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18--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8页
  • 卖家[上传人]:cc****pp
  • 文档编号:209912653
  • 上传时间:2021-11-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4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摘要: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城乡一体、城乡统筹发展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过程 中要高度重视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论文基于伊瓦思的福利三 角理论与农村实际情况,提出构建包括国家、市场与家庭在内的和新型城镇化相适应 的新型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一、城镇化与农村养老服务自1996年以来,我国城镇人口占比年均增加1. 38个百分点。2013年统训一年鉴 数据显示,2012年年末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2. 57 % o(一)伪城镇化与农村养老服务。毋庸置疑,改革开放以來,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伪城镇化”问题也 越发突出,己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严峻现实。所谓伪城镇化是指由于城乡二元体制及户籍 制度的限制,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镇,并被算作城镇人口,却不能享受与市民同等的公共服 务,其收入水平、消费水平也与市民有很大差距。如果扣除1.4亿左右在镇区生活但从事务 农的农业户籍人口以及1. 66亿外出农民工,我国实际城镇化率仅为30%左右。伪城镇化一方而加剧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负担,出现了所谓的“城市病”, 主耍表现为人口膨胀、交通拥堵、坏境恶化、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另一方而在

      2、城镇与农 村Z间形成了一个以农民工为代表的“夹心”阶层,并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例如就业歧 视、农民工子女教育难、农民工住房难等问题;更为严峻的是大量农村人口外流,使农村人 口老龄化形势变得更为严峻,且直接导致了农村“空巢化”,产生了大量留守儿童、留守妇 女、留守老人,农村家庭风险加大的同时家庭服务作用却在不断弱化。伪城镇化対农村养老 事业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我国急需建立完善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二)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养老服务。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重增加和而积扩张,而是要以人为本,实现农业转移人口 的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由“乡村”向“城镇”转变,实现人的城镇化。为缓解伪城镇化 的负而影响,提高城镇化的质量,我国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概念。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 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 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养老服务相辅相成,统一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新型城镇化为构 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提供了契机:首先,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维护好城乡居民 利益,完善城乡养老服务体系是以人为本的内在要

      3、求;其次,新型城镇化是城乡统筹、城乡 一体的城镇化,构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城乡统筹的重要内容; 最后,新型城镇化是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的城镇化,重视农村城镇化进程,增加农村人口 本土就业岗位,可以有效减轻空巢问题,维持农村家庭养老服务作用。总Z,新型城镇化的 推进,有利于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构建,有利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 村与和谐社会的建设。二、农村养老服务供需现状随着老龄化、高龄化与空巢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农村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健康、精神 慰藉与权益保障等方而的服务需求与日俱增,家庭养老服务作用不断弱化,而国家社会养老 服务、市场养老服务作用并没有增强,因而出现了供需脱节的状况。(一)农村养老服务需求现状。我国农村而临着严峻的老龄化、高龄化与空巢化问题。首先是老龄化。2000 - 2010年, 我国农村与城镇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分别增加2. 58个与1. 38个百分点;而且2010年 农村60岁以上及65岁以上人口分别高于城镇3. 29个与2. 26个百分点,表明农村老龄化速 度J决于城镇,且有扩大趋势(见表1)。根据预测显示,我国农村

      4、老龄人口呈现线性递增, 2050年其比重将达到36. 51 %o其次是高龄化。随着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我国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4.83岁。高龄老年人口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高龄老年人自理能力 较低、服务需求大的特点。最后是空巢化。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2011年度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0年到2010年农村空巢老年人的比例由37. 9%上升 到45.6%,农村独居老年人的比例从8.3%上升到10.6%,农村空巢问题严峻。相比于正常 家庭老人,留守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更为迫切。在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等问题的共同作 用下,农村养老服务需求与日俱增,其具体服务需求主要集中在生活照料、医疗健康、精神 慰藉与权益保障四大方而。1生活照料服务。首先,经济供养。经济供养是指通过向老人提供现金的方式,保证老 年人的经济需求。李伟(2012)调查发现,河南省72. 9%的农村老年人生活收入不足300元, 同期农村月均消费支出为419. 3元,67. 4%的农村老年人认为其收入水平不能或勉强能满足 自身需要,其消费主要集中在食品与医疗等生活必需消费上,娱乐休闲等消费很少

      5、。农村老 年人的经济供养水平较低,制约了其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次,日常照料。主要包括饮食、起 居、清洁、卫生照护等内容。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身体条件下降、自理能力降低,日常 照料需要相应不断增加。调查发现,口常照料服务在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中居于笫二位。 口前,在国家的社会养老服务以及市场养老服务不足的情况下,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服务仍主 要来自家庭。表1人口老龄化程度农村城镇2000年65岁及以上人口7.4R10.892000年60岁及以上人口10.0614.982010年65岁及以上人口6. 429_6R2010年60岁及以上人口7.R11.69数据来源:根据全国第五次与第六次全国普查数据计算得出。2医疗护理服务。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患病与受伤的概率不断增加,对医疗护理服务的 需求相应增加。经调查,我国农村有30%的农村老年人认为自己有必要接受医疗护理服务, 主要包括医疗费用报销、定期检查、康复护理、建立医疗健康档案、开展健康宣传讲座与咨 询活动等,其中前三项的需求人数最多。医疗护理服务往往更具有专业性,多数需要专业护 理人员提供。3精神慰藉服务。精神慰藉服务是老年人最迫切的需要之

      6、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 的心理与精神状态会逐渐衰弱,主要表现为进取心差、风险承受能力弱、害怕孤寂、情感脆 弱、容易灰心等心理症状。这些心理症状往往比身体病痛危害更大,倘若不能得到及吋的排 解与慰藉,很容易导致老年痴呆症等心理与生理疾病,精神慰藉服务対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具 有重要意义。4权益保障服务。权益保障服务仅是小部分农村老年人的需要,主要涉及老人与子女Z I可的关系问题。老年人权益受侵现彖违背我国的道徳准则,性质恶劣,虽然只是少数,但也 应高度重视。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大部分农村老年人不愿或无力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 益,他们更愿意通过家庭其他成员或村委会进行调解,还有人通常会忍气吞声,仅有约8. 5% 的老年人表示愿意与子女打官司。这充分说明了农村老年人的法律弱势状况,农村老人急需 来自社会乃至市场的权益保障服务。(二)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现状。口前,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新 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五保供养、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简称“农低保”)等制度, 这些制度更多地强调经济方而的保障,仅有五保供养制度涉及养老服务,但覆盖人

      7、群有限。 由此可见,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严重不足。1国家农村养老重经济轻服务。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我国现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主 要强调经济保障,而更高层次的服务保障体系刚刚起步。涉及农村养老保障的制度安排主要 包插新农保、新农合、农低保、五保供养等。其中,新农保、新农合与农低保在我国农村社 会保障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分别就养老、医疗与生活方而给予一定的经济保障,保障水平 有限,且未涉及服务保障。农村五保供养涉及了养老服务内容,但其覆盖而狭窄,仅针对无 依无靠无劳动能力或子女无劳动能力的“三无”老人及残疾人。2家庭养老服务功能弱化。家庭养老是我国的传统养老方式,现今仍是广大农村地区最 主要养老方式。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情感支持等养老服务,主耍由家庭成员 供给。但是,由于训一划生育政策、大规模人口流动、多元文化的冲击等因素的影响,家庭 出现了小型化、核心化趋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口前我国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 口为3. 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 44人减少0.34人。随着“独子养老”吋 代的到來,家庭风险不断增大。同时,农村存在大

      8、量留守家庭,家庭养老服务功能在很大程 度上己经难以实现。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家庭经济保障作用有所增强,但养老 服务作用却在弱化。有一点需要注意,家庭作用弱化能给国家与市场养老服务发展提供更大 的空间,但这种弱化不应该是“被弱化”,而应该是随着国家与市场养老服务能力的提高, 家底作用自然弱化。3养老机构发展缓慢。由于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村老年人对机构养老 的经济承受能力较低;同时,由于受“养儿防老”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老年人不愿意进入 养老机构,特别是那些有儿有女的老人,对进养老院更是讳莫如深。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承受 能力与传统观念的双重影响下,养老机构的市场需求较小。虽然很多地区大力支持养老机构 发展,在资金、用地、建设规费、税收、用工等方而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但在农村地区, 无论是公办养老机构还是私营养老机构,都普遍处于发展的困境。4服务人员素质偏低。口前,许多农村的养老服务人员以农村老年人协会为主,基本没 有经过专业培训,养老服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专业养老服务人员非常少。而且由于经费的 限制,多数从事农村养老服务工作的人员待遇较差,有的甚至没有报酬,难以吸引高

      9、素质的 人才。服务人员素质偏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三、新城镇化背景下新型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构建2014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一号文件关于全而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 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基础养老 金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加快构建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 留守老年人的关爱和服务”等内容。论文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依据伊瓦思的福利三角理论 构建了新型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所谓新型”是相対于已有的包括家庭养老服务与五保供养 等在内的不全而的养老服务体系来说的,新型农村养老服务 体系涉及国家、市场、家庭三方,制度安排更加全而,且覆盖所有农村老年人,与原有体系 比具有巨大优势。(一)新型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框架。伊瓦思(Evers 1988)在借鉴罗斯的多元福利组合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福利三角理论。该 理论认为福利三角框架应该放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背景中研究分析,将福利三角中 的市场、国家、家庭具体化为对应的组织、价值和社会成员关系(见表3)o根据伊瓦思的福 利三角理论构建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该体系由国家的社会养老服务、市场养老 服务、家底养老服务共同构成(见图1),其中,国家的社会养老服务居于核心地位。1国家的社会养老服务。作为公共组织的国家以平等与保障为价值取向,通过正规的社会保障制度,向农村老年人提供经济与服务保障,其中经济保障主要包括现有的新农保、新 农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等在内的制度安排,主要通过现金的方式提供保障;养 老服务保障包括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等制度安排,主要以服务的方 式免费或低费向老年人提供基本保障。国家的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居家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是农村社会养老服务的基础,主要包插生活照料与 家政服务、医疗保健与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以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生活照料与家 政服务内容比较繁琐,主要包括对老年人日常活动的帮助,比如说购物、煮饭、清洁以及洗 衣等;对个人生活的帮助,比

      《18--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研究》由会员cc****pp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研究》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