:2023-06-0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3.64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后篇巩固探究学业水平引导1.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太仓之粟陈陈相因腐败不可食”。上述经济状况的变化为下列哪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A.道家学说B.法家学说C.黄老之学D.董仲舒的新儒学解析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统治者采用黄老之学,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经济增长,为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提供了经济基础。答案D2.有学者指出:“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与“文化上结束战国”密切相关的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墨子解析秦统一全国,结束了战国诸侯争霸的局面;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付诸实行,从而结束了战国百家争鸣的局面。故选C项。答案C3.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融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解析在儒学的发展中,不断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董仲舒的新儒学就是在中央集权制度充分发展的情况下,吸收了道家、阴阳家等学派的思想。

      2、答案C4.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解析“有善质而未能善”说明董仲舒主张“民性本善”,“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说明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故选D项。答案D5.天坛是明清时期皇帝祭天的地方,其建筑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最早把天、地、人的关系上升到理论并被统治者所接受的儒家人物是()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解析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将天、地、人联系在一起。这一理论被汉武帝所接受,并将董仲舒的新儒学奉为正统思想。答案C6.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董仲舒解析战国时期韩非主张君主专制,而汉武帝时董仲舒创立新儒学主张大一统,发展完善了君主专制理论。答案D7.“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

      3、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该引文的出处应是()A.道德经B.论语C.韩非子D.春秋繁露解析材料反映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这应出自于春秋繁露,故D项正确。答案D8.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封建统治开始与儒学密切结合B.思想上的统一巩固了政治上的统一C.促进了民族思想文化的自由发展D.儒家思想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解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的自由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材料二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汉书董仲舒传(1)根

      4、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及其原因。参考答案(1)孔子主张“以德治民”;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2)孔子的主张在当时不被重视,未产生实践效果。因为当时诸侯争霸、社会动荡,孔子的主张无法实施。董仲舒的主张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使儒家思想获得“独尊”的地位。因为其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被汉武帝所采纳。能力素养拓展一、选择题1.西汉初期,“无为而治”思想曾一度盛行,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观原因是()A.西汉初年经济残破B.这一思想适应了休养生息的需要C.该思想是一种消极无为的思想D.这一思想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局面答案B2.汉初有歌谣盛赞:“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这反映了西汉初年盛行()A.墨家学说B.法家学说C.黄老之学D.大一统思想解析材料反映了汉初“萧规曹随”的现象,这是汉初推行黄老之学的反映。答案C3.汉初,汉高祖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多年后汉武帝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的变化本质上

      5、反映了()A.君主个人的价值追求B.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C.道学理论的发展完善D.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解析汉初经济困难,需要恢复经济,所以汉高祖刘邦奉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黄老之学。到了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但面临着王国问题的威胁,所以要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由此可以看出,这一变化是出于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答案B4.史记李斯列传:“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今陛下并有天下,别白黑而定一尊。而私学乃相与非法教之制如此不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汉书董仲舒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上述两者思想的共同点是()A.实行国家思想统一B.采用法家思想治国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禁绝一切学派思想解析B项只符合李斯的主张;C项只符合董仲舒的思想;D项说法太绝对;A项是其共同之处。答案A5.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

      6、的德治主张解析原始儒学中的“民贵君轻”体现了民本思想,而董仲舒“屈民以伸君”的主张,君的地位大于民的地位,不再是以民为本,故B项正确。答案B6.“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思想始于()A.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B.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C.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D.战国时期的兵家思想解析题干中“天人所同有”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学说;“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反映了“天人感应”的学说,这种思想源于汉武帝时期的董仲舒。故选C项。答案C7.春秋繁露中载:“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此话强调,君主应()A.加强集权B.独尊儒术C.推行教化D.顺应天意解析材料体现了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难于他,因此英明的统治者应该“与天同”,顺应天意。故选D项。答案D8.汉武帝一方面选派董仲舒出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让其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另一方面又重用张汤,鼓励其以严刑酷法治理长安。这反映了汉武

      7、帝时期()A.法家思想的重新崛起B.君相之间矛盾尖锐C.封国威胁了专制皇权D.儒法思想并行发展解析材料叙述了两层信息,前一层重视儒家,后一层重视法家,这说明汉武帝时期儒法思想并行,故D项正确;秦汉时期法家思想一直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不存在重新崛起,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故B项不符合题意;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等措施基本解决了封国的威胁,故C项不符合题意。答案D9.汉书董仲舒传中载:“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由此可以看出董仲舒主张()A.思想统一B.三纲五常C.君权神授D.以刑辅德解析解读材料信息,董仲舒强调德和刑如天之阴阳两面,缺一不可,即主张以刑辅德。故选D项。答案D10.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指出:“中国文化以周孔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于有一成不变之观。”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儒家传统道德一脉相承B.儒家思想止步于秦汉C.中国传统文化一成不变D.中国文化排斥其他文明解析“中国文化以周孔种其因”说明中国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至秦汉收其果,几于有一成不变之观”说明儒家传统道

      8、德一脉相承。故A项正确。答案A11.有学者认为:“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长期被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A.“独尊儒术”也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地吸收解析“独尊儒术”体现了思想的“大一统”,与法家思想专制原则相符合,故A项正确;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为“大一统”,故B项错误;董仲舒新儒学亦主张“仁政”,有其“民本”特色,故C项错误;董仲舒新儒学思想来源丰富,没有全面吸收一种学说,故D项错误。答案A12.汉元帝在做太子时,见其父汉宣帝所用的大臣多是一些精通法律的“文法吏”,便劝谏说:“陛下治国太偏重于刑法,应该起用儒生,实行德政。”汉宣帝勃然变色,斥责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这表明当时()A.统治者强调外儒内法B.儒法对立现象严重C.儒学统治地位受冲击D.以法治国趋势出现解析材料“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中的霸道指的是法家思想,王道指的是儒家思想,材料体现

      9、了汉代治国思想强调外儒内法,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是材料强调的核心意思,故排除。答案A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国家的统一,使多元文化整合的速度加快,而整合后的一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又反过来推动政治统一。两汉学术思想的变迁,大致分为三个时期:(见下图)(1)结合所学知识,将图中所表达的两汉学术思想变迁的路径加以简要梳理。(2)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多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思想与社会发展是一种什么关系?(3)有学者认为,汉代以后所尊“儒术”与先秦儒术已大不相同,它兼涉诸说,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政治张力。对此你怎样理解并评价这一文化现象?参考答案(1)自汉高祖到汉景帝,儒家思想与黄老之学并存,黄老之学占上风;从汉武帝到王莽时期,儒家思想独尊,但已混杂了法家和阴阳家的思想;东汉末年,道家崇尚自然的思想复兴。(2)思想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3)理解:董仲舒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的思想体系。评价:这种对儒家学说的调试与再造,有利于文化的丰富性和适应性;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巩固中央集权有积极意义;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专制政策,不利于文化的繁荣。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古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后篇巩固探究岳麓版必修3》由会员re****.1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后篇巩固探究岳麓版必修3》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