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国学研究-孙琴安:经典与名篇

4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04095752
  • 上传时间:2021-10-2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41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国学研究-孙琴安经典与名篇 编者按经典与名篇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读者一般不会做深入思考,常常会把经典与名篇连用或混用。孙琴安先生的经典与名篇一文,围绕“经典”的延伸与发展、经典与名篇的差异、唐宋诗词中为何名篇独多等问题为我们分析了经典与名篇之间的区别。文献与文史研究之间关系密切,这是不容怀疑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术论文无非有两种写法:一种是主题先行,围绕着一个主旨在文献中寻找资料;另一种是文献至上,作者沉潜于文献当中,在细读文献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两者相较,我们当然应该提倡后一种研究方法。孙光先生的朱熹释屈原之“忠”一文讨论朱熹关于屈原爱国的阐释问题,可以看作细读经典文献的一个例证。除了经典文献之外,还有诸多有待整理的传世文献和新出土文献。与其他古代文献一样,历代少数民族诗文文献也是古籍整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多洛肯先生的一笔尘封的珍贵遗产一文呼吁学界不能忽视对清代少数民族诗文别集的整理研究,其观点值得引起重视。(孙明君)一“经典”一词,本是专就著作而言,人们把一些重要而又有指导性质的书称为经典。中国古代的四书五经,如易经诗经本来称易诗,后被列为经书,才有易经诗经的称呼。

      2、其中除了这些书是经学著作的原因以外,实际上也有经典著作之意。它们是经典,但是属于儒家、儒术的经典。此外,道家、佛教也都有各自的经典,如老子的道德经便被视为道家的经典,六祖坛经便是中国佛教的经典。不过,此时的经典,似乎仍多用于思想和宗教领域,即使诗经是一部文学著作,后被视为中国文学的源头,但在儒家的眼光里,仍被用作“诗教”,派为思想教化之用为主。既然儒家、道家可以有自己的经典,随着经典一词在运用上的扩大和延伸,也发展到文学领域来了,我们会把有些有影响力的文学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乃至李太白集杜工部集,有时也叫作文学经典,或经典文学。外国文学名著,如雨果的悲惨世界、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狄更斯的双城记等小说,也便称为了外国文学经典。这是一种正常的延伸和发展,大家也都能接受和理解。再到后来,“经典”一词在文学领域又有了进一步的延伸和发挥。有些人把有些历代传诵、反复入选的著名诗歌或单篇散文,也称为经典。如一提到李白的将进酒或静夜思,或是杜甫的登高、王维的渭城曲,或是苏轼、陆游的某些词,老师便会说:“这可是经典名篇,要记住,最好要背出来。”于是,在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之后,又便有

      3、了唐诗经典选读宋词经典选读唐宋文经典选读等。其实,这都是一些诗、词、散文作品的选编,并不是原来的著作本身。有些甚至还称“金典”,有意识地标新立异,吸引人的眼球。二现在我们常把经典一词与一些名篇连用或混用,如经典名篇或名篇经典。仿佛经典即名篇,名篇即经典。其实,严格说来,经典与名篇还是有区别的。有些仅是名篇而非经典;有些仅是经典而非脍炙人口的名篇;有些既是经典又是代代相传的名篇。不是所有的文学名篇都能称为经典的。尽管在西方也有人说,那经常挂于嘴上的就是经典。其实从学术层面来考察是经不起推敲的,至少他把一些不易于流传很广的经典作品排斥在经典的大门之外。一般说来,能称得上经典的文学作品,应该是具有文学史意义的,并在艺术上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影响力。而有些文学作品尽管很有名,至今流传,足称名篇,但未必具有文学史意义,仅仅只是名篇而已。这是经典与名篇的最大区别。我们可以举些例子来说明这种区别和差异。先以七律为例。如崔颢的黄鹤楼一诗,既是名篇,又是经典。因为崔颢所生活的时代,七律一体初创不久,门户未开,数量甚少,内容又多为宫廷君臣应制之作,题材相当狭窄,崔颢的这首七律却冲破了应制诗的范围,写登高望远

      4、的思乡情怀,这就丰富了七律的题材,扩大了七律的表现范围,这就使之有了文学史的意义。再加上此诗刚健有力,一气直下,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影响力,曾被严羽评为唐人七言律诗第一。所以此诗既是名篇,又是经典。杜甫的登高登楼诸律亦复如此。其实晚唐许浑、罗隐笔下也有不少登高抒怀的七律佳作,如许浑的登洛阳故城、罗隐的登夏州城楼等,但这些七律至多只能称名篇,很难称为经典。因为自崔颢、杜甫导其先,接着又有钱(起)、刘(长卿)、大历十才子和刘(禹锡)、柳(宗元)、元(稹)、白(居易)等人的七律,晚唐登高七律的文学史意义已很难彰显了,经典的含量自然也大打折扣。次以七绝为例。如刘禹锡的石头城乌衣巷,均是名篇,却又是经典。因在刘禹锡之前,以七绝形式写边塞、送别、宫怨、闺思的成功之作很多,但以七绝形式写怀古的却十分罕见,似乎只有李白的越中览古,但艺术性和影响力显然不如石头城和乌衣巷。这两首诗可以说是以七绝写怀古之情得以成功的最早典范,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因而兼具名篇和经典的双重属性。杜牧也是七绝高手,同为七绝名篇,他的江南春绝句就未必像他的赤壁题乌江亭更有文学史意义。因为江南春绝句是行旅之作,李白、刘长卿、白居易等

      5、以七绝写行旅的佳作已有很多,算不得稀奇,但后二首七绝都是咏史之作,在此之前以七绝形式咏史的佳作极为少见,甚至难觅,杜牧开其先,并影响晚唐,使晚唐的咏史七绝十分流行。所以杜牧的赤壁题乌江亭就比江南春绝句更具有文学史意义,也更经典。如果从整体上归纳一下,中国古代的文学经典与名篇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有些既是经典,又是代代相传的名篇。如王维的红豆等五绝,王昌龄的出塞等七绝,苏轼的赤壁怀古诸豪放词,柳永、秦观、李清照等一些杰出的婉约词,司马迁的项羽本纪、韩愈的师说、柳宗元的永州八记等散文,马致远的天净沙等散曲,均属此类。二、有些是经典,却未必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这类现象也相当多。如诗经中的经典诗篇很多,但人们除了能记住关雎等数篇以外,其他就很难记住了。此外,像阮籍的咏怀诗、左思的咏史诗、潘岳的悼亡诗,谢灵运的登池上楼等山水诗,也都是公认的诗中经典,却都不是流传甚广的名篇。陈子昂、张九龄的感遇诗都堪称经典,但并不流传,至少远不如陈之登幽州台歌那样广为流传。同样的,周邦彦、吴文英都是词中大家,有些词作堪称经典,但一般人只知其名而不知其词,流传度至少远在苏轼、李清照、辛弃疾之下。三、有些仅是流传的名篇,

      6、却难称经典。除了上面提过的杜牧的江南春绝句以外,苏轼、杨万里也是宋代乃至中国历史上的绝句高手,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七绝,但像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之一,杨万里的过宝应县新开湖等篇,虽流传至今,但有唐人和王安石的绝句在前,文学史的意义已不大,仅是名篇而经典含量不多。同样的,有苏轼、辛弃疾、岳飞、陆游的豪放词在前,故南宋末年刘克庄、刘辰翁等虽也有豪放词,不乏名篇,但经典意味也已远不如苏、辛诸家。三为何唐宋诗词经典多脍炙人口,成为名篇,而之前的经典难成名篇?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中国的唐宋诗词流传最广,名篇最多,我想以唐宋诗词为例,从两个最主要的方面来探讨其中的原因。第一,口语化。中国的诗歌发展到唐代,进入了一个口语化的时代。像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句,与现代的诗毫无二致,简直就像现代人写的。但在唐以前的大量诗篇,包括诗经楚辞以及曹植、阮籍等大家诗作,都未口语化,只有古诗十九首中一些诗句接近口语,但只是个别现象,远不如唐诗那样大量涌现。诗能口语化,便明白如话,一听就懂,也就易记易背,容易流传。第二,格律化。中国的诗歌发展到唐代,又进入了一个格律化的时代。尽管在唐以前,沈约曾创“四声八病”之说,有些符合平仄要求的五言绝句也已出现,但格律诗的全面出现,是在唐代全面兴盛的,以致成为唐代诗歌的主要潮流。这种诗歌的格律化和格律在诗歌中的普遍使用,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使诗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易记易背。(孙琴安,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全文完-

      《国学研究-孙琴安:经典与名篇》由会员ji****81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研究-孙琴安:经典与名篇》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收藏店铺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