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哲学本体论的易学阐释(一)

11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475812262
  • 上传时间:2023-06-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43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中国哲学本体论的易学阐释(一)中国传统哲学与易学有着不解之缘。尤自魏以降,历史上别开一代风气,另创一家之言的一流哲学家,多借周易经传思想资料以阐人伦,说物理,证心性,论道体,试图建构其体用不二,真善合一的形上学体系。王弼之注周易 ,程颐之作易传,张载之撰易说,朱熹之论 “易纲领 ”,王夫之之着周易外传、周易内传等,皆其显而卓者。就中国传统哲学的本体论理论而言, 无论是其理论形态的形成与发展,还是其抽象思辩内容的表达与阐释,都极其得力于周易卦爻符号系统和易学自身所特有的一套概念、范畴和命题系统。通过易学形式来阐释哲学义理,建构本体论体系,是中国传统哲学民族特色的突出标志,也是中国民族长期理论思维积淀下来的重要成果。本文尝试从本体论的易学阐释这一角度,粗略地探讨中国传统哲学与易学的密切依存关系,非敢示人,但为求教。一“易学 ”属于传统经学的一部分,通常是指以周易为对象来 “解经释义”而形成的一门学问。历史上易学分象数派和义理派两大系统。通过解释周易经传阐发哲学本体论思想,主要是由义理派来完成的。最先将周易经传的解释与哲学本体论的阐发结合起来的,是曹魏时期的著名易学哲学家王弼。王弼是魏晋玄学

      2、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也是易学义理派的重要代表。黄宗羲象数论序曾评论其易学说: “有魏王辅嗣出而注易 ,得意忘象,得象忘言,日时岁月,五气相推,悉皆摈落,多所不关,庶几潦水尽寒潭清矣。 ”王弼一改汉易卦气说中宇宙生成论传统思维模式,援老庄以解易 ,倡得意忘象之玄风,把对有关宇宙论问题的研究直接引向了本体论形态的探讨,在特定的易学形式下阐发了 “以无为本 ”的玄学本体论。王弼哲学的终极理论关切,是探寻一个 “能为品物之宗主,苞通天地,靡使不经 ”(老子指略 )的宇宙本体。 在他看来,由于形必有所不兼,名必有所不尽, 所以堪为宇宙本体的, 应是一种 “无形无名 ”、即无任何条件性和局限性但又真有逻辑可推性的绝对。针对汉代哲学的经验主义思维倾向,他认为要消除其“各申其说,人美其乱 (疑为 “辞”之误 ) ”的诞昧局面,必须抛弃 “察近而不及流统之原 ”的感觉主义思想方法, 而提倡一种以远证始、以幽叙本的理性主义的抽象思维。他说: “夫欲定物之本者,则虽近而必自远以证其始,夫欲明物之所由者,则虽显而必自幽以叙其本 ”。 (同上 )物之近而显者,必有其远而幽者为其本由。这就需要借助理性思维,通过逻辑

      3、演绎和抽象,以达到对于本体的认识和把握。沿此一路,王弼以解易为径,主要从两个方面阐释了其玄学本体论思想。(一 )象、意之辩王弼周易略例之明象章,专门就言、象、意三者关系展开讨论,此章内容,从筮法上讲,主要是论述周易言、象、意即卦爻辞、卦爻象和卦爻义三者的关系问题,从哲学上讲,则涉及到本体论、方法论的问题,即从象、意关系的角度提出了本体与现象的关系以及如何认知、把握本体的问题。概括起来,王弼象意之辩内容有四; (1)象生于意。王弼解易,以取义为主,于汉易象数之学尽力排斥。所谓 “象生于意 ”,与其取义说是完全一致的。他在周易注中解释干文言时说:“夫易者象也,象之所生,生于义也。有斯义然后明之以其物。 ”义、意互训,亦强调意为象本,象由意生。意或义,乃可脱离象而独立自存的抽象实体。此一结论,为其“凡有皆始于无,故未形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的,玄学本体论直接提供了理论基础。 (2)意以象尽,寻象观意。意虽可离开象而独立存在,但“象者所以存意 ”,“尽意莫若象 ”,抽象的意又需借助于具体的象而体现和表达。所以若欲把握和体认意, 又必须 “寻象以观意 ”,以象为工具和手段。其所谓 “无不可以无

      4、明,必因于有,故常于有物之极,而必明其所由之宗”(韩康伯系辞注引),理正与此同。 意在忘象。象生亍意是前提,寻象观意则是方法或手段,得意忘象才是根本目的。象与意本质上是对立的。若执着于象,就不可能真正把握到意。只有在体认把握到意之后复将得意之具抛弃,才不会为其所累,而真正得到意,从而达到终极本质的认识。此即所谓 “执之者则失其原 ”,“不以执为制,则不失其原矣 ”(老子指略 )。(4)触类可为其象, 合义可为其征, “触类 ”、“合义”亦即 “得意 ”之别一说法。盖谓由具体而进到了抽象,由个别而达到了一般。王弼认为,只要掌握了事物的义类, 就能判识其杂多的征象,只要抓住了事物的一般,也就能统御其具体的殊相。由此他要求,不但要忘象以得意,而且还要据意以御象,换言之,也就是举本以统末。他指出,汉易象数之学之所以“案文责卦 ”而“伪说滋漫 ”,正因其 “存象忘意 ”而 “失其原 ”(周易略例明象 ),未能抓住一般义类并据以御象之故。(二 )一多、有无之辩与上述象意之辩理路相一致, 王弼还在易学形式下从一多、有无等角度对其玄学本体论作了阐释。 其最突出者,当属对 “大衍义 ”的解释,其次则为其

      5、一爻为主、以一统众的易学观。王弼吸收并发挥彖传解经的爻位说,明确提出 “一爻为主 ”的解易思想。一爻为主是王弼解易的重要体例之一,也是他从一多关系上阐发其以一统众玄学本体论的重要易学手段。其周易略例 明象云: “夫彖者何也 ?统论一卦之体,明其所由之主者也。 ”又略例下亦云: “凡彖者,通论一卦之体者也。一卦之体,必由一爻为主”。王弼认为,一卦之中,虽六爻相错,所处时位各不相同,其所具意义亦互有异,但其中必有一爻起主导作用,以为这一卦的中心或主旨所在。只要把握住这一爻,虽刚柔承乘,阴阳往来,六爻相错,变化纷繁,皆可 “举一以明 ”。王弼提出一爻为主说, 其直接目的是为了说明易卦卦象与六爻爻象、易卦卦辞与六爻爻辞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一卦之义应如何确定和把握的问题,但他于六爻之中独崇一爻,并以此一爻决定全卦之主旨, 则体现了一种 “约以存博,简以济众 ”的认识方法,表现出由纷繁变化的事物中寻求其统一性的理论尽维取向。沿此一方向再作进一步的理论发挥和概括,其以一统众的玄学本体论便凭借易学语言得到自然圆畅的表达: “夫众不能治众,治众者,至寡者也。夫动不不能制动, 制天下之动者,贞夫一者也。故

      6、众之所以得咸存者,主必致一也,动之所以得咸运者,原必无二也。 故自统而寻之,物虽众,则知可以执一御也,由本而观之,义虽博,则可以一名举也。 ”(明彖 )可以看出,王弼这种易学阐释,是从探讨易卦六爻之义及其相互关系,进而追求一卦之中为主之爻的爻义,从探讨六爻相错复杂爻象中的简易原则,进而追求天地万物的普遍统一性。只要把握了这种 “至寡 ”、“贞一 ”的统一性,就能做到 “繁而不乱,众而不惑”,从而真正认识到事物之所以存在 ( “众之所以得咸存 ”)和之所以如此存在 ( “动之所以得咸运 ”)的根由或依据。王弼释大衍义,以筮法衍卦过程中的所谓不用之 “一”象征宇宙本体 “太极”(即“无”),以四十有九之策象征天地万物 (即“有”),认为,太极本体 “不用而用以之通,非数而数以之成 ”,天地万有必依据本体 “无”才能存在和发生作用。 然而本体无又 “不可以无明, 必因于有 ”,其自身并不能通过自身来表明,必借助于天地万物之 “有”以显示其存在和功用。 王弼这里所谓无必 “因于有 ”,决不是说无即存于有或离有而无无。在他看来,“凡有皆始于无, 故未形无名之时, 则为万物之始 ”(老子注第一章

      7、)。对于作为万有本体的无来说,它本身是超越物外的。无只能靠有来显现,但并不能到有中去寻找。无为有之本,但无并不在有中。此正如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但意在象外,故又必得意而忘象一样,有与无的关系,也是有生于无,故可假有以明无,但无在有外,故必贵无而贱有。王弼玄学本体论的思维逻辑,实质上只是强调万物归一,但并不承认一归万物。这是王弼玄学本体论的一大特点,也是其本体论理论的一大缺陷。由此而言,王弼玄学奉体论尚未达到一多相即,体用一如的见地。这个任务,只是到了程朱理学才基本完成,而最终由王夫之彻底解决的。二两宋以来,程朱派理学批判继承王弼易学思想,在以理为本的基础上改造玄学本体论,广泛吸收其他理学家乃至佛教哲学有关思维成果,在新的思想学术条件下对其理学本体论展开易学阐释,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本体论理论。程颐积一生几十年之心血,数易其稿,晚年成程氏易传。此书堪为程朱派易学哲学代表之作。朱熹曾称赞程氏易学说: “巳前解易,多只说象数,自程门以后,人方都作道理说了, (朱子语类卷六十七 )所谓 “作道理说 ”,主要是说将易学理学化,并借易以言 “理”,把周易作为阐释其理学本体论在内的新

      8、儒学的有力工具。程颐在易传序中,就“理”严象 ”关系问题提出 “体用一源, 显微无间 ” 的著名易学哲学命题。他说: “得于辞而不达其意者有矣,未有不得于辞而能通其意者也。 至微者理也, 至著者象也体用一源,显微无间。观会通以行其典礼, 则辞无所不备, 故善学者求言必自近。 易于近者,非知言者也。 ”这段话从易学上说,仍是论述言、象、意即卦爻辞、卦爻象和卦爻义三者的关系, 但程颐既不同意王弼得象忘言、 得意忘象,将言、象、意相分离的观点,同时又引进 “理”的范畴,把讨论主题放在了“理”和“象”的相互关系上。他认为,无论是盲象意还是理和象,他们之间的关系都是合一的,不可分的。此所谓理和象,从易学上讲是指卦爻之义和卦爻之象,或者说卦德和卦体,从哲学上说,则是指天地万物及其本原和根据。 所谓体用一源,就是说理是体, 是至微而隐者,象是用,是至着而显者,有其体则有其用, 用即体之自身展开和显现。同理,所谓显微无间,就是说理和象乃一事之两个方面,理隐于内而无形则微,理显于外而成象则着,现象乃本体自身之显现,而本体则又同现象融合在一起。程氏这种理象显微体用观,是其理学本体论的典型易学阐释。其所谓 “至显者莫如事,至微者莫如理,而事理一致,微显一源 (河南程氏遗书 卷二十五 )的著名 “理事之辩 ”,正与此同为一辙。朱熹绍述程氏,丰富发展其体用一源的易学哲学理论,由易学问题的讨论中引出并深化理事之辩、太极阴阳之辩乃至理气之辩,从而在哲学上完成了理学本体论的易学阐释。其释 “体用一源,显微无间 ”说:“体用一源 ,体虽无迹,中已有用。 显微无间 者,显中便具微。天地未有,万物巳具,此是体中有用。天地既立,此理亦存,此是显中有微。 ”(朱子语类卷六十七 )此所谓 “体虽无迹,中巳有用 ”,亦即其所说 “理之体,该万事万物,又初无形迹可见”,万事万物之用本为无形之理 (体)所固有,故谓体用一源。所谓 “显中便具微 ”,亦即其所说 “易之卦爻所以该尽天下之理 ”,无形之理即在万事万物之中, 故谓 “显微无间 ”。依此逻辑而论理事关系, 则生天地万物之理为体, 生天地万物之事为用。 既体中有用,故有理便有事,既显微无间,故理在事中

      《中国哲学本体论的易学阐释(一)》由会员壹****1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哲学本体论的易学阐释(一)》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