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养生文化专题研究

8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454835576
  • 上传时间:2022-08-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4.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养生文化专题研究1、养生文化概念养生一词,原出管子,乃保养生命以达长寿之意。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中,健康与长寿一直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美好愿望,因而养生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遍布世界。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养生文化而言,中国的养生理论与实践由于有着古代哲学和中医基本理论为底蕴,所以显得尤为博大精深。它汇集了我国历代劳动人民防病健身的众多方法,揉合了儒、道、佛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堪称一棵充满勃勃生机和浓厚东方神秘色彩的智慧树。探索中国养生文化这棵古老而神秘的东方智慧之树,不但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而且符合当今世界科学发展趋势。2、养生文化的发展历史就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确切性而言,中国养生文化的萌芽大概只能上溯到殷商时代。从已经出土的甲骨文的考证中可以发现,殷商时的人们在生病、分娩时都祈祷祖宗神灵佑助;对日常生活中的吉凶祸福与健康状况也不时卜问,进而举行各种形式的祭祀活动以清除不祥。此外,甲骨文中还出现了有关个人卫生(如沐、浴)和集体卫生(如大扫除称“寇帚”)之类的记载。逮至西周,养生思想进一步发展。周代还设有食医专门掌管周王与贵族阶层的饮食,指导“六饮、六膳、百馐、百酱”等多方面的饮食调理工作,

      2、提出饮食调理要与四季气候相适应;并有了专职主管环境卫生的职官,如“庶氏掌除毒蛊”;“翦氏掌除蠹物以莽草薰之”;“壶涿氏掌除水虫”,使水清洁。中国养生文化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的到来首推春秋战国。当时的史书对养生的记载已经十分具体,例如左传就记载了秦国医和为晋侯治病,指出晋侯之疾是“近女室,疾如蛊”的结果,已经注意到了房室起居与健康的关系。在先秦诸子学说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儒、法、道、墨四家,而在养生问题上贡献最大的又属其中的儒、道两家。3、主要的养生文化(1)儒家养生文化儒家养生思想包括养形与养神,积极的、进取的、求实的人生观,历来被儒家所推奉,也贯穿在儒家养生思想之中。“自强不息”可以说是对儒家养生思想中积极面的精辟概括。 儒家文化是孔子创建的儒家理论,以及由其发展而来的中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其养生保健主要是以“养德尽性”为特征的社会养生保健体系。 以修德为核心的精神养生 仁者寿、德者寿是养生的道德化的体现。儒家讲究心胸坦荡,以德处世,特别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在养生中的作用,主张个人养德的主动性。孟子具体论述了道德、情志与人之气、体的关系,强调了精神情志的主导地位:夫志,气之帅也;气,

      3、体之充也。.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因为心怀宽广的人有良好的心态,所以往往身心健康。孔子还提出人生的三大戒:少时戒色,壮时戒斗,老时戒得,是对人生不同阶段的修德养生的预防性要求和保健性思想。 孟子是儒家心性修养论的奠基者,他认为寡欲是存养心性的最好方法,一个人欲望不多,其善性就不会丧失太多,如果欲望过多,则会丧失许多做人的基本准则。在现实社会中,外界的诱惑非常多,而人的欲望是生命属性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可能也没必要完全禁绝欲望,关键是要掌握好度,即不放纵,也不禁绝。 以饮食为内容的生活保健孔子十分重视饮食保健,重视饮食的色泽,强调霉烂发臭的食物对人体的影响和对健康的损害,因此在食物制作上十分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孔子对饮酒主张适度,认为劣质酒和过量饮酒非常有害。这些观点对后来的饮食养生文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后来形成的食经、食疗本草、(饮膳正要)等专著使儒家饮食养生保健思想更加系统、具体化。 以游乐为活动的文体养生 孔子的教学内容包括:诗、书、礼、乐、射、御。其中射、御属于体育运动。孔子及其弟子经常参加的活动有:驾车、射箭、打猎、游泳、登山、钓鱼等。孔子说

      4、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因为水性为动,以水养生可使人思聪智慧;山性为静,以山养生可使人心安仁德。 儒家文化最根本的特点是积极人世,忧虑国家的兴亡、百姓的疾苦,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强调的是精神修养对养生的重要性。最后必须要说明的一点是,儒家养生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养身以有为,他们把生命看作是实现理想的载体,认为个人从属于群体,强调把家、国、民族的利益牧在第一位,要求个人在必要的时候合生取义。儒家学说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处于重要地位,所以儒家养生思想在中国古代捧生学中的地位是不可低估的,至今也有营鉴意义。(2)道家养生文化道家的养生文化随着道教植根于中华、普及于民间,在其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思想原则,这些原则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 防重于治,未老养生的未病思想 在中国古典医著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喻示人们从生命开始就要注意养生,才能保健防衰和防病于未然。淮南子云:“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金元时期朱溪亦说:“与其治疗于有病之后,不如摄养于先病之前。”人不可能长生不老,也不可能“返老还童”,但防止未老先衰延长生命通

      5、过相应的措施和方法是可以办到的,这种防病抗衰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忧患意识一脉相承,周易系辞下云:“安不忘危,存不忘亡。”道家这种注重矛盾转化、防徽杜渐的辩证哲学思想是中国古哲学和中国传统中医养生的精华。 天人合一,形神一体的整体观从道教始祖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以及中国古典医著黄帝内经中可以知道:中国传统哲学十分强调自然界是一个普通联系着的整体,提出天人相应,天人感应等思想。认为天地万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着的。所以,道家的养生文化中充分地体现出这种原则。道家养生学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这里明确把天文、地理、人事作为一整体看待。人既是自然界的人,又是社会的人。人生活在自然界,又生存在人事社会之中,不能离开社会群体而生存。影响健康和疾病的因素,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会和心理的因素,这是自古以来人们已经感觉到了的客观事实。道家养生从“天人相应”和“七情六欲”等观点出发,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去理解和认识人体的健康和疾病,十分重视自然环境和心理因素的作用,并贯穿在病因考查、治疗以及保健预防的各个环节中,如强调养生要“顺四

      6、时而适寒暑”。同时还认为人体本身也是有机整体,就是一个小宇宙、小天体。把人的五脏与五体、九窍、五声、五音、五志、五液、五味等联系起来,组成整个人体和五个系统,在此基础上又根据脏腑的表里关系通过经络联系起来,共同协调地完成人的生命活动。道家的这种形神合一,以神统形的整体观形成了观察世界、观察世间万事万物的辩证唯物观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大统一的整体观。 注意调整阴阳的平衡观道家养生学认为阴阳分别代表人体内相对的双方。内经说:“生之本,本于阴阳”,说明人的形成和生长发展的规律离不开阴阳。在人体正常生理状态下,保持阴阳相对平衡,如果出现一方偏衰,或一方偏亢,就会使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紊乱,出现病理状态。人体养生,无论是饮食起居,精神调摄,自我锻炼,药物作用都离不开协调平衡阴阳的宗旨,人的衰老,或为阴虚,或为阳虚,或阴阳俱虚。阴虚则阳亢,阳虚则阴盛,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故防治衰老,贵在调和阴阳,使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这说明植根于中华大地的道教文化非常注重对称概念,业非常强调平衡的哲学根底。 动静结合的恒动观道教哲学对动静的辩证关系认识很早,周易中就提出“动静有常”,吕氏春秋“流

      7、水不腐,户枢不蠧”,自然界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着的,只有运动,才发生变化,只有运动,才产生万物。道家认为人的生命活动,从发生、发展到消亡的全部过程,始终贯穿着一系列内部矛盾运动,这种运动就是升降出入。内经提出”高下相占,升降相因,而变化矣”。运动就是自然规律,也是维持人体健康最基本的因素,生命运动的规律就是新陈代谢的过程,如果人体的升降出入运动发生障碍就是患病。所以中医养生学非常重视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指导防病治病。生命在于运动,因为运动是生命存在的特征,人本的每一个细胞无时不刻不在运动着,只有保持经常运动,才能增进健康,预防疾病,以求延年益寿。在道教哲学中更有“主静”之说。老子说:“清静为天下之正”,“不俗以静”;明蔡清说:“天地之所以长久者,以其气运于内而不泄耳,故仁者静而寿”。从而看出中国的道家思想文化深深地影响和主导着中国的养生学,并由此发展成养生、修身理论,从道家养生理论的基础上延伸出枝繁叶茂的多宗教、多流派的养生功、气功(包括内聚、外发)等功法。这里的“静”不是绝对的静止,而是另一种运动形式,运动是绝对的,静止的相对的,动静结合,相辅相成,是养生保健之大旨。 道家养生方法中的

      8、辩证观道家的这种朴实辩证法是中国哲学的特色和优势。道家确定的整体辩证观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这一特色。道家养生强调因时、因地、因人而宜,强调养生保健要根据时令、地域和个人的体质、性别、年龄的不同,而制定相应的方法,人是自然界的一部份,与自然界有着密切的联系,人必须认识自然、顺应自然、适应自然,同时根据个体的阴阳盛?情况进行调摄,达到健康长寿。这充分体现了道家的原则性和灵活性,道家将这种原则概括为“知常达变”。道家养生理论突出辩证施治。辩别各种症象,分析致病原因、性质和发展趋势,结合具体情况来确定疾病性质,全面制定治疗原则,整体地施行治疗方法,叫辩证施治。在练功时,要据不同年龄、体质、季节及所患病的性质来选择有关锻炼项目,采取适当的锻炼方法,以提高练功的效果。道家养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突出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和精髓。(3)传统中医养生文化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传统医学养生主要有预防观、整体观、平衡观、辩证观。 未病先防、未老先养的预防观黄帝内经中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喻示人们从生命开始就要注意养生,在健康或亚健康状态下,预先采取养生保健措施,才能保健防衰和防病于未然。这种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哲学思想是中国文化的精华。 天人相应、形神兼具的整体观中医养生理论,特别强调人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协调,讲究体内气化升降,以及心理与生理的协调一致。人既是自然界的人,又是社会的人。影响健康和疾病的因素,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会和心理的因素,这是自古以来人们已经感觉到的客观事实。 调整阴阳、补偏救弊的平衡观在人体正常生理状态下,保持阴阳相对平衡。如果出现一方偏衰,或一方偏亢,就会使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紊乱,出现病理状态。人体养生离不开协调平衡阴阳的宗旨。 动静有常、和谐适度的辩证观生命在于运动,因为运动是生命存在的特征,人体的每一个细胞无时无刻不在运动着,只有保持经常运动,才能增进健康,预防疾病,以求延年益寿。除了以上主要的养生文化外,其他还有一些养生观念,大体可以包括食品养生、药物养生、精神养生、心理养生、气功养生、武术养生、辟谷养生、佛家养生、书法法养生、音乐养生、五行养生、吟唱养生、吐故纳新养生等等。这些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养生之术

      《养生文化专题研究》由会员鲁**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生文化专题研究》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收藏店铺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