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早期陶瓷器型名称及释义

46页
  • 卖家[上传人]:sak****168
  • 文档编号:219408465
  • 上传时间:2021-12-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97MB
  • / 4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尊(拼音:zn)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2 及商代金文 3 ,其古字形像双手捧酒樽,表示进献,本义为一种用以盛酒的礼器,此义后来也用“樽”表示;如果为陶制,还可以写作“罇”。“尊”是古代祭祀时使用的重要礼器,这些礼器都受到特别的尊重,因此“尊”字又引申出“尊重”义,用作动词时表示“盛酒”,用作形容词时表示“尊贵”,用作名词时有时表示受尊敬的人,如“令尊”等;用作敬辞时表示对对方尊敬,如“尊姓”等。后来“尊”字又引申作量词,如“三尊佛像”等。会意字。甲骨文的“尊”字上面是个“酉”字。“酉”在甲骨文中是象形字,字形像一个尖底的酒坛子。从“酉”的字很多与“酒”有关,在此可理解为酒杯。“尊”字下面的符号指双手,表示高举双手向人敬酒的意思。部分甲骨文在旁边增加了个“阜”字形的符号,可能表示登高、升高的意思。西周金文与甲骨文基本一致,下面还是一双手捧着。部分字形在上面增加了个“八”字形的符号,可能表示杯子里盛满了酒快要溢出来的样子,也有人认为这“八”字表示是酒杯的盖子。小篆对金文又作了些改动,省去了旁边的升高符号。篆文另外有一个异体字将下面的双手简化一只手(寸),隶书及楷书都从这个字形来。说文解

      2、字注,酒器也。段注:凡酒必实於尊以待酌者。郑注礼曰:置酒曰尊。凡酌酒者必资於尊,故引申以为尊卑字,犹贵贱本谓货物而引申之也。自专用为尊卑字,而别制罇樽为酒尊字矣。周礼六尊。牺尊、象尊、箸尊、壶尊、大尊、山尊。待祭祀宾客之礼。段注:见周礼司尊彝职。牺作献。郑司农云:献读为牺。牺尊,饰以翡翠。象尊,以象凤皇,或曰以象骨饰尊。箸尊,箸略尊也,或曰箸尊箸地无足。壶者,以壶为尊。春秋传曰:尊以鲁壶。大尊,大古之瓦尊。山尊,山罍也。按毛诗閟之牺尊,即献尊也。故许同大郑作牺,以待祭祀,司尊彝详之矣。大行人宾客之祼亦必用彝,飨礼食礼亦必用尊。故约之曰以待祭祀宾客之礼。尊,今作樽,是商周时代中国的一种大中型盛酒器。青铜器,尊的形制圈足,圆腹或方腹,长颈,敞口,口径较大。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时期,春秋后期已经少见。较著名的有四羊方尊。亚酗方尊商代三羊尊尊的形体可分为有肩大口尊、觚形尊等几类。有肩大口尊的器形,初始当与陶质或原始青瓷的大口尊有关,基本式样如下:大口宽折肩式,上口侈大,口径与肩宽接近,颈较高,下部收缩,呈大喇叭状,肩甚宽而微鼓,上饰三牺首,自肩下折为腹,呈弧形收敛作园底状;大口圆肩式,上口侈大,

      3、口径超过肩的直径,肩广,凸起丰圆,上饰三牺首,下承圈足较低;高体大口折肩式,形体近于大口圆肩式,而圈足和颈部特别高;甚高体大口式,整体造型甚高,颈高,口径收小近于肩径;低体大口折肩式,仍保持大喇叭口,但颈、腹及圈足都较低;低体大口宽肩方体式,颈与圈足皆不高,与器腹三段接近均衡状。除上述各式尊外,商周至战国期间还有牺尊。将尊铸成牛、羊、虎、象、豕、马、鸟、雁、凤等动物形象,统称为彝。彝通常呈鸟兽状,有羊、虎、象、豕、牛、马、鸟、雁、凤等形象。周礼春官司尊彝:“春祠夏禴,裸用鸡彝鸟彝.追享朝享,裸用虎彝蜼彝。”彝纹饰华丽,在背部或头部有尊盖。其形制为敞口,粗颈、深腹、圜底、圈足。商代有原始青瓷尊,北朝青釉仰覆莲花尊形体高大精美,颇为富丽。宋以后瓷尊盛行,用于盛酒或做宫廷陈设用器,如汝窑三足尊、出戟尊。清景德镇窑产品丰富,有苹果尊、鱼篓尊、石榴尊、太白尊、马蹄尊、络子尊、百 尊、萝卜尊、观音尊、牛头尊等等。古代使用的大中型盛酒器和礼器。流行于商周时期,春秋后期偶有所见。尊与彝一样,原是成组礼器的共称,宋朝之后开始专指一类器物。尊的基本造型是侈口,长颈,圆腹或方腹,高圈足。商早中期,尊均有肩,

      4、圈足上多带“十”字孔,主要是圆体尊。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有方形尊和觚形尊。方形尊仍带肩,肩上多饰有数个圆雕兽头;觚形尊又称大口筒形尊,形似抓而体较粗,商晚期圈足上有“十”字孔或象征性的“十”字,西周早期“十”字消失。这两种尊器表多饰有凸起的靡棱,雕铸着繁绳厚重的蕉叶纹、云雷纹和兽面纹,显得雄浑而神秘。西周时,又出现了垂腹的圆尊,形状为大口,长颈,鼓腹下垂,圈足低矮。整件器物线条柔和,花纹也比较简单,已失去了有肩的圆、方形尊和抓形尊的气势。商原始瓷尊此展品为商代文物。圆口,垂腹,三足。颈、肩部各饰一组图案,两条阴刻弧纹之间均匀分布“S”形。两组图案之间有两兽面形成的耳,分饰两侧。兽面五官清晰,双目圆睁,鼻向下弯曲成耳,大气威严。三足为小兽造型,短小弯曲,精巧灵活。由于年代久远,釉质脱落,器表斑驳,展现出历史的沧桑。现收藏于福建省源古历史博物馆。1953年新郑二里岗商城遗址出土的原始瓷尊和1954年市人民公园附近商代墓葬中发掘的青釉瓷尊,将我国烧制瓷器的历史提前至3600年前的商代,现藏于国家博物馆,成为“国宝级”藏品。罍li古代一种酒器,多用青铜或陶制成。口小,腹深,有圈足和盖儿。罍,是一种

      5、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的大型盛酒器和礼器。体量略小于彝,罍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罍出现于商代晚期,而圆形罍在商代和周代初期都有。从商到周,罍的形式逐渐由瘦高转为矮粗,繁缛的图案渐少,变得素雅。规格: 口径13.3厘米、高22厘米 年代: 山东龙山文化此酒器1974年出土于山东省胶州市三里河遗址,细泥黑陶,外表打磨光滑,乌黑黝亮,侈口,口径13.3厘米、高22厘米,高直颈,圆肩,深腹,腹壁较斜直,肩部附有对称的两耳和两盲鼻,颈部和腹部有弦纹,器盖呈覆碗形,上部有环形把手。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文物功能:黑陶罍为小口,鼓腹,与商代青铜罍和瓿酷似,应是盛酒器。再者,制作如此精美的黑陶容器多出土在规格较高的墓葬中,常与黑陶极品蛋壳陶杯和白陶鬶共出,应是一套完整的酒器,盛、斟、饮功能俱全。通高18.5、口径8.9厘米,夹细砂白陶,敛口,扁鼓腹,平底,沿下有三个鸟喙形泥突,腹中部饰一周突棱,覆碗形器盖簋,读作gu,指古代青铜或陶制盛食物的容器,也是重要的礼器,在祭祀和宴飨时,它和鼎配合使用,敞口、束颈、鼓腹、双耳,自商代开始出现,延续到战国时期。周礼地官舍人:“凡祭祀,共簠簋”。古籍中多写作簋,而铜器

      6、自铭则常为“皀殳”。青铜簋器物造型形式多样,变化复杂,有圆体、方体,也有上圆下方者。早期的青铜簋跟陶簋一样无耳,后来才出现双耳、三耳或四耳簋。据礼记玉藻记载和考古发现而知,簋常以偶数出现,如四簋与五鼎相配,六簋与七鼎相配。流行于商至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用于放置煮熟的饭食。簋的形制很多,变化较大。商代簋形体厚重,多为圆形,侈口,深腹,圈足,两耳或无耳。器身多饰的兽面纹,有的器耳做成兽面状。西周除原有式样外,又出现了四耳簋、四足簋、圆身方座簋、三足簋等各种形式,部分簋上加盖。簋是商周时重要的礼器,宴享和祭祀时,以偶数与列鼎配合使用。史书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发展过程萌芽与奠基时期的簋青铜簋出现于商代中期,但是数量少,晚期前段逐渐增加。商代簋形体厚重,多为圆形,侈口,深腹,圈足,两耳或无耳。器身多饰的兽面纹,有的器耳做成兽面状。西周时期簋的数量甚多,早期一般沿袭商式,中期变化较大,样式繁多,晚期又趋于定型化。西周簋器大体分为萌芽与奠基、创新与继承、过渡时期与全盛和衰亡四个阶段。萌芽与奠基阶段的青铜簋器形制上是商末流行式样的沿袭,一些特征不明显的器

      7、型难以精确地区别其为商器或周器,乃是殷周之际的式样。青铜簋器的纹饰保持最初的兽面纹,与殷末相比增添了有触角的卧状体驱的怪兽纹,出现了以凤鸟为主题纹饰的器物。随着青铜器的不断发展,簋器出现了变形纹饰,活泼有力,可以说是抽象的变形纹饰占领装饰艺术舞台的新时期。在完成创新后,簋器铭文用笔纯熟,结体圆浑,和前期笔画不相同,其内容除少量反映政治事件外,大多是承平时期世官司世禄的记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从而可以看出,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在完成周人自己的礼器体制过程中,带有彻底淘汰旧、积极创造新的特点。西周后期青铜器的铸造及纹饰呈现出退步的趋势,简草、粗疏、衰颓成为一时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极少数的重器才显示出较好的工艺技巧,个别的作品甚至产生新的构图,而成为艺术的翘楚。盘旋龙纹等已形成,这是日后春秋时代盘龙纹的滥觞,簋器由此开始走向没落。 整个西周时期,簋的形式有较多的发展,可分为四耳簋、圈足簋、四足簋、圆身方座簋、三足簋、弁口簋和大侈口簋等各种形式,部分簋上加盖。商周时多数簋体形厚重,饰云雷、乳钉等纹饰,少数为素面或仅饰一二道弦纹。春秋时期簋沿袭西周晚期形制,没有根本的变化,到春秋中晚期,簋

      8、这种食器不甚流行,在传统的礼器体制中尚有所发现,但形制有较大变化。簋的铜胎变薄,花纹细碎,有的簋盖铸成莲瓣形。战国以后,簋极少见到。宋朝时期,两宋时期制瓷工艺的发展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以瓷取代铜制簋成了皇家沿袭古代礼仪制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甑 zng甑是中国古代的蒸食用具,为甗(音“演”)的上半部分,与鬲通过镂空的箅相连,用来放置食物,利用鬲中的蒸汽将甑中的食物煮熟。单独的甑很少见,多为圆形,有耳或无耳。本义:古代炊具,底部有许多透蒸汽的小孔,放在鬲上蒸煮食物)甗 汉语拼音:yn是中国先秦时期的蒸食用具,可分为两部分,下半部是鬲 l (古代炊具,样子像鼎,足部中空。), 1 用于煮水,上半部是甑 zng (就是笼屉,甑底部本身就是网眼),用来放置食物,可通蒸汽。原为烹饪用的厨具,后作为礼器流行于商至汉代,造型分上下两部分。上部用以盛放食物,称为甑,甑底是一有穿孔的箅,以利于蒸汽通过;下部是鬲,用以煮水,高足间可烧火加热。商代甗多为圆形,直耳,侈口,束腰,袋状腹,腹下设锥足或柱形足,器体厚重。商早期花纹简单,晚期多用兽面纹装饰。西周除沿袭商代形式外,还出现了附耳,有的上下部可以分

      9、开,在下半部也加附耳,同时还出现了长方形甗。春秋战国时,器身变薄,袋足消失,许多器物不再用花纹装饰。甗在商代早期至西周晚期,基本上都是甗鬲合体的,春秋早期以后则多为甑鬲式。商代的甗一般甑部较深,比例上略大于鬲部,多为立耳。西周的甗则甑部与鬲部的高度相差不大,附耳较多。西周中期开始出现方甗。春秋以后,甗的甑部多为大口斜腹的式样,即甑的底径要大大地小于口径。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三联甗,却是在一个长方形鬲部上置3个甗,这仅是极个别的特例。除实用外,西周末春秋初,甗还是礼器,与鼎、簋、豆、壶、盘等组成成套随葬品。大多数的甗为联体铸造。最独特的是妇好墓出土的三联甗,甑鬲分体,鬲体长方案形,六只方足,腹底平,中空可以盛水,其下可以焚火。案面上有三个灶孔,分置三甑,可以同时炊煮几种食物。构造特色上部用以盛放食物,称为甑,甑底是一有穿孔的箅,以利于蒸汽通过;下部是鬲,用以煮水,高足间可烧火加热。商代甗多为圆形,直耳,侈口,束腰,袋状腹,腹下设锥足或柱形足,器体厚重。商早期花纹简单,晚期多用兽面纹装饰。西周除沿袭商代形式外,还出现了附耳,有的上下部可以分开,在下半部也加附耳,同时还出现了长方形甗。春秋战国时,器身变薄,袋足消失,许多器物不再用花纹装饰。甗在商代早期至西周晚期,基本上都是甑鬲合体的,春秋早期以后则多为渐高式。商代的甗一般甑部较深,比例上略大于鬲部,多为立耳。西周的甗则甑部与鬲部的高度相差不大,附耳较多。西周中期开始出现方甗。春秋以后,甗的甑部多为大口斜腹的式样,即甑的底径要大大地小于口径。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三联甗,却是在一个长方形鬲部上置3个甑,这仅是极个别的特例。除实用外,西周末春秋初,甗还是礼器,与鼎、簋、豆、壶、盘等组成成套随葬品。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开始为陶质,到商代晚期铜甗逐渐增多,并有很多是甑鬲合铸,将上下两部分连为一体,造型相当奇特,然而,奇中之奇的是,在商代还出

      《早期陶瓷器型名称及释义》由会员sak****168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早期陶瓷器型名称及释义》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