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巴利三藏-《中部》(2) 萧式球 译

收藏

编号:34186067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66MB    格式:PDF    上传时间:2022-12-22
  
15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中部 巴利三藏-《中部》2 萧式球 三藏
资源描述:
汉译巴利汉译巴利经经藏藏中中 部部(二)(二)中五十篇中五十篇香港香港萧式球萧式球译译目目 录录051.紧达罗迦经.1052.八城经.10053.学人经.15054.颇多利耶经.21055.耆婆经.28056.优波离经.31057.狗戒经.46058.无畏王子经.51059.多种受经.54060.无诤经.58061.芒果林教化罗睺逻经.75062.大教化罗睺逻经.81063.小摩伦迦经.86064.大摩伦迦经.92065.跋陀离经.97066.鹌鹑喻经.107067.遮偷摩经.116068.那逻迦波那经.121069.瞿尼师经.128070.基多山经.131071.三明婆蹉种经.139072.火婆蹉种经.141073.大婆蹉种经.146074.长甲经.153075.摩紧提耶经.157076.散陀迦经.167077.大沙俱逻.优陀夷经.181078.须摩满提经.198079.小沙俱逻.优陀夷经.203080.韦迦那经.215081.伽提迦罗经.220082.赖咤和罗经.228083.大天王经.243084.摩偷罗经.252085.菩提王子经.258086.央掘摩罗经.278087.钟爱生经.285088.斗篷经.289089.法庙经.294090.紧那迦陀逻经.300091.梵寿经.306092.舍罗经.316093.阿娑逻经.323094.瞿多目迦经.333095.阐基经.343096.伊须迦利经.356097.陀然经.362098.婆舍多经.369099.须跋经.375100.僧伽罗婆经.3861礼敬那位世尊、阿罗汉、正自觉者礼敬那位世尊、阿罗汉、正自觉者051.紧达罗迦经紧达罗迦经这是我所听见的:有一次,世尊和人数众多的比丘僧团一起,住在瞻波的瞿伽罗莲池岸边。这时候,毕沙象伕子和紧达罗迦游方者一起前往世尊那里,毕沙象伕子对世尊作礼,然后坐在一边。紧达罗迦游方者和世尊互相问候,作了一些悦意的交谈,然后站在一边。紧达罗迦游方者观察宁静的比丘僧团后,对世尊说:“乔答摩贤者,真是罕见!乔答摩贤者,真是少有!乔答摩贤者能使这个僧团正确地行践法义。乔答摩贤者,过去的阿罗汉等正觉世尊也会善于使僧团正确地行践法义,就正如现在乔答摩贤者能使这个僧团正确地行践法义那样;将来的阿罗汉 等正觉 世尊也会善于使僧团正确地行践法义,就正如现在乔答摩贤者能使这个僧团正确地行践法义那样。”2“紧达罗迦,正是这样,正是这样。紧达罗迦,过去的阿罗汉 等正觉世尊也会善于使僧团正确地行践法义,就正如现在我能使这个僧团正确地行践法义那样;将来的阿罗汉等正觉世尊也会善于使僧团正确地行践法义,就正如现在我能使这个僧团正确地行践法义那样。“紧达罗迦,在这个僧团之中,一些比丘是阿罗汉,尽除了所有漏,过着清净的生活,完成了应做的修行工作,放下了重担,取得了最高的果证,解除了导致投生的结缚,以圆满的智慧而得解脱;一些比丘是有学,长期修习戒行,有深入的修持,内心善安放在四念处之中。这四念处是什么呢?一位比丘如实观察身,勤奋、有觉知、有念,以此来清除世上的贪着和苦恼;如实观察受,勤奋、有觉知、有念,以此来清除世上的贪着和苦恼;如实观察心,勤奋、有觉知、有念,以此来清除世上的贪着和苦恼;如实观察法,勤奋、有觉知、有念,以此来清除世上的贪着和苦恼。”世尊说了这番话后,毕沙对他说:“大德,真是罕见!大德,真是少有!世尊所展示的四念处能使众生清净,超越忧悲,灭除苦恼,得正道,证湼槃。大德,即使是我们在家生活、穿白色衣服的人,内心也能时常善安放在四念处之中。我们也是如实观察身,勤奋、有觉知、有念,以此来清除世上的贪着和苦恼;如实观察受,勤奋、有觉知、有念,以此来清除世上的贪着和苦恼;如实观察心,勤奋、有觉知、有念,以此来清除世上的贪着和苦恼;如实观察法,勤奋、有觉知、有念,以此来清除世上的贪着和苦恼。“大德,真是罕见!大德,真是少有!人们这样掩藏自心、这样坏、这样奸诈,但世尊知道众生的利益与不利。大德,人们是掩藏自心的,动物是率直的。大德,我能骑着驯象在瞻波到处行走,牠们所有的奸诈、欺骗、不诚实、不正直都会显示出来,但我的仆3人、佣人或工人,身体和语言所显示的往往和内心不同。”“毕沙,正是这样,正是这样。毕沙,人们是掩藏自心的,动物是率直的。毕沙,世上有四种人,是哪四种呢?一种人折磨自己,常做折磨自己的行为。一种人折磨其他众生,常做折磨其他众生的行为。一种人折磨自己和其他众生,常做折磨自己和其他众生的行为。一种人不折磨自己和其他众生,不做折磨自己和其他众生的行为;他在现生之中平伏、寂灭、清凉、体验快乐,像梵天那样生活。毕沙,这四种人哪一种最符合你的心意呢?”“大德,折磨自己,常做折磨自己的行为的人不符合我的心意。折磨其他众生,常做折磨其他众生的行为的人不符合我的心意。折磨自己和其他众生,常做折磨自己和其他众生的行为的人不符合我的心意。不折磨自己和其他众生,不做折磨自己和其他众生的行为;在现生之中平伏、寂灭、清凉、体验快乐,像梵天那样生活的人最符合我的心意。”“毕沙,为什么前三种人不符合你的心意呢?”“大德,一个折磨自己,常做折磨自己的行为的人,为想得到快乐的自己带来痛苦,所以不符合我的心意。大德,一个折磨其他众生,常做折磨其他众生的行为的人,为想得到快乐的众生带来痛苦,所以不符合我的心意。大德,一个折磨自己和其他众生,常做折磨自己和其他众生的行为的人,为想得到快乐的自己和想得到快乐的众生带来痛苦,所以不符合我的心意。大德,一个不折磨自己和其他众生,不做折磨自己和其他众生的行为;在现生之中平伏、寂灭、清凉、体验快乐,像梵天那样生活的人最符合我的心意。“大德,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要告辞了。”“毕沙,如果你认为是时候的话,请便。”毕沙对世尊的说话感到欢喜,感到高兴,之后起座对世尊作礼,4右绕世尊,然后离去。毕沙离去不久,世尊对比丘说:“比丘们,毕沙是一位智者,毕沙有大智慧。比丘们,如果毕沙多坐一会儿,我将会为他详细讲解这四种人,他将会更深入地明白有关的义理,得到更大的得益。”“世尊,现在是时候了,善逝,现在是时候了,请世尊详细讲解这四种人,当比丘听了之后,便会受持世尊的说话。”“比丘们,既然这样,你们留心听,好好用心思量,我现在说了。”比丘回答世尊:“大德,是的。”世尊说:“比丘们,什么是折磨自己,常做折磨自己的行为的人呢?“比丘们,一些裸体外道,不跟随常人的生活习惯,不用钵而只用手来盛载食物吃,不接受别人呼唤过去取的食物,不接受别人呼唤停下来取的食物,不接受别人带来的食物,不接受专为自己准备的食物,不接受别人邀请供养的食物,不取盘中的食物,不取锅中的食物,不在门槛间接受食物,不在棒杖间接受食物,不在杵臼间接受食物,不在有两人在吃食物的地方接受食物,不在有人怀孕的地方接受食物,不在有人哺乳的地方接受食物,不在有人性交的地方接受食物,不在有人专作布施的地方接受食物,不在有狗看守的地方接受食物,不在苍蝇群集的地方接受食物,不接受鱼类,不接受肉类,不饮酒,不饮果酒,不饮米酒。“他们只去七家化食及只取七口食物,只去六家化食及只取六口食物以至只去一家化食及只取一口食物;一天化食一次,两天才化食一次以至七天才化食一次;一天吃食物一次,两天才吃食物一次以至七天才吃食物一次。他们以这方法来修习,直至每逢半个月才吃食物一次。5“他们只吃野菜、麦、生米、野米、水草、谷、米水渣、芝麻、草、牛粪;他们只吃树下的果子和野果。“他们穿麻、粗麻、裹尸布、破布、树皮、羚羊皮、羚羊皮条、吉祥草衣、树皮衣、木条衣、头发衣、马尾毛衣、猫头鹰羽毛衣。“他们是一些修习拔须发的人,常把自己的须发拔除;他们是一些修习长期站立的人,不使用坐具;他们是一些修习长时间蹲下的人,尽力保持蹲下的姿势;他们是一些修习睡刺床的人,睡在带有尖刺的床上;他们是一些每天沐浴三次的人,晚上也会到水中沐浴。“他们修习以上各种的方法,不断折磨、严重折磨这个身体。比丘们,这就是称为折磨自己,常做折磨自己的行为的人了。“比丘们,什么是折磨其他众生,常做折磨其他众生的行为的人呢?“比丘们,一些屠羊、屠猪等屠夫,捕鸟、捕兽、捕鱼等猎师,盗贼、刽子手、狱卒,或做任何血腥、残忍行业的人。比丘们,这就是称为折磨其他众生,常做折磨其他众生的行为的人了。“比丘们,什么是折磨自己和其他众生,常做折磨自己和其他众生的行为的人呢?“比丘们,一些灌顶剎帝利王或有大坛场的婆罗门,在都城东面建造一所新的聚集堂后,剃掉头发和胡须,穿上皮革衣,涂上酥油,用鹿角来搔背痒;他与夫人、婆罗门、主祭师一起进入铺上青草的聚集堂,首先从母牛身上喝一口牛乳,夫人喝第二口,婆罗门与主祭师同喝第三口,再把剩下来小牛赖以生存的牛乳挤干,用来祭火,他这样说:宰杀多些公牛来祭祀吧,宰杀多些小牛来祭祀吧,宰杀多些小乳牛来祭祀吧,宰杀多些绵羊来祭祀吧,宰杀多些山羊来祭祀吧,斩截多些树来造祭祀柱吧,收割多些草来作祭祀6草吧!他的仆人、佣人、工人迫于无奈,只好哭泣、脸上带着泪水地做祭祀的工作。比丘们,这就是称为折磨自己和其他众生,常做折磨自己和其他众生的行为的人了。“比丘们,什么是不折磨自己和其他众生,不做折磨自己和其他众生的行为;在现生之中平伏、寂灭、清凉、体验快乐,像梵天那样生活的人呢?“比丘们,如来出现于世上,是一位阿罗汉等正觉明行具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者天人师佛世尊;亲身证得无比智,然后在这个有天神、魔罗、梵天、沙门、婆罗门、国王、众人的世间宣说法义;所说的法义开首、中间、结尾都是善美的,有意义、有好的言辞、圆满、清净、开示梵行。“居士或出身于各种种姓的人听了这些法义之后,对如来生起了敬信;有了这份敬信,他这样反思:在家生活有很多障碍,是尘垢之道;出家生活有如空旷的地方那样没有障碍。在家生活不易生活在圆满、清净、如螺那样洁白的梵行之中。让我剃掉头发和胡须,穿着袈裟衣,从家庭生活中出家,过没有家庭的生活吧。后来,他舍弃所有财富,舍弃所有亲属,剃掉头发和胡须,穿着袈裟衣,从家庭生活中出家,过没有家庭的生活。“他成为一位出家人,具有比丘的修学和比丘的正命。他舍弃杀生、远离杀生,放下棒杖、放下武器,对所有生命都有悲悯心。他舍弃偷盗、远离偷盗,别人不给的东西便不取,别人不给的东西便不要;有一个不偷盗的清净心。他舍弃非梵行,他是一个梵行者,远离性行为这世俗的行为。他舍弃妄语、远离妄语,他说真话、只说真话、诚实、可信赖、说话没有前后不一。他舍弃两舌、远离两舌、不会说离间别人的话,他帮助分裂的得到复合、喜欢和合、景仰和合、欣乐和合、说使人和合的话。他舍弃恶口、远离恶口,无7论他说什么,都柔和、悦耳、和蔼、亲切、有礼、令人欢喜、令人心悦。他舍弃绮语、远离绮语,他说适时的话、真实的话、有意义的话、和法有关的话、和律有关的话、有价值的话,他在适当的时候说话,说话有道理,适可而止,对人有益。“他远离损害种子和植物的行为;他一天只吃一餐,过了中午不吃东西,远离非时食;远离观看跳舞、唱歌、奏乐、表演;远离花环、香水、膏油、饰物;远离豪华的大床;远离接受金银钱财;远离接受谷物;远离接受生肉;远离接受妇女;远离接受仆人;远离接受禽畜;远离接受农田;远离替人做信使;远离做买卖;远离欺骗的量秤;远离贿赂、欺骗、诈骗;远离伤害、杀害、綑绑、拦劫、抢掠。“他对能蔽体的衣服知足、对能果腹的食物知足,无论去哪里,都只是和衣钵随行。就正如雀鸟和牠的羽翼,无论雀鸟飞去哪里,都只是和双翼随行。同样地,一位比丘对能蔽体的衣服知足、对能果腹的食物知足,无论去哪里,都只是和衣钵随行。他具有圣者之戒蕴,亲身体验没有过失之乐。“他在眼看到色之后,不执取形,不执取相。他知道如果不约束眼根的话,贪着、苦恼这些恶不善法便会漏入内心,因此他约束眼根,守护眼根,修习眼根律仪。“他在耳听到声之后“他在鼻嗅到香之后“他在舌尝到味之后“他在身感到触之后“他在意想到法之后,不执取形,不执取相。他知道如果不约束意根的话,贪着、苦恼这些恶不善法便会漏入内心,因此他约束意根,守护意根,修习意根律仪。他具有圣者之根律仪,亲身体验8无染之乐。“他在往还的时候,对往还有觉知;在向前观望、向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巴利三藏-《中部》(2) 萧式球 译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41860677.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