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第四章 当代博物馆

收藏

编号:34179481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0.89MB    格式:PPT    上传时间:2022-12-21
  
10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第四章 当代博物馆 第四 当代 博物馆
资源描述:
第四章第四章 当代博物馆当代博物馆第一节第一节 当代中国博物馆当代中国博物馆v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一百多年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结束和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的博物馆事业自此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v 新中国博物馆事业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一、原有博物馆的整顿和改造(一、原有博物馆的整顿和改造(19491952年)年)1、设立文物事业管理局 2、接管各地博物馆 3、实行法治,保护文物古迹,严禁文物非法出口 4、整顿改造旧型博物馆 博物馆改造工作,主要是:博物馆改造工作,主要是:确定博物馆性质,明确办馆方向;改造陈列内容,清除缺乏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的封建性,殖民地性糟粕,坚持推倒反映封建、买办及帝国主义思想的陈列展览,提出以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为衡量陈列质量水平的标准,并按照辩证唯物土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举办新的陈列展览;对原有藏品进行清理,建立科学保管制度。1952年基本上完成了对旧有博物馆的整顿改造,从此博物馆发生了质的变化,开始走上社会主义轨道。二、博物馆事业初步发展(二、博物馆事业初步发展(19531966年)年)1、地志性博物馆纷纷建立,纪念性博物馆和专门性博物馆也有发展。地志博物馆是学习苏联博物馆经验在50年代初开始创建的。它又称综合性博物馆,以当地的“自然资源”(包括地理、民族、生物、资源等)、”历史发展”(包括革命史)、“民主建设”(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成绩)等三部分为博物馆的主要内容。1956年1月山东省博物馆完成包括“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历史发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三部分内容的地志性基本陈列,成为全国第一个地志博物馆。1956年5月在济南召开全国地志博物馆经验交流会,推广山东地志博物馆经验,各省陆续筹建这种类型的博物馆共31所。这期间,纪念性博物馆也有很大发展。这期间,纪念性博物馆也有很大发展。事件性事件性:延安革命纪念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遵义会议纪念馆、瑞金革命纪念馆、西柏坡革命纪念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南京大平天国纪念馆。人物性人物性:上海鲁迅纪念馆(1950)、杜甫草堂纪念馆(1953)、徐悲鸿纪念馆(1954),李大钊故居纪念馆(1957)等。到1957年纪念性博物馆达到23所。2、两次会议、两次会议召开时间:1956年4月、1957年4月会议主题:第一次明确地阐述了博物馆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提出博物馆的基本性质是“科学研究机关”,“文化教育机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存以及自然标本的收藏所”,博物馆的基本任务是“为科学研究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意义意义:这两次会议,对博物馆建设有很大指导作用,推动了博物馆事业的前进,到1957年仅文化部门领导的博物馆即达73个,除去个别的地区,各省,市、自治区都有了博物馆,在布局和类型等方面朝着更为合理的方向发展。博物馆藏品总数已达350多万件,年观众达到1 200万人次。3、北京三大馆的建设、北京三大馆的建设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北京三大馆的建立,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博物馆事业繁荣发展的标志。这一时期,博物馆事业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如在发展上,急于求成,盲目冒进,夸大主观意志,提出三、五年内全国达到“县县有博物馆,社社有展览室”的口号,轻率地发动群众运动突击办馆;同时,由于片面强调反对资产阶级“正规化”、“现代化”,主张博物馆“密切配合中心任务”、“厚今薄古”,“古为今用”,致使博物馆业务工作配合政治运动过多,削弱了博物馆收藏、研究的职能,打乱了正常的业务工作秩序,影响了博物馆的基础建设。为了纠正1958年以来的错误倾向,1961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对博物馆工作进行了调整。首先关闭、合并了一大批水平极低的博物馆,其中全国文化系统的博物馆就由1959年底的480所调整到200所左右,此外调整博物馆内部关系,整顿机构,精简人员,对藏品进行清理、分类、定级,对陈列进行修改,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和干部培训工作。从此,中国博物馆事业又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三、文革中博物馆事业的破坏与停滞三、文革中博物馆事业的破坏与停滞(19661976年)大部分博物馆的基本陈列被拆撤多数博物馆被迫关闭。许多地方博物馆甚至机构被撒销、裁并建筑设施改作他用。1973年国家文物局成立,各地博物馆陆续恢复,重新开展了基本陈列的研究工作和藏品保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文化大革命”对博物馆造成的损失。四、改革开放以来博物馆事业的迅速发展四、改革开放以来博物馆事业的迅速发展博物馆在数量、类型和布局上有了较大变化 1987年全国博物馆已有近千所,其中文化系统博物馆827所;1993年,全国博物馆已超过1500个,其中仅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已有1130个。在博物馆类型上,社会历史类博物馆仍占主导外,民俗、民族、科技、自然历史、园囿、遗址及露天性博物馆都有发展,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得到进一步强调。博物馆的布局也有很大改观,县级博物馆,中、小城市博物馆发展较快。江西、江苏、广东、陕西等省已基本上实现了市市有博物馆,煤炭、纺织、邮电地质等部门还建立了一批专门性博物馆。上海等地私人收藏和举办展览的活动也开始兴起,有的还以“博物馆”的名义出现。陈列水平有了新的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陈列工作队伍,建立了以基本陈列为主,包括各种陈列形式的陈列体系,积累了一定的陈列经验。1998年,国家文物局开始评选年度“十大精品陈列”,促进了各馆对提高陈列展览水平的关注。藏品保管工作取得显著进步,加强了藏品管理的法规建设1982年11月19日,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5年1月,文化部、公安部颁行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规定1986年6月文化部制定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1987年2月,文化部颁发文物藏品定级标准等。1987年5月2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打击盗掘和走私文物活动的通告1992年,国家文物局颁布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3年进行了修订。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条件较好的博物馆已开始实行博物馆数字化管理,自行开发了适用于本馆的计算机软件。加强人才培养,促进学术研究 开展了培训教育。设立博物馆学专业。招收博物馆学硕士研究生。建立开展学会活动 1980年11月,成立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会,1982年3月,成立中国博物馆学会,这是中国博物馆界群众性的学术团体。2010年8月31日,更名为中国博物馆协会。学会的主要任务:组织博物馆学的研究和学术活动,提高博物馆的业务和学术水平,开展国际间博物馆学术交流活动,增进同国外博物馆工作者的联系。1983年成立国际博物馆协会中国委员会,并加入国际博物馆协会。出版了中国博物馆学概论等专著,使中国博物馆学理论研究有了较大的进步。增进了对外友好交流 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中国的博物馆与各国博物馆加强了交流活动。先后在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罗马尼亚、南斯拉夫、澳大利亚等国家举办中国文物展览受到各国政府和人民的欢迎。第二节 港澳台地区的博物馆v一、香港地区的博物馆v 香港建立博物馆只是近30多年的事情,历史上有关博物馆的记载较少,如1878年建立香港植物标本室;1927年新界农产品展览会开幕。v 1、香港历史博物馆 :1975年创办,该馆除举办香港历史文物及传统渔业资料等展览外,还举办各种专题展览。同时馆内专门设立负责多元化教育活动的教育推广组,经常举办周末节日、巡回展览、研习班,并提供视听、照片复制等多项服务。v这个博物馆还包括两个分馆:李郑屋村博物馆和罗屋民俗馆。2、香港科学馆:是一座世界一流现代科技馆,1985年兴建,1990年竣工,占地27000平方米,其中展览场地7250平方米。该馆建馆宗旨是“激发市民对科技的兴趣,促使他们更了解科学对社会所产生的作用,并鼓励他们进一步寻求知识”。共有展品500件,其中60%可让观众触摸及操作。全馆不断推出有声有色的教育内容,深受观众欢迎。香港还有上窑民俗博物馆(1984年)、三栋屋博物馆(1987年)、茶具博物馆(1983年)、铁路博物馆(1985年),以及香港警察博物馆、中国文物展览馆等。二、澳门地区的博物馆 澳门是中西文化最早的交汇点。澳门的博物馆大多是专题性的,规模不大,但各有特色,反映了中葡文化的多元共生与互补互立性。澳门有海事博物馆、大赛车博物馆、住宅博物馆、葡萄酒博物馆、天主教博物馆、林则徐纪念馆、澳门博物馆、文化中心博物馆等。海事博物馆海事博物馆三、台湾地区博物馆故宫文物南迁与台北故宫博物院 1933年1月31日山海关失陷后,故宫博物院理事会决定将故宫部分文物分批运往上海。2月5日夜,故宫博物院的第一批南运文物2118箱从神武门广场起运。至5月15日运走文物5批,共13427箱又64包。其中,书画9000余幅,瓷器7000余件,铜器、铜镜、铜印2600余件,玉器无数,文献3773箱,包括皇史宬和内府珍藏的清廷各部档案,明清两朝帝王实录、起居注,以及太平天国的档案史料等。还有四库全书及各种善本、刻本,当时国内发现最早的印刷品之一陀罗尼经五代刻本,国内最古老的石刻“岐阳石鼓”。文物抵沪后,在上海法租界亚尔培路(今陕西南路)的故宫博物院驻沪办事处存放。同时在南京朝天宫抢建文物库房。1936年存上海的文物分5批迁运至南京新库房。1937年成立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1937年“七七”事变后,南京分院的文物又分3路运往四川,巴县存80箱,峨嵋县存7287箱,乐山县存9331箱。1946年3处文物先集中于重庆,于1947年运回南京。1948年底至1949年初南运文物中的2972箱被运至台湾,先后抵达台湾的三批故宫文物,在台湾的杨梅汇聚,随后转至台中一间糖厂存放,再送往中台湾的雾峰北沟落脚。直到一九六五年,存放在北沟的这些文物,才被运到,位于台北外双溪的故宫博物院,目前台北故宫文物,大部分存放在博物院后山的山洞内。1951年后留在南京的文物陆续运回故宫博物院1万余箱,仍有2221箱封存于南京库房,由南京博物院代为保管。第二节 当代世界博物馆v一、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博物馆v 欧美等发达国家博物馆代表着世界博物馆发展的潮流。当代博物馆发展最快的是欧洲、北美及大洋洲地区。v1.博物馆数量有了极大增长。v 20世纪50、60年代各国博物馆几乎都有较大增长,二战前,世界博物馆总数有7000多个,至90年代后期,总数约在4、5万个左右,世界上一半多博物馆是20世纪后50年建立的。2.当代最著名的大型或超大型博物馆绝大多数在欧美及发达国家中,它们收藏珍贵文物标本最多,经营管理水平最先进,而且拥有最大的博物馆观众群,占据着世界博物馆的重要地位。博物馆中的博物馆大英博物馆,1753年成立,有6亿5千万件藏品及800多万册图书,是英国的文化橱窗和精神象征。博物馆王国史密森博物院,全世界最大的博物馆机构,1亿3千9百多万件文物标本和工艺品,是世界级的学术研究中心、文化中心和艺术中心。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有1亿8千多万件文物标本。卢浮宫、发现宫、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中心。3.欧美国家博物馆大众化趋势明显加强。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各国纷纷建立小型博物馆,类型多样,尤其社区博物馆、乡土博物馆、企业博物馆,他们更符合人的自由发展的需要,更贴近民众生活,适应文化资产的保存、文化民族化趋势,以及民众对自然资源发展和环境的关切。社区博物馆是一种通过村落、街区建筑格局、整体风貌、生产生活等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的综合保护和展示,整体再现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的新型博物馆。企业博物馆:企业为了自身历史的保存与传达设立的展览场所;并用此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意识并以身为其中一员而感到骄傲;提供访客或客户了解展示企业生产的产品与服务等资讯的展示空间,同时兼具宣传企业的经营理念、产品特点、收藏或产品;为增加影响和舆论对企业技术和生产科技的了解,或为企业所在地的社区居民提供交流及获得文化、教育服务的场所,附带有一定游览功能的设施空间。二、发展中国家博物馆二、发展中国家博物馆v70年代中叶,非洲博物馆约有400多个,90年代中期统计有700多个。反映非洲古老文明和民族传统文化最具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四章 当代博物馆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41794810.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