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河北省张家口市邯郸广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收藏

编号:34731822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74.29KB    格式:DOCX    上传时间:2023-03-14
  
5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河北省 张家口市 邯郸 中学 2022 2023 学年 生物 学期 期末试卷 解析
资源描述:
河北省张家口市邯郸广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符号代表精子的染色体,a与a′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其余类推。下列哪四个精子来自同一精原细胞    A. ′       B.    C.            D. 参考答案: A 2. 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几个实验,不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是 选项   实验操作处理   实验结果   A   绿叶移至玻璃罩内检验放射性   叶内淀粉含14C   B   绿叶叶绿素检验吸收光谱   吸收了红光和蓝紫光   C   绿叶色素溶液加碘液检验   溶液不呈蓝色   D   绿叶处理后的绿叶碘蒸气检验   遮光处不呈蓝色   A. A    B. B    C. C    D. D 参考答案: D 绿叶饥饿处理后,淀粉被消耗,则供应14CO2经过光合作用3h后,放射性全部到了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中,A正确;绿叶饥饿处理后,不影响叶绿素的含量,所以检验吸收光谱后,仍然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B正确;丙酮提取的色素可以参与光合作用,但是没有水和二氧化碳,不能生成淀粉,所以加碘液后溶液不呈蓝色,C正确;部分遮光处理后的绿叶,经过5h的光照后,产生了大量的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D错误。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实验 3. 下列有关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 没有信息传递,生物仍可正常生存        D.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参考答案: C 4. 下列是对转录与翻译过程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都在细胞核中进行 B.都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C.都需要模板、酶和原料 D.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参考答案: A 5. 图是有关生物细胞生活史的概括。据图分析回答: (1)③所示的变化,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__。 (2)目前认为引起⑤过程的因子,根据其属性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三类。 (3)F→G→H过程的技术,在植物学上叫_____________,其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___。  (4)⑦所示的过程叫________。 参考答案:     (1). 细胞分化    (2). 物理致癌因子    (3). 化学致癌因子    (4). 病毒致癌因子    (5). 组织培养    (6). 细胞的全能性    (7). 脱分化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有关生物细胞生活史的概况,其中①②表示细胞增殖过程;③表示细胞分化;④表示细胞衰老过程;⑤表示细胞癌变过程;⑥是从植物中分离出组织或细胞作为外植体;⑦表示脱分化;⑧表示再分化。 【详解】(1)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③表示细胞分化,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⑤表示细胞癌变,引起细胞癌变的因子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3)F→G→H表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其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4)⑦表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脱分化。 【点睛】结合图示判断不同的细胞生命历程中不同的生理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 在一个小型湖泊内投饵养殖肉食性鱼类。5年后,藻类爆发,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大量死亡,导致水体发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导致水草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 B.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可防止藻类的爆发 C.水生生物死亡加重了水体的污染,属于正反馈调节 D.流经该湖泊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藻类爆发,覆盖整个湖面,而使沉水植物因缺少光而死亡,A正确;藻类爆发的原因是条件适宜,缺少天敌,所以投放以浮游植植物为食的鱼类可防止藻类的爆发,B正确;负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正反馈调节是指某一生成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促进或加强最初所发生的变化水草死亡腐烂,水质变坏引起水生动物以及鱼类的死亡,属于(正)反馈调节,C正确;流经该湖泊的总能量是投饵中的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D错误。 7. 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哪一项是不正确的是(  ) A. 甲图所示的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 B. 乙图中黑色表示患病,该病肯定是伴X染色体隐性 C. 丙图所示的一对夫妇,根据孩子性别即可知这个孩子是否患遗传病 D. 若甲图为某生物体细胞,则该生物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高度不育 参考答案: B 【分析】 分析甲图可知,该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有4条染色体;乙图是遗传系谱图,由遗传系谱图可知,该病是隐性遗传病,由于该家系中男患者多,因此有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但是也有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丙图是伴X隐性遗传,后代的基因型为XAXa和XaY,分别表现为女性携带者和男性患病。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图所示的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有4条染色体,A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乙图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伴X隐性遗传病,但是也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丙图后代女性全部正常(携带),男性全部患病,因此根据孩子性别即可知这个孩子是否患遗传病,C正确;由于甲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其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发生紊乱,形成正常配子的几率很低,因此是高度不育的,D正确。 【点睛】对于染色体组的概念、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和特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解应用,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结合题图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8. 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已知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_B_,基因型为aaB_的植株下部雌花不能正常发育而成为雄株;基因型为A_bb的植株顶部雄花序转变为雌花序而成为雌株;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顶端长出的也是雌花序而成为雌株。育种工作者选用上述材料作亲本,杂交后得到下表中结果:那么,选择的杂交亲本是 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参考答案: D 9. 在某反应体系中,用固定序列的核苷酸聚合物(mRNA)进行多肽的合成,实验的情况及结果如下表: 请根据表中的两个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上述反应体系中应加入细胞提取液,但必须除去其中的DNA和mRNA B.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密码子可能有:UUC、UCU、CUU 和UUA、UAC、ACU、CUU C.通过实验二的结果推测:mRNA中不同的密码子有可能决定同一种氨基酸 D.通过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能够推测出UUC为亮氨酸的密码子 参考答案: D 10.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细胞生长,核糖体的数量增加,物质交换速率提高 B.细胞分化,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mRNA有变化 C.细胞癌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多个基因发生突变 D.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参考答案: A 11. 关于使用高倍镜观察某动物细胞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低倍镜下找到细胞后即可换成高倍物镜观察 B.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可通过调节通光孔增加亮度 C.显微镜放大的是细胞的直径,而不是面积 D.高倍镜下可观察到更多的细胞,使细胞结构更加清晰 参考答案: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答案解析】C 解析:在低倍镜下找到细胞后还要将需要观察的目标移到视野中央才能换用高倍镜观察;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可通过调节反光镜或光圈增加亮度;高倍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量少。 【思路点拨】根据显微镜的使用要求进行判断。 12. 细胞分裂、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未离体的体细胞也会表现出全能性 B.皮肤细胞中含有ATP水解酶,体现了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作用 D.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参考答案: C. A、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未离体的体细胞不会表现出全能性,A错误; B、ATP水解酶属于在所有正常细胞中普遍性存在的物质,属于基因普遍性表达产物,不是选择性表达的产物,B错误; C、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作用,C正确; D、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D错误. 13.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光反应阶段不需要酶的参与 B.暗反应阶段既有C5的生成又有C5的消耗 C.光合作用过程中既有[H]的产生又有[H]的消耗 D.光合作用过程将光能转换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参考答案: A 【考点】3J: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以及C5. 【解答】解:A、光反应过程需要酶的参与,A错误; B、由上述分析可知,暗反应阶段既有C5的生成又有C5的消耗,B正确; C、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产生[H],暗反应消耗[H],C正确; D、光合作用过程将光能转换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D正确. 故选:A. 14. 下列各项描述符合图中变化规律的是 A. 适宜条件下,x——氧气的浓度与y——葡萄糖进入细胞的速率的关系 B. x——细胞分化的过程与y细胞内染色体种类的关系 C. 底物浓度足够大时,x——酶的浓度与y——反应速率的关系 D. 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时,x——时间与y——种群增长率的关系 参考答案: C 【分析】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在底物充足,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酶浓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但酶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种群的“J”型增长曲线描述的是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在“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中,增长率保持不变。 【详解】A.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该过程不消耗能量,所以x-氧气的浓度与y-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速率不呈正相关,A错误; B.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细胞分化过程中,染色体种类不发生改变,所以x细胞分化的过程与y细胞内染色体种类不呈正相关,B错误; C. 底物浓度足够大时,x-酶的浓度与y-反应速率呈正相关,C正确; D. 种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时种群增长率不变,该过程x-时间与y-种群增长率不呈正相关,D错误。 15.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培养中的人效应T细胞能产生单克隆抗体       B. 培养中的人B细胞能够无限地增值       C. 人的成熟红细胞经过培养能形成细胞株       D.用胰蛋白酶处理肝组织可获得单个肝细胞 参考答案: D 16. 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①诱导融合的方法完全相同 ②所用的技术手段不相同 ③所采用的原理完全相同    ④都能形成杂种细胞 A.①② B.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河北省张家口市邯郸广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47318222.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